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电动公交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0144发布日期:2018-08-24 21:28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纯电动公交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国家投入的提高,电动客车也随之相应发展。国家产业政策也鼓励电动客车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但电动客车上的蓄电池所储存的电能有限,当电动客车上的蓄电池的电能耗尽时,电动客车只能停在充电站充电,并且一般的电动客车的蓄电池装在车体的下部,即使是通过更换蓄电池方式进行补充电能的,更换起来也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纯电动公交车。

为实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纯电动公交车,包括汽车主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汽车主体后端的电池组件安装座以及可移动安装在所述电池组件安装座内的电池组件;

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矩形的框体、安装在所述框体前端的前轮轴、两个安装在所述框体后部的后轮轴以及两个对称安装在所述框体两侧的旋转抬升组件;

所述前轮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框体的下部;所述前轮轴位于所述框体外的两端由内向外分别固定连接有前轮、第二齿轮以及限位导柱;所述前轮轴的中部位于所述框体内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框体内对应所述第三齿轮处安装有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传动连接的第一齿轮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齿轮的第一电机;

所述电池组件安装座成型有下端开口的矩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两侧对应所述第二齿轮处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传动连接的齿条;所述安装槽内的两侧对应所述限位导柱处固定连接有限位导槽;

两个所述后轮轴位于所述框体两侧对称安装;所述后轮轴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框体内的中空的轴体;所述轴体位于所述框体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后轮;所述轴体位于所述框体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

所述轴体内固定连接有中空的绝缘套;所述绝缘套内滑动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包括一端位于所述框体内的绝缘部以及朝向外侧的电极端;所述绝缘部远离所述电极端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电极触片;所述电极触片与所述电极端连接;

所述框体内位于所述后轮轴的一侧安装有后轮驱动组件;所述后轮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传动连接的第五齿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五齿轮的步进电机以及用于安装所述第五齿轮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还安装有与所述第五齿轮同轴设置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上套接有滑动套;所述滑动套的侧面成型有朝向所述滑动套的轴心的卡柱安装孔;所述卡柱安装孔内安装有卡柱组件;所述卡柱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套上的固定端以及滑动连接在所述导向螺纹上的卡柱;

所述定位杆位于所述框体内的一端朝向所述滑动套的方向成型有凸头;所述滑动套朝向所述凸头的一侧成型有用于套接在所述凸头上的凸头连接部;

所述框体内安装有蓄电池;所述框体内底面固定连接有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电极;所述安装槽的两侧对应所述定位杆处安装有用于供所述定位杆插接的定位电极孔;

所述框体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定齿轮;两个所述定齿轮相互对称且位于所述框体的外侧前部;

所述旋转抬升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框体两侧的矩形的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以所述定齿轮的轴心为旋转中心,且所述定齿轮位于所述转动板的外侧;所述转动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靠近所述第二电机处成型有蜗杆;所述转动板上安装有与所述蜗杆传动连接的蜗轮;所述转动板上还安装有与所述蜗轮同轴设置的动齿轮;所述动齿轮与所述定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动齿轮与所述蜗轮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杆远离所述第二电机的一端成型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上螺纹连接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朝向所述转动板的一侧成型有支撑套导块;所述转动板上对应所述支撑套导块处成型有与所述支撑套导块滑动连接的支撑套导槽;

所述框体内安装有控制器;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步进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五齿轮的中心成型有第一通孔;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插接在所述第一通孔内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对应所述第五齿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棘轮;所述第一通孔内对应所述第一棘轮处成型有第一卡爪;

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五齿轮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螺杆的中心成型有第二通孔;所述驱动轴穿过所述支撑座至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驱动轴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固定连接有第二棘轮;所述第二棘轮与所述第一棘轮的方向相反;所述第二通孔内对应所述第二棘轮处成型有第二卡爪;所述第一螺杆外周成型有导向螺纹;

所述滑动套的内径与所述导向螺纹的大径相等;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卡柱之间固定连接有承压弹簧;所述承压弹簧在使用过程中受压;所述滑动套的内壁位于所述卡柱安装孔处成型有用于供所述卡柱穿过的卡柱容孔;

所述滑动套的端部对应所述卡柱安装孔处成型有沿滑动套轴向方向贯穿的插孔;所述卡柱的一侧位于所述插孔内成型有抬升块;所述抬升块朝向所述支撑座的方向成型有抬升斜面;所述抬升斜面位于朝向所述滑动套的中心的一侧;所述卡柱的下端沿卡柱轴向成型有t型滑槽;所述t型滑槽内滑动连接有t型滑块;所述t型滑块位于所述卡柱的外端处固定连接有拉力弹簧;所述拉力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插孔内的侧壁处;

所述卡柱安装孔位于所述插孔的外侧成型有卡柱限位槽;所述卡柱限位槽沿所述滑动套的周向设置;所述卡柱远离第一螺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卡柱限位槽中;

所述第一螺杆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一端成型有圆盘;所述圆盘上对应于所述抬升块处成型有可插入所述插孔中的抬升插条;所述抬升插条沿所述第一螺杆的轴向设置;所述抬升插条的端部对应所述抬升斜面成型有插条斜面;所述圆盘与所述滑动套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第一螺杆远离所述支撑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端盖板;所述端盖板朝向所述滑动套的一侧对应于所述插孔成型有可插入所述插孔中的复位插条;所述复位插条的端部朝向所述卡柱一侧成型有复位斜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前轮、所述第二齿轮以及所述限位导柱同轴设置且外径依次减小;两个所述限位导柱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框体的最大宽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导槽与所述齿条平行;所述齿条上下两端均长于所述导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池组件安装座的安装槽的内底面与地面之间形成的锐角的夹角为60-80°。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所述电池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汽车主体的后端,则所述限位导柱位于限位导槽中,所述定位柱插接在所述电极孔中;当所述电池组件需要脱离电池组件安装座时,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器控制所述步进电机反转,使所述定位柱与所述电极孔脱离,同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反转,使所述电池组件向下移动;随着所述电池组件的下移,所述后轮与地面接触并向后移动,随后控制第二电机工作使所述转动板位于所述支撑套的一端朝向地面转动,此时所述支撑套接触至地面;随着所述转动板的转动以及所述支撑套朝向地面方向伸长;随着前轮的下降,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齿条脱离,则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电池组件安装座的下端脱离,控制所述第二电机转动至朝向所述后轮方向,则所述前轮与地面接触;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反转,使所述电池组件后退,随后控制第一电机正转,通过控制两个所述步进电机正转时的差速,使所述电池组件转向移动。

当所述电池组件安装至所述电池组件安装座上时,通过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池组件移动至所述电池组件安装座的后端,使所述电池组件移动至电池组件安装座的下方并使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齿条对齐;控制第二电机工作使转动板转动至朝向地面,则所述支撑套支撑在地面上,则此时前轮抬升离开地面,即所述电池组件的前端抬起,并且后轮依旧接触在地面上;当所述前轮的高度抬升至齿条最下端的上方时,随后控制第二电机反转使所述转动板朝反方向转动,同时控制所述后轮转动使所述电池组件前移,则所述前轮向安装槽方向移动,同时第二齿轮向齿条移动并啮合;控制所述第一电机正转带动前轮轴转动,使电池组件的前端随着齿条向上移动,控制第二电机转动回复至初始状态;随着电池组件向上移动,所述限位导柱移动至限位导槽中,使第二齿轮与所述齿条正常啮合;当所述电池组件移动至最上端时,控制所述步进电机反转,将所述定位杆插入至电极孔中,所述电池组件安装完成。

本发明电动汽车在电量不足时通过直接更换电池组件,节省了充电时的等待时间,从而能够使电动汽车能够较快地投入使用;通过将电池组件设置在汽车主体的后端,使更换电池组件时能够供操作人员观察,使定位更加精准;通过控制所述第二电机转动,即可使所述转动板转动的同时将所述支撑套将所述电池组件的前部撑起,在所述后轮的配合下使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从而使所述电池组件能够爬升至所述电池组件安装座上;通过所述步进电机的正反转即可实现所述后轮的转动与所述定位杆伸缩之间的切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池组件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电池组件内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电池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定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后轮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后轮驱动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一螺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卡柱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卡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冷却组件的连接框图。

图13是本发明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和图15是本发明散热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冷却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冷却泵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冷却泵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第一水轮、第二水轮及传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a、汽车主体;

b、电池组件安装座;b1、安装槽;b2、齿条;b3、电极孔;b4、限位导槽;

1、电池组件;

11、框体;111、输出电极;112、第一电机;113、第一齿轮;114、导向条;115、蓄电池;116、控制器;117、定齿轮;

12、前轮轴;121、前轮;122、第二齿轮;123、限位导柱;124、第三齿轮;

13、后轮轴;131、轴体;132、后轮;133、绝缘套;134、第四齿轮;

14、旋转抬升组件;141、转动板;1411、支撑套导槽;142、第二电机;143、驱动杆;1431、蜗杆;1432、第二螺杆;144、支撑套;1441、支撑套导块;145、;蜗轮;146、动齿轮;

15、后轮驱动组件;151、步进电机;152、驱动轴;1521、第一棘轮;1522、第二棘轮;153、支撑座;154、第五齿轮;1541、第一卡爪;1542、第一定位筒;1543、第一通孔;155、第一螺杆;1551、导向螺纹;1552、抬升插条;15521、插条斜面;1553、第二卡爪;1554、第二定位筒;1555、第二通孔;1556、圆盘;156、滑动套;1561、凸头连接部;1562、插孔;1563、卡柱安装孔;15631、卡柱限位槽;15632、卡柱容孔;157、端盖板;1571、复位插条;15711、复位斜面;158、卡柱组件;1581、卡柱;15811、t型滑槽;1582、承压弹簧;1583、固定端;1584、抬升块;15841、抬升斜面;1585、t型滑块;1586、拉力弹簧;159、复位弹簧;

16、定位杆;161、绝缘部;162、电极端;163、电极触片;164、凸头;165、导向槽;

81、离心风叶;811、联动杆;82、散热板;821、散热片;822、风叶安装腔;83、散热座;831、散热通道;832、进液接头a;833、出液接头a;834、驱动盘安装腔;84、水轮座;841、水轮安装腔;842、水轮定位轴;843、进水通道;844、出水通道;845、进液接头b;846、出液接头b;85、驱动盘;86、密封盖;87、水轮;

91、冷却泵电机;911、盖板;92、第一泵壳;921、第一进水接头;922、第一出水接头;92a、出水泵室;92b、进水泵室;93、隔板;931、定位凸圈;94、第二泵壳;941、第二进水接头;942、第二出水接头;943;转动杆;95、第一水轮;951、传动套;9511、侧开口;96、传动杆;960、弹簧定位杆;961、传动插片;97、第二水轮;971、定心套环;972、传动插孔;98、记忆合金弹簧;98a、不锈钢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根据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纯电动公交车,包括汽车主体a、固定安装在所述汽车主体后端的电池组件安装座b以及可移动安装在所述电池组件安装座内的电池组件1。

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矩形的框体11、安装在所述框体前端的前轮轴12、两个安装在所述框体后部的后轮轴13以及两个对称安装在所述框体两侧的旋转抬升组件14。

所述前轮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框体的下部;所述前轮轴位于所述框体外的两端由内向外分别固定连接有前轮121、第二齿轮122以及限位导柱123;所述前轮、所述第二齿轮以及所述限位导柱同轴设置且外径依次减小;两个所述限位导柱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框体的最大宽度;所述前轮轴的中部位于所述框体内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124;所述框体内对应所述第三齿轮处安装有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传动连接的第一齿轮113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齿轮的第一电机112。所述电池组件放置在地面上时,所述前轮与地面接触。

所述电池组件安装座成型有下端开口的矩形的安装槽b1;所述安装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电池组件的最大宽度;所述安装槽的两侧对应所述第二齿轮处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传动连接的齿条b2;所述安装槽内的两侧对应所述限位导柱处固定连接有限位导槽b4;所述限位导槽与所述齿条平行;所述齿条上下两端均长于所述导槽;所述限位导槽的宽度与所述限位导柱的直径相等。由于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限位导柱同轴,通过所述限位导槽限制所述限位导柱,从而使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齿条紧密啮合,防止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齿条脱离。

两个所述后轮轴位于所述框体两侧对称安装;所述后轮轴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框体内的中空的轴体131;所述轴体位于所述框体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后轮132;所述轴体位于所述框体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134;两个所述后轮与对应的前轮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轴体内固定连接有中空的绝缘套133;所述绝缘套内滑动连接有定位杆16;所述定位杆包括一端位于所述框体内的绝缘部161以及朝向外侧的电极端162;所述绝缘部远离所述电极端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电极触片163;所述电极触片与所述电极端连接。

所述框体内位于所述后轮轴的一侧安装有后轮驱动组件15;所述后轮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传动连接的第五齿轮154、用于驱动所述第五齿轮的步进电机151以及用于安装所述第五齿轮的支撑座153;所述第五齿轮朝向所述支撑座一侧成型有用于插接在所述支撑座内的第一定位筒1542;所述第五齿轮的中心成型有第一通孔1543;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插接在所述第一通孔内的驱动轴152;所述驱动轴对应所述第五齿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棘轮1521;所述第一通孔内对应所述第一棘轮处成型有第一卡爪1541。

所述支撑座上还安装有与所述第五齿轮同轴设置的第一螺杆155;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五齿轮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成型有用于插接在所述第一定位筒内的第二定位筒1554;所述第一螺杆的中心成型有第二通孔1555;所述驱动轴穿过所述支撑座至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驱动轴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固定连接有第二棘轮1522;所述第二棘轮与所述第一棘轮的方向相反;所述第二通孔内对应所述第二棘轮处成型有第二卡爪1553;所述第一螺杆外周成型有导向螺纹1551;所述导向螺纹为矩形螺纹。

所述第一螺杆上套接有滑动套156;所述滑动套的内径与所述导向螺纹的大径相等;所述滑动套的侧面成型有朝向所述滑动套的轴心的卡柱安装孔1563;所述卡柱安装孔内安装有卡柱组件158;所述卡柱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套上的固定端1583以及滑动连接在所述导向螺纹上的卡柱1581;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卡柱之间固定连接有承压弹簧1582;所述承压弹簧在使用过程中受压;所述滑动套的内壁位于所述卡柱安装孔处成型有用于供所述卡柱穿过的卡柱容孔15632。

所述滑动套的端部对应所述卡柱安装孔处成型有沿滑动套轴向方向贯穿的插孔1562;所述卡柱的一侧位于所述插孔内成型有抬升块1584;所述抬升块朝向所述支撑座的方向成型有抬升斜面15841;所述抬升斜面位于朝向所述滑动套的中心的一侧;所述卡柱的下端沿卡柱轴向成型有t型滑槽15811;所述t型滑槽内滑动连接有t型滑块1585;所述t型滑块位于所述卡柱的外端处固定连接有拉力弹簧1586;所述拉力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插孔内的侧壁处。当所述卡柱滑动连接在所述导向螺纹上时,所述拉力弹簧受拉。

所述卡柱安装孔位于所述插孔的外侧成型有卡柱限位槽15631;所述卡柱限位槽沿所述滑动套的周向设置;所述卡柱远离第一螺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卡柱限位槽中。

所述第一螺杆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一端成型有圆盘1556;所述圆盘上对应于所述抬升块处成型有可插入所述插孔中的抬升插条1552;所述抬升插条沿所述第一螺杆的轴向设置;所述抬升插条的端部对应所述抬升斜面成型有插条斜面15521;所述圆盘与所述滑动套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159;所述第一螺杆远离所述支撑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端盖板157;所述端盖板朝向所述滑动套的一侧对应于所述插孔成型有可插入所述插孔中的复位插条1571;所述复位插条位于所述卡柱朝向拉力弹簧的一侧;所述复位插条的端部朝向所述卡柱一侧成型有复位斜面15711。当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第二棘轮带动所述第一螺杆转动时,通过所述导向螺纹与所述卡柱使所述滑动套朝向所述支撑座滑动,同时所述复位弹簧受压;随着所述第一螺杆的转动,所述抬升插条插入至所述插孔中,并通过所述抬升斜面与所述插条斜面使所述卡柱朝向第一螺杆的一端滑动至插孔内,同时由于所述拉力弹簧恢复形变的作用将所述卡柱偏离所述卡柱容孔;由于卡柱与所述导向螺纹脱离,在所述复位弹簧恢复形变的作用下,所述滑动套滑动至远离支撑座的一端,此时所述复位插条插入至插孔中,通过复位斜面以及所述卡柱限位槽的作用,并随所述承压弹簧的伸长使所述卡柱重新插入至卡柱容孔中,使所述卡柱与所述导向螺纹重新连接。

所述定位杆位于所述框体内的一端朝向所述滑动套的方向成型有凸头164;所述滑动套朝向所述凸头的一侧成型有用于套接在所述凸头上的凸头连接部1561。当所述滑动套滑动时,通过凸头使所述定位杆随滑动套的滑动而滑动,当所述定位杆滑动至所述定位杆的电极端能够插入所述电极孔中时,所述抬升插条与所述抬升块未接触;当所述定位杆与所述电极孔脱离时,所述步进电机通过第二棘轮带动第一螺杆继续转动,通过所述抬升插条将所述卡柱脱离所述导向螺纹,则所述复位弹簧将所述滑动套复位至远离所述后轮的一端,则所述定位杆与所述电极孔脱离。所述步进电机正转时,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第五齿轮连接并带动后轮转动,使所述电池组件前行;当所述步进电机反转时,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第一螺杆连接,控制所述定位杆移动。

所述框体内安装有蓄电池115;所述框体内底面固定连接有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电极111;所述安装槽的两侧对应所述定位杆处安装有用于供所述定位杆插接的定位电极孔b3;所述框体的内底面对应所述定位杆处固定连接有沿所述后轮轴轴向设置的导向条114;所述定位杆对应所述导向条处成型有与所述导向条滑动连接的导向槽165。当所述定位杆插接在所述电极孔中时,所述输出电极与所述电极触片相抵,则所述蓄电池通过所述输出电极、电极触片、定位杆的电极端以及电极孔给汽车主体供电;同时,通过定位杆、所述限位导柱与限位导槽的限制使所述电池组件固定在所述电池组件安装座中。

所述框体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定齿轮117;两个所述定齿轮相互对称且位于所述框体的外侧前部。

所述旋转抬升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框体两侧的矩形的转动板141;所述转动板以所述定齿轮的轴心为旋转中心,且所述定齿轮位于所述转动板的外侧;所述转动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42;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杆143;所述驱动杆沿所述转动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驱动杆靠近所述第二电机处成型有蜗杆1431;所述转动板上安装有与所述蜗杆传动连接的蜗轮145;所述转动板上还安装有与所述蜗轮同轴设置的动齿轮146;所述动齿轮与所述定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动齿轮与所述蜗轮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杆远离所述第二电机的一端成型有第二螺杆1432;所述第二螺杆上螺纹连接有支撑套144;所述支撑套朝向所述转动板的一侧成型有支撑套导块1441;所述转动板上对应所述支撑套导块处成型有与所述支撑套导块滑动连接的支撑套导槽1411;所述支撑套导槽沿所述转动板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第二电机工作时,所述驱动杆带动所述蜗轮转动,所述蜗杆带动所述动齿轮转动,由于所述定齿轮固定,因此所述动齿轮绕所述定齿轮转动,使所述转动板以所述定齿轮为轴心转动;同时,由于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支撑套之间螺纹连接,且所述支撑套导块与所述支撑套导槽限制了所述支撑套的转动,则所述支撑套沿所述驱动杆的长度方向移动。

当所述转动板位于所述支撑套的一端朝地面转动时,所述支撑套朝远离所述第二电机的方向移动,即所述旋转抬升组件的整体长度伸长;当所述转动板位于所述支撑套一端朝所述后轮方向转动时,所述支撑套朝靠近所述第二电机的方向移动;初始状态下所述转动板位于所述支撑套的一端朝向所述后轮的方向。

所述框体内安装有控制器116;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步进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终端控制,所述控制器与终端无线通信连接。

进一步的,为便于所述卡柱组件的安装,所述滑动套在所述插孔处分型。

为防止所述电池组件更换时,所述电池组件由于框体与地面垂直而无法顺利脱离电池组件安装座,所述电池组件安装座的安装槽的内底面与地面之间形成的锐角的夹角为60-80°。

由于所述定位杆的滑动距离为固定距离,同时复位弹簧使所述滑动套复位后,所述复位插条的长度固定,则使所述卡柱重新插入所述卡柱容孔中,所述定位杆复位后的位置也固定,因此所述定位杆所处的各个位置均可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步进电机的圈数控制。

当所述步进电机正转时,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第一棘轮带动所述第五齿轮转动,通过第五齿轮带动后轮轴转动,使所述电池组件前进;当所述步进电机反转时,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第二棘轮带动所述第一螺杆转动,带动所述滑动套移动,从而使所述定位杆滑动。

使用时,所述电池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汽车主体的后端,则所述限位导柱位于限位导槽中,所述定位柱插接在所述电极孔中;当所述电池组件需要脱离电池组件安装座时,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器控制所述步进电机反转,使所述定位柱与所述电极孔脱离,同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反转,使所述电池组件向下移动;随着所述电池组件的下移,所述后轮与地面接触并向后移动,随后控制第二电机工作使所述转动板位于所述支撑套的一端朝向地面转动,此时所述支撑套接触至地面;随着所述转动板的转动以及所述支撑套朝向地面方向伸长;随着前轮的下降,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齿条脱离,则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电池组件安装座的下端脱离,控制所述第二电机转动至朝向所述后轮方向,则所述前轮与地面接触;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反转,使所述电池组件后退,随后控制第一电机正转,通过控制两个所述步进电机正转时的差速,使所述电池组件转向移动。

当所述电池组件安装至所述电池组件安装座上时,通过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池组件移动至所述电池组件安装座的后端,使所述电池组件移动至电池组件安装座的下方并使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齿条对齐;控制第二电机工作使转动板转动至朝向地面,则所述支撑套支撑在地面上,则此时前轮抬升离开地面,即所述电池组件的前端抬起,并且后轮依旧接触在地面上;当所述前轮的高度抬升至齿条最下端的上方时,随后控制第二电机反转使所述转动板朝反方向转动,同时控制所述后轮转动使所述电池组件前移,则所述前轮向安装槽方向移动,同时第二齿轮向齿条移动并啮合;控制所述第一电机正转带动前轮轴转动,使电池组件的前端随着齿条向上移动,控制第二电机转动回复至初始状态;随着电池组件向上移动,所述限位导柱移动至限位导槽中,使第二齿轮与所述齿条正常啮合;当所述电池组件移动至最上端时,控制所述步进电机反转,将所述定位杆插入至电极孔中,所述电池组件安装完成。

本发明电动汽车在电量不足时通过直接更换电池组件,节省了充电时的等待时间,从而能够使电动汽车能够较快地投入使用;通过将电池组件设置在汽车主体的后端,使更换电池组件时能够供操作人员观察,使定位更加精准;通过控制所述第二电机转动,即可使所述转动板转动的同时将所述支撑套将所述电池组件的前部撑起,在所述后轮的配合下使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从而使所述电池组件能够爬升至所述电池组件安装座上;通过所述步进电机的正反转即可实现所述后轮的转动与所述定位杆伸缩之间的切换。

实施例2

结合图12至19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如下改进:所述电池组件内安装有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有安装在框体内的用于吸收蓄电池所散发热量的集热管道,安装在框体内的散热器,以及用于驱动冷却液体在集热管路和散热器之间循环流动的冷却泵。

所述散热器包括有依次密封相连的散热板82、散热座83和水轮座84;所述散热座朝向散热板的端面上开设有散热通道831,所述散热通道整体呈图示的迂回布置的蛇管形状,所述散热座的侧面连接有进液接头a832和出液接头a833,所述进液接头a、出液接头a分别与散热通道的两端相连通。

所述散热板外端面均匀成型有散热片821,位于各个所述散热片中间的位置成型有一个圆槽形的风叶安装腔822,所述风叶安装腔内转动安装有一个离心风叶81。

所述散热座朝向水轮座的端面成型有驱动盘安装腔834,驱动盘安装腔内转动安装有一个驱动盘85,所述离心风叶通过联动杆与驱动盘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联动杆穿过所述散热板和散热座;所述散热座朝向水轮座的端面密封连接有一个铝合金材质的密封盖86。

所述水轮座朝向散热座的端面上成型有圆槽形的水轮安装腔841,所述水轮安装腔内转动安装有一个通过磁力带动驱动盘转动,进而驱动离心风叶转动的水轮87。

所述水轮安装腔的内底部连接有一个与水轮转动连接的水轮定位轴842,所述水轮上沿周向等距固定安装有多个永磁铁a,所述驱动盘上对应各个永磁铁a的位置安装有与永磁铁a相吸的永磁铁b。

所述水轮中间为安装永磁铁a的圆盘体,圆盘体外周均匀连接有多个水轮叶片。

所述水轮座朝向散热座的端面上成型有与水轮安装腔相连通的进水通道843和出水通道844,所述进水通道843、水轮安装腔和出水通道844共同构成水轮驱动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水轮安装腔连接处形成利于增大液体流速的缩口部;所述水轮座侧面分别连接有与进水通道相连通的进液接头b845,以及与出水通道相连通的出液接头b846。

所述冷却泵包括有第一泵壳92,转动安装在第一泵壳内的第一水轮95,与第一泵壳同轴连接的第二泵壳94,转动安装在第二泵壳内的第二水轮97,以及连接在第一泵壳上远离第二泵壳一端的用以驱动第一水轮转动的冷却泵电机91。

所述第一泵壳包括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水轮的出水泵室82a,以及连接在出水泵室远离冷却泵电机一端的进水泵室92b;所述冷却泵电机设有输出轴一端的端部连接有盖板911,所述盖板与出水泵室密封连接;所述出水泵室远离盖板一端的底面中间成型有通水口,所述出水泵室侧壁一体连接有第一出水接头922,所述进水泵室侧壁一体连接有第一进水接头921。

所述第一出水接头通过管道与集热管路的一端连接,集热管路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进液接头a连接,出液接头a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水接头连接。所述第一泵壳、第一水轮以及冷却泵电机构成散热泵部。

所述第二泵壳与进水泵室之间密封连接有用于将第二泵壳与进水泵室隔开的隔板93;所述第二泵壳远离隔板的端面一体连接有第二进水接头941,所述第二泵壳侧壁一体连接有第二出水接头942。

所述第二出水接头通过管道与进液接头b连接,所述出液接头b通过管道与第二进水接头连接。所述第二泵壳、第二水轮、传动杆以及记忆合金弹簧构成水轮驱动泵部。需要说明的是,散热泵部、水轮驱动泵部仅是为了方便冷却组件功能的阐述,实质上记忆合金弹簧配合传动杆起到传动的作用,最终的动力源仍然是冷却泵电机。

所述第二进水接头中间通过支架连接有与第二水轮一端转动连接的转动杆943;所述第二水轮的一端成型有与转动杆转动配合连接的转动孔,另一端成型有一个定心套环971,所述隔板朝向第二水轮的端面上成型有与定心套环转动插接的定位凸圈931;所述第二水轮上位于定心套环中间的位置成型有“一”字形或“十”字形的传动插孔。

所述第一水轮一端与冷却泵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水轮的另一端一体连接有一个管状的传动套951,所述传动套的内壁为多边形,且所述传动套的侧壁沿传动套长度方向成型有一个以上的侧开口9511。

所述传动套内滑动安装有一个多边形柱体形状的传动杆96,所述传动杆与传动套底端之间连接有一个记忆合金弹簧98;所述传动杆远离记忆合金弹簧的一端成型有与第二水轮上的传动插孔配合插接的传动插片961。所述传动杆的中部垂直连接有一个弹簧定位杆960,所述传动套外位于弹簧定位杆和隔板之间安装有一个不锈钢弹簧98a。

所述记忆合金弹簧在温度升高至设定值(比如45℃)时伸长,使传动插片插入传动插孔中,进而使第二水轮和第一水轮同步转动;所述记忆合金弹簧在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在不锈钢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收缩,使传动插片与传动插孔脱离,第二水轮不转动。

所述冷却组件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电池组件内的温度较低时,所述记忆合金弹簧未达到相变温度,此时不锈钢弹簧的弹力大于记忆合金弹簧的弹力(或者说记忆合金弹簧此时并无弹力),此时传动杆的传动插片与第二水轮的传动插孔是脱离的,即此时冷却泵仅有散热泵部处于工作状态,冷却液在集热管路吸收热量后向散热器流动,在散热器被动冷却后被泵入散热泵部,然后再次流回到集热管路内,以此循环。

当电池组件内的温度升高至超过设定值时,记忆合金弹簧达到相变温度伸长,且记忆合金弹簧此时的弹力大于不锈钢弹簧的弹力,从而驱动传动杆向第二水轮方向移动,使传动插片插入传动插孔内,此时,第二水轮随着第一水轮同时转动,即水轮驱动泵部处于工作状态。此时,水轮驱动泵部与水轮驱动通道构成封闭回路,通过第二水轮驱动冷却液流动从而驱动水轮转动,水轮的转动再驱动离心风叶转动,使散热器处于主动散热状态,加速散热器的散热速度。

综上可见,该冷却组件仅通过一个冷却泵即可实现散热器的被动散热或主动散热两种工作模式,仅需要驱动一个冷却泵电机即可,无需复杂的控制电路、传感器等,系统稳定性高,免维护时间长。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隔板中间设有供传动杆穿过的通孔,传动杆与隔板之间不需要密封,水轮驱动泵部和散热泵部内可同时使用变压器油作为冷却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