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的自卸车厢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7652发布日期:2018-10-02 19:45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卸车车厢,尤其是一种高强度的自卸车厢体。



背景技术:

目前,自卸车轻量化在我们国家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它的发展迅速是由于材料行业发展较快,材料强度提升较大。这种强度提升到一定水平是不能无限上升的,在目前材料强度已经到了很高水准情况下,上升空间已经不多。要在轻量化工作上继续有所提高,就需要在车厢结构上做优化提升。现有常用的自卸车厢,由板材附焊多种加强筋组成。当材料厚度减薄,在焊接时,焊接接头位置受热影响,内应力升高,应力释放不均,造成局部变形加大,车厢外表不平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的自卸车厢体,能够在减轻自卸车厢体自重、提高厢体的刚度的情况下,减少箱体的变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强度的自卸车厢体,包括左右侧厢板、前后厢板、下底板、上边梁、下边梁,左右侧厢板上设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侧厢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后立柱,前后立柱上压制有多条凹槽。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左右侧厢板上的加强筋上压制有多条凹槽;上边梁、下边梁上分别压制有多条凹槽。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向内凹进,呈V型或者所述凹槽向外凸出,呈V型。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的夹角角度为90°,凹槽的开口为38mm-41mm,凹槽的顶角处圆弧过渡。

有益效果:

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自卸车厢体,在前后立柱上压制多条凹槽,不仅能够提高厢体的强度,还能够避免焊接加强筋导致的厢体变形等问题;所述左右侧厢板上的加强筋上压制有多条凹槽,上边梁、下边梁上分别压制有多条凹槽,可进一步提高厢体强度;所述凹槽向内凹进,呈V型或者所述凹槽向外凸出,呈V型,V型凹槽稳定性高,强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的自卸车厢体,包括左右侧厢板1、前后厢板2、下底板3、上边梁4、下边梁5,左右侧厢板1上设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6,所述左右侧厢板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后立柱7,前后立柱7上压制有多条凹槽8,左右侧厢板1上的加强筋6上压制有多条凹槽9,上边梁4、下边梁5上分别压制有多条凹槽10,所述凹槽8、9、10向内凹进,呈V型;凹槽8、9、10的夹角角度为90°,凹槽8、9、10的开口为38mm-41mm,凹槽8、9、10的顶角处圆弧过渡。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并非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的穷举。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对其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应当被认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