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电动扶手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3884发布日期:2018-10-19 23:38阅读:7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座椅电动扶手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电动扶手调节装置,尤其涉及可实现无级调节的汽车座椅电动扶手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是一种在汽车内为乘客提供支撑和安全保护的重要部件。随着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座椅舒适性也成为评价汽车整椅以至于整车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座椅扶手作为汽车座椅上用于支撑乘客手臂的一种内饰结构件,是改善乘客乘坐舒适性的一个重要组件。设计合理的座椅扶手能够提高汽车座椅及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现有的汽车座椅扶手结构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可绕着座椅骨架放下收起的活动臂,该结构在竖直收起位置固定依靠扶手与座椅靠背的摩擦力,约束不牢靠,紧急刹车时容易被放下,存在安全隐患;扶手仅有收起和放下两个档位,不能调节扶手放下时的角度,舒适性较差。

另一种是机械式可调节角度的汽车座椅扶手,该结构所使用的调节机构较复杂,不仅需要手动调节的杠杆机构结构,还需要回位弹簧较多的细小零部件,结构可靠性较差;由于棘轮限位装置的限制,扶手可调节的角度范围有限;同时使用机械调节机构在调节时不平顺,乘客的舒适性感受不够好;此类扶手的开关一般需安装在扶手前端,当调节角度较大时,乘客可能需要向前俯身伸手才能操作,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电动扶手调节装置,此调节装置使用电机为传动源,可以实现扶手的无级调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座椅电动扶手调节装置,包括:靠背侧板、电机、传动杆、扶手安装板、主动轮、从动轮等部件;靠背侧板安装在汽车座椅上,电机固定在靠背侧板上,扶手安装板的内部安装有互相啮合主动轮和从动轮;电机的输出端装配有传动杆,传动杆穿过靠背侧板和扶手安装板与主动轮连接;电机控制传动杆的转动;所述主动轮、从动轮在传动杆的带动下以传动杆为圆心相对靠背侧板转动,主动轮、从动轮带动扶手安装板相对与靠背侧板转动,以此实现对座椅扶手的调节。。

优选的,所述电机通过电机固定螺栓安装在靠背侧板上;

传动杆装配在电机的输出端;以传动杆相对与电机的一侧为外侧,传动杆相对与内固定板的一侧为内侧;传动杆相对与电机的外侧套有外挡圈;

所述靠背侧板相对于安装电机的另一侧上固定安装着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固定安装有连接轴套;安装轴套上固定有限位板;

所述扶手安装板与连接轴套之间设有第一衬套,使扶手安装板与连接轴套可相对转动;所述扶手安装板上设有与限位板互相配合的凸台;

传动杆在扶手安装板和内固定板之间的一端上套有主动轮轴套;所述主动轮轴套的轴套凹槽上安装有主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互相啮合;从动轮固定在扶手安装板上。

优选的,所述传动杆在扶手安装板和主动轮之间的一段上设有传动杆凹槽,传动杆凹槽内安装有止位夹,用于限制主动轮轴套的轴向位置。

优选的,所述汽车座椅电动扶手调节装置还包括内固定板,所述内固定板与扶手安装板互相配合,保护内部机构;所述从动轮的轮轴一端安装在扶手安装板上,另一端安装在内固定板上;所述内固定板与主动轮轴套之间设有第二衬套;使内固定板与主动轮轴套可相对转动;传动杆在第二衬套的内侧上套有内挡圈。

优选的,所述凸台与限位板位于同一圆周上,限位板的旋转角度受到凸台的限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汽车扶手调节装置无法实现无级调节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需要的零件数量较少,可靠性高。

3)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随用随停,大大的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性。

4)本实用新型能够适配市面上的大部分汽车座椅,通用性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电动扶手调节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电动扶手调节装置除去电机并装配后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电动扶手调节装置除去电机并装配后的另一视角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电动扶手调节装置的限位装置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电动扶手调节装置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电动扶手调节装置除去电机和各安装板后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电动扶手调节装置的齿轮配合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A-A”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电动扶手调节装置的主视图。

图中:1-靠背侧板;2-电机;3-电机固定螺栓;4-传动杆;5-外挡圈;6-安装支架;7-连接轴套;8-限位板;9-扶手安装板;10-第一衬套;11-主动轮;12-主动轮轴套;13-轴套凹槽;14-从动轮;15-传动杆凹槽;16-止位夹;17-内固定板;18-第二衬套;19-内挡圈;20-凸台;101-侧板通孔;102-侧板螺栓孔;601-支架通孔;602-轴套安装孔;901-安装板通孔;902-安装板齿轮孔;1701-内固定板通孔;1702-内固定板齿轮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靠背侧板1、电机2、传动杆4、扶手安装板9、内固定板17;按零件安装位置可分为在靠背侧板1外,靠背侧板1到扶手安装板9之间,扶手安装板9至内固定板17之间,内固定板17内四个部分。在具体实施例中,以传动杆4相对与电机2的一端为外侧,相对与内固定板17的一侧为内侧。

如图1所示,在靠背侧板1上,设有用于安装电机固定螺栓3的侧板螺栓孔102和让传动杆4穿过的侧板通孔101;在靠背侧板1外的零件包括电机2,电机固定螺栓3,外挡圈5,传动杆4,其中传动杆4从电机2的外侧至内固定板17的内侧贯穿整个装置。电机2安装在靠背侧板1的外侧,电机固定螺栓3穿过电机2安装在侧板螺栓孔102中,将电机2与靠背侧板1固定。传动杆4安装在电机2的输出端内,传动杆4全杆设有外花键,传动杆4在电机2以外的一端上安装有外挡圈5。外挡圈5内壁设有内花键与传动杆4配合,传动杆4通过外挡圈4实现相对与电机2的轴向固定。

在靠背侧板1至扶手安装板9之间的零件包括安装支架6、连接轴套7、限位板8、第一衬套10;如图1、3、6、8、9所示,在扶手安装板9上设有让传动杆4穿过的安装板通孔901和用于安装从动轮14的安装板齿轮孔902和用于限制限位板8旋转角度的凸台20;安装支架6形状大致为下底边向外扩大的中空圆台,其中底边焊接在靠背侧板1的内侧上,安装支架6的上底面中间设有让传动杆4穿过的支架通孔601,在支架通孔601的外围设有轴套安装孔602,轴套安装孔602的形状与连接轴套7底部的四个凸脚一一对应。连接轴套7的底部则焊接固定在安装支架6上,另一端则焊接有限位板8,套有第一衬套10,限位板8在第一衬套10之外;第一衬套10则套有扶手安装板9,第一衬套10用于实现扶手安装板9和连接轴套7之间的相互转动。

在扶手安装板9和内固定板17之间为调节齿轮组,包括主动轮11、主动轮轴套12、从动轮14和止位夹16;在内固定板17上设有让传动杆4穿过的内固定板通孔1701和用于安装从动轮14的的内固定板齿轮孔。其中止位夹16位于传动杆4的传动杆凹槽15内,主动轮轴套12安装在传动杆4上,位于传动杆凹槽15的内侧;主动轮轴套12设有内花键,主动轮11安装在位于主动轮轴套12外表面的轴套凹槽13上。主动轮13和从动轮14互相啮合;从动轮14轮轴的一端焊接在扶手安装板9上,另一端可分离地安装在内固定板17上。

在内固定板17和主动轮轴套12之间设有第二衬套18,第二衬套18用于实现内固定板17与主动轮轴套12之间的相对转动。在传动杆4的最内侧上安装有内挡圈19。

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电机2,设有一导线与集成在汽车座椅上的调节按钮连接,电机2由调节按钮控制,调节按钮至少两个分按钮,分别为控制电机2逆时针旋转(扶手安装板9向上旋转)的向上按钮,控制电机2顺时针旋转(扶手安装板9向下旋转)的向下按钮。

当乘客需要调节汽车座椅扶手的角度时,通过集成在汽车座椅上的调节按钮控制电机2的转动。以乘客需要扶手角度向下为例,乘客按下调节按钮中的向下按钮,此时电机2开始工作,带动传动杆4逆时针旋转,传动杆4通过花键连接的主动轮轴套12将扭矩输出至主动轮11,主动轮11带动从动轮14,从动轮14与扶手安装板9相对固定,最终带动扶手安装板9的向下转动;当转动到合适位置后,松开按钮,电机2立即停止工作,扶手停留在合适的位置,无法转动。当需要扶手向上转动,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与向下相同。

在扶手调节角度的整个过程中,靠背侧板1、电机2、电机固定螺栓3、安装支架6、连接轴套7、限位板8都是保持静止不运动的,而随着传动杆4旋转的零件包括外挡圈5、扶手安装板9、主动轮11、主动轮轴套12、从动轮14、止位夹16、内固定板17、内挡圈19;而第一衬套10和第二衬套18的目的是为了使在衬套内外之间不同的两个零件能保持相对转动,所以第一衬套10和第二衬套18在扶手调节角度的过程中可转动,也可静止。

在扶手安装板9上的安装板通孔901的外围上设有凸台20,以传动杆4的轴向为坐标轴,限位板8与凸台20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即扶手安装板9与限位板8相对转动时,凸台20会限制限位板8的旋转角度;如前文所述,限位板8在传动杆4转动时会相对于靠背侧板1保持相对静止,即扶手安装板9与限位板8相对转动时,凸台20会限制限位板8的旋转角度,在本实施例中,扶手的调节角度范围以水平面为界,向下70°,向上130°,实际调节角度也可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凡此种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做出的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