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无线监测控制系统的运梁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1788发布日期:2019-01-18 19:2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带有无线监测控制系统的运梁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梁车,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无线监测控制系统的运梁车。



背景技术:

在桥梁施工建设工程中,需要使用运梁车将梁片从梁场运输到施工现场,在现有技术中,是先规划梁的预制场地,然后再确定运梁路线,并且在运梁过程中无法及时监控运梁车的运行状态和梁的受力变形状态,给运梁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提升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无线监测控制系统的运梁车,其目的是解决以往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无线监测控制系统的运梁车,包括前车和后车,前车和后车的支撑腿为液压支撑腿,支撑腿连接至设置在前车上的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连接至计算机,在前车上还设置有GPS;在支撑腿上粘贴无线传感器,无线传感器连接至计算机。

无线传感器粘贴在支撑腿的中间位置,沿柱的轴向粘贴,前车和后车加起来一共四个支撑腿,每个支撑腿上均粘贴无线传感器。

前车和后车通过前后横杠连接,前后横杠为连接前车和后车的活动杆装置,在该活动杆的中部粘贴无线传感器。

该运梁车的中部底部设置有防震缓冲轮,防震缓冲轮通过缓震悬架设置在运梁车前车和后车车架底部且防震缓冲轮与地面留有5CM距离,缓震悬架包括活塞杆、缓震悬架上端盖、缓震悬架下端盖、弹簧、储油缸筒、缓震外壳和缓震垫圈;活塞杆的顶端和缓震悬架上端盖共同连接运梁车的中部底部且活塞杆与缓震悬架上端盖联动,活塞杆的底端穿过缓震悬架上端盖后伸进储油缸筒内形成液压减震装置(该液压减震装置的原理为现有设计这里不再赘述!)储油缸筒的底部连接防震缓冲轮;

缓震悬架下端盖套在储油缸筒的外壁且与储油缸筒外壁固定连接,缓震悬架上端盖和缓震悬架下端盖之间设置弹簧,缓震外壳套在弹簧与储油缸筒之间,缓震垫圈的上端与活塞杆固定连接且能随活塞杆一起做上下运动,缓震垫圈的下端伸进缓震外壳与储油缸筒之间,在缓震外壳内部的底部设置有能供缓震垫圈的底端伸进的缓冲腔,缓冲腔的底部设置有弧形弹片,弧形弹片的上端为活动端、下端为固定端,弧形弹片为受压时向外弯曲的弹性结构,在缓震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横向缓冲杆,横向缓冲杆的内端伸进缓冲腔内顶触弧形弹片,横向缓冲杆的外端伸出缓震外壳并连接有竖向外缓冲板,竖向外缓冲板与横向缓冲杆垂直形成L形结构,横向缓冲杆设置在缓震外壳底部的横向通孔内,横向缓冲杆外套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连接横向缓冲杆和横向通孔内壁,使用时,缓震垫圈的底端下压弧形弹片,弧形弹片向外弯曲顶触横向缓冲杆向外移动(向外就是图5、6中的左右两侧!),使用结束后通过复位弹簧的弹力使得横向缓冲杆向内移动复位;

竖向外缓冲板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竖向滑槽和三点活动支臂,三点活动支臂包括上臂、下臂和滚轮,上壁的上端通过上转轴设置在竖向外缓冲板的上端,上壁的下端通过活动轴与下臂的上端活动连接形成活动臂,下臂的下端连接滚轮的转轴,滚轮设置在竖向滑槽内,且滚轮能在竖向滑槽内上下滚动,在竖向滑槽的内部的滚轮的下方设置有两个缓冲弧形弹片,两个缓冲弧形弹片为弧度向内凸的结构(如图5或6所示!),两个缓冲弧形弹片呈倒“八”字形设置,即开口朝上,由上端开口向下逐渐缩小;使用时,滚轮从两个缓冲弧形弹片的上端开口逐渐向下滚动,使得两个缓冲弧形弹片被滚轮顶触变形形成对滚轮的夹持力;

上臂和下臂的连接点位置向外凸出,即活动轴位置向外凸出,使得上臂、下臂和竖向外缓冲板之间形成活动的三角结构(如图5、6或7所示),当竖向外缓冲板移动至最外侧时,上臂和下臂的凸出的连接点位置能够伸进弹簧的缝隙中。(以使得弹簧被压缩时,缝隙上端的弹簧部位能够压住上臂,迫使上臂、下臂和竖向外缓冲板形成的三角结构被压扁(如图6所示),使得下臂推动滚轮进入两个缓冲弧形弹片之间!);

上臂和下臂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具有缓冲和复位功能的缓冲复位拉簧。

优点效果:

一种带有无线监测控制系统的运梁车,包括安装无线传感器的运梁前后车,安装GPS系统和电子计算机的前车控制室以及单片机。所述传感器安装在运梁前后车的液压支撑。所述GPS系统通过卫星确定方位。所述电子计算机安装自动控制系统。所述单片机和电子计算机建立联系。所述无线感器远程采集数据和远程传输数据。所述电子计算机远程接收、分析数据、接收指令。所述单片机下达指令,远程控制运梁车运行状态。

该车带有GPS监测控制系统。对运梁车配置无线传感器,GPS系统和自动控制程序。通过无线网络,达到自动监控自动调节运梁车车速,监控运梁过程中梁的受力情况,从而确定最优运梁路线。

在运梁车前后车安装无线传感器,前车控制室安装GPS系统和安装自动控制系统的电子计算机。通过GPS实时测试运梁道路的坡度、运梁的速度,传感器实时测试梁的受力情况。电子计算机将信息传输给单片机,单片机下达指令控制运梁的车行驶状态。

另外,本实用新型具有防震缓冲轮结构,在运梁车受到较大颠簸冲击时,可以对运梁车进行很好的缓冲,防止颠簸给梁及运梁车造成不利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效果如下:通过数字信号,运梁车可以根据道路情况和梁的重量,达到自动监控、自动调节运梁车的运量重量、运梁车速,还可以同时监测梁在运输过程中的受力变形情况,起到帮助确定运梁路线的辅助作用,通过防震缓冲轮对运梁车进行进一步的三级缓冲,增强稳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专利的主体结构图。

图1中:1是GPS系统,2是安装自动控制系统的电子计算机,3是装配有无线传感器的前车,4是装配有无线传感器的后车。

图2是前后车支腿结构图。

图2中:5是前后车液压支腿,6是无线传感器。

图3是信息联系图;

图4为防震缓冲轮示意图;

图5为缓震悬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使用状态图;

图7为图5的A部位放大图;

图8为竖向滑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带有无线监测控制系统的运梁车,包括前车3和后车4,前车和后车的支撑腿5为液压支撑腿,支撑腿5连接至设置在前车上的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连接至计算机2,在前车上还设置有GPS1;在支撑腿5上粘贴无线传感器6,无线传感器6连接至计算机2。

无线传感器6粘贴在支撑腿5的中间位置,沿柱的轴向粘贴,前车3和后车4加起来一共四个支撑腿5,每个支撑腿5上均粘贴无线传感器6。

前车3和后车4通过前后横杠33连接,前后横杠为连接前车3和后车4的活动杆装置,在该活动杆的中部粘贴无线传感器6。

该运梁车的中部底部设置有防震缓冲轮111,防震缓冲轮111通过缓震悬架设置在运梁车前车3和后车4车架底部且防震缓冲轮111与地面留有5CM距离,缓震悬架包括活塞杆04、缓震悬架上端盖06、缓震悬架下端盖13、弹簧9、储油缸筒14、缓震外壳12和缓震垫圈7;活塞杆04的顶端和缓震悬架上端盖06共同连接运梁车的中部底部且活塞杆04与缓震悬架上端盖06联动,活塞杆04的底端穿过缓震悬架上端盖06后伸进储油缸筒14内形成液压减震装置(该液压减震装置的原理为现有设计这里不再赘述!储油缸筒14的底部连接防震缓冲轮111);

缓震悬架下端盖13套在储油缸筒14的外壁且与储油缸筒14外壁固定连接,缓震悬架上端盖06和缓震悬架下端盖13之间设置弹簧9,缓震外壳12套在弹簧9与储油缸筒14之间,缓震垫圈7的上端与活塞杆04固定连接且能随活塞杆04一起做上下运动,缓震垫圈7的下端伸进缓震外壳12与储油缸筒14之间,在缓震外壳12内部的底部设置有能供缓震垫圈7的底端伸进的缓冲腔15,缓冲腔15的底部设置有弧形弹片16,弧形弹片16的上端为活动端、下端为固定端,弧形弹片16为受压时向外弯曲的弹性结构,在缓震外壳12的底部设置有横向缓冲杆17,横向缓冲杆17的内端伸进缓冲腔15内顶触弧形弹片16,横向缓冲杆17的外端伸出缓震外壳12并连接有竖向外缓冲板18,竖向外缓冲板18与横向缓冲杆17垂直形成L形结构,横向缓冲杆17设置在缓震外壳12底部的横向通孔内,横向缓冲杆17外套有复位弹簧19,复位弹簧19连接横向缓冲杆17和横向通孔内壁,使用时,缓震垫圈7的底端下压弧形弹片16,弧形弹片16向外弯曲顶触横向缓冲杆17向外移动(向外就是图5、6中的左右两侧!),使用结束后通过复位弹簧19的弹力使得横向缓冲杆17向内移动复位;

竖向外缓冲板18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竖向滑槽20和三点活动支臂,三点活动支臂包括上臂28、下臂29和滚轮21,上臂28的上端通过上转轴30设置在竖向外缓冲板18的上端,上臂28的下端通过活动轴31与下臂29的上端活动连接形成活动臂,下臂29的下端连接滚轮21的转轴,滚轮21设置在竖向滑槽20内,且滚轮21能在竖向滑槽20内上下滚动,在竖向滑槽20的内部的滚轮21的下方设置有两个缓冲弧形弹片22,两个缓冲弧形弹片22为弧度向内凸的结构(如图5或6所示!),两个缓冲弧形弹片22呈倒“八”字形设置,即开口朝上,由上端开口向下逐渐缩小;使用时,滚轮21从两个缓冲弧形弹片22的上端开口逐渐向下滚动,使得两个缓冲弧形弹片22被滚轮21顶触变形形成对滚轮21的夹持力;

上臂28和下臂29的连接点位置向外凸出,即活动轴31位置向外凸出,使得上臂28、下臂29和竖向外缓冲板18之间形成活动的三角结构(如图5、6或7所示),当竖向外缓冲板18移动至最外侧时,上臂28和下臂29的凸出的连接点位置能够伸进弹簧9的缝隙中。以使得弹簧9被压缩时,缝隙上端的弹簧部位能够压住上臂28,迫使上臂28、下臂29和竖向外缓冲板18形成的三角结构被压扁(如图6所示),使得下臂29推动滚轮21进入两个缓冲弧形弹片22之间!);

上臂28和下臂29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具有缓冲和复位功能的缓冲复位拉簧32。

当受到较大冲击时,缓震垫圈7迅速下落至缓冲腔15内下压弧形弹片16,使弧形弹片16向外凸并顶着横向缓冲杆17向外移动,在弧形弹片16弯曲时实现缓冲,同时,竖向外缓冲板18向外使得上臂28和下臂29的连接点处在能够被弹簧压迫的位置(弹簧之间的缝隙),此时,弹簧被压缩,弹簧之间的缝隙变小,缝隙上端的弹簧部件压住上臂28迫使上臂28、下臂29和竖向外缓冲板18形成的三角结构被压扁(如图6所示),使得下臂29推动滚轮21进入两个缓冲弧形弹片22之间,而在滚珠21下移时逐渐滚动至两个缓冲弧形弹片22所形成的倒“八”字形开口内,因为开口为逐渐缩小的结构且缓冲弧形弹片22的弹性作用,滚珠21的下落被缓冲,进而帮助与滚珠21顶触的弹簧9的缓冲,进而完成内外两级的缓冲,同时,在下臂29向下伸展时,缓冲复位拉簧32被拉伸,完成有一级缓冲,而当冲击结束时,在冲复位拉簧32的作用下,下臂29复位至图5所示的原始位置,等待下一次缓冲。

该结构起到很好的辅助缓冲的作用,平时的时候,该防震缓冲轮111不完全接触地面,当运梁车受到较大冲击时,防震缓冲轮111着地,实现对整个运梁车的进一步缓冲,防止受到较大颠簸或者冲击时,运梁车或者被运的梁受到破坏。

该运梁车是由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变速箱、驱动系统、刹车系统、转向系统、转盘组成。车体结构主要由车体主梁,前支腿,后支腿组成。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中,将运梁车的钢支腿换为液压控制系统支腿利用液压控制系统的精确控制性能,准确调整梁的受力状态,以此调整为适合当前运行状态的梁的受力状态。

参照图2中6,在运梁车的前后车的四个支腿处和前后横杠处粘贴无线传感器,以便测量运梁过程中,梁的受力情况和位移情况。

无线传感器特点是电池供电,抗干扰能力强,量程范围0~35MPa,准确度±0.25%F S,响应时间≤100ms,传输距离≥800m。

参照图3和图1,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将采集的数字信号送入运梁车控制室的电子计算机内,进行分析处理,计算出梁的受力情况和位移情况。

参照图1中的1,在运梁车的控制室内配置GPS系统。

GPS系统同步将前方运梁路线的地形情况传输到运梁车控制室的电子计算机。

参照图3,电子计算机记录梁的受力和位移情况,以及地形情况,并以数字信号的方式,通过无线网络将信息传输到单片机。

单片机的特点是抗干扰能力强,适合在工控领域和野外环境使用。

参照图3,单片机收到信号后,开始分析处理。根据梁的实时受力情况和位移情况,道路地形情况,通过无线网络,将控制指令反馈给运梁车控制室的电子计算机。

参照图3,电子计算机收到指令后,将指令下达给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种新开发的程序。该程序可以接收电子计算机下达的指令,并根据指令控制运梁车的运行车速。

自动控制系统受到电子计算机下达的指令,立即调整运梁车的车速和液压支腿的状态,来适应当前运行状态。该过程可以有人工辅助,保证该过程的准确性。

在调整完成后,传感器再次采集梁的受力情况和位移情况。进行上述步骤的循环,保证运梁过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通过后期处理电子计算机记录的梁的情况,位移情况和道路情况,可以确定一条最优运梁路线和最佳运梁重量。运梁重量范围为70t~200t,满足施工要求。

确定最优运梁路线后,可以确定梁厂的最佳施工位置,达到优化施工组织和节省成本的目的。

当前方地形为上坡路段时,无线传感器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电子计算机。

GPS系统将地形情况传输给电子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通过计算分析,将处理后的数据远程传输给单片机。

单片机处理数据后,决定降低运梁车运行速度,提高运梁车的牵引力。

单片机将降低车速的指令反馈给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收到指令后,通过自动控制系统,降低运梁车运行速度,达到远程控制的目的。

同时,可以调整支腿处的液压,提高支撑处的承载力,防止运梁车在上坡行驶过程中发生脱落的现象。

电子计算机将上坡运行状态记录,通过后期分析,决定上坡地形最佳运行速度,为以后上坡地形运梁提供经验。

当前方地形为下坡路段时,无线传感器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电子计算机。

GPS系统将地形情况传输给电子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通过计算分析,将处理后的数据远程传输给单片机。

单片机处理数据后,决定降低运梁车运行速度,防止运梁车车速过快,不易控制。

单片机将降低车速的指令反馈给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收到指令后,通过自动控制系统,降低运梁车运行速度,达到远程控制的目的。

同时,可以调整支腿处的液压,提高支撑处的承载力,防止运梁车在下坡行驶过程中发生滑落的现象。

该系统通过数字信号,运梁车可以根据GPS显示的道路情况和无线传感器采集的信号,通过电子计算机的处理,单片机下达控制指令,即时调整运梁车速,从而达到自动监控、自动调节运梁车的运梁车速。同时监测梁在运输过程中的受力变形情况,起到帮助确定运梁路线的辅助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