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两栖履带泵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9881发布日期:2018-10-13 00:29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殊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两栖履带泵车。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目前对于自然灾害等各个层面的紧急预案已经越来越完善,其中在遇到一些应急排涝抢险以及常规的养护作业有着许多特殊性,如:事件的突发性,抢险的紧迫性、工作面的复杂性、作业的安全性、施工环境的随机性、工作场地的环保性、时间的任意性、连续工作时间长带来的可靠性、这就就对相应的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201621328629.X公开了一种智能履带泵车,包括履带泵车主体,履带泵车主体的顶端的一侧设置有吊车,吊车的一侧设置有发射器,发射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控制柜,第一控制柜一侧设置有第二控制柜,履带泵车主体顶端的中部设置有泵,分动箱的一侧设置有液压泵,履带泵车主体顶端的另一侧设置有真空泵,真空泵的一侧设置有空滤,空滤的一侧设置有阀组,阀组的一侧设置有油箱,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全地形环境作业,耗能小,性能稳定,无用电安全隐患,同时采用自吸泵,具有吸程高、自吸时间短、使用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运行平稳,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以及便于远程控制泵车的行走,保证了泵车的使用稳定性,智能化程度高。

但是上述专利在使用时,无法在较深的水源地进行涉水,因此在使用时受到一定局局限性,无法进入一些深水区进行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能根据作业环境改变形态的智能两栖履带泵车。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两栖履带泵车,包括履带泵车主体,所述履带泵车主体上设有油箱、柴油机、通过柴油机驱动的真空泵及自吸泵,所述履带泵车主体底部设有履带,与发射器相连用于控制真空泵及自吸泵工作的第一控制柜、控制履带泵车主体运动的第二控制柜,所述履带泵车主体底面其尾部设有推进器,所述推进器后方设有方向舵,所述方向舵通过固定于履带泵车主体上的方向机控制,所述履带泵车主体底部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辅助转向装置,所述推进器、方向机及辅助转向装置均由第二控制柜控制;所述履带泵车主体左右两侧面均设有插孔,所述插孔上设有可拆式的浮筒。

上述结构中,通过在履带泵车主体上设置推进器及方向机,配合可拆式的浮筒便于其在深水区域进行行进,如漫水的地下车库等场合,可拆式的浮筒在无水区可快速拆卸,便于缩小体积行走,由于考虑到工作场合的复杂性及空间大小,因此设置辅助转向装置,提供额外的转向调头作用,可实现原地180度调头,进退自如,大幅增加了自我保护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履带泵车主体上还设有液压站及利用第二控制柜控制的阀组,所述履带及推进器均通过阀组配合液压马达实现驱动。

上述结构中,液压马达具有能耗小,扭矩达,性能稳定,防水效果佳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进器上设有螺旋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助转向装置包括外筒及位于外筒内的电机,所述电机上设有转向桨叶,所述电机轴线与履带泵车主体前进方向垂直。

上述结构中,电机通过柴油机上的发电机作为动力源,再通过第二控制柜控制带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控制柜及第二控制柜通过发射器与遥控器双向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筒包括插设于插孔上的支撑架及固定于支撑架上的浮筒体。

上述结构中,支撑架上设有箍圈,所述浮筒位于箍圈内,因此在浮筒体充气后可利用涨力与箍圈实现牢固的配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筒体为橡胶材质,所述浮筒体上设有气嘴,所述气嘴上设有与真空泵出气口相连的充气管。

上述结构中,浮筒体为橡胶材质可便于收纳,具有体积小的优点,同时浮筒体在充气时只需打开真空泵即可为其充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履带泵车主体上设置推进器及方向机,配合可拆式的浮筒便于其在深水区域进行行进,如漫水的地下车库等场合,可拆式的浮筒在无水区可快速拆卸,便于缩小体积行走,由于考虑到工作场合的复杂性及空间大小,因此设置辅助转向装置,提供额外的转向调头作用,可实现原地180度调头,进退自如,大幅增加了自我保护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浮筒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0-履带泵车主体;101-插孔;11-油箱;12-柴油机;13-真空泵;14-自吸泵;15-履带;16-发射器;17-第一控制柜;18-第二控制柜;19-推进器;191-螺旋桨;20-方向舵;201-方向机;21-辅助转向装置;211-外筒;212-电机;213-转向桨叶;22-浮筒;221-支撑架;222-浮筒体;223-箍圈;224-气嘴;23-液压站;24-阀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考图1及图2,如图1及图2所示的一种智能两栖履带泵车,包括履带泵车主体10,所述履带泵车主体10上设有油箱11、柴油机12、通过柴油机12驱动的真空泵13及自吸泵14,所述履带泵车主体10底部设有履带15,与发射器16相连用于控制真空泵13及自吸泵14工作的第一控制柜17、控制履带泵车主体10运动的第二控制柜18,所述履带泵车主体10底面其尾部设有推进器19,所述推进器19后方设有方向舵20,所述方向舵20通过固定于履带泵车主体10上的方向机201控制,所述履带泵车主体10底部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辅助转向装置21,所述推进器19、方向机201及辅助转向装置21均由第二控制柜18控制;所述履带泵车主体10左右两侧面均设有插孔101,所述插孔101上设有可拆式的浮筒22。

上述结构中,通过在履带泵车主体10上设置推进器19及方向机201,配合可拆式的浮筒22便于其在深水区域进行行进,如漫水的地下车库等场合,可拆式的浮筒22在无水区可快速拆卸,便于缩小体积行走,由于考虑到工作场合的复杂性及空间大小,因此设置辅助转向装置21,提供额外的转向调头作用,可实现原地180度调头,进退自如,大幅增加了自我保护能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履带泵车主体10上还设有液压站23及利用第二控制柜18控制的阀组24,所述履带15及推进器19均通过阀组24配合液压马达实现驱动。

上述结构中,液压马达具有能耗小,扭矩达,性能稳定,防水效果佳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所述推进器19上设有螺旋桨191。

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转向装置21包括外筒211及位于外筒211内的电机212,所述电机212上设有转向桨叶213,所述电机212轴线与履带泵车主体10前进方向垂直。

上述结构中,电机212通过柴油机12上的发电机作为动力源,再通过第二控制柜18控制带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柜17及第二控制柜18通过发射器16与遥控器双向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浮筒22包括插设于插孔101上的支撑架221及固定于支撑架221上的浮筒体222。

上述结构中,支撑架221上设有箍圈223,所述浮筒22位于箍圈223内,因此在浮筒体222充气后可利用涨力与箍圈223实现牢固的配合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浮筒体222为橡胶材质,所述浮筒体222上设有气嘴224,所述气嘴224上设有与真空泵13出气口相连的充气管(图中未示出)。

上述结构中,浮筒体222为橡胶材质可便于收纳,具有体积小的优点,同时浮筒体222在充气时只需打开真空泵13即可为其充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履带泵车主体10上设置推进器19及方向机201,配合可拆式的浮筒22便于其在深水区域进行行进,如漫水的地下车库等场合,可拆式的浮筒22在无水区可快速拆卸,便于缩小体积行走,由于考虑到工作场合的复杂性及空间大小,因此设置辅助转向装置21,提供额外的转向调头作用,可实现原地180度调头,进退自如,大幅增加了自我保护能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