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功能翻转装置的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1039发布日期:2019-01-05 00:2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多功能翻转装置的房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具有多功能翻转装置的房车。



背景技术:

目前牵引式房车以其轻便的特点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牵引式房车为扩展其使用面积或增加使用功能多采用收纳式的设计方式,如车厢盖可采用翻转的形式,利用车厢盖的表面作为拓展空间,再如一些洗浴空间的搭建,也是采用顶盖翻转的形式使用。因此,在牵引式房车中需要较多的翻转装置,而翻转装置设计的是否合理决定了房车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具有多功能翻转装置的房车,利用翻转装置达到扩展使用空间、方便操作的技术目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多功能翻转装置的房车,包括车架、固定体、翻转体,所述固定体连接在车架上、所述翻转体的一个边缘与固定体的一个边缘铰接,翻转体可相对于固定体翻转;还包括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包括电动推杆及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转动杆、连接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体铰接,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翻转体铰接;所述电动推杆的底部与车体上的固定点铰接,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杆顶端与所述转动杆铰接,通过伸缩杆的伸缩带动翻转体翻转,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推杆上设有外驱动接口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推杆的电机轴线与电动推杆的伸缩杆轴线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外驱动接口装置设置在电动推杆的电机轴的非轴伸端。

进一步的,所述外驱动接口装置是在电机轴的端面上设有的沉孔或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外驱动接口装置是在电机轴的端部连接的轴连接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体是指车厢,所述翻转体是指车厢盖,所述电动推杆位于车厢内部,车厢的厢底作为固定点与电动推杆的底端铰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车厢盖的内表面铰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转动杆的的顶端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车厢的外侧面与车厢盖的侧边之间设有气弹簧,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车厢的外侧面及车厢盖的侧边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体是指车厢,所述翻转体是指车厢盖,所述的车厢盖包括上盖及内盖,内盖采用前翻式结构,内盖尾部边缘与车厢前厢壁铰接;所述的上盖采用后翻式结构,上盖尾部边缘与车厢尾厢壁铰接,上盖的铰接点高度高于内盖铰接点的高度;当上盖与内盖关闭后,内盖位于上盖下方的车厢内部;所述的内盖与上盖的翻转分别采用前述的翻转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内盖及上盖的尾部分别设有铰接板,所述内盖尾部与铰接板的顶部连接固定,内盖尾部的铰接板的底部与车厢前厢壁内侧铰接,其铰接点低于车厢前厢壁顶端;所述上盖尾部的铰接板底部与车厢前厢壁连接固定,上盖尾部与铰接板的顶端铰接,其铰接点高于车厢前厢壁顶端。

进一步的,在内盖及上盖的侧部分别设有气弹簧,所述内盖的宽度小于车厢宽度,在内盖侧部与车厢前厢壁对应的前厢壁位置上开有纵向豁槽,豁槽顶部开口于前厢壁顶部,所述内盖侧部的气弹簧的一端与内盖侧部铰接,气弹簧的另一端与豁槽槽壁铰接;所述上盖侧部的气弹簧,一端与上盖的侧部铰接,另一端与车厢侧部厢壁铰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豁槽堵板,所述豁槽堵板的宽度及高度与豁槽的宽度、高度一致,豁槽堵板的底部与豁槽底部外侧铰接,在豁槽堵板与内盖侧部的气弹簧之间设有拉杆,拉杆的两端分别与豁槽堵板及气弹簧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车厢的侧部设有开合门,开合门与电动推杆的非轴伸端的端面正对。

进一步的,还包括外驱动装置,所述的外驱动装置至少包括一与外驱动接口匹配的转动轴,通过转动轴的转动带动电动推杆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驱动装置为电动螺丝刀、电钻或手摇转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电动推杆电机的改进能够有效解决房车在意外状况下无法使用的技术问题,保证房车能够在电动或手动模式下正常操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第一实施例中一种具有多功能翻转装置的房车的结构俯视图。

附图2为附图1中A-A向结构剖视图。

附图3为附图2中B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4为电动推杆的主视图。

附图5为电动推杆的右视图。

附图6为第一实施例中一种具有多功能翻转装置的房车的结构主视图。

附图7为第二实施例中一种具有多功能翻转装置的房车的结构俯视图。

附图8为附图7中E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9为附图7中F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10为附图7中B-B向结构剖视图。

附图11为附图10中C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12为附图10中D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13为第二实施例中一种具有多功能翻转装置的房车的结构左视图。

图中,1、车厢,2、车厢盖,3、铰链,4、电动推杆,5、连杆机构,6、转动杆,7、连接杆,8、伸缩杆,9、气弹簧,10、电机,11、非轴伸端,12、外驱动接口,13、开合门,14、铰接板,15、铰轴,16、豁槽16,17、豁槽堵板,18、拉杆,21、上盖,31、内盖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一种具有多功能翻转装置的房车,其包括固定体,在本实施例中即车厢1,翻转体,在本实施例中即车厢盖2。结合附图3所示,车厢盖2的边缘与车厢1的边缘通过铰链3铰接,车厢盖2可自由翻转,车厢盖2可采用前翻、后翻或侧翻的形式安装,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车厢盖前翻的结构设计。

如附图1及附图6所示,电动翻转装置还包括电动推杆4及连杆机构5。

电动推杆4及连杆机构5的结构及安装如附图3所示,连杆机构5包括转动杆6、连接杆7,转动杆6的一端与车厢1铰接;转动杆6的另一端与车厢盖2之间通过连接杆7连接,连接杆7的两端分别与转动杆6及车厢盖2铰接,电动推杆4的伸缩杆8顶端与转动杆6铰接,通过伸缩杆的伸缩带动车厢盖2翻转。

如附图1及附图6所示,在车厢1的外侧面与车厢盖2的侧边之间设有气弹簧9,气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车厢1的外侧面及车厢盖2的侧边铰接。通过增加气弹簧,能够有效减轻电动推杆4的负载,电动推杆4对连杆机构5提供一个初始的翻转力,当翻转力矩大于气弹簧9的阈值后,在气弹簧9的作用下连杆机构即可进行翻转动作,从而防止电动推杆4由于负载过大而引起烧毁。

在本实施例中,电动推杆4的结构见如附图4及附图5所示,电动推杆4下部的电机10的轴线与伸缩杆8的轴线垂直设置,同时将电机10的非轴伸端11的端面设置成可视形式,即在电机10的外壳端面上开设通孔,通过通孔可见电机10的非轴伸端端面11,所述的电机非轴伸端是指电机轴不与负载连接的一端。

如附图5所示,在电机非轴伸端11的端面上设有外驱动接口12,该外驱动接口12可为沉孔或凹槽,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外驱动借口12为一字凹槽,当车辆电瓶失电或电动推杆的电机烧毁后,采用电动螺丝刀与一字凹槽配合,通过电动螺丝刀的旋转带动电机轴的正反转动,从而达到驱动电动推杆4的正常动作,保证车厢盖2的正常开合。当然,外驱动接口装置还可以是在电机轴的端部连接的轴连接器,外驱动装置还可以选用电钻或手摇转动装置,如手动摇柄等,只需将非轴伸端11端面上的外驱动接口12设置成与其相匹配的形状即可。

如附图6所示,具体到该房车中,在车厢的侧部设有开合门13,开合门13与电动推杆的非轴伸端11的端面正对,当打开开合门13后即可将外驱动装置与电动推杆上的外驱动接口12连接进行外驱动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如附图3所示,电动推杆4的底端与车厢1厢底铰接,当连杆机构5翻转时,电动推杆4能够根据力矩的变化而发生摆动。

根据上述以车厢盖2与车厢1之间的电动翻转装置为例,当房车上其他部件需要进行电动翻转操作时,也可以采用上述的电动翻转装置进行安装使用,该电动翻转装置不局限于车厢1与车厢盖2之间的配合。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结构的具有多功能翻转装置的房车。

如附图7及附图10所示,一种前后双翻式牵引式房车,包括车厢1,所述的车厢顶部车厢盖2,车厢盖2包括设有上盖21及内盖31。

如附图10及附图11所示,内盖31尾部边缘与车厢1的前厢壁铰接,内盖31可以向前自由翻动。如附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盖31的尾部设有铰接板14,铰接板14的顶部与内盖31的尾部固定连接,铰接板14的底部通过铰轴15与车厢1的前厢壁内侧铰接,使内盖31翻转轴线的高度低于车厢前厢壁顶部的高度,由此抬高了内盖31翻转后的高度,同时降低了内盖31翻转轴线的高度,保证了内盖31在翻转时不受到车厢1前厢壁的干涉,同时又能保证内盖31关闭后整体位于车厢1的内部。

如附图10及附图12所示,所述的上盖采用后翻式结构,上盖21尾部边缘与车厢1的尾厢壁铰接,上盖21可自由向后翻动。如附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盖21的尾部设有铰接板14,铰接板14的顶部与上盖21的尾部通过铰轴15铰接,铰接板14的底部与车厢1的尾厢壁连接固定,铰轴15的高度高于车厢1尾厢壁顶部的高度,由此抬高了上盖翻转轴线的高度,使上盖21翻转轴线的高度高于内盖31翻转轴线的高度,保证在内盖31及上盖21关闭后,上盖21覆盖在内盖31的顶部。

如附图11及附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盖31及上盖21的翻转通过电动翻转装置实现,电动翻转装置还包括电动推杆4及连杆机构5。

电动推杆4的底部与车厢底部的车架铰接,电动推杆4的伸缩杆8与转动杆6中部铰接;转动杆6的一端与车厢1的内壁铰接,转动杆6的另一端与连接杆7的一端铰接,连接杆7的另一端与翻转盖体铰接。根据附图11及附图12所示,当电动推杆4的伸缩杆8做直线升降运动时,通过转动杆6及连接杆7的传动,可使翻转的盖体围绕翻转轴线做180°旋转,从而实现盖体的开启与关闭,形成翻转动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控驱动装置尽管可实现翻转效果,但是由于转动杆6、连接杆7受到空间的限制,其长度不能过长,因此要想实现带负载状态下的顺利传动,必须加大电动推杆的功率,否则极易烧毁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功率的增加意味着耗电量的增加及电动推杆安装空间的加大,为解决该技术问题,如附图8及附图9所示,在内盖31及上盖21的侧部分别设有气弹簧9,结合附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盖31的宽度小于车厢1宽度,在内盖侧部与车厢前厢壁对应的前厢壁位置上开有纵向豁槽16,豁槽顶部开口于前厢壁顶部。如附图13及附图11所示,内盖侧部的气弹簧9的一端与内盖侧部铰接,气弹簧的另一端与豁槽16槽壁铰接,当内盖31翻转时,气弹簧9可在豁槽16内前后自由摆动。如附图12所示,上盖21侧部的气弹簧9,一端与上盖21的侧部铰接,另一端与车厢侧部厢壁铰接,当上盖21做翻转动作时,气弹簧9在车厢侧部做摆动伸缩动作。

通过设置气弹簧9后,在内盖31及上盖21做翻转动作时,气弹簧9能够起到辅助助力的作用,有效减小电动推杆的负载,防止电动推杆由于负载过大而出现烧毁。

如附图11所示,还包括豁槽堵板17,该豁槽堵板17的宽度及高度与豁槽16的宽度、高度一致,豁槽堵板17的底部与豁槽底部外侧铰接,在豁槽堵板17与内盖侧部的气弹簧9之间设有拉杆18,拉杆18的两端分别与豁槽堵板及气弹簧铰接。当内盖31向前翻转时,随气弹簧9的摆动,豁槽堵板17转动将豁槽16打开,气弹簧9由豁槽16内伸出,当关闭内盖31后,气弹簧9向车厢内摆动,同时拉动豁槽堵板17将豁槽封堵。

如附图11所示,在该房车中,翻转装置中的电动推杆4的电机10的非轴伸端11的端面上设有外驱动接口12,该外驱动接口12可为沉孔或凹槽,在本实施例中,外驱动借口12为一字凹槽,其功能与实施例1中描述的一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