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下拉式充电桩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3885发布日期:2019-01-15 22:35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下拉式充电桩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特别是一种可下拉式充电桩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更清洁更环保的交通工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在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时候不免会安装充电桩,充电桩作为给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必要装置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出现在大街小巷以及各个家庭的停车位上。

但现有充电桩一般设置高度为一米左右,而且充电桩经常是通电的,并且多为开放式,因此在这些充电桩的附近没有很好的设置防护装置许多小朋友因为好奇会触摸充电桩,在此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触电事故,因此现阶段亟需一种能够放置小朋友触及的充电桩。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下拉式充电桩防护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下拉式充电桩防护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充电桩防护功能不全的问题。

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竖向放置的空心圆管,空心圆管上端设有水平放置的挡板,挡板的下方设有套装在空心圆管上的充电接头,充电接头关于空心圆管对称放置,充电接头可沿空心圆管上下滑动,挡板与充电接头之间经多个圆周均布的拉簧连接,空心圆管内设有充电插头,充电插头的插头方向竖直朝下,空心圆管上开设有径向通槽,径向通槽内设有水平放置的连接杆,充电插头与充电接头经连接杆连接并构成可通电状态,充电插头可上下移动,充电插头的下方设有置于空心圆管内的电源插台;

所述充电接头的上下两端设有弧形的隔尘板,隔尘板与空心圆管的外圆面紧密贴合,隔尘板可跟随充电接头上下移动且隔尘板的长度长于径向通槽,置于充电接头下方的隔尘板的外圆面上沿轴线上下分布有多个齿,隔尘板的下方设有置于空心圆管外侧的转轴,转轴水平放置,转轴上套装有与隔尘板上的齿相互配合的齿轮,齿轮的前侧设有套装在转轴上的棘轮,棘轮与齿轮可同步转动,棘轮上方设有棘爪。

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通过将充电接头置于未成年人接触不到的位置实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作用,并满足仅在工作状态下充电装才会通电,实现了对未成年人的有效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插台8俯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竖向放置的空心圆管1,空心圆管1上端设有水平放置的挡板2,挡板2的下方设有套装在空心圆管1的充电接头3,充电接头3关于空心圆管1称放置,充电接头3可沿空心圆管1上下滑动,挡板2与充电接头3之间经多个圆周均布的拉簧4连接,空心圆管1内设有充电插头5,充电插头5的插头方向竖直朝下,空心圆管1开设有径向通槽6,径向通槽6内设有水平放置的连接杆7,充电插头5与充电接头3经连接杆7连接并构成可通电状态,充电插头5可上下移动,充电插头5的下方设有置于空心圆管1内的电源插台8;

所述充电接头3的上下两端设有弧形的隔尘板9,隔尘板9与空心圆管1的外圆面紧密贴合,隔尘板9可跟随充电接头3上下移动且隔尘板9的长度长于径向通槽6,置于充电接头3下方的隔尘板的外圆面上沿轴线上下分布有多个齿,隔尘板9的下方设有置于空心圆管1外侧的转轴10,转轴10水平放置,转轴10上套装有与隔尘板9上的齿相互配合的齿轮11,齿轮11的前侧设有套装在转轴10上的棘轮12,棘轮12与齿轮11可同步转动,棘轮12上方设有棘爪13。

为了实现更便捷的使用效果,所述充电接头3的下方设有环形把手14,充电接头3与环形把手14经支杆相连,通过环形把手14可以轻易的将充电接头3向下拖拽实现充电接头3的整体下移并实现。

为了实现棘爪13的固定,所述棘爪13经销轴15固定在L形的固定杆16,固定杆16的下端固定在空心圆管1的外圆面上,通过固定杆16实现棘爪13的固定,固定杆16的下端固定,且固定杆16的下端要低于齿轮11的下端面,保证了在隔尘板9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相互干涉的情况。

为了实现更好的导向作用,所述充电插头5的外侧套装有导向套17,通过导向套17的固定使得充电插头5与电源插台8接触时更加稳定,且不容易出现偏差。

为了实现更好的固定作用,所述转轴10两端设有固定块18,转轴10贯穿固定块18并可在固定块18上转动,固定块18固定在空心圆管1的外圆面上。

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将本实用新型竖直固定在地面上或者工作台上,电源插台8的下端始终与电源相连通,当需要隔日新能源汽车充电时,双手紧握环形把手14并向下拉动环形把手14,环形把手14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带动充电接头3向下运动,充电接头3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带动连接杆7沿着径向通槽6向下运动,连接杆7的向下运动带动连接杆7另一端固定在空心圆管1内部的充电插头5向下运动,充电接头3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向下拉伸压簧4,拉簧4的一端与充电接头3的上表面相连接,另一端与挡板2的下表面相连接,在充电接头3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拉簧4受到拉伸并具有向上拉起充电接头3的趋势。

充电接头3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置于充电接头3上下两端的隔尘板9跟随充电接头3上下移动,隔尘板9在移动的过程中始终与空心圆管1的外圆面相接触,并始终保持在径向通槽6的外侧保证径向通槽6不与外界相连通。

置于充电接头3下方的隔尘板9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隔尘板9上的齿会接触到下方的齿轮11,隔尘板9的下移将齿带动齿轮11转动,齿轮11的转动经转轴10带动棘轮12转动,因为齿轮11是由于隔尘板9上的齿带动的,因此齿轮11的转向为向空心圆管1方向转动,因为棘轮12的转向与齿轮11转向相同,因此置于棘轮12上方的棘爪13允许棘轮12向空心圆管1方向转动,不允许其反转,当隔尘板9向下运动至充电插头5接触到电源插台8时,在电源插台8的阻挡作用下,使得充电插头5不再向下运动,充电插头5不再向下运动使得充电接头3不再向下运动,在棘轮12与棘爪13的配合下使得齿轮11不能反转,齿轮11不动使得隔尘板9上的齿不能移动,使得隔尘板9固定,隔尘板9固定保证充电接头3也是固定的。

在充电插头5接触到电源插台8的这段过程中,置于充电接头3下端的导向套17在下移的过程中起定位导向作用保证充电插头5与电源插台8能准确的接触并实现充电插头5的通电。

当完成充电以后手动将棘爪13搬离棘轮12,棘轮12不再受到束缚,在拉簧4的作用下使得充电接头3向上运动,充电接头3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带动隔尘板9向上运动,隔尘板9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经齿带动齿轮11反转,因为此时棘轮12不再受到束缚,此时能够保证充电接头3在拉簧4的作用下复位。

通过一个高于未成年人身高的空心圆管1将充电接头3置于未成年人触碰不到的地方有效地减少了未成年人接触到充电桩带电部位的机会实现对未成年的有效保护。

通过充电接头3的上下运动带动充电插头5与电源插台8的通闭,实现了在工作状态时,充电插头5才会与电源插台8想接通非工作状态保持断路。

通过隔尘板9保证了在任何状态下充电插头5与电源插台8都不能暴漏在外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优点: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通过将充电接头置于未成年人接触不到的位置实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作用,并满足仅在工作状态下充电装才会通电,实现了对未成年人的有效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