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箱内双主机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3260发布日期:2018-12-18 20:51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箱内双主机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箱内双主机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是电动汽车的能源中枢。高压箱作为动力电池的能量分配单元,对整车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现有高压箱已逐渐在电池管理方面应用,并且现有技术中的高压箱设置在电池组的外部,称为电池组外部高压箱。上述电池组外部高压箱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动力电池的总正接线端和总负接线端,通过高压箱实现动力电池能量的分配。高压箱内用于进行能量分配的模块主要包括:预充回路、加热回路、DCDC回路、主回路、空调回路、慢充回路和快充回路等。上述电池组外部高压箱的缺陷在于:高压箱的体积较大,需要在整车上单独分配相应的装配位置,占用整车有限的空间;高压箱位于动力电池的外部,需要较长的高压连接线和低压控制线与动力电池连接,此种布线方式不利于线束的连接与防护,从而影响整车电气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现有的电动汽车高压箱外形尺寸越来越小,而部分高压箱需要双主机来进行控制。因此需要在最小的空间内放置两块主机,且需要便于走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压箱内双主机的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压箱内双主机的安装结构,第一主机(2)和第二主机(4)分别通过支架和固定架固定于高压箱(0)内;其中,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5)分别固定于高压箱(0)内的同一侧面,且第一支架(1)位于第二支架(5)上部,二者成阶梯方式排布,便于走线;第一主机(2)通过第一支架(1)和第一固定架(3)固定于高压箱(0)内,第二主机(4)通过第二支架(5)和第二固定架(6)固定于第一主机(2)后侧,第二主机(4)、第二支架(5)和第二固定架(6)围成的半包围结构环绕于第一主机(2)、第一支架(1)和第一固定架(3)构成的结构之外;第一主机(2)和第二主机(4)之间通过隔板(7)隔开,隔板(7)通过设置于高压箱(0)内底面上的固定架卡槽(8)固定。

优选地,所述隔板(7)上设有减震垫(9),以便于减少振动的影响。

优选地,所述减震垫(9)为发泡材料。

优选地,所述减震垫(9)的数量为2个。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5)和固定架卡槽(8)分别通过焊接固定于高压箱(0)内。

优选地,所述减震垫(9)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于隔板(7)上。

优选地,主机与固定架、支架、隔板之间,均通过螺钉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使得在较小的高压箱空间内能够安装两块主机,便于走线。利于产线操作和降低振动环境中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压箱内双主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未安装双主机前的高压箱内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上第一主机后的高压箱内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上第二主机后的高压箱内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高压箱,1-第一支架,2-第一主机,3-第一固定架,4-第二主机,5-第二支架,6-第二固定架,7-隔板,8-固定架卡槽,9-减震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非对其加以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高压箱内双主机的安装结构,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5分别焊接在高压箱0箱体侧壁,且第一支架1位于第二支架5上部,二者成阶梯方式排布,便于走线;固定架卡槽8焊接在箱体底部(如图2)。

如图3所示,第一主机2和第一固定架3通过螺钉固定后再次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支架1上,隔板7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主机2上且卡在固定架卡槽8上,隔板7上下两端粘贴减震垫9(可以但不限于发泡材料),以便于减少振动的影响。

如图4所示,第二主机4和第二固定架6通过螺钉固定后再次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支架5上。第二主机4、第二支架5和第二固定架6围成的半包围结构环绕于第一主机2、第一支架1和第一固定架3构成的结构之外。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