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喇叭激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8987发布日期:2019-04-29 13:22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车辆喇叭激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装入方向盘的具有数个第一车辆喇叭触点和一个第二触点的车辆喇叭激活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车辆喇叭触点在装入状态下被以与第二车辆喇叭触点间隔一定距离的方式保持,并且为了激活车辆喇叭而在激活状态下建立与第二车辆喇叭触点的电接触,用以触发声学车辆喇叭信号。



背景技术:

wo2006/076897a1揭示过一种用于装入车辆的方向盘的针对驾驶员侧安全气囊模块的发生器支座,其中两个能够相互电接触的车辆喇叭触点设置在该发生器支座上。这些车辆喇叭触点中的一个适于在发生器支座的装入状态下电气接地。其中,发生器支座的固定区域是如此设计并且相对该接地的车辆喇叭触点定位,使得在将发生器支座恰当地固定在固定区域上的情况下,在接地的车辆喇叭触点与气体发生器之间建立电接触。该发生器支座构建为电绝缘体。车辆喇叭触点呈u形,并且分别固定在发生器支座的面向驾驶员的一侧和背离驾驶员的一侧上。借助车辆喇叭触点在施加压力时的变形,两个车辆喇叭触点相互电连接,从而触发车辆喇叭信号。两个车辆喇叭触点在发生器支座的彼此相对的两侧上的此种布局较为复杂。

de102008013526a1揭示过一种包含针对安全气囊单元的模块支座的安全机构,以及一种用于装入车辆中的方向盘的具有两个车辆喇叭触点的安全气囊单元。这些车辆喇叭触点在其装入状态下相互电隔离,并且能够在激活状态下相互电接触,用以触发声学车辆喇叭信号。车辆喇叭触点中的至少一个由数个车辆喇叭触点区段构成,其中安全气囊单元以导电的方式与车辆喇叭触点区段连接,从而使车辆喇叭触点完整。通过螺旋弹簧使得车辆喇叭触点区段与车辆喇叭触点相互电隔离。例如,通过按压安全气囊模块的安全气囊盖便能提供电接触。此种结构较为复杂并且难以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喇叭激活装置,其结构简单并且易于安装。

本发明用以达成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具有主权利要求的特征的车辆喇叭激活装置。本发明的有利技术方案和改进方案参阅从属权利要求,其将说明书和附图公开。

本发明提出用于装入方向盘的具有数个第一车辆喇叭触点和一个第二车辆喇叭触点的车辆喇叭激活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车辆喇叭触点在装入状态下被以与第二车辆喇叭触点间隔一定距离的方式保持,并且为了激活车辆喇叭而在激活状态下建立与第二车辆喇叭触点的电接触,从而触发声学车辆喇叭信号,所述车辆喇叭激活装置采用以下设计:所述第一车辆喇叭触点构建为板簧元件并且固定在至少一个电绝缘的保持件中,以及,所述第二车辆喇叭触点以与第一车辆喇叭触点间隔一定距离的方式支承在所述至少一个保持件中。借助所述第一车辆喇叭触点的实施为板簧元件的技术方案,无需采用在其他情形下需要的将两个触点以相互间隔一定距离的方式保持的圆柱形压力弹簧。所述板簧元件同时用作复位元件,用以在车辆喇叭激活以及压力取消后使得操纵元件重新移入起始状态或者装入状态。构建为板簧元件的第一车辆喇叭触点与第二车辆喇叭触点共同支承在一个对应的保持件或者数个保持件中,其中各保持件采用电绝缘的技术方案,因此,能够建立由第一车辆喇叭触点、第二车辆喇叭触点以及保持件构成的接触单元,其可构建为模块并且以可预制的方式安装。

所述保持件优选构建为包含用于固设在方向盘和/或安全气囊模块上的固定元件的独立构件。借助各保持件的包含固定元件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将保持件简单地插入或者卡入位于方向盘或安全气囊模块上的对应组件或装置来实现快速安装。所述固定元件用于将两个车辆喇叭触点以夹紧或者形状配合的方式固定在其他构件上,并且在车辆喇叭触点与方向盘或者与安全气囊模块之间建立机械连接。

所述针对车辆喇叭触点的保持件具有形状配合元件,特别是夹头或者钩子,通过这些形状配合元件既能够将车辆喇叭触点固定在保持件上,也能够将保持件自身固设方向盘或者安全气囊模块上。

所述第二车辆喇叭触点优选构建为保持件之间的线材元件或者连接线材。这样便能使数个第一车辆喇叭触点相互对应。通过所述线材元件实现第一车辆喇叭触点的相互对应以及与第二车辆喇叭触点的对应。也将保持件相对第二车辆喇叭触点定位,使得能够通过同时或是与负极或是与正极接触的连接线材建立机械耦合。在采用仅一个保持件的情况下,不需要机械连接功能。

所述板簧元件以优选可朝向第二车辆喇叭触点位移的方式支承在保持件中,以便将电触点闭合并触发车辆喇叭信号。

所述第一车辆喇叭触点可以在装入状态下相互电连接,例如通过将第一车辆喇叭触点安装在壳体上或气体发生器上来进行,从而一方面实现第一车辆喇叭触点以及由第一车辆喇叭触点构建的板簧元件在方向盘或安全气囊模块壳体上的机械支撑,另一方面需要共同的电接触,进而仅需要针对诸如接地或者相位的电接头。

所述第二车辆喇叭触点优选扣合在保持件中,故无需附加的工具便能简单快速地安装。所述车辆喇叭激活装置优选构建为可固定在安全气囊模块或者方向盘上的模块。通过保持件实现电绝缘以及车辆喇叭触点相对彼此的机械固设。在尚未装入状态下,第一车辆喇叭触点与板簧元件并不相互电连接,确切言之,通过将车辆喇叭激活装置安装在方向盘或者安全气囊模块上、例如气体发生器上,才在各第一车辆喇叭触点之间建立电连接。也可以将第一车辆喇叭触点扣合在保持件中,从而也在该处建立与保持件的无需工具的连接。

第一车辆喇叭触点可以与能够相对安全气囊模块的壳体运动的组件耦合,而第二车辆喇叭触点则固定地通过保持件支承在壳体上。作为替代方案,第一车辆喇叭触点可以支承在方向盘上,且第二车辆喇叭触点可以支承在能够相对方向盘运动的壳体、例如安全气囊模块壳体上,从而或是依据浮动盖(floating-cover)结构,或是依据浮动模块(floating-module)结构进行接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包含尚未安装的车辆喇叭激活装置的安全气囊模块的分解图;

图2至图6为车辆喇叭激活装置的各安装步骤;

图7为在安全气囊模块上安装完毕的车辆喇叭激活装置的底视图;

图8为尚未安装的车辆喇叭激活装置的一个替代性技术方案的分解图;

图9至图12为各安装步骤;

图13为最终装配前的安全气囊模块;

图14为本发明的具有一体式保持件的一个变体方案;

图15为图14所示解决方案的详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具有一体式保持件的另一变体方案;

图17为图14所示实施方式的一个变体方案;以及

图18为图17所示解决方案的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针对安全气囊模块8的车辆喇叭激活装置的组件的分解图。所述车辆喇叭激活模块具有数个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在所示实施例中设有四个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其与构建为连贯的线材的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相互作用。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与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均固定在总共四个保持件6上,并且在保持件6上在装入状态下以相互间隔一定距离的方式相互对准以及相互保持。仅当至少一个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相对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进行相对位移,使得这两个车辆喇叭触点2、4发生触碰并建立电接触时,车辆喇叭电路才闭合,从而触发声学车辆喇叭信号。

保持件6配备有数个形状配合元件,用以将车辆喇叭触点2、4固设并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固定在安全气囊模块8上。

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是阶状弯曲并构建为板簧,其中以邻接或处于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附近的方式将弹性舌片定位,而沿相反的方向延伸的区段用于固定在安全气囊模块上。

图2示出用于提供车辆喇叭激活装置的第一安装步骤。将大体呈u形弯曲的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铺设至托架64或者突出部,其以成型或者固定的方式设置在支座壁部61上。托架64大体呈三角形,并且具有针对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的支承面,在该支承面中构建有凹口641,以供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压入。安装方向如箭头所示。保持件6可以一体成型,特别是构建为注塑件,并且优选由不导电的材料、尤其是塑料构成。在安装过程中,凹口641略微扩张,并且在安装运动结束后略微移回,使得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因复位力而以形状配合和夹紧的方式保持在保持件6中。能够实现沿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的纵向延伸的可移动性。各保持件6的相对第二车辆喇叭触点的可动性取决于凹口641所提供的保持力。

在将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安装在保持件6上后,在所示实施例中,四个保持件6以相互间隔近乎均匀的方式保持在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上。图3示出这个状态。随后使得四个车辆喇叭触点2穿过位于保持件6的支座61中的开缝62。开缝62以较小的距离位于托架64以及针对第二车辆喇叭触点的凹口641的上方,故在安装完毕后,接触区段26以位于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上方并与其间隔一定距离的方式定位,该接触区段以构成直角的方式连接至抵靠区段27,该抵靠区段抵靠在支座61上且安装区段28从该抵靠区段伸出支座61。为了进行安装,将接触区段26穿过开缝62插入。在抵靠区段27中构建有钻孔或者安装开口,其能够与锁紧装置67、例如销钉或者弹性元件卡合。支座61上的锁紧元件67穿过位于支承区段27中的凹口,并引起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在保持件6上的形状配合式锁紧和固设。总体而言,在安装结束后产生四个车辆喇叭触点对,其在安装完毕后被以相互间隔一定距离的方式保持。

图4示出安装完毕后的组件。第一车辆喇叭触点4配设有六个保持件6,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同样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固定在这些保持件上。通过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实现保持件6与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的空间对应。在最终装配完毕后的位置中,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与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间隔一定距离。这样便构成模块20,其可固定在安全气囊模块8上。在保持件6上构建有形状配合元件68,其实现与盖部或者操纵元件的插式连接。形状配合元件68呈箭头状并且配设有弹簧接片,故在借助形状配合元件68将保持件6插入位于安全气囊模块8或模块盖部中的容置口86后,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将这些保持件锁紧。图5示出这个安装步骤。

图6示出在借助保持件6的形状配合元件68将由保持件6、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和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构成的模块8固设或预固设在模块壳盖上后,最后的安装步骤。将安全气囊模块8翻转,通过螺纹销82将构建有凹口的固定区段28置于安全气囊模块壳体或者气体发生器11上,且随后用螺母84加以固定。通过螺母84既将构建为板簧的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机械固定,也实现与气体发生器11或者安全气囊模块壳体的电接触,使得所有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通过相应的壳体相互电连接。

图7示出安装完毕的安全气囊模块8,包含固定在该安全气囊模块上的车辆喇叭激活装置。保持件6是以形状配合的方式保持在各对应的凹口86中。螺母84将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的固定区段28保持在安全气囊模块壳体或者气体发生器11上,并且同时引发例如与电路的接地的电接触。安全气囊模块壳体8的盖部88是能够相对模块壳体80位移,故在作为可动组件支承在壳体80上的盖部88的相对位移过程中,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的接触区段26朝向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运动,并借此激活针对车辆喇叭信号的电路。

图8以分解图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包含方向盘10的变体方案,在该方向盘上安装有保持件6。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同样构建为连贯的线材。四个实施为板簧的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大体呈e形,并且具有下支承区段28、大体平行于该下支承区段延伸的水平接触区段26、以及设于上述区段之间的大体呈v形的支承区段。借助抵靠区段27的v形能够实现弹性效果。包含模块壳体80以及固定于该壳体上之盖部88的安全气囊模块8构成驾驶员侧终止点。

图9示出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和四个保持件6。保持件6大体呈l形,并且具有底座区域60以及支座61,该支座的与底座区域60相对的顶侧具有凹口641,用以以形状配合、优选夹紧的方式将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固定。为了进行安装,将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插入对应的凹口641,以实现卡合或诸如此类。

图10示出安装,其中将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借助其接触区段26插入保持件6的开缝62。接触区段26位于安装完毕的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上方,并将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遮盖。沿底座区段60的底侧对支承区段28进行导引,并且可以通过凹口和突出部将该支承区段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固定在该底侧上。抵靠区段27呈v形并具有开缝,用以增强灵活性。在施加朝向支承区段28起作用的压力的情况下,将接触区段26朝下压向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使得在此操纵后实现电接触。

为了进行对如图4所示的组装完毕的模块的最终装配,通过四个螺钉85将模块20与方向盘10螺接。螺钉85穿过保持件6的底座区段60中的凹口,并且将支承区段28的底侧压向方向盘10的基体。通过方向盘10的基体在各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之间建立电连接,例如借助接地。在如图11所示的状态下,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被以与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间隔一定距离的方式保持。

图12示出实施为模块20的车辆喇叭激活装置的最终装配完毕后的状态,从该图可以看出方向盘10的基体。保持件6是通过螺钉85与方向盘10连接。在保持件的支座61中的开缝62内,接触区域26位于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上方。为了进行激活,使得接触区域26向下朝向第二车辆喇叭触点2位移,具体方式例如为,使得包含盖部88和壳体2的整个安全气囊模块8朝下位移。通过构建为板簧的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发生安全气囊模块8相对方向盘10的弹性支撑,故除了在接触过程中提供车辆喇叭信号以外,也同时通过板簧引发弹性复位以及安全气囊模块8在方向盘10上的弹性支承。

为了进行如图13所示的最终装配,将安全气囊模块8插接至保持件6,对气体发生器11进行电接触,附接针对车辆喇叭触点2、4的电接头,并且可以通过安全气囊模块8朝向方向盘10的位移来激活车辆喇叭信号。

图14示出本发明的位于安全气囊模块上的变体方案,其中保持件6是一体成型。保持件6是一体成型,并且在所示实施例中具有四个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这些第一车辆喇叭触点是构建为板簧元件,并且通过各一包含垫圈的螺母固定在保持件6上。保持件6在与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相对的一侧上具有针对气体发生器11的容置腔,其至少部分地被保持件6包围且进而为安全气囊模块的组成部分。保持件6具有在底侧伸出的、在所示实施例中与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相反的形状配合元件65,其用于将一体成型的保持件6固定在诸如方向盘10或者另一车辆组件上。此外构建有导引件68,在该等导引件中设有各一容置槽或者形状配合元件,其用于容置在此构建为环绕式线材的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总体而言设有四个导引件68,其与其他保持件一起将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固定在保持件6上。

同样是在保持件6上,但是是在从保持件6的基面伸出的圆筒形侧壁69上,固定有构建为壳体盖或者压力罐的可动组件88,其中可动组件88通过凹口和突出部以具有扭力刚性并且可纵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保持件6上。如果使得可动组件88向下朝向车辆喇叭触点2、4运动,则下缘880与第一弹簧触点2发生接触,并且使得这个第一弹簧触点朝向在起始位置中间隔一定距离的第二弹簧触点4弯曲。

图15为所述起始位置的放大图,从中可以看出,构建为v形板簧元件的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与构建为线材的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以相互间隔一定距离的方式固定在保持件6上。在保持件6上以成型的方式设有针对可动组件88的导引片660,还可以看出可动组件88的侧壁中的凹口以及上缘880。如果使得可动组件88以与板簧元件2的弹力反向的方式朝向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位移,则将电路闭合并触发车辆喇叭信号。一旦车辆使用者解除可动组件88的负荷,可动组件88便立即因同时构成第一车辆喇叭触点的板簧元件2的复位力而重新移回至起始位置。通过包含连接触点22的垫圈使得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与车辆喇叭电路电耦合,可以通过设置在保持件6内的气体发生器11实现所有四个车辆喇叭触点2的电连接。

图16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变体方案,其中保持件6是构建为模块形式的独立组件。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是在保持件6上保持在卡夹导引件中。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在所示实施例中为三个具有相互反向的弹性舌片的第一弹簧触点2,通过螺钉固定在一体成型的保持件6上。为了激活车辆喇叭,将朝向保持件6的压力施加至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其在所示起始位置中与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间隔一定距离。例如通过安全气囊模块或者方向盘盖来施加待施加的位移力。通过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施加针对未绘示的操纵元件的复位力。

图17和图18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变体方案。结构大体与图14和15对应,但未示出可动组件88。在此可以看出从壁部69侧向伸出的导引片660,该壁部从保持件6的底部沿展开方向延伸。所述展开方向是当同样位于保持件6中的气体发生器11被激活时,未绘示的安全气囊展开时沿着的方向。在所示实施例中示出三个构建为板簧元件的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部分地构建为导电通路,并且与充当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的接触区域的铜铆钉连通。图18示出起始情形,其中车辆喇叭触点2、4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构建为板簧的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径向向外伸出保持件6,进而能够与可动组件88卡合。在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中的一个上可以以成型的方式设有接触片22,用以建立与电路的接触。各独立的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能够通过气体发生器11相互电耦合。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接触垫圈70实现这一点,借助该接触垫圈通过气体发生器11将三个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相互电连接。

通过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的形状、尺寸以及材料选择,能够调节施加至可动组件的复位力。此外,能够相应地调节操纵力。同样可以通过造型调节车辆喇叭行程75,即为了将车辆喇叭电路闭合所需越过的第一车辆喇叭触点2与第二车辆喇叭触点4之间的距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