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式汇流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72037发布日期:2019-03-08 23:24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式汇流排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轨道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式汇流排。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很多人防门及防淹门处接触网采用20米左右小锚段或者可断式汇流排接头。

一旦出现突发情况,需要关闭人防门或者防淹门时,接触网需要拆除,保证门完全闭合。

申请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上述现有的处理方案至少存在如下的问题:

当拆除20米左右小锚段接触网费时费力,等恢复安装时也费时费力。

当拆除可断式汇流排时,虽然速度较快,但可断式汇流排造价高,较笨重,落地后容易造成损害,后期需要维修才能重新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拆卸式汇流排,可以简便快捷的实现汇流排的拆卸,降低施工强度,符合基础施工单元长度的汇流排体设计,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拆卸式汇流排,具体包括:

符合基础施工单元长度的汇流排体(1);

所述汇流排体(1)的单侧壁面设置有多个支撑阀(2),用于在对所述汇流排体(1)进行拆卸时,将所述汇流排(1)的钳口撑开。

优选的,所述基础施工单元长度,具体为5米。

优选的,所述支撑阀(2),具体为:

穿过所述汇流排体(1)的壁面的多个螺栓,通过旋紧或松开所述螺栓,可改变穿过所述汇流排体(1)的壁面的螺杆长度。

优选的,所述穿过所述汇流排体(1)的壁面的多个螺栓,具体为:

所述汇流排体(1)的单侧壁面上设置有多个套筒(3);

各所述螺栓安装在相应的套筒(3)中,各所述螺栓的螺纹与相应套筒(3)的内螺纹相咬合。

优选的,所述套筒(3),具体为:

所述汇流排体(1)的单侧壁面上开设有多个开孔;

各所述套筒(3)安装在相应的开孔处,并通过定位螺钉对各所述套筒(3)进行固定。

优选的,各所述开孔之间的间距为250毫米,所述汇流排体(1)上设置有19个开孔。

优选的,所述通过定位螺钉对各所述套筒(3)进行固定,具体为:

通过两个直径6毫米,长度25毫米的内六角螺钉,将所述套筒(3)固定在所述汇流排体(1)的开孔上。

优选的,所述螺栓,具体为:

直径18毫米,长度60毫米的圆柱形螺栓。

优选的,所述支撑阀(2)的顶端安装有缓冲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拆卸式汇流排,符合基础施工单元长度的汇流排体设计,满足了便捷施工的要求,降低了施工难度,在安装时对人员数量的要求降低,在汇流排体上设置多个支撑阀,可以在需要拆卸汇流排时,方便快捷的撑开汇流排的钳口,降低汇流排拆卸的难度,同时,支撑阀的均匀分布和渐进式的撑开操作,也减少了汇流排拆卸过程中出现损坏的风险,实现了汇流排的回收再利用,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可拆卸式汇流排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可拆卸式汇流排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可拆卸式汇流排的俯视图;

其中,1、汇流排体;2、支撑阀;3、套筒;

4、开孔;5、定位螺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本申请背景技术所陈述的,现有的汇流排安装方案中,汇流排体笨重,不利于施工,而且,在需要拆卸时,拆卸难度较高,且容易损坏,不仅降低了施工效率,还增加了施工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拆卸式汇流排,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汇流排安装繁琐,不易拆卸,容易在拆卸过程中出现损坏等问题。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可拆卸式汇流排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同时,为了更加清楚地展示相应的结构设计,图2和图3分别提供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可拆卸式汇流排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可拆卸式汇流排,具体包括汇流排体1和多个支撑阀2。

汇流排体1的长度符合基础施工单元长度。

所述汇流排体1的单侧壁面设置有多个支撑阀2,用于在对所述汇流排体1进行拆卸时,将所述汇流排1的钳口撑开。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所述基础施工单元长度具体为5米,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5米长度是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较优应用值,随着应用场景的变化,相应的较优应用值也会随之进行变化,这样的变化并不会影响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所述支撑阀2,具体为穿过所述汇流排体1的壁面的多个螺栓,通过旋紧或松开所述螺栓,可改变穿过所述汇流排体1的壁面的螺杆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穿过所述汇流排体1的壁面的多个螺栓,具体为包含套筒结构的螺栓,具体的:

所述汇流排体1的单侧壁面上设置有多个套筒3;

各所述螺栓安装在相应的套筒3中,各所述螺栓的螺纹与相应套筒3的内螺纹相咬合。

再进一步的,所述套筒3还可以进一步包含固定结构,具体为:

所述汇流排体1的单侧壁面上开设有多个开孔4(如图2所示);

各所述套筒3安装在相应的开孔4处,并通过定位螺钉(安装在如图2所示定位螺钉孔5中)对各所述套筒3进行固定。

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基于上述的汇流排体1的5米长度,各所述开孔之间的间距为250毫米,所述汇流排体1上设置有19个开孔。这样的开孔设计不仅保证了撑开钳口的支撑力均匀而充足的分布,也保证了汇流排体1自身的强度不会受到影响,这样的设计本身是本实施例给出的优选设计,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其他设计,在不影响上述技术效果的前提下,这样的变化并不会影响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的,上述的通过定位螺钉对各所述套筒3进行固定,具体为:

通过两个直径6毫米,长度25毫米的内六角螺钉,将所述套筒3固定在所述汇流排体1的开孔上。

相应的,上述的螺栓,具体为直径18毫米,长度60毫米的圆柱形螺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尺寸设置和螺钉型号选择均是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在实际应用中,在不影响相应固定和连接效果的前提下,可以用其他尺寸和型号的部件来代替,这样的变化并不会影响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为了保护汇流排所安装的刚性接触网的表面,不至于被支撑阀2弹出的头端磨损,同时,也为了在拆卸汇流排时,减少支撑阀2与刚性接触网之间的摩擦阻力,所述支撑阀2的顶端还可以进一步安装有缓冲垫,用于减少摩擦,当然,这是一种为了生产应用的实际体验而增加的优化结构,是否含有此结构,以及此结构自身的材料变化,并不会影响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拆卸式汇流排,符合基础施工单元长度的汇流排体设计,满足了便捷施工的要求,降低了施工难度,在安装时对人员数量的要求降低,在汇流排体上设置多个支撑阀,可以在需要拆卸汇流排时,方便快捷的撑开汇流排的钳口,降低汇流排拆卸的难度,同时,支撑阀的均匀分布和渐进式的撑开操作,也减少了汇流排拆卸过程中出现损坏的风险,实现了汇流排的回收再利用,降低了施工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申请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业务限制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