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货车盲区进行灯光警示的安全警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6714发布日期:2018-07-20 19:19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货车盲区警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货车盲区进行灯光警示的安全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众多交通事故中,货车右转弯肇事死亡的现象屡有发生,这与货车右转弯时极易形成司机视觉盲区有关,事实上,许多发生事故的行人或电动车都是由于紧贴车身,被拐弯时的后车身拖入车内并碾压致死,货车右转弯所存在的视觉盲区是因为驾驶员坐在左边的驾驶座上,仅凭后视镜观察右后方,可视范围有限。而非机动车辆体积矮小,驾驶员可能根本没有看见他们。非机动车或行人步入内轮的视野盲区范围,就面临了危险,并且货车右转弯所处路口又往往是非机动车辆集中等候的区域。一旦货车右转弯发生交通事故,往往是非死即伤。据不完全统计,大型车辆右转弯引发的交通事故是肇事总案件的1/8,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对货车右转弯时所涉及的盲区进行合理的解决。因此,有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事故通常频发在十字路口处,由于车流量的过大,人流量的过多时,货车与行人易发生冲突;第二,夜间视线不良时或者雾霾天气能见度较低时,司机们看不清身穿暗色衣服的行人,又没有在人行横道前减速观察的习惯;第三,车辆在路口右转多数情况下,不受信号灯限制,很多司机在路口大摇大摆的右转,甚至不减速,此时可能会有直行的自行车、电瓶车、行人通过,如果不确定右侧是否有车就右转很容易出现事故;第四,行人进入准备右转弯货车盲区内,却并无意识。总的来说,货车盲区给行人和骑行者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也给货车司机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对货车盲区进行灯光警示的安全警示装置,通过设于减振紧固板上的动力驱动装置驱动灯光语音警示装置转动后,由灯光语音警示装置依次照射至货车拐弯盲区后形成警戒光区的同时语音提醒行人和车辆站停于警戒光区之外,达到安全提示的目的,为货车提供安全的转向环境,降低货车转向时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对货车盲区进行灯光警示的安全警示装置,具有减振紧固板,所述减振紧固板固定于货车右后底盘外侧且减振紧固板外侧壁上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动力驱动装置且设于安装座底部并位于动力驱动装置下方的灯光语音警示装置与动力驱动装置适配连接,所述动力驱动装置驱动灯光语音警示装置转动后由灯光语音警示装置依次照射至货车拐弯盲区后形成警戒光区的同时语音提醒行人和车辆站停于警戒光区之外。

其中,所述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小马达、主动轴、主动轮和转轴,所述小马达固定于安装座上且小马达的输出轴与主动轴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与主动轴适配固连且设于主动轮外侧壁上的转轴朝外设置,所述主动轮和转轴与灯光语音警示装置中的从动盘适配连接且小马达驱动主动轮转动后由主动轮和转轴带动从动盘转动,所述小马达与货车转向灯的电路连通且货车转向灯打开后小马达启动。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外轮面中部设有与从动盘外圆弧面适配的圆形凸轮且圆形凸轮上制有弧形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灯光语音警示装置包括激光灯、连接轴、从动盘和语音提示器,所述连接轴为L形结构且连接轴一端固定于安装座底部且从动盘转动安装于连接轴的另一端,所述激光灯位于从动盘内侧且激光灯通过灯撑板安装于连接轴上,所述从动盘上制有四个均匀分布的导向槽且导向槽与动力驱动装置中的转轴适配,所述导向槽将从动盘分割为四个扇形板且四个扇形板板面上制有与分割为四份的货车拐弯盲区形状相匹配的激光灯形孔,所述从动盘上的四个扇形板弧形外壁上制有与动力驱动装置中的主动轮适配的弧形缺口,所述语音提示器固定于安装座上且固定于安装座上的玻璃罩将灯光语音警示装置和动力驱动装置罩于其内部,所述玻璃罩内部设有激光放大管且激光放大管与对应的激光灯形孔位置对应并位于从动盘外部,所述激光灯的光线经从动盘上的激光灯形孔和激光放大管后照射至货车拐弯盲区后形成警戒光区。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灯和语音提示器均与货车转向灯电路连通且货车转向灯打开后激光灯和语音提示器开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1、本技术方案将货车转向盲区分为四份,并由灯光语音警示装置依次照射至货车拐弯盲区后形成警戒光区的同时语音提醒行人和车辆站停于警戒光区之外,达到安全提示的作用,为货车提供安全的转向环境,降低货车转向时交通事故的发生;

2、本技术方案中的灯光语音警示装置的转动由动力驱动装置提供动力源,保证灯光语音警示装置按照从动盘上的四个激光灯形孔依次照射至货车的拐弯盲区后形成警戒光区,为货车拐弯提供实时预警信号;

3、本技术方案采用与货车转向灯同一电路,实现转向灯开启后动力驱动装置和灯光语音警示装置与转向灯同步工作,避免时差而造成警戒光区与货车拐弯盲区的不同步;

4、本技术方案依据货车右转时的盲区图案,根据从动盘的转动时间将盲区图案划分后设计而成,可准确定出货车在转弯时所需的空间大小,避免行人与车辆进入,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货车盲区分隔为四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从动盘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对货车盲区进行灯光警示的安全警示装置,具有减振紧固板9,所述减振紧固板9固定于货车右后底盘外侧且减振紧固板9外侧壁上固定有安装座8,所述安装座8上设有动力驱动装置且设于安装座8底部并位于动力驱动装置下方的灯光语音警示装置与动力驱动装置适配连接,所述动力驱动装置驱动灯光语音警示装置转动后由灯光语音警示装置依次照射至货车拐弯盲区后形成警戒光区的同时语音提醒行人和车辆站停于警戒光区之外;具体的,所述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小马达4、主动轴5、主动轮6和转轴7,所述小马达4固定于安装座8上且小马达4的输出轴与主动轴5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6与主动轴5适配固连且设于主动轮6外侧壁上的转轴7朝外设置,所述主动轮6 和转轴7与灯光语音警示装置中的从动盘12适配连接且小马达4驱动主动轮 6转动后由主动轮6和转轴7带动从动盘12转动,所述小马达4与货车转向灯的电路连通且货车转向灯打开后小马达4启动;具体的,所述主动轮6外轮面中部设有与从动盘12外圆弧面适配的圆形凸轮且圆形凸轮上制有弧形缺口;具体的,所述灯光语音警示装置包括激光灯2、连接轴11、从动盘12和语音提示器,所述连接轴11为L形结构且连接轴11一端固定于安装座8底部且从动盘12转动安装于连接轴11的另一端,所述激光灯2位于从动盘12 内侧且激光灯2通过灯撑板3安装于连接轴11上,所述从动盘12上制有四个均匀分布的导向槽14且导向槽14与动力驱动装置中的转轴7适配,所述导向槽14将从动盘12分割为四个扇形板且四个扇形板板面上制有与分割为四份的货车拐弯盲区15形状相匹配的激光灯形孔13,所述从动盘12上的四个扇形板弧形外壁上制有与动力驱动装置中的主动轮6适配的弧形缺口,所述语音提示器固定于安装座8上且固定于安装座8上的玻璃罩1将灯光语音警示装置和动力驱动装置罩于其内部,所述玻璃罩1内部设有激光放大管10 且激光放大管10与对应的激光灯形孔13位置对应并位于从动盘12外部,所述激光灯2的光线经从动盘12上的激光灯形孔13和激光放大管10后照射至货车拐弯盲区后形成警戒光区;具体的,所述激光灯2和语音提示器均与货车转向灯电路连通且货车转向灯打开后激光灯2和语音提示器开启。

货车在转弯时,后轮并不是沿着前轮的轨迹行驶,会产生偏差,转弯形成的偏差叫轮差,车身越长,形成的轮差就越大,内轮差的范围也会跟着扩大,像水泥罐车这种大型工程车的车身都比较长,尤其是车头转过去后,还有很长的车身没有转过来,极易形成大型车辆司机的"视觉盲区",非机动车或者行人步入内轮的"视觉盲区"范围后,产生的危险增大,由于紧贴车身,被拐弯时的后车身拖入车内,造成交通事故。

货车在拐弯时,司机打转向灯后,小马达4、激光灯2和语音提示器同时启动,小马达4驱动从动盘12随之转动,如3所示,货车前后轮的轮距为L,在转向过程中形成转向盲区,根据转向时间将转向盲区分割为四份,通过从动盘12的旋转,激光灯2照射出的光经激光灯形孔13投射形状的改变,依次形成与分割为四份的盲区形状对应相同的警戒光区,实现安全提示灯投射面积的全面覆盖,同时由语音提示器提示行人和车辆站停于警戒光区外部,之后安全通过,达到安装安全提示灯的目的,在工作时,小马达4带动主动轴5转动一圈,主动轴5通过主动轮6带动从动盘12转动四分之一圈,有效的实现了货车在右转弯时的要求。

本技术方案将货车转向盲区分为四份,并由灯光语音警示装置依次照射至货车拐弯盲区后形成警戒光区的同时语音提醒行人和车辆站停于警戒光区之外,达到安全提示的作用,为货车提供安全的转向环境,降低货车转向时交通事故的发生,灯光语音警示装置的转动由动力驱动装置提供动力源,保证灯光语音警示装置按照从动盘12上的四个激光灯2形孔依次照射至货车的拐弯盲区后形成警戒光区,为货车拐弯提供实时预警信号,采用与货车转向灯同一电路,实现转向灯开启后动力驱动装置和灯光语音警示装置与转向灯同步工作,避免时差而造成警戒光区与货车拐弯盲区的不同步,依据货车右转时的盲区图案,根据从动盘12的转动时间将盲区图案划分后设计而成,可准确定出货车在转弯时所需的空间大小,避免行人与车辆进入,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