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顶构造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3421发布日期:2019-01-16 06:4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车顶构造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在车顶板上具有天窗开口的车辆的车顶构造体。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的车顶构造体,具有在车顶板的车室内侧配置有车顶框架、且在该车顶框架上安装有车室内的室内灯的车顶构造体(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顶构造体在车顶框架上设有供室内灯的一部分插入的插入开口,并且在面向车室内的车顶内衬上设有室内灯的穿插孔。室内灯被插入在车顶内衬的穿插孔和车顶框架的插入开口中,且室内灯在其与车顶框架之间夹入了车顶内衬的穿插孔的周缘部的状态下被安装在车顶框架上。在该车顶构造体的情况下,车顶内衬在被室内灯和车顶框架夹入的状态下被支承,因此能够防止在进行室内灯的点亮操作时或熄灭操作时等车顶内衬的穿插孔的缘部发生挠曲变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0079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另外,关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顶构造体,虽然车顶内衬是在被室内灯和车顶框架夹入的状态下被支承,但根据室内灯的设置位置而存在无法通过室内灯和车顶框架来夹入并支承车顶内衬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就要相对于车顶框架另行在车顶板侧安装专用的支承托架(位移限制部件)并通过该支承托架和室内灯来夹入车顶内衬。

另外,在车顶板上具有天窗开口的车顶构造体中,大致沿着天窗开口的缘部安装有天窗单元的天窗框架。因此,在这种车顶构造体中,在将室内灯设置用的上述专用的支承托架安装到车顶板侧的情况下,必须要避免支承托架与天窗框架之间发生干涉。因此,在这种车顶构造体中,难以将室内灯与天窗开口接近地配置,其结果为,成为天窗开口的开口面积的扩大受限的原因。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车顶内衬的室内灯安装部附近的挠曲变形、而且能够将室内灯与天窗开口接近地配置的车辆的车顶构造体。

本发明的车辆的车顶构造体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了以下的结构。

即,本发明的车辆的车顶构造体的特征在于,具有:车顶板(例如实施方式的车顶板11),其具有天窗开口(例如实施方式的天窗开口12);天窗单元(例如实施方式的天窗单元13),其以覆盖上述天窗开口的方式安装于上述车顶板;车顶内衬(例如实施方式的车顶内衬10),其在上述车顶板的下方侧面向车室内而配置;和室内灯(例如实施方式的室内灯17),其将设于上述车顶内衬的穿插孔(例如实施方式的穿插孔18)贯穿地安装在车身上,并且具有从车室内侧覆盖上述穿插孔的缘部的覆盖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凸缘部22),上述天窗单元具有大致沿着上述天窗开口的缘部安装的天窗框架(例如实施方式的天窗框架14),在上述天窗框架上一体地设有限制上述车顶内衬的上述穿插孔的缘部的上方位移的位移限制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卡定爪23)。

通过上述的结构,车顶内衬的穿插孔的缘部被室内灯的覆盖部覆盖。若在进行点亮操作时或熄灭操作时室内灯被向上方侧按压,则室内灯的覆盖部会将车顶内衬的穿插孔的缘部向上方侧推压。但是,此时车顶内衬的穿插孔的缘部通过天窗框架的位移限制部而被限制了上方位移,因此抑制了伴随着来自室内灯的荷载输入而产生的挠曲变形。另外,由于该车顶构造体不是在车顶板侧安装相对于天窗框架独立的位移限制部件,所以能够不在意天窗框架与位移限制部件之间的干涉地充分地扩大天窗开口的开口面积。

也可以是,车辆的车顶构造体还具有配置在上述车顶板的车室内侧且加强上述车顶板的加强板(例如实施方式的车顶加强件9a、9b),在上述加强板上设有供上述室内灯的一部分插入的插入开口(例如实施方式的插入开口19),并且在上述插入开口附近设有固定于上述天窗框架的框架固定部(例如实施方式的框架固定部27)。

在该情况下,室内灯的一部分从加强板的插入开口通过而向加强板的上方侧突出,因此能够将室内灯与车顶板更接近地配置。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将车室内的上方空间确保得大。另外,由于加强板通过插入开口附近的框架固定部而固定在天窗框架上,所以能够通过与天窗框架的固定部来补充由于加强板的插入开口而与之相应降低了的刚性。

也可以是,上述框架固定部设在上述插入开口的车宽方向的两侧,上述插入开口的上述天窗开口侧的缘部与将两侧的上述框架固定部连结的直线(例如实施方式的直线l)相比配置在上述天窗开口侧。

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插入开口的两侧的框架固定部来高效地提高加强板的插入开口附近的刚性,并且能够将室内灯与天窗开口更接近地配置。

也可以是,上述室内灯安装于上述加强板,上述加强板相对于上述室内灯的安装部(例如实施方式的螺钉孔21)配置在两侧的上述框架固定部之间。

在该情况下,由于是将室内灯配置在加强板上的通过两侧的框架固定部而提高了刚性的部位,所以能够提高室内灯的安装刚性。

也可以是,天窗单元具有:上述天窗框架;和排水部件(例如实施方式的排水板28),其处于上述天窗框架的上方且具有在上述车顶板的上述天窗开口的下方承接水滴的槽部(例如实施方式的槽部28a),上述天窗框架具有固定于上述加强板的上述框架固定部的安装面(例如实施方式的安装面24a)、和在上述安装面的上述车顶开口侧与该安装面相比配置在低位的架部(例如实施方式的架部24b),上述架部包含上述位移限制部的至少一部分,上述排水部件的上述槽部配置在上述架部的上方。

在该情况下,由于在包含位移限制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天窗框架的架部的上方配置有排水部件的槽部,所以能够降低将天窗框架和排水部件的槽部合在一起的上下高度。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天窗开口下方的占有空间。

也可以是,上述加强板具有:在上述天窗开口的车宽方向两侧大致沿着车身前后延伸的第1板部件(例如实施方式的车顶加强件9a)、和在上述天窗开口的前后两侧大致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第2板部件(例如实施方式的车顶加强件9b),上述第1板部件与上述第2板部件相比构成为高刚性,上述插入开口设在上述第2板部件上,上述天窗框架跨着上述第2板部件和上述第1板部件双方而安装。

车辆的车顶通常与车宽方向相比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较长。因此,配置在车宽方向两侧的第1板部件与配置在前后的第2板部件相比难以将宽度确保得大。在本方式的情况下,难以将宽度确保得大的第1板部件与容易将宽度确保得大的第2板部件相比构成为高刚性,因此能够将车顶整个区域的刚性维持得高且抑制产品成本的高涨和重量增加。另外,由于天窗框架跨着第1板部件和第2板部件双方而安装,所以能够通过天窗框架来补充第1板部件的刚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限制车顶内衬的穿插孔的缘部的上方位移的位移限制部一体地设在天窗框架上,所以能够不招致车顶内衬的穿插孔的缘部的挠曲变形并将室内灯与天窗开口更接近地配置。另外,与设置用于限制车顶内衬的穿插孔的缘部的上方位移的专用的位移限制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谋求减少零部件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体的除去了一部分部件的车室内侧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体的除去了一部分部件的车室内侧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体的图1的iii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体的一部分的车内侧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体的除去了室内灯的与图3相同的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体的沿着图4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体的沿着图4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体的沿着图4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顶构造体

9a…车顶加强件(第1板部件、加强板)

9b…车顶加强件(第2板部件、加强板)

10…车顶内衬

11…车顶板

12…天窗开口

13…天窗单元

14…天窗框架

17…室内灯

18…穿插孔

19…插入开口

21…螺钉孔(安装部)

22…凸缘部(覆盖部)

23…卡定爪(位移限制部)

24a…安装面

24b…架部

27…框架固定部

28…排水板(排水部件)

28a…槽部

l…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前后、上下、左右,只要没有特别告知,表示关于车辆的前后、上下、左右。另外,图中的箭头fr是指车辆的前方,箭头up是指车辆的上方,箭头lh是指车辆的左侧方。

图1是从车室内侧观察到的车辆的车室上方的车顶构造体1的主视图。在车顶构造体1的车室内侧安装有由多层树脂部件形成的车顶内衬10(参照图4、图6~图8),但图1示出除去了车顶内衬10的状态。

车顶构造体1具有在车室的上方侧面向车外而配置的金属制的车顶板11。在车顶板11上形成有在车身前后方向上长的大致矩形状的天窗开口12(参照图2)。在车顶板11的车室内侧以包围天窗开口12的方式接合有多个车顶加强件9a、9b(加强板)。另外,在天窗开口12的周缘部,经由车顶加强件9a、9b而安装有天窗单元13。天窗单元13除经由车顶加强件9a、9b而固定于天窗开口12的周缘部的大致矩形状的天窗框架14、一部分能够滑动地保持于天窗框架14的天窗玻璃15(参照图6~图8)以外,还具有能够覆盖天窗玻璃15的车室内侧的遮阳板16和天窗玻璃15的未图示的开闭机构等。

图2是从车室内侧观察到的除去了车顶内衬10和天窗单元13等部件的车顶构造体1的主视图。

车顶加强件9a是在天窗开口12的车宽方向两侧大致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金属板,车顶加强件9b是在天窗开口12的前后两侧大致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金属板。左右的车顶加强件9a不是固定宽度的金属板,而是在前缘部和后缘部具有向车宽方向内侧呈大致l字状鼓出的部分。该各鼓出部分的端面与前后的车顶加强件9b的延伸端接合或对接。配置在车顶板11的左右侧部的车顶加强件9a与配置在车顶板11的前后的车顶加强件9b相比由高刚性的金属材料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车顶加强件9a构成第1板部件,车顶加强件9b构成第2板部件。

如图1所示,天窗框架14具有:大致沿着天窗开口12的前缘部延伸的前部框架部14f、大致沿着天窗开口12的后缘部延伸的后部框架部14r、和大致沿着天窗开口12的左右的各侧缘部延伸的侧部框架14s。

在后部侧的车顶加强件9b的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区域安装有用于向车室内照明的室内灯17。室内灯17安装在车顶加强件9b的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区域中的、与天窗框架14的后部框架部14r的后缘接近的位置。

图3是将图1的iii部分放大示出的图,图4是表示与图1的iii部分大致相同的部分的配置有车顶内衬10的状态的图。另外,图5是表示从图3除去了室内灯17的状态的图。另外,图6是表示沿着图4的vi-vi线的截面的图,图7、图8分别是表示沿着图4的vii-vii线的截面和沿着图4的viii-viii线的截面的图。

如图4、图6~图8所示,车顶内衬10以在车顶板11的下方侧覆盖车顶加强件9a、9b和天窗框架14的车室内侧的方式安装在车顶加强件9a、9b和天窗框架14上。如图6、图7所示,在车顶内衬10上形成有供室内灯17的基部(后述的灯壳体17a的上部)穿插的大致矩形状的穿插孔18。另外,如图5所示,在后部侧的车顶加强件9b上设有供室内灯17的基部的上方鼓出部分插入的插入开口19、和用于将室内灯17通过螺钉20(参照图7)紧固固定的一对螺钉孔21。

室内灯17在大致长方体状的灯壳体17a的内部收纳有未图示的灯单元和触点机构。在灯壳体17a的车室内侧安装有兼作使灯的光向车室内透过的透光板的半透明的开关面板17b。在灯壳体17a的车室内侧的端部的周缘,延伸设置有从车室内侧将车顶内衬10的穿插孔18的缘部覆盖的作为覆盖部的凸缘部22。室内灯17的灯壳体17a的上部插入在车顶内衬10的穿插孔18和车顶加强件9b的插入开口19中,在该状态下通过螺钉20而被紧固固定到车顶加强件9b上。此外,室内灯17在从灯壳体17a拆下了开关面板17b的状态下进行螺钉20的紧固作业。

在此,车顶内衬10在从天窗开口12分开的部位与车顶加强件9a、9b抵接并被支承,但在与天窗开口12接近的部位,与安装在车顶加强件9a、9b的下表面侧的天窗框架14抵接并被支承。因此,如图6所示,在天窗开口12的周域部,车顶内衬10向车室内侧缓慢地弯曲而鼓出。因此,车顶内衬10的穿插孔18的缘部中,与天窗开口12接近的一侧的缘部与从天窗开口12分开的一侧的缘部相比容易被室内灯17的凸缘部22向上方侧推压。

如图3、图4、图6所示,在天窗框架14的后部框架部14r中的与室内灯17接近的部位(车宽方向中央区域)的后缘部,形成有朝向室内灯17的设置部延伸的一对卡定爪23。卡定爪23在室内灯17的前方侧附近从上方侧与车顶内衬10的穿插孔18的前侧的缘部抵接。卡定爪23限制车顶内衬10的穿插孔18的前侧的缘部的上方位移。卡定爪23构成天窗框架14中的位移限制部。此外,在各卡定爪23上适当设有加强筋,通过该加强筋来提高刚性。

另外,在天窗框架14的后部框架部14r上,在一对卡定爪23的车宽方向外侧延伸设置有朝向车身后方侧延伸的一对固定片24。该各固定片24的顶端部朝向车顶加强件9b的室内灯17的设置部的车宽方向两侧位置延伸。如图3~图5及图8所示,各固定片24的顶端部在靠车宽方向内侧位置处通过螺栓25及螺母26而结合于车顶加强件9b的上表面。车顶加强件9b上的基于螺栓25及螺母26实现的与一对固定片24的紧固部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框架固定部27。

车顶加强件9b上的一对框架固定部27与车顶加强件9b的插入开口19的车宽方向两侧接近地设置。如图3、图5所示,插入开口19的天窗开口12侧(前侧)的缘部与将两侧的框架固定部27的固定中心连结的直线l相比配置在天窗开口12侧(前侧)。

另外,车顶加强件9b上的室内灯17的安装部(螺钉孔21部分)配置在车顶加强件9b的两侧的框架固定部27之间。

另外,如图6~图8所示,天窗单元13具有排水板28(排水部件),该排水板28处于天窗框架14的上方,且具有在车顶板11的天窗开口12的下方侧承接流入到天窗开口12的水滴的槽部28a。排水板28的槽部28a在天窗开口12的整周区域的范围内配置。由槽部28a捕捉到的水滴从图1所示的排水管29通过而被向车辆下方排出。

在此,如图8所示,后部框架部14r具有固定在车顶加强件9b的框架固定部27上的固定片24的安装面24a、和在安装面24a的天窗开口12侧(前方侧)与安装面24a相比配置在低位的架部24b。架部24b的靠车身前方的一部分向车宽方向延伸。如图6所示,架部24b在车宽方向上的一部分包含作为位移限制部的卡定爪23的基部。如图6~图8所示,沿着天窗开口12的后缘部的排水板28的槽部28a配置在后部框架部14r的架部24b的上方。

此外,天窗框架14的后部框架部14r不是仅跨着具有插入开口19的高刚性的车顶加强件9b(第2板部件)、而是跨着该车顶加强件9b和其车宽方向外侧的低刚性的车顶加强件9a(第1板部件)双方而安装。

如以上那样,关于车顶构造体1,车顶内衬10的穿插孔18的缘部被室内灯17的凸缘部22覆盖。因此,若在进行室内灯17的点亮操作时或熄灭操作时等室内灯17被向上方压入,则室内灯17的凸缘部22会将车顶内衬10的穿插孔18的缘部向上方推压。尤其是向下方弯曲而鼓出的穿插孔18的前侧的缘部容易被室内灯17的前侧的凸缘部22向上方强烈地推压。

但是,关于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体1,一体地设在天窗框架14的后部框架部14r上的卡定爪23从上方侧与车顶内衬10的穿插孔18的前侧的缘部抵接。因此,能够通过卡定爪23来限制由于室内灯17的操作而车顶内衬10的穿插孔18的缘部向上方挠曲变形。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体1由于没有在车顶板11侧安装独立的位移限制部件,所以能够不在意天窗框架14和独立的位移限制部件之间的干涉地充分地扩大天窗开口12的开口面积。

因此,在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体1的情况下,能够不招致车顶内衬10的穿插孔18的缘部的挠曲变形且将室内灯17与天窗开口12更接近地配置。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体1与设置用于限制车顶内衬10的穿插孔18的缘部的上方位移的专用的位移限制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谋求减少零部件数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体1在配置于车顶板11的下方的车顶加强件9b上设有供室内灯17的灯壳体17a的上部插入的插入开口19,在车顶加强件9b的插入开口19附近设有固定于天窗框架14的后部框架部14r的框架固定部27。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室内灯17的灯壳体17a的一部分从车顶加强件9b的插入开口19通过而向车顶加强件9b的上方侧突出,因此能够将室内灯17与车顶板11更接近地配置。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室内灯17向车室内方向的突出量而将车室内的上方空间确保得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体1的情况下,车顶加强件9b通过插入开口19附近的框架固定部27而固定于天窗框架14的后部框架部14r,因此能够通过与后部框架部14r的固定部来补充由于车顶加强件9b上的插入开口19而降低的车顶加强件9b的刚性。

而且,关于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体1,车顶加强件9b上的框架固定部27与插入开口19的车宽方向两侧接近地设置,插入开口19的前侧(天窗开口12侧)的缘部与将两侧的框架固定部27的中心连结的直线l相比配置在前侧(天窗开口12侧)。因此,能够通过插入开口19的两侧的框架固定部27来高效地提高车顶加强件9b的插入开口19附近的刚性,而且能够将室内灯17与天窗开口12更接近地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体1的情况下,室内灯17通过螺钉20而安装在车顶加强件9b上,车顶加强件9b相对于室内灯17的安装部(螺钉孔21)配置在两侧的框架固定部27之间。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由于将室内灯17配置在通过车顶加强件9b上的两侧的框架固定部27提高了刚性的部位,所以能够提高室内灯17的安装刚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体1在天窗框架14的后部框架部14r设有固定于车顶加强件9b的框架固定部27的安装面24a、和在安装面24a的前侧(车顶开口12侧)与安装面24a相比配置在低位且包含作为位移限制部的卡定爪23的至少一部分的架部24b。并且,在车顶板11的天窗开口12的下方承接水滴的排水板28的槽部28a配置在后部框架部14r的架部24b的上方。因此,能够降低将天窗框架14的后部框架部14r和排水板28的槽部28a合在一起的上下高度。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天窗开口12的后部下方的部件的占有空间,而将车室内的有效空间确保得更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体1具有在天窗开口12的车宽方向两侧大致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车顶加强件9a(第1板部件)、和在天窗开口12的前后两侧大致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车顶加强件9b(第2板),车宽方向两侧的车顶加强件9a与前后的车顶加强件9b相比构成为高刚性。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难以将与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宽度确保得大的车宽方向两侧的车顶加强件9a构成为比容易将与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宽度确保得大的前后的车顶加强件9b高刚性,所以能够将车辆的车顶的整个区域的刚性维持得高且抑制产品成本的高涨和重量增加。

而且,关于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体1,供室内灯17的一部分插入的插入开口19设在后部侧的车顶加强件9b上,天窗框架14的后部框架部14r不仅跨着后部侧的车顶加强件9b、也跨着车宽方向两侧的车顶加强件9a而安装。因此,能够通过天窗框架14的后部框架部14r而高效地补充低刚性的后部的车顶加强件9b的刚性。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室内灯17的设置部的刚性。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