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盲区行车并线辅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5910发布日期:2018-09-04 23:56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行驶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行车安全、安装方便、可靠性高的毫米波盲区行车并线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逐渐地进入了千家万户,人们也越来越注重行车安全,于是越来越多的汽车驾驶辅助电子设备被应用到汽车上。汽车驾驶辅助电子设备摘要利用安装于汽车上的各种传感器,实时检测车内外的环境数据,进行静、动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等技术处理,在第一时间提醒司机在最短的时间察觉可能发生的危险,以提高警惕性。而汽车在驾驶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故中,相当一部分是由在行驶过程中在并线时产生,因此,亟需一种毫米波盲区行车并线辅助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行车安全、安装方便、可靠性高的毫米波盲区行车并线辅助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毫米波盲区行车并线辅助系统,包括:主机、主线束、左雷达、右雷达、左报警灯、右报警灯,所述主机与主线束连接,且所述主线束分别与车身信号预留线路、左雷达信号输入线路、右雷达信号输入线路、左报警灯线路及右报警灯线路连接,所述车身信号预留线路连接左转向信号输出口、右转向信号输出口,所述左雷达信号输入线路与右雷达信号输入线路分别连接所述左雷达与右雷达,且所述左雷达与右雷达分别安设于汽车车身左后侧与汽车车身的右后侧,所述左报警灯及右报警灯集成在汽车左外后视镜与右外后视镜上。

还包括雷达支架,所述左雷达及右雷达均通过所述雷达支架固定在汽车车身左后侧与汽车车身的右后侧。

所述雷达支架包括底座、支座、支板,所述底座固定在汽车车身上,所述支座用于固定所述左雷达或右雷达,所述支座一端与所述底座一端连接,所述支座另一端两侧均通过所述支板与所述底座另一端的两侧连接,且所述支座可通过所述支板调整与所述底座的夹角。

所述支座通过螺丝与所述支板连接,所述支座与所述支板连接的一端设有长槽,所述螺丝穿过所述长槽,且所述螺丝可在所述长槽上滑动,以调整所述支座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夹角。

所述支座与底座分别设有用于相互连接的支座第一凸台及底座第一凸台,且支座第一凸台及底座第一凸台上均设有连接孔,通过螺丝穿过所述连接孔进行连接。

所述支座与底座分别设有用于相互连接的支座第二凸台及底座第二凸台,且支座第二凸台及底座第二凸台上均设有连接孔,通过螺丝穿过所述连接孔进行连接,其中所述底座第二凸台上设置的所述连接孔为长孔。

所述雷达支架包括底座及支座,所述底座连接在所述支座下表面,所述底座固定在汽车车身左后侧与汽车车身的右后侧,所述支座上表面为一用于与所述左雷达或右雷达连接的平面,贯穿所述支座上表面及下表面设有螺丝孔,且对应所述螺丝孔所述左雷达或右雷达设有内螺纹孔,通过螺丝与所述螺丝孔、内螺纹孔螺纹配合,将所述左雷达或右雷达连接于所述支座上表面。

所述底座包括竖直部、弯折过度部及水平部,所述竖直部上端连接于所述支座下表面,且下端与所述弯折过度部一端连接,所述弯折过度部另一端与所述水平部连接。

还包括蜂鸣器输入线路及蜂鸣器,所述主线束通过所述蜂鸣器输入线路与所述蜂鸣器连接。

所述主机及蜂鸣器均设置在汽车驾驶台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在本实用新型毫米波盲区行车并线辅助系统中,通过所述主机与所述主线束、左雷达、右雷达、左报警灯及右报警灯协同工作,能够准确地给驾驶员安全操作提示,极大地提高行车安全性,此外本实用新型加装方便、使用可靠性高。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毫米波盲区行车并线辅助系统安设在汽车上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毫米波盲区行车并线辅助系统的电路原理模块图。

图3为如图1所示的毫米波盲区行车并线辅助系统的雷达支架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如图1所示的毫米波盲区行车并线辅助系统的雷达支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如上所述,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毫米波盲区行车并线辅助系统,包括:主机1、主线束2、左雷达3、右雷达4、左报警灯5、右报警灯6,所述主机1与主线束2连接,且所述主线束2分别与车身信号预留线路7、左雷达信号输入线路8、右雷达信号输入线路9、左报警灯线路10及右报警灯线路11连接,所述车身信号预留线路7连接左转向信号输出口12、右转向信号输出口13,所述左雷达信号输入线路8与右雷达信号输入线路9分别连接所述左雷达3与右雷达4,且所述左雷达3与右雷达4分别安设于汽车车身15左后侧与汽车车身15的右后侧,所述左报警灯5及右报警灯6集成在汽车左外后视镜与右外后视镜上。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所述左雷达3与右雷达4均为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能分辨识别很小的目标,而且能同时识别多个目标,具有成像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本实用新型毫米波盲区行车并线辅助系统时,需要将原车的左外后视镜及右外后视镜更换成本实用新型配套的左外后视镜及右外后视镜,而所述左报警灯5及右报警灯6是集成在汽车左外后视镜与右外后视镜上,只需将其做成一个极小的区域,或者在左外后视镜及右外后视镜的外边缘形成一个亮灯轮廓,在所述左报警灯5及右报警灯6亮灯或者不亮时,均并不会影响司机观察汽车左外后视镜与右外后视镜。

如图3所示,还包括雷达支架16,所述左雷达3及右雷达4均通过所述雷达支架16固定在汽车车身15左后侧与汽车车身15的右后侧。

如图3所示,所述雷达支架16包括底座17、支座18、支板19,所述底座17固定在汽车车身15左后侧或右后侧上,所述支座18用于固定所述左雷达3或右雷达4,具体是所述左雷达3或右雷达4通过螺丝锁紧于所述支板19上,所述支座18一端与所述底座17一端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支座18与底座17分别设有用于相互连接的支座第一凸台181及底座第一凸台171,且支座第一凸台181及底座第一凸台171上设有连接孔,通过螺丝穿过该连接孔进行连接,所述支座18另一端两侧均通过所述支板19与所述底座17另一端的两侧连接,且所述支座18可通过所述支板19调整与所述底座17的夹角,如图3所示,所述支座18与底座17分别设有用于相互连接的支座第二凸台182及底座第二凸台172,且支座第二凸台182及底座第二凸台172上设有连接孔,通过螺丝穿过该连接孔进行连接,其中所述底座第二凸台172上设置的连接孔为长孔173。

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雷达支架50包括底座51及支座52,所述底座51连接在所述支座52下表面,所述底座51固定在汽车车身左后侧与汽车车身的右后侧,所述支座52上表面为一用于与所述左雷达3或右雷达4连接的平面,贯穿所述支座18上表面及下表面设有螺丝孔181,且对应所述螺丝孔181所述左雷达3或右雷达4设有内螺纹孔(图上未示),通过螺丝与所述螺丝孔181、内螺纹孔螺纹配合,将所述左雷达3或右雷达4连接于所述支座52上表面。

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座51包括竖直部511、弯折过度部512及水平部513,所述竖直部511上端连接于所述支座52下表面,且下端与所述弯折过度部512一端连接,所述弯折过度部512另一端与所述水平部513连接。所述弯折过度部512具有弹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减少汽车车身对所述左雷达3或右雷达4的直接振动,能够防止螺丝的松动而造成雷达脱落。

如图1和2所示,还包括蜂鸣器输入线路20及蜂鸣器21,所述主线束2通过所述蜂鸣器输入线路20与所述蜂鸣器21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主机1及蜂鸣器均设置在汽车驾驶台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所述左雷达或右雷达检测到有目标相对接近速度V1大于设定速度V0时,所述主机控制相应侧的报警灯亮灯,此时蜂鸣器不响;当所述左雷达或右雷达检测到有目标相对接近速度V1大于设定速度V0时,并且所述主机接收到同侧转向信号时,所述主机控制相应侧的报警灯亮灯及控制蜂鸣器发出报警提示。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