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线路径限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8088发布日期:2018-12-14 23:2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布线路径限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布线路径限制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在汽车中布设有多条用于从电源向电气部件供电或向电气部件发送电信号等的电线(例如,专利文献1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1874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图5所示,在由凹形壳主体71和用于封闭壳主体71的开口72的盖73构成的电线收纳壳70内,在将两种电线束在上下以两段重叠的方式布设于壳主体71内时,在将位于两段重叠的下侧位置的下侧电线束81布设于壳主体71内之后,将位于两段重叠的上侧位置的上侧电线束82布设于壳主体71内。

然而,当将上侧电线束82布设于壳主体71内时,下侧电线束81分散开,成为下侧电线束81的电线81a的一部分(剩余长度)有可能从预定的布线路径脱离,从壳主体71的开口72飞出到外部。因此,会带来以下问题:电线束布设到壳主体71内的可操作性变差,或者在电线81a的一部分(剩余长度)从壳主体71的开口72飞出到外部的状态下,如果关闭盖73则有可能导致电线81a被盖73咬入而破损。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布线的可操作性并且防止盖部件咬入电线的布线路径限制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布线路径限制结构,是用于将两种电线束以两段重叠的方式收纳的、位于电线收纳壳中的布线路径限制结构、包括:凹形的壳主体,该壳主体包括在多根电线被捆扎的电线束的布设方向上形成为长形的底壁部、和垂直设置在与该底壁部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上的一对侧壁部,该壳主体的与该底壁部相对的面开口;和盖部件,封闭所述开口并能够相对于该壳主体开闭,该布线路径限制结构的特征在于包括:电线束按压部件,相对于所述壳主体可拆卸,覆盖并按压所述两种电线束中的、以两段重叠的方式布设在所述底壁部侧的底壁部侧电线束;和多个肋部,设置于所述底壁部,并具有引导面,该引导面引导所述底壁部侧电线束的电线以使其靠近所述壳主体内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侧。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布线路径限制结构,在上述的发明中,所述多个肋部沿所述长度方向隔开预定间隔并排配置,所述电线束按压部件位于沿所述长度方向相邻的肋部之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布线路径限制结构,能够改善布线的可操作性并且防止盖部件咬入电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线收纳壳的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2(a)是壳主体的主视图。图2(b)是壳主体的立体图。

图3是电线收纳壳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将电线束按压部件安装于壳主体后的电线收纳壳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5是传统的电线收纳壳的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线收纳壳

10:壳主体

11:底壁部

12:侧壁部

13:侧壁部

14:开口

15:卡合爪

16:容纳空间部

17:保持空间部

20:电线束按压部件

21:按压部

22:腿部

23:腿部

24:卡合部

30:盖

31:切口部

41:肋部

42:肋部

43:肋部

44:肋部

50:电压检测线束

50a:电压检测线

60:热敏电阻线束

60a:热敏电阻线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对于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布线路径限制结构的电线收纳壳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该注意的是,本发明不受该实施方式的限制。即,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线收纳壳中,在汽车中布设有:将与设置在电池组的母线上的电压检测端子连接的多条电压检测线捆扎在一起而成的电压检测线束;和将连接于设置在电池组的电池单元的内部或附近的热敏电阻的多条热敏电阻线捆扎在一起而成的热敏电阻线束,但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布线路径限制结构的电线收纳壳的设置对象和布线对象的电线束等不限于这些线束。

图1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线收纳壳1的宽度方向的剖视图。图2(a)是壳主体10的主视图。图2(b)是壳主体10的立体图。图3是电线收纳壳1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将电线束按压部件20安装于壳主体10后的电线收纳壳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线收纳壳1是将由多条电压检测线50a捆扎而成的电压检测线束50和由多条热敏电阻线60a捆扎而成的热敏电阻线束60这两种电线束,沿垂直方向以两段重叠的方式进行收纳的装置,并且包括凹形壳主体10、电线束按压部件20和盖30。

如图2(a)和图2(b)所示,壳主体10包括:在电线束的布线方向上设置的长形底壁部11;和在与底壁部1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宽度方向的两端上垂直设置的一对侧壁部12、13,在壳主体10与底壁部11相对的面上形成有开口14。此外,在壳主体10中,通过底壁部11和一对侧壁部12、13形成有用于收纳电压检测线束50和热敏电阻线束60的容纳空间部16。该容纳空间部16通过开口14与外部连通。

另外,容纳空间部16中,从开口14到底壁部11的距离(即壳主体10内的深度),为一对侧壁部12、13之间的所述宽度方向的距离(即壳主体10内的横向宽度)的大约两倍,容纳空间部16形成为底部较深、横向宽度较窄的形状。

电线束按压部件20如图3所示,与壳主体10分开设置并相对于壳主体10可拆卸,如图1所示,被插入到容纳空间部16,划分容纳空间部16的一部分,形成用于保持电压检测线束50的保持空间部17,该电压检测线束50为两种类型的电线束中、沿垂直方向布设于下侧(底壁部11侧)的下侧电线束(底壁部侧电线束)。并且,电线束按压部件20覆盖并按压位于保持空间部17内的电压检测线束50,并且分隔开电压检测线束50和作为上侧电线束(开口侧电线束)的、由多条热敏电阻线60a捆扎而成的热敏电阻线束60。电线束按压部件20包括:配置在电压检测线束50和热敏电阻线束60之间的平板状的按压部21;垂直设置于按压部21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且底壁部11侧的一对腿部22、23;以及垂直设置于按压部21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一端且开口14侧,并且可与设置在壳主体10的一个侧壁部13的外壁面上的卡合爪15卡合的卡合部24。再者,腿部23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宽度比腿部22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宽度短,与卡合部24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宽度大致相同。

盖30与壳主体10分体设置并相对于壳主体10可开闭,是用于封闭壳主体10的开口14的部件。当将各电线束布设在壳主体10内时,从壳主体10取下盖30以使开口14开放,将各电线束布设于壳主体10内后,将盖30安装于壳主体10以封闭开口14。此外,切口部31以当封闭开口14时不与电线束按压部件20干扰的方式设置在盖30上。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线收纳壳1中,如图2(a)以及图4所示,轴线方向与所述长度方向平行的三棱柱形状的肋部41、42、43、44,分别在壳主体10内的底壁部11的所述长度方向中央部且为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侧各设置两个,总共设置四个。各肋部41、42、43、44的与开口14相对的侧面为相对于底壁部11倾斜的引导面41a、42a、43a、44a,用于引导电压检测线50a以使得电压检测线50a于壳主体10内靠近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侧。

当将电压检测线50a布设到壳主体10内时,使电压检测线50a在各肋部41、42、43、44的引导面41a、42a、43a、44a滑动,以使得电压检测线50a靠近壳主体10的所述宽度方向中央侧。由此,电压检测线束50变得容易由电线束按压部件20覆盖,因此在将电线束按压部件20安装到壳主体10时,其操作性得到提高,并且能够防止电线束按压部件20的一对腿部22、23咬入电压检测线50a。此外,经由各肋部41、42、43、44使得电压检测线束50靠近壳主体10内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侧,从而将电压检测线束50布设在壳主体10的远离一对侧壁部12、13的位置上,因此能够防止盖30咬入电压检测线50a。

此外,四个肋部41、42、43、44还用作定位部件,用于将电线束按压部件20沿所述长度方向定位于壳主体10。即,在将电线束按压部件20安装于壳主体10时,如图4所示,使电线束按压部件20位于在所述长度方向上隔开预定间隔配置的、肋部41和肋部43以及肋部42和肋部44之间,以将电线束按压部件20安装于壳主体10。此外,肋部42和肋部44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间隔与电线束按压部件20的腿部22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基本相同,通过将电线束按压部件20安装于壳主体10,从而腿部22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面22a、22b与面对该两端面22a、22b的肋部42、44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端面42b、44b接触。由此,电线束按压部件20朝向所述长度方向的位移被肋部42、44限制,因此,电线束按压部件20在所述长度方向上被定位于壳主体10。

当将电压检测线束50和热敏电阻线束60以两段重叠的方式布设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线收纳壳1时,首先,在从壳主体10拆下电线束按压部件20和盖30的状态下,通过各肋部41、42、43、44的引导面41a、42a、43a、44a,一边使电压检测线束50靠近壳主体10内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侧,一边进行电压检测线束50的布设。其次,电压检测线束50被布设于壳主体10内后,如图1所示,以在与壳主体10的底壁部11之间通过按压部21以及一对腿部22、23包围电压检测线束50的方式,将电线束按压部件20嵌入壳主体10内,将电线束按压部件20的卡合部24钩挂卡合于设置在壳主体10的侧壁部13的外壁面上的卡合爪15。以这种方式,通过将电线束按压部件20安装于壳主体10,电压检测线束50被电线束按压部件20按压至底壁部11侧,布线路径被限制,从而电压检测线束50的各电压检测线50a被归聚到一起而不会分散开。因此,能够防止电压检测线50a的一部分(剩余长度)从开口14飞出而导致布线操作性变差,且能够防止盖30咬入电压检测线50a。

此外,电线束按压部件20的位于按压部21的开口14侧的面用作载置热敏电阻线束60的载置面,将电线束按压部件20安装于壳主体10之后,将热敏电阻线束60载置于所述载置面,并以与电压检测线束50重叠的方式布设于壳主体10内。由此,热敏电阻线束60被载置在壳主体10的深度方向上位于开口14侧的较浅位置处的所述载置面上,因此能够提高将热敏电阻线束60布设于壳主体10内的可操作性。

并且,最后,以电线束按压部件20的卡合部24与盖30的切口部31的位置对准的方式,将盖30安装于布设有电压检测线束50和热敏电阻线束60的壳主体10,并且封闭开口14,从而完成了将电压检测线束50和热敏电阻线束60布设于电线收纳壳1的操作。

以上,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线收纳壳1中,通过应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布线路径限制结构,从而在将热敏电阻线束60布设在布线有电压检测线束50的壳主体10内时,能够防止电压检测线束50分散开而导致电压检测线50a的一部分(剩余长度)从壳主体10的开口14飞出。因此,能够提高将电线束布设于壳主体10内的布线操作性,并能够防止在电压检测线50a的一部分(剩余长度)从壳主体10的开口14飞出的状态下,关闭盖30而导致盖30咬入电压检测线50a从而引起电压检测线50a破损的情况发生。

进而,通过由电线束按压部件20按压电压检测线束50的结构,不管壳主体10的深度和宽度如何,都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将电压检测线束50收纳在壳主体10内的预定位置,能够在不向电压检测线50a施加不必要的负载的情况下进行布线。因此,能够防止使用夹具向电压检测线50a施加不必要的负载并进行布线而导致电压检测线50a破损的情况发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