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装置以及车辆座椅的空气压力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19224发布日期:2019-05-22 02:02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座椅装置以及车辆座椅的空气压力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座椅装置以及车辆座椅的空气压力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用的座椅装置中,通过使设置在座椅的内侧的多个空气袋(气囊)扩缩,能够变更座椅支撑形状。通常,在这种座椅装置中,对空气袋分别设定内压目标值。而且,座椅装置构成为在车辆启动时执行通过基于内压目标值来使空气袋扩张从而再现座椅支撑形状的再现控制。

空气袋的内压根据乘客是否正就坐于座椅而较大地变化。换句话说,在没有施加乘客的就坐载荷的非就坐状态下执行上述座椅支撑形状的再现控制的情况下,空气袋较大地扩张。而且,如果在该状态下乘客就坐于座椅,则乘客有可能感到不适感。因此,例如,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等所见那样,在以往技术中,一般在乘客的就坐后开始再现控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6-959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15657号公报

然而,在如以往技术那样等待乘客的就坐而开始再现控制的结构中,到再现最佳的座椅支撑形状为止花费时间。而且,这妨碍实现便利性的进一步提高,所以在这一点上仍有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非就坐状态下也能够恰当地使空气袋扩张的车辆用座椅装置以及车辆座椅的空气压力控制方法。

优选,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具备:再现控制部,构成为基于内压目标值来使设置在座椅的空气袋扩张;乘客感测部,构成为感测乘客正就坐于上述座椅的就坐状态;体格感测部,构成为感测上述乘客的体格;以及修正量运算部,构成为基于上述乘客的体格来运算修正量,该修正量被用于在上述乘客未就坐于上述座椅的非就坐状态下修正上述内压目标值。

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座椅的空气压力控制方法优选具备:基于内压目标值来使设置在座椅的空气袋扩张的工序;感测乘客正就坐于上述座椅的就坐状态的工序;感测上述乘客的体格的工序;以及基于上述乘客的体格来运算修正量的工序,该修正量被用于在上述乘客未就坐于上述座椅的非就坐状态下修正上述内压目标值。

附图说明

图1是在内侧设置有空气袋的车辆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座椅装置的示意结构的框图。

图3是存储器操作部的示意结构图。

图4是座椅支撑数据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再现控制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登记控制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7是电动座椅的示意结构图。

图8是座椅位置数据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内压目标值的修正量和座椅的滑动位置的关系的图表。

图10是暂定修正再现控制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对具有空气压力式的座椅支撑功能的车辆用座椅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车辆用的座椅1具备座垫2和设置在该座垫2的后端部的座椅靠背3。在椅靠背3的上端设置有头靠4。

对于座椅靠背3,其两侧部3a、3b分别具有朝向前方膨出的形状。而且,座垫2也是两侧部2a、2b分别具有朝向上方膨出的形状。由此,能够实现乘客的良好的就坐姿势且维持该就坐姿势。

在座垫2以及座椅靠背3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空气袋10(11~16)。具体而言,在座椅靠背3的内侧,在与其靠背面3s的肩支承部、腰支承部以及下端部(骨盆支承部)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独立的空气袋11(11a、11b)、12(12a~12c)、13。另外,在座椅靠背3的内侧,在与其两侧部3a、3b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独立的空气袋14(14a、14b)。而且,对于座垫2,还在其就坐面2s的后端部(骨盆支承部)的内侧以及两侧部2a、2b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独立的空气袋15、16(16a、16b)。由此,形成能够基于各空气袋10的扩缩来变更座椅支撑形状的座椅装置20。

如图2所示,座椅装置20具备向上述各空气袋10压送空气的空气泵装置21、和夹设在这些空气袋10与空气泵装置21之间的吸排气阀装置22。空气泵装置21例如是将马达23作为驱动源来驱动泵机构24的电动泵。吸排气阀装置22经由具有挠性的树脂制的气管25与各空气袋10以及空气泵装置21连接。通过这些气管25以及吸排气阀装置22的内部通路来形成与各空气袋10以及空气泵装置21连通的空气的流路l。吸排气阀装置22包括多个吸气阀26以及多个排气阀27,吸气阀26以及排气阀27被配置在从空气泵装置21延伸到空气袋10的流路l的中途。

由控制装置30控制吸气阀26和排气阀27以及空气泵装置21。具体而言,控制装置30被输入由压力传感器31检测到的各空气袋10的内压p。另外,从操作输入部32对控制装置30输入操作输入信号scr。而且,控制装置30被输入设置于座椅1的就坐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ssd、还被输入点火信号sig以及门锁信号sdl等。控制装置30基于这些输入信号来控制对应的吸气阀26和排气阀27以及空气泵装置21的工作,以使各空气袋10扩缩。控制装置30还基于就坐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ssd来感测乘客就坐于座椅1的就坐状态以及乘客没有就坐于座椅1的非就坐状态。

若详述,则控制装置30设定各空气袋10的内压p的目标值(内压目标值pt)。通过就坐于座椅1的乘客使用设置在座椅1的侧面的构成上述操作输入部32的操作开关(图示省略)来设定最佳的座椅支撑形状从而随时更新各空气袋10的内压目标值pt。将用于设定座椅支撑形状的操作输入部32的操作称为“支撑形状调整操作”。控制装置30控制上述空气泵装置21以及吸排气阀装置22的工作,以使所检测到的各空气袋10的内压p与内压目标值pt一致。

控制装置30在车辆的行驶结束时(ig断开时),通过将设置在座椅1的各空气袋10内的空气排出来使该各空气袋10收缩。而且,控制装置30在车辆的启动后(ig接通后),通过再次使各空气袋10扩张来再现座椅支撑形状。

如图3所示,操作输入部32包括设置在未图示的车门的内板的存储器操作部34。存储器操作部34具备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的选择开关35(35a~35c)和存储器开关36。座椅装置20能够通过存储器操作部34的操作来存储且再现座椅支撑形状。

具体而言,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控制装置30的存储区域30a中保持分别与上述多个选择开关35(35a~35c)建立关联的多个(3个)座椅支撑数据mss(mss1~mss3)。各座椅支撑数据mss包括设置于座椅1的每个空气袋10(11~16)的内压目标值pt(pt11~pt16)。

当选择开关35(35a~35c)的任何一个被操作时,控制装置30从存储区域30a读出与该被操作的选择开关35对应的座椅支撑数据mss。例如,在第一操作开关35a被操作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读出第一座椅支撑数据mss1,在第二操作开关35b被操作的情况下,读出第二座椅支撑数据mss2。控制装置30基于读出的座椅支撑数据mss所包含的内压目标值pt(pt11~pt16)来使各空气袋10(11~16)扩张。由此,可以再现与各选择开关35建立关联的座椅支撑形状再现。将以上那样的再现座椅支撑形状的控制称为“再现控制”。

另外,当存储器开关36被操作后,各选择开关35(35a~35c)的任何一个被操作时,控制装置30利用该各空气袋10的内压p的当前值来更新与该被操作的选择开关35对应的座椅支撑数据mss所包含的各空气袋10的内压目标值pt。换句话说,通过压力传感器31检测各空气袋10(11~16)的内压p,并将其检测值作为新的内压目标值pt(pt11~pt16)且登记到存储区域30a中。由此,能够将通过上述支撑形状调整操作所设定的最佳的座椅支撑形状与各选择开关35(35a~35c)建立关联地存储。将以上那样的登记座椅支撑形状的控制称为“登记控制”。

而且,控制装置30将用于在乘客没有就坐于座椅1的非就坐状态下使各空气袋10(11~16)扩张的情况下修正各内压目标值pt(pt11~pt16)的修正量α(α11~α16)保持为座椅支撑数据mss(mss1~mss3)。即,在基于就坐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ssd感测出乘客的非就坐状态的状态下存储器操作部34的选择开关35被操作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基于作为与被操作的选择开关35对应的座椅支撑数据mss而保持在存储区域30a中的各内压目标值pt以及各修正量α来使各空气袋10扩张。各空气袋10基于通过使用对应的修正量α来修正对应的内压目标值pt而得到的修正后的内压目标值而被扩张。由此,在乘客的非就坐状态下也能够恰当地使各空气袋10扩张。

控制装置30也可以具备微型计算机以及/或者执行各种处理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处理的专用的硬件(专用集成电路:asic)。即,控制装置30能够构成为包括1)按照计算机程序(软件)进行动作的一个以上的处理器(微型计算机)、2)asic等一个以上的专用硬件电路,或者,3)它们的组合的电路。

如图5的流程图所示,控制装置30若基于对存储器操作部34的选择开关35的操作感测到再现请求(步骤101:是),则判定内压目标值pt的修正量α是否被登记为与被操作的选择开关35对应的座椅支撑数据mss(步骤102)。控制装置30在该步骤102中判定为登记了内压目标值pt的修正量α的情况下(步骤102:是),接着基于就坐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ssd来判定客是否处于正就坐于座椅1的就坐状态(步骤103)。而且,控制装置30在乘客处于正就坐状态的情况下(步骤103:是)执行基于登记到存储区域30a中的内压目标值pt来使各空气袋10扩张的通常再现控制。(步骤104)。控制装置30在乘客不处于就坐状态的情况下,即,乘客处于非就坐状态的情况下(步骤103:否),执行基于内压目标值pt以及修正量α来使各空气袋10扩张的非就坐时再现控制(步骤105)。

控制装置30在上述步骤102中判定为未登记各内压目标值pt的修正量α的情况下(步骤102:否),接着判定乘客是否处于就坐状态(步骤106)。而且,控制装置30在乘客处于就坐状态的情况下(步骤106:是),执行后述的暂定修正再现控制(步骤107),而在乘客不处于就坐状态的情况下,即,乘客处于非就坐状态的情况下(步骤106:否),执行基于存储区域30a中保持的各内压目标值pt来使各空气袋10扩张的通常再现控制(步骤108)。

另外,如图6的流程图所示,控制装置30若基于对存储器操作部34的存储器开关36(以及选择开关35)的操作感测到登记请求(步骤201:是),则基于就坐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ssd来判定乘客是否处于就坐状态(步骤202)。控制装置30在该步骤202中判定为乘客处于就坐状态的情况下(步骤202:是)下,执行就坐于座椅1的乘客的体格相关的感测判定(步骤203)。而且,控制装置30基于感测到的乘客的体格来对与各空气袋10对应的内压目标值pt的修正量α进行运算(步骤204)。

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座椅1支承在座椅滑动装置41上,该座椅滑动装置被设置在车辆的地板40上并变更座椅1在前后方向上的滑动位置。在座椅滑动装置41与座椅1之间设置有变更座椅1(座垫2)的升降位置的座椅升降装置42。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就坐传感器33使用通过就坐于座椅1的乘客按下座垫2的就坐面2s而成为接通状态的压敏开关(薄膜开关)。而且,在座椅1设置有变更座椅靠背3的倾倒角度的座椅倾斜装置43。座椅1具有作为所谓的电动座椅(50)的结构,其分别以未图示的马达为驱动源并通过促动器44~46驱动这些座椅滑动装置41、座椅升降装置42以及座椅倾斜装置43。

如图3所示,上述存储器操作部34兼作存储器操作部48,该存储器操作部用于进行对使用作为该电动座椅50的功能所调整后的座椅位置进行存储的登记操作、以及再现该被登记的座椅位置的再现操作。另外,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30在该存储区域30a中保持分别与存储器操作部34的选择开关35(35a~35c)建立关联的多个(3个)座椅位置数据msp(msp1~msp3)。控制装置30在图6中的步骤203的乘客的体格感测判定中读出该存储区域30a中保持的座椅位置数据msp中与被操作的选择开关35对应的座椅位置数据msp。

如图8所示,各座椅位置数据msp(msp1~msp3)包括座椅1的滑动位置x(x1~x3)、座椅1的升降位置y(y1~y3)以及座椅靠背3的倾倒角度θ(θ1~θ3)。座椅1越向后方滑动,则滑动位置x为越大的值。座垫2越处于上方,则升降位置y为越大的值,座椅靠背3从预先决定的中立位置越向后方倾倒,则倾倒角度θ为越大的值。控制装置30通过读出作为座椅位置数据msp而被登记到存储区域30a中的滑动位置x来执行乘客的体格感测判定。

如图9所示,控制装置30在图6中的步骤204的内压目标值pt相关的修正量α的运算处理中,从存储区域30a读出的滑动位置x的值越大,则运算出越大的修正量α。即,座椅1越向后方滑动,则推断为就坐于该座椅1的乘客的体格越大。而且,当乘客就坐于在非就坐状态下各空气袋10已经扩张的座椅1的情况下,该乘客的体格越大,则各空气袋10的内压p上升越大。

鉴于这一点,控制装置30在图5中的步骤105的非坐在时修正再现控制中使该各空气袋10扩张,使得各空气袋10的内压p成为从对应的内压目标值pt减去上述修正量α所得的值(p=pt-α)。由此,即使在乘客就坐于座椅1前开始了各空气袋10的扩张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乘客的就坐后的最佳的座椅支撑形状。

如图6所示,当控制装置30如上述那样对各内压目标值pt的修正量α进行运算时,将其值登记到存储区域30a(步骤205)。而且,控制装置30感测在上述步骤201中感测到登记请求的阶段中的各空气袋10的内压p,换句话说,检测内压p的当前值(步骤206)。而且,控制装置30将该内压p的当前值作为内压目标值pt并登记到存储区域30a(步骤207)。

另外,控制装置30在上述步骤202中判定为乘客不处于就坐状态的情况下,即,判定为乘客处于非就坐状态的情况下(步骤202:否),消除存储区域30a中作为座椅支撑数据mss而登记的各修正量α(步骤208)。之后,控制装置30执行步骤206中的各空气袋10的内压检测处理以及步骤207中的内压目标值pt的登记处理。

图10的流程图表示图5中的步骤107所示的暂定修正再现控制的处理顺序。如图10所示,控制装置30通过与图6中的步骤203同样的方法执行乘客的体格感测判定(步骤301),并且通过与图6中的步骤204同样的方法对暂定修正量β进行运算(参照步骤302、图9)。而且,控制装置30基于该暂定修正量β以及登记到存储区域30a中的内压目标值pt来使各空气袋10扩张(步骤303)。

对于这样的暂定修正再现控制而言,假设在使各空气袋10扩张前,产生该执行请求。控制装置30通过使该各空气袋10扩张来执行暂定修正再现控制,使得各空气袋10的内压p成为在对应的内压目标值pt加上上述暂定修正量β所得的值(图5的步骤107)。

即,乘客的体格越大,则实现最佳的座椅支撑形状所需的各空气袋10的内压p越大。鉴于这一点,就坐于座椅1的乘客的体格越大,则控制装置30运算出越大的暂定修正量β。通过执行基于该暂定修正量β以及内压目标值pt的暂定修正再现控制,即使对于未登记各空气袋10的内压目标值pt的乘客,也可以实现最佳的座椅支撑形状。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那样的效果。

(1)作为再现控制部60a发挥作用的控制装置30分别基于对应的内压目标值pt来使设置在座椅1的内侧的空气袋10扩张。另外,作为乘客感测部60b发挥作用的控制装置30感测乘客就坐于座椅1的就坐状态。控制装置30在感测到就坐状态的情况下,基于上述内压目标值pt来使空气袋10扩张。控制装置30在没有感测到就坐状态的情况下,即感测到乘客未就坐于座椅1的非就坐状态的情况下,使用修正量α来修正内压目标值pt,并基于修正后的内压目标值来使空气袋10扩张。另外,作为乘客感测部60b以及体格感测部60c发挥作用的控制装置30若感测到就坐状态则感测该乘客的体格。而且,作为修正量运算部60d发挥作用的控制装置30基于感测到的乘客的体格来运算上述修正量α。

即,在乘客就坐于空气袋10已经扩张的状态的座椅1的情况下,乘客的体格越大,则该空气袋10的内压p越上升。对于这一点,根据上述结构,基于空气袋10扩张后乘客就坐于座椅1在非就坐状态下使用修正量α,能够恰当地使空气袋10扩张,使得空气袋10的内压p成为与乘客的体格对应的最佳的值。结果是即使在乘客就坐于座椅1前开始了空气袋10的扩张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乘客的坐在后的最佳的座椅支撑形状。由此,通过可以更迅速地再现座椅支撑形状,能够提高利用者的便利性。

(2)作为登记请求感测部60e发挥作用的控制装置30基于对存储器操作部34的存储器开关36的操作来感测登记请求。另外,作为内压目标值登记部60f发挥作用的控制装置30在感测到登记请求的情况下,将空气袋10的内压p的当前值作为内压目标值pt并登记到存储区域30a中。而且,作为修正量登记部60g发挥作用的控制装置30在乘客的就坐状态下感测到登记请求的情况下,将在该就坐状态下运算出的修正量α登记到存储区域30a中。

即,通过采用使用在就坐状态下运算出的修正量α的结构,可以进行精度更高的修正量α的运算。另外,能够扩展修正量α的运算方法的选项。由此,即使在乘客的非就坐状态下,也能够恰当地使空气袋扩张。

(3)作为登记修正量消除部60h发挥作用的控制装置30在乘客的非就坐状态下感测到登记请求时,消除登记到存储区域30a中的修正量α。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容易地消除已登记的修正量α。由此,例如以备于在下次以后由其它乘客利用的情况等能够提高利用者的便利性。

(4)作为再现请求感测部60i发挥作用的控制装置30基于对存储器操作部34的选择开关35的操作来感测再现请求。另外,作为就坐时再现控制部60j发挥作用的控制装置30在乘客的就坐状态下感测到再现请求时,基于登记到存储区域30a中的内压目标值pt来使空气袋10扩张。而且,作为非就坐时再现控制部60k发挥作用的控制装置30在乘客的非就坐状态下感测到再现请求时,基于登记到存储区域30a中的内压目标值pt以及与该内压目标值pt对应的修正量α来使空气袋10扩张。

根据上述结构,不管在乘客的就坐状态以及非就坐状态的任何一个状态下,都能够容易使该空气袋10恰当扩张。

(5)作为暂定修正量运算部60l发挥作用的控制装置30在乘客处于就坐状态且在存储区域30a中未登记修正量α的状态下感测到再现请求的时,感测就坐于座椅1的乘客的体格,并且基于该感测到的体格来对用于在就坐状态下修正内压目标值pt的暂定修正量β进行运算。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未登记修正量α的乘客就坐于座椅1的情况下,也能够恰当使空气袋10扩张,实现最佳的座椅支撑形状。由此,能够提高利用者的便利性。

(6)座椅装置20具备用于再现请求的存储器操作部34,该再现请求是基于使内压目标值pt登记到控制装置30的存储区域30a的登记请求以及登记到该存储区域30a中的内压目标值pt来使空气袋10扩张的请求。而且,该存储器操作部34兼作座椅位置调整用的存储器操作部48,即,由座椅位置的登记操作以及再现操作共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与用于调整座椅位置的登记操作以及再现操作同时进行用于调整座椅支撑形状的登记请求以及再现操作。由此,能够提高利用者的便利性。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那样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于作为座椅位置数据msp而存储到存储区域30a中的座椅1的滑动位置x来感测就坐于该座椅1的乘客的体格。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根据座垫2的升降位置y、座椅靠背3的倾倒角度θ等与座椅位置相关的其它状态量以及多个状态量的组合来进行该乘客的体格感测的结构。另外,包括滑动位置x,用于乘客的体格感测的状态量也可以不是预先存储到存储区域30a中的状态量,也可以是在体格感测判定时检测到的状态量。该情况下,也可以为通过座椅载荷的检测,或使用了相机等拍摄装置的图像解析等其它手法来进行乘客的体格感测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就坐传感器33使用通过就坐于座椅1的乘客按下座垫2的就坐面2s而变为接通状态的压敏开关(薄膜开关)。然而,并不限于此,对于乘客的就坐状态的感测,还可以为通过座椅载荷的检测、使用了拍摄装置的图像解析,或使用安全带的带扣等其它手法进行的结构。

·另外,在使用相机的图像解析的情况下等可能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在乘客就坐于座椅1之前进行乘客的体格感测的结构。而且,也可以为基于该乘客就坐于座椅1,对用于在非就坐状态下修正内压目标值pt的修正量α进行运算,并开始空气袋10的扩张的结构。而且,此时,也可以是不需要登记请求以及再现请求的结构。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该利用者的便利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座椅支撑形状调整用的存储器操作部34兼作座椅位置调整用的存储器操作部48,但也可以分开设置两操作部34、48的结构。另外,对于操作部34(48)的配置,也可以任意地变更。也可以是用于进行车辆的上锁/解锁的便携设备或移动电话等具有作为存储器操作部34的功能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暂定修正再现控制使该各空气袋10扩张以使得各空气袋10的内压p成为在对应的内压目标值pt加上暂定修正量β所得的值(p=pt+β)。然而,并不限于此,对于在该暂定修正再现控制中作为基础的内压目标值pt以及该暂定修正量β的运算方法,可以任意地变更。即,在该暂定修正再现控制中作为修正的对象的内压目标值pt可以任意设定。而且,暂定修正量β也可以通过该修正使内压目标值pt增加或减少。

·设置在座椅1的内侧的各空气袋10的数量以及配置可以任意变更。而且,对于空气泵装置21以及吸排气阀装置22的结构也可以任意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30作为再现控制部60a、乘客感测部60b、体格感测部60c、修正量运算部60d、登记请求感测部60e、内压目标值登记部60f、修正量登记部60g、登记修正量消除部60h、再现请求感测部60i、就坐时再现控制部60j以及非就坐时再现控制部60k发挥作用。而且,该控制装置30还作为暂定修正量运算部60l发挥作用。然而,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为这些功能控制部被分散为多个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