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梯子本体左右晃动的登车梯及大型挖掘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8872发布日期:2018-09-11 22:55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梯子本体左右晃动的登车梯及大型挖掘机。



背景技术:

矿山用大型挖掘机因其转台高度较高,若想登车必须借助可收放的登车梯,

梯子必须可在工作时收起,不工作时放下,且必须为机械动力以减轻人员劳动强度。现在已经出现的形式为不可折叠的,从车辆前侧,两侧及后侧上车的。但这些结构在矿山恶劣的使用环境下都会有耐久性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发生。

本发明中,梯子本体与梯子框架为滑动提拉式,在上下提拉过程中需要保持梯子本体的竖直下落及顺滑无阻滞,故需要对其进行全程限位。

鉴于以上要求,我们采用了本发明所示的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梯子本体左右晃动的登车梯及大型挖掘机。

本实用新型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止梯子本体左右晃动的登车梯,包括:

梯子框架,其连接在挂舱处;

梯子本体,其滑动连接在所述梯子框架内;以及

拉绳装置,其与所述梯子本体相连,用以牵引梯子本体在所述梯子框架内上下滑动;

其中,所述梯子框架两内侧面上各设有相互对应的轴承Ⅰ,梯子本体两外侧面上各设有相对称的横向U型槽,通过轴承Ⅰ与横向U型槽的配合,实现梯子本体在梯子框架中上下滑动;

所述梯子框架一内侧面上还设有与轴承Ⅰ相垂直的轴承Ⅱ,梯子本体外侧面上设有纵向U型槽,通过轴承Ⅱ与纵向U型槽的配合,防止梯子本体在梯子框架中左右晃动。

优选的是,所述拉绳装置包括:

卷扬筒,其安装在驶室底板上;

导向轮Ⅰ,其安装在位于挂舱底板中的支撑架上;

导向轮Ⅱ,其安装在所述梯子框架的任一内侧面底部;

钢缆,其一端缠绕在所述卷扬筒上,另一端经过所述导向轮Ⅰ与导向轮Ⅱ改变方向后,连接至固定在所述梯子本体的外侧面底部上的钢缆挂点上;以及

动力装置,其为卷扬筒转动提供动力。

优选的是,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驱动液压泵、液压马达和液压管;

所述电驱动液压泵安装在挖掘机挂舱底板上,所述液压马达与卷扬筒相连,所述电驱动液压泵通过液压管与液压马达相连,驱动液压马达转动,并带动钢缆旋转。

优选的是,所述梯子本体的两侧顶面设有相互对称的扶手Ⅰ。

优选的是,所述梯子框架的两侧顶面设有相互对称的扶手Ⅱ。

一种大型挖掘机,包括前述的防止梯子本体左右晃动的登车梯。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可以使梯子本体在框架内上下自由滑动;

2.本发明因使用了滚动轴承,在梯子提拉过程中阻力较小;

3.本发明因使用了三组轴承与U型槽,可使梯子在提拉过程中不发生左右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导轨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Ⅰ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Ⅱ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驱动系统细节图;

图5是本发明的梯子结构细节图;

图6是本发明的收起状态(隐藏舱内踏板);

图7是本发明的登车状态(隐藏舱内踏板);

1-电驱动液压泵;2-卷扬筒;3-钢缆;4-液压马达;5-轴承Ⅰ;6-横向U型槽;7-轴承Ⅱ; 8-导向轮Ⅰ;9-导向轮Ⅱ;10-梯子框架;11-纵向U型槽;12-扶手Ⅰ;13-梯子本体;14-扶手Ⅱ,15-钢缆挂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止梯子本体左右晃动的登车梯,可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大型挖掘机;本实用新型施例的大型挖掘机,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止梯子本体左右晃动的登车梯。

如图5所示,一种防止梯子本体左右晃动的登车梯,包括梯子框架10、梯子本体13、拉绳装置和安全锁死机构;梯子框架10连接在挂舱处;梯子本体13滑动连接在梯子框架10内;拉绳装置与梯子本体13相连,用以牵引梯子本体13在梯子框架10内上下滑动;梯子本体13的两侧顶面设有相互对称的扶手Ⅰ12。梯子框架10的两侧顶面设有相互对称的扶手Ⅱ14。

如图3所示,拉绳装置包括卷扬筒2、导向轮Ⅰ8、导向轮Ⅱ9、钢缆3以及动力装置;卷扬筒2安装在挖掘机挂舱底板上;导向轮Ⅰ8安装在位于挖掘机挂舱底板上的支撑架上;导向轮Ⅱ9安装在梯子框架10的任一内侧面底部;钢缆3一端缠绕在卷扬筒2上,另一端经过导向轮Ⅰ8与导向轮Ⅱ9改变方向后,连接至固定在梯子本体13的外侧面底部上的钢缆挂点15上;动力装置为卷扬筒2转动提供动力。

动力装置包括电驱动液压泵1、液压马达 4和液压管;电驱动液压泵1 安装在挖掘机挂舱底板上,液压马达 4与卷扬筒2相连,电驱动液压泵1通过液压管与液压马达 4相连,驱动液压马达 4转动,并带动钢缆3旋转。

如图1、图2、图3所示,梯子框架10两内侧面上各设有相互对应的轴承Ⅰ5,梯子本体13两外侧面上各设有相对称的横向U型槽6,通过轴承Ⅰ5与横向U型槽6的配合,实现梯子本体13在梯子框架10中上下滑动;梯子框架10一内侧面上还设有与轴承Ⅰ5相垂直的轴承Ⅱ7,梯子本体13外侧面上设有纵向U型槽11,通过轴承Ⅱ7与纵向U型槽11的配合,防止梯子本体13在梯子框架10中左右晃动。

工作过程:

如图6所示,当驾驶员处在驾驶室时,按动驾驶室中的收梯按钮,车内电瓶供电驱动电动液压泵1,从而通过液压管内的液压油驱动液压马达4带动卷扬筒2,卷扬筒2旋转拉动钢缆3, 钢缆经过导向轮Ⅰ8与导向轮Ⅱ9改变方向后,连接至固定在钢缆挂点15上,此时梯子本体13被拉起, 通过轴承Ⅰ5在梯子框架10内向上滑动。待梯子本体13完全进入到梯子框架10中,之后钢缆3带动梯子框架10和四连杆机构运动,致使梯子框架10收缩在挂舱处的容纳空间内完成整个收梯过程。

如图7所示,当驾驶员按动挂舱中的放梯按钮,车内电瓶供电驱动电动液压泵1,从而通过液压管内的液压油驱动液压马达4带动卷扬筒2,卷扬筒2旋转,梯子框架10从挂舱处的容纳空间伸出,然后拉绳装置继续工作,使得梯子本体13在梯子框架10向下滑动,当梯子本体13底部接触到地面后至此整个放梯过程完成。

虽然已参照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申请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