一种支腿底座的新型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9272发布日期:2018-07-13 17:50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挂车支腿底座的连接结构,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支腿底座的新型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半挂车的车桥位于车架的后端,半挂车的前端与牵引车连接,以保证半挂车的水平状态和正常行驶。当半挂车与牵引车脱离后,想要使得半挂车仍旧处于水平状态,则需将半挂车前端的支腿放下,实现对半挂车前端的支撑,以使其处于水平状态。

现有的半挂车支腿由内筒和外筒组成,不使用时内筒回缩在外筒中,使用时内筒从外筒中伸出,实现支撑。但现有半挂车支腿下端的底座均通过销轴铰接在内筒的下端,均采用销轴贯穿内筒下端的形式,这种连接方式使得半挂车前端的重量均由销轴与内筒的接触部位来承担,使得承重点集中在销轴的顶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销轴与内筒连接部位发生变形、破损或开裂,缩短了半挂车支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支腿底座的新型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支腿底座的新型连接结构,包括外管、内管和底座,内管位于外管中,内管通过在外管中的升降实现对半挂车的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下方设置有横向的圆筒,圆筒的上方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固定于内管的底端;底座通过销轴铰接于圆筒上。

本实用新型的支腿底座的新型连接结构,所述圆筒与连接板相焊接或者圆筒与连接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支腿底座的新型连接结构,所述底座(4)上端的两侧均设置有耳座(10),耳座上开设有第一轴孔(11),两耳座之间为与圆筒(3)相配合的缺口(12);圆筒(3)上开设有第二轴孔(16),底座(4)与圆筒(3)经贯穿第一轴孔(11)和第二轴孔(16)的销轴(5)相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支腿底座的新型连接结构,所述底座的下方为与地面接触的弧形部,弧形部的下表面上等间距设置有凹槽,相邻凹槽之间形成凸肋。

本实用新型的支腿底座的新型连接结构,所述底座为一体成型结构,底座上设置有多个镂空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支腿底座的新型连接结构,通过在内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板,圆筒固定在连接板上或者采用与连接板为一体结构的形式,底座经销轴与圆筒相铰接,这样,支腿在使用过程中,经底座、销轴、圆筒和连接板传递的作用力,会分布在内管的四周(或四个壁)上,改变了以往作用力集中在销轴与内管接触部位的形式,极大的增加了支腿整体强度和安全稳固性,延长了支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半挂车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主视图、左视图和立体图;

图5、图6和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圆筒和连接板的主视图、仰视图和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支腿底座的新型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管,2外管,3圆筒,4底座,5销轴,6连接板,7销子,8焊接部,9弧形部,10耳座,11轴孔,12缺口,13镂空腔,14凹槽,15凸肋,16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给出了现有半挂车支腿的结构示意图,所示的内管1置于外管2中,内管1可在外管2中升降,以实现对半挂车的支撑。所示的底座4经销轴5铰接于内管1的下端,由于销轴5贯穿于内管1,在使用过程中,作用力会集中在销轴5与内管1的接触部位(图中所示的A区域),使得该区域承受较大的载荷,由于接触面积小,极易发生内管的变形、破损或断裂,增加了支腿使用时的风险,降低了支腿的使用寿命。

如图8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支腿底座的新型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由内管1、外管2、圆筒3、底座4、销轴5和连接板6组成,所示内管1位于外管2中,内管1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作用下,可在外管2中上升或下降,以实现对半挂车的支撑。连接板6固定于内管1的下端,连接板6可采用与内管1相焊接的连接形式,如图中所示,连接板6与内管1的四周形成焊接部8。

所示圆筒3固定于连接板6的下表面上,圆筒3可采用焊接的形式固定于连接板6上,也可采用圆筒3与连接板6为一体结构的形式。所示底座4通过销轴5与圆筒3相铰接,以保证底座4可在内管1上发生转动,以满足半挂车在平面或斜面上的支撑需求。为了限制销轴5的运动,所示销轴5的两端设置有销子7。

使用时,半挂车前端的重量经底座4施加在地面上,地面产生的反作用力经底座4、销轴5、圆筒3和连接板6,会分布于内管1四周(四个壁)上,改变了以往仅销轴5与内管1接触部位受力的弊端,极大的增加了支腿整体强度和安全稳固性,延长了支腿的使用寿命。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主视图、左视图和立体图,所示底座4上端的两侧均设置有耳座10,耳座10上开设有轴孔11,两耳座10之间形成与圆筒3相配合的缺口12。底座4的下端为与支撑面(地面)相接触的弧形部9,弧形部9的下表面上间隔开设有凹槽14,凹槽14之间形成凸肋15,这种凸肋15与凹槽14间隔分布的表面,有利于增加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保证支撑稳定性。所示底座4上设置有多个镂空区,底座4可采用一体成型的形式。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圆筒和连接板的主视图、仰视图和立体图,圆筒3上开设有轴孔16,所示圆筒3与连接板6可采用分体形式,也可采用一体形式,在采用分体形式时,圆筒3焊接于连接板6的下表面上。使用时,连接板6的四周焊接在内管1下端的四周上,这样,由连接板6传递的作用力会分布于内管1的四周(四个壁)上,受力更加。

底座4与圆筒3经贯穿底座4上轴孔11和圆筒3上轴孔16的销轴5相铰接,底座4与圆筒3铰接后,底座4与圆筒3之间的作用力就经销轴5进行传递,以保证底座4可相对于圆筒3进行转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