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保险杠蒙皮及车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3943发布日期:2019-03-30 09:14阅读:6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蒙皮及车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保险杠蒙皮及车体。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和空气相接触,将产生较大的阻力,称之为气动阻力。汽车所受到的气动阻力的大小与汽车行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关系。汽车的行驶速度越高,气动阻力就越大。一般汽车行驶速度达到70km/h时,气动阻力可以占到整车行驶阻力的1/2,当速度达到110km/h时,气动阻力占到行驶阻力的70%。在汽车高速行驶时,燃油产生的动力主要用于克服气动阻力。

气动阻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车头部分的高压和车尾的低压之间产生的压差阻力。如果能降低车头的压力,减小前后压差,能够有效地降低汽车行驶时所受到的气动阻力,达到降低燃油消耗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汽车前后压差的汽车前保险杠蒙皮及车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汽车前保险杠蒙皮,包括蒙皮主体和连接在所述蒙皮主体的两端的蒙皮侧部,所述蒙皮侧部朝向所述蒙皮主体的后侧延伸;

在所述蒙皮主体中设置有进气格栅,所述进气格栅位于两侧的所述蒙皮侧部之间;

其中,在每侧的所述蒙皮侧部中形成有用于导流空气的导流通道;

所述导流通道的通道入口位于所述蒙皮侧部的前侧,所述导流通道的通道出口位于所述蒙皮侧部的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蒙皮侧部包括外侧蒙皮和内侧蒙皮;

在所述内侧蒙皮上安装有导流元件;

所述导流通道形成在所述外侧蒙皮和所述导流元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元件包括顶板、底板和连接在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曲面导流板;

其中,所述顶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底板的长度;

所述顶板的前端和所述底板的前端分别安装在所述内侧蒙皮的上下两侧边缘上;

所述导流通道形成在所述外侧蒙皮和所述曲面导流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分别朝向所述外侧蒙皮延伸,并分别与所述外侧蒙皮连接;

所述导流通道形成在所述外侧蒙皮、所述曲面导流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

进一步地,在所述顶板上向上延伸有顶板翻边,在所述顶板翻边上设置有顶板连接部,所述顶板连接部与所述外侧蒙皮通过顶部螺钉连接;

在所述底板上向下延伸有底板翻边,在所述底板翻边上设置有底板连接部,所述底板连接部与所述外侧蒙皮通过底部螺钉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顶板的后端和所述底板的后端之间设置有用于与汽车前轮轮罩连接的轮罩连接板;

所述曲面导流板的后端连接在所述轮罩连接板上;

所述通道出口形成在所述外侧蒙皮与所述轮罩连接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所述曲面导流板和所述轮罩连接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通道入口的面积小于所述通道出口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车体,包括汽车前轮轮罩和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汽车前保险杠蒙皮;

所述汽车前保险杠蒙皮中两侧的蒙皮侧部的后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汽车前轮轮罩连接;

所述蒙皮侧部中的所述导流通道的所述通道出口形成在所述汽车前轮轮罩与所述蒙皮侧部的后端之间,并且所述通道出口的开口朝向所述汽车前轮轮罩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蒙皮侧部中的所述导流元件连接在所述内侧蒙皮与所述汽车前轮轮罩之间;

所述导流元件中的所述轮罩连接板与所述汽车前轮轮罩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保险杠蒙皮,通过在蒙皮侧部中设置导流通道,可以将汽车前端的大气引导至车体的侧面,减小了汽车正面的气压,进而能够减小汽车的前后压差,从而可以节约油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体,通过将导流通道的通道出口设置在汽车前轮轮罩的侧部,从而可以在轮胎侧面形成风幕,减小轮胎区域气流的扰动,达到降低整车气动阻力的目的,并且流向侧面的气流可以为刹车片冷却提供新鲜的冷却气流,改善汽车的刹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保险杠蒙皮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在导流通道中设置有导流元件的示意图;

图3为导流元件设置在内侧蒙皮上的示意图;

图4为导流通道设置在蒙皮侧部内的剖视图;

图5为导流元件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体中蒙皮侧部与汽车前轮轮罩连接的示意图;

图7为导流通道的通道出口位于汽车前轮轮罩的外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的后是指安装时朝向车尾的方向,所指的前是指安装时朝向车头的方向。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保险杠蒙皮,包括蒙皮主体1和连接在蒙皮主体1的两端的蒙皮侧部2,蒙皮侧部2朝向蒙皮主体1的后侧延伸。

在蒙皮主体1中设置有进气格栅3,进气格栅3位于两侧的蒙皮侧部2之间。

其中,在每侧的蒙皮侧部2中形成有用于导流空气的导流通道4。

导流通道4的通道入口41位于蒙皮侧部2的前侧,导流通道4的通道出口42位于蒙皮侧部2的后侧。

通过在蒙皮侧部2中设置导流通道4,可以将汽车前端进气格栅3两端附近的大气引导至车体的侧面,减小了汽车正面的气压,进而能够减小汽车的前后压差,从而可以节约油耗。

较佳地,蒙皮侧部2包括外侧蒙皮21和内侧蒙皮22。

在内侧蒙皮22上安装有导流元件5,导流通道4形成在外侧蒙皮21和导流元件5之间,方便在蒙皮侧部2中形成导流通道,而无需更改内侧蒙皮22的长度,并且导流元件5利于对空气进行导流。

较佳地,如图3-5所示,导流元件5包括顶板51、底板52和连接在顶板51与底板52之间的曲面导流板53。

其中,顶板51的长度大于底板52的长度。

顶板51的前端和底板52的前端分别安装在内侧蒙皮22的上下两侧边缘上。

导流通道4形成在外侧蒙皮21和曲面导流板53之间。

曲面导流板53为局有曲面的导流板,其平滑过渡,利于空气流通。

曲面导流板53一体成型在顶板51与底板52之间,顶板51和底板52的前端分别安装在内侧蒙皮22的上下边缘上,曲面导流板53的前端组装在内侧蒙皮22上,从而使得导流通道4形成在外侧蒙皮21和曲面导流板53之间,进行空气流通。

较佳地,如图3-5所示,顶板51和底板52分别朝向外侧蒙皮21延伸,并分别与外侧蒙皮21连接。

导流通道4形成在外侧蒙皮21、曲面导流板53、顶板51和底板52之间。

通过将顶板51和底板52分别与曲面导流板53连接,提高了连接稳定性,并将导流通道4形成在外侧蒙皮21、曲面导流板53、顶板51和底板52之间,形成一个两端开口四周密闭的导流通道,避免空气向周围扩散。

较佳地,如图3-5所示,在顶板51上向上延伸有顶板翻边511,在顶板翻边511上设置有顶板连接部512,顶板连接部512与外侧蒙皮21通过顶部螺钉连接。

在底板52上向下延伸有底板翻边521,在底板翻边521上设置有底板连接部522,底板连接部522与外侧蒙皮21通过底部螺钉连接。

如此设置,方便顶板51和底板52与外侧蒙皮连接,并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较佳地,如图1-5所述,在顶板51的后端和底板52的后端之间设置有用于与汽车前轮轮罩连接的轮罩连接板54,曲面导流板53的后端连接在轮罩连接板54上。

通道出口42形成在外侧蒙皮21与轮罩连接板53之间。

方便导流元件5与汽车前轮轮罩连接,并使得通道出口42位于汽车前轮轮罩的侧部,从而可以在轮胎侧面形成风幕,减小轮胎区域气流的扰动,达到降低整车气动阻力的目的,并且流向侧面的气流可以为刹车片冷却提供新鲜的冷却气流,改善汽车的刹车性能。

优选地,顶板51、底板52、曲面导流板53和轮罩连接板54一体成型,便于加工成型,提高了结构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

较佳地,通道入口41的面积小于通道出口42的面积,利于气流快速从通道出口42流出进行扩散,减小车体的前后压差。

如图6-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体,包括汽车前轮轮罩6和前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汽车前保险杠蒙皮。

汽车前保险杠蒙皮中两侧的蒙皮侧部2的后端分别与两侧的汽车前轮轮罩6连接。

蒙皮侧部2中的导流通道4的通道出口42形成在汽车前轮轮罩6与蒙皮侧部2的后端之间,并且通道出口42的开口朝向汽车前轮轮罩6的外侧。

通过将导流通道4的通道出口42设置在汽车前轮轮罩6的侧部,从而可以在轮胎侧面形成风幕,减小轮胎区域气流的扰动,达到降低整车气动阻力的目的,并且流向侧面的气流可以为刹车片冷却提供新鲜的冷却气流,改善汽车的刹车性能。

较佳地,如图6-7所示,蒙皮侧部2中的导流元件5连接在内侧蒙皮22与汽车前轮轮罩6之间。导流元件5中的轮罩连接板54与汽车前轮轮罩6连接。提高了蒙皮侧部2与汽车前轮轮罩6的连接稳定性,并利于形成导流通道4通气,以减小车体的前后压差。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