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9243发布日期:2018-08-08 09:04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充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节能环保、低碳生活是一个热门的主题,国家为了实现减排目标,大力推广电动车。电动车本身不排放二氧化碳,没有尾气污染、对于治理环境污染和减少尾气排放非常有利,而且电力是可以通过多种能源获得的,如火电、水电、核电、风能电和太阳能电等。

电动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现阶段电动汽车普及地还主要是城市,为电动汽车充电的配套设施也主要是安装在城市内,这样就给一些偏远地区,如乡镇、村庄等位置电动汽车的普及带来了一些障碍,特别是一些偏远的乡镇,住户与住户之间居住较远,且没有特定的停车场,且在现阶段或近阶段也不可能投入大笔资金在村镇位置建设停车场,这样就给电动汽车在村镇位置的普及带来了巨大的阻碍,不利于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

在一些大城市,充电器均为固定式充电器,它需要一个固定设置于地面的壳体,使用起来不方便,而且不能大范围的普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式充电器,通过将充电装置设于壳体内,具有定位与卷动功能,携带方便,便于普及,而且结构牢固紧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携式充电器,包括充电装置、壳体、卷线盘、定位装置以及用于驱动卷线盘转动的卷簧,所述卷线盘转动设置于壳体内,所述卷线盘的一侧设有用于容设定位装置的的定位槽,卷线盘的另一侧设有用于与卷簧卡接的卷槽,充电装置包括输入端、输出端、充电线和充电控制器,输入端、充电控制器和输出端依次通过充电线连接,充电线卷绕于卷线盘,充电控制器固定于壳体内,输入端和输出端穿伸出壳体。

其中,所述定位槽的内壁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卡块。

其中,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盘、第一定位块以及用于第一定位块复位的第一弹簧,第一定位盘与壳体固定连接,第一定位盘设有定位柱,第一定位块包括套设部以及突伸出套设部的卡止部,套设部套设于定位柱,卡止部设有与卡块抵接的抵顶端以及与卡块卡接的卡接端。

其中,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二定位盘、第二定位块、第二弹簧和阻尼器,所述第二定位块包括安装端和活动端,安装端与第二定位盘枢接,活动端通过第二弹簧与阻尼器的输出端连接,阻尼器的固定端与第二定位盘固定连接,第二定位块与卡块配合使用。

其中,所述便携式充电器还包括布线装置,布线装置包括齿轮面板、齿轮带、双向螺纹轴、布线滑块和滑向轴,齿轮面板的一侧设有与卡块配合使用的固定块,齿轮面板的另一侧设有与齿轮带啮合传动的齿块,双向螺纹轴与壳体枢接,双向螺纹轴设有双向螺纹,双向螺纹的一端设有转动轮,转动轮与齿轮带配合使用,布线滑块一端与双向螺纹螺接,布线滑块的另一端与滑向轴滑动连接,滑向轴与壳体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便携式充电器还设有滑环装置和挡盘,滑环装置装设于挡盘,挡盘装设于卷槽,挡盘设置于滑环装置与卷簧之间,滑环装置包括上盒盖、下盒盖、滑环圈和卡紧块,上盒盖通过卡紧块与下盒盖卡接,上盒盖与下盒盖之间设有放置滑环圈的滑环槽,上盒盖设有上接线槽,下盒盖设有下接线槽,滑环圈一侧与上接线槽卡接,滑环圈另一侧与下接线槽卡接。

其中,所述滑环圈包括上环、下环和抵接于上环与下环之间的弹簧圈,上环设有与上接线槽卡接的上接线端,下环设有与下接线槽卡接的下接线端。

其中,所述便携式充电器还设有密封滑动装置,密封滑动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底座上端的密封件,底座与密封件均卡设于壳体的出线口,底座与密封件之间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四周设有滑动轮。

其中,所述便携式充电器还设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脚套、磁铁、螺帽、螺丝、中空球头和软胶套,螺丝的一端依次穿设软胶套、壳体和中空球头,螺帽穿设于磁铁并与螺丝另一端配合使用,脚套套设于磁铁的外表面。

其中,所述壳体设有与支撑装置配合使用的支撑部,支撑部向凹形成外槽,外槽的底部向外凸形成内槽,内槽用于放置软胶套,内槽漏空设有与螺丝配合的通孔,通孔外侧设有与中空球头的配合的弧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充电器,通过将充电装置设于壳体内,具有定位与卷动功能,携带方便,而且结构牢固紧凑。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布线装置与定位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卷线盘、卷簧、滑环装置与挡盘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卷线盘和布线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滑环装置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滑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充电装置1、壳体2、卷线盘3、定位装置4、卷簧5、定位槽6、卷槽 7、输入端8、输出端9、充电线10、充电控制器11、第一定位盘12、第一定位块13、第一弹簧14、定位柱15、套设部16、卡止部17、抵顶端18、卡接端19、齿轮面板20、齿轮带21、双向螺纹轴22、布线滑块23、滑向轴24、固定块25、齿块26、转动轮27、滑环装置28、挡盘29、上盒盖30、下盒盖31、滑环圈32、卡紧块33、滑环槽34、上接线槽35、下接线槽36、上环37、下环38、弹簧圈39、上接线端40、下接线端41、底座42、密封件43、滑动轮44、支撑装置45、脚套46、磁铁47、螺帽48、螺丝49、中空球头50、软胶套51、外槽52、内槽53、通孔54、弧边55、第二定位盘56、第二定位块57、第二弹簧58、阻尼器59、安装端60、活动端61。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4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充电器,包括充电装置1、壳体2、卷线盘3、定位装置4以及用于驱动卷线盘3转动的卷簧5,所述卷线盘3转动设置于壳体 2内,所述卷线盘3的一侧设有用于容设定位装置4的的定位槽6,卷线盘3的另一侧设有用于与卷簧5卡接的卷槽7,充电装置1包括输入端8、输出端9、充电线10和充电控制器11,输入端8、充电控制器11和输出端9依次通过充电线10连接,充电线10卷绕于卷线盘3,充电控制器11固定于壳体2内,输入端8和输出端9穿伸出壳体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充电器,将充电装置1、卷线盘3和定位装置4三者设置于壳体2内,设置为一种能够方便携带的充电器,能够大大方便使用。卷线盘3的一侧设有放置卷簧5的卷槽7,使卷线盘3具有自动卷回的动力,卷线盘3的另一侧设有容设定位装置4的定位槽6,使卷线盘3具有定位、停线的功能。使用时,将充电线10缠绕于卷线盘3,拉出充电装置1的输入端8与外部电源输出端连接,充电装置1的输出端9与需要充电的待充电设备进行连接,在充电控制器11的作用下对待充设备进行充电,充电线10 拉出后在定位装置4的定位下实现停线,实现充电器长距离的充电使用,充电后取消定位装置4的卡止定位,使卷线盘3在卷簧5的作用力下快速回线。

如图4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槽6的内壁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卡块。卡块能够给定位装置4定位,设置多个时,定位装置4能够快速、方便短距离地定位,实现准确定位的功能,优选地,十二个卡块均匀分布于定位槽6的内壁。

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定位装置4包括第一定位盘12、第一定位块13以及用于第一定位块13复位的第一弹簧14,第一定位盘12与壳体2固定连接,第一定位盘12设有定位柱15,第一定位块13包括套设部16以及突伸出套设部16的卡止部17,套设部16套设于定位柱15,卡止部17设有与卡块抵接的抵顶端18以及与卡块卡接的卡接端19。第一定位块13的套设部16套设于定位柱15并在第一弹簧14的作用下,向着卡块靠近。当需要拉线时,卷线盘3转动使设置于定位槽6内壁的卡块转动,卡块撞向卡止部17的抵顶端18,使第一定位块13向着远离卡块的方向转动,卡块不断地转动并不断地将第一定位块13撞离卡块,从而实现不断拉线;当需要回线时,快速拉一段线,使卡块将第一定位块13撞离卡块,卷线盘3与定位装置4不接触,松开线,卷线盘3在卷簧 5的作用下力,快速返向转动,使卡块不断地、快速地将第一定位块13撞离卡块,从而实现快速回线;当需要停线时,缓慢拉一小段线,使第一定位块13在第一弹簧14的作用下卡设于两个卡块之间,实现第一定位块13的卡止部17与卡块抵接,实现停线。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定位装置包括第二定位盘56、第二定位块57、第二弹簧58 和阻尼器59,所述第二定位块57包括安装端60和活动端61,安装端60与第二定位盘56 枢接,活动端61通过第二弹簧58与阻尼器59的输出端连接,阻尼器59的固定端与第二定位盘56固定连接,第二定位块57与卡块配合使用。第二弹簧58的一端与第二定位块 57的活动端61固定连接,第二弹簧58的另一端套设于阻尼器59的输出端,第二定位块 57在第二弹簧58的作用下,推压第二定位块57,使第二定位块57向着远离阻尼器59的方向转动,从而实现卡位停线的作用,阻尼器59为单向阻尼器59,阻尼器59能够减缓第二定位块57回复的速度,从而解决第二定位块57回复过快而导致误停线的情况。

如图5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充电器还包括布线装置,布线装置包括齿轮面板20、齿轮带21、双向螺纹轴22、布线滑块23和滑向轴24,齿轮面板20的一侧设有与卡块配合使用的固定块25,齿轮面板20的另一侧设有与齿轮带21啮合传动的齿块26,双向螺纹轴22与壳体2枢接,双向螺纹轴22设有双向螺纹,双向螺纹的一端设有转动轮 27,转动轮27与齿轮带21配合使用,布线滑块23一端与双向螺纹螺接,布线滑块23的另一端与滑向轴24滑动连接,滑向轴24与壳体2固定连接。固定块25卡设于两个卡块之间,使齿轮面板20与卷线盘3实现同步转动,同时齿轮面板20通过齿轮带21带动双向螺纹轴22转动,双向螺纹轴22设有双向螺纹,布线滑块23在双向螺纹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左右移动,从而实现左右布线,使线在卷线盘3进行拉线或回线时能够层层均匀地卷线,当进行停线时,卷线盘3往返方向转动,布线装置依然能够实现布线,使线按原来的位置均匀的卷回卷线盘3中。

如图4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充电器还设有滑环装置28和挡盘29,滑环装置28装设于挡盘29,挡盘29装设于卷槽7,挡盘29设置于滑环装置28与卷簧5之间,滑环装置28包括上盒盖30、下盒盖31、滑环圈32和卡紧块33,上盒盖30通过卡紧块33 与下盒盖31卡接,上盒盖30与下盒盖31之间设有放置滑环圈32的滑环槽34,上盒盖30 设有上接线槽35,下盒盖31设有下接线槽36,滑环圈32一侧与上接线槽35卡接,滑环圈32另一侧与下接线槽36卡接。下盒盖31突伸出设有内环,内环外侧设有卡槽,下盒盖 31的内环穿设于上盒盖30,卡槽与卡紧块33卡紧,上盒盖30与下盒盖31实现卡接,上盒盖30与下盒盖31之间形成相对密封的密封空腔,避免外部杂质进入,有助于滑环圈32 在滑环槽34中相对滑动。

如图4和图9所示,优选地,滑环圈32还包括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上盒盖30还设有用于放置内密封圈的内环槽,下盒盖31还设有用于放置外密封圈的外环槽,内密封圈设于内环槽,使上盒盖30与下盒盖31的内环连接处密封,外密封圈容设于外环槽,内密封圈与外密封圈使滑环装置28的内腔形成一个密封空间,防水防尘防等杂质的进入,保证滑环装置28的滑动顺畅,同时避免线路短路。

如图7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滑环圈32包括上环37、下环38和抵接于上环37 与下环38之间的弹簧圈39,上环37设有与上接线槽35卡接的上接线端40,下环38设有与下接线槽36卡接的下接线端41。所述上环37、下环38与弹簧圈39均为导电性材质制成,均能够导通电流,上环37与下环38通过弹簧圈39相接,弹簧圈39实现电性连接,上环37的上接线端40与卷线盘3的内部线连接,下环38的下接线端41与卷线盘3的外部线连接,弹簧圈39为曲面弯曲环,卷线盘3转动时,上环37与弹簧圈39相对摩擦,下环38与弹簧圈39相对摩擦,实现电性导通的同时也能进行相对转动摩擦,避免卷线盘3 在转动时发生纠线现象,从而避免过度绕线使线断裂,优选地,本发明具有三个滑环圈32,分别连接着火线、零线与地线。

如图1和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充电器还设有密封滑动装置,密封滑动装置包括底座42和设置于底座42上端的密封件43,底座42与密封件43均卡设于壳体2的出线口,底座42与密封件43之间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四周设有滑动轮44。线通过密封滑动装置穿出壳体2的出线口,能够避免线在壳体2的出线口处刮花,拉线方向与壳体2的出线方向不相同时,能够减少线在拉出壳体2时的摩擦力,保证顺利拉线与回线。密封件43 设于壳体2的出线口处,能够使壳体2形成相对密封的环境,避免壳体2外的杂质进入。

如图2和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充电器还设有支撑装置45,支撑装置45包括脚套46、磁铁47、螺帽48、螺丝49、中空球头50和软胶套51,螺丝49的一端依次穿设软胶套51、壳体2和中空球头50,螺帽48穿设于磁铁47并与螺丝49另一端配合使用,脚套46套设于磁铁47的外表面。螺丝49与螺帽48螺接,使支撑装置45与壳体2实现连接,磁铁47设置于壳体2外侧,使便携式充电器能够贴合于金属表面,便于便携式充电器的使用,增加便携式充电器的使用的方便性。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2设有与支撑装置45配合使用的支撑部,支撑部向凹形成外槽52,外槽52的底部向外凸形成内槽53,内槽53用于放置软胶套51,内槽53漏空设有与螺丝49配合的通孔54,通孔54外侧设有与中空球头50的配合的弧边 55。软胶套51设置于内槽53的内侧,中空球头50设置于内槽53的外侧,中空球头50 的一侧为半弧状,半弧状与弧边55能够相对转动,使支撑装置45与壳体2形成一定的角度,能够适应不平整安装面的安放,增加便携式充电器的实用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