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侧车窗刮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9914发布日期:2019-02-15 22:01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侧车窗刮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侧车窗刮雨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后视镜位于汽车头部的左右两侧,以及汽车内部的前方。车外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通过对后视镜的观察,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

在有降雨的气候条件下行车,汽车的侧车窗、后视镜等设备容易吸附水滴,影响驾驶员对后视镜的观察,使得司机对后方路况难以判断,给变道超车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尤其在强降雨天气及台风天气下,风险更大。

目前,针对后视镜有少量水滴、雾气或霜而模糊的情况,有电动后视镜加热技术来提高后视镜的清晰度。后视镜加热技术通过对电热片的加热,使得后视镜温度升高,附着在镜面上的小液滴或者霜会慢慢蒸发而消失,起到除水的效果。

当前的后视镜加热技术在少量降雨气候条件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强降雨天气以及台风等大风加上降雨的天气状况下,汽车车窗玻璃上吸附的水滴多且不易清除,使得该项技术的效果受到了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侧车窗刮雨装置,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可有效地清除车窗玻璃上的水滴和雾气,在气候条件良好的时候可拆卸下来,不影响车窗玻璃的正常升降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侧车窗刮雨装置,包括吸盘、齿圈、环形轨道、多个刮雨叶片、齿轮和电动机;所述吸盘用于将所述齿圈固定于所述汽车侧车窗上;所述吸盘外侧面与所述齿圈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环形轨道设置于所述齿圈的另一端面上;所述齿圈内侧面与所述齿轮相啮合;所述齿轮设置于所述电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多个所述刮雨叶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刮雨叶片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电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其余所述刮雨叶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环形轨道活动卡接。

可选的,所述环形轨道包括第一轨道片和第二轨道片,所述第一轨道片为环形片,所述第一轨道片设置于所述齿圈的另一端面上,所述第二轨道片包括第一环形片和第二环形片,所述第二环形片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片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一环形片设置于所述齿圈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环形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轨道片的上表面相平齐。

可选的,多个所述刮雨叶片的一端焊接连接。

可选的,所述刮雨叶片包括叶片骨架和刮雨胶条,所述叶片骨架与所述刮雨胶条活动铰接。

可选的,所述叶片骨架一端设置有一连接环。

可选的,所述叶片骨架与所述刮雨胶条之间设置有一扭转弹簧。

可选的,其余所述刮雨叶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环形轨道之间通过螺栓活动连接;具体的,所述螺栓带有螺纹的一端设置一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活动卡接于所述环形轨道内,所述刮雨叶片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螺栓上,且所述刮雨叶片与所述环形轨道之间设置有一第二螺母;或,所述螺栓的螺帽头一端活动卡接于所述环形轨道内,所述刮雨叶片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螺栓上,且所述刮雨叶片与所述环形轨道之间设置有一第三螺母,所述螺栓的端部设置一第四螺母。

可选的,所述吸盘为环形吸盘,所述环形吸盘的内径和外径均与所述齿圈的内径和外径相同。

可选的,所述吸盘为圆形吸盘,所述吸盘为多个,多个所述吸盘均匀设置于所述齿圈的一个端面上。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中的汽车侧车窗刮雨装置主要结构包括吸盘、齿圈、环形轨道、多个刮雨叶片、齿轮和电动机,通过吸盘将装置固定于侧车窗玻璃上,通过电动机带动齿轮在齿圈内沿环形轨道运动,使刮雨叶片随齿轮沿环形轨道运动,从而,使刮雨叶片刮除侧车窗上的水,从而使驾驶员能够看清汽车外侧的后视镜,从而提高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在非降雨气候条件下,可以轻松拆除,不影响车窗玻璃的正常升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汽车侧车窗刮雨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汽车侧车窗刮雨装置中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汽车侧车窗刮雨装置中环形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汽车侧车窗刮雨装置中第一轨道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汽车侧车窗刮雨装置中第二轨道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汽车侧车窗刮雨装置中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汽车侧车窗刮雨装置中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汽车侧车窗刮雨装置中刮雨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汽车侧车窗刮雨装置中刮雨叶片的卡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汽车侧车窗刮雨装置;2、后视镜;3、侧车窗玻璃;4、齿圈;5、环形轨道;51、第一轨道片;52、第二轨道片;6、齿轮;7、电动机;8、叶片骨架;9、刮雨胶条;10、扭转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侧车窗刮雨装置,包括吸盘、齿圈4、环形轨道5、多个刮雨叶片、齿轮6和电动机7;吸盘用于将齿圈4固定于汽车侧车窗上;吸盘外侧面与齿圈4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环形轨道5设置于齿圈4的另一端面上;齿圈4内侧面与齿轮6相啮合;齿轮6设置于电动机7的动力输出轴上;多个刮雨叶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其中一个刮雨叶片的另一端套设于电动机7的动力输出轴上,其余刮雨叶片的另一端与环形轨道5之间通过螺栓活动连接;具体的,螺栓带有螺纹的一端设置一第一螺母,第一螺母活动卡接于环形轨道5内,刮雨叶片的另一端套设于螺栓上,且刮雨叶片与环形轨道5之间设置有一第二螺母。

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环形轨道5包括第一轨道片51和第二轨道片52,第一轨道片51为环形片,第一轨道片51设置于齿圈4的另一端面上,第二轨道片52包括第一环形片和第二环形片,第二环形片的一端设置于第一环形片的内侧面上,第一环形片设置于齿圈4的内表面上,第二环形片的另一端与第一轨道片51的上表面相平齐。

第一轨道片51位于齿圈4内侧的一端向齿圈4内侧凸出,即第一轨道片51位于齿圈4内侧的一端比齿圈4内侧的齿顶更靠近齿圈4的圆心,使第一轨道片51能够对齿轮6形成限位,避免齿轮6从环形轨道5中掉落;也可以采用在第二环形片的另一端设置一朝向第一轨道片51的限位片;或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方案。

第一轨道片51和第二轨道片52均通过螺钉固定于齿圈4上。

多个刮雨叶片的一端焊接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三个刮雨叶片,相邻刮雨叶片之间夹角为120度。

刮雨叶片包括叶片骨架8和刮雨胶条9,叶片骨架8与刮雨胶条9活动铰接,本实施例中所用的刮雨胶条9为橡胶条。叶片骨架8采用金属片制作,如铁片,在铁片的一端钻一安装孔,通过该安装孔套设于电动机7的动力输出轴上;在安装孔与刮雨胶条9之间的部分,对铁片进行扭转90度,即安装孔位于竖直上,刮雨胶条9位于水平面上,以便于刮雨胶条9和扭转弹簧10的安装。

叶片骨架8与刮雨胶条9之间设置有一扭转弹簧10,该扭转弹簧10为刮雨胶条9提供一预应力,使刮雨胶条9紧贴在玻璃表面。

吸盘为环形吸盘,环形吸盘的内径和外径均与齿圈4的内径和外径相同。

使用时,通过吸盘将装置固定于侧车窗玻璃3上,启动电动机7,电动机7带动齿轮6转动,由于齿轮6与齿圈4相啮合,齿圈4固定于吸盘上,因此,齿圈4固定不动,齿轮6在齿圈4内沿环形轨道5运动,套设在电动机7动力输出轴上的刮雨叶片随电动机7同步沿环形轨道5运动,完成对侧车玻璃上水分的刮除。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改进的实施例。

多个刮雨叶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其中一个刮雨叶片的另一端套设于电动机7的动力输出轴上,其余刮雨叶片的另一端与环形轨道5之间通过螺栓活动连接;具体的,螺栓的螺帽头一端活动卡接于环形轨道5内,刮雨叶片的另一端套设于螺栓上,且刮雨叶片与环形轨道5之间设置有一第三螺母,螺栓的端部设置一第四螺母;

吸盘为圆形吸盘,吸盘为多个,多个吸盘均匀设置于齿圈4的一个端面上。例如,采用三个圆形吸盘,将三个圆形吸盘均布于齿圈4的端面上。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