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动力电池组弹性选择单独依序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8685发布日期:2019-02-10 23:3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两动力电池组弹性选择单独依序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动力电池组弹性选择单独依序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电动车辆电池常于较为恶劣的环境中行驶,例如震动、高温、高湿度…等等,而目前的熟知技术多以微控制器作为动力电池的控制系统,使得电动车辆的环境因素常造成控制系统故障,而衍生庞大的维修费用,此外,当控制系统故障时,动力电池会在使用过程中过度地放电,造成动力电池的损坏,更甚是影响行车的安全。

以往技术中电动车辆使用单一PACK电池组,有电时电动车辆才能骑乘,没电时需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电池固定于电动机车、电动自行车上无法移动,只能靠外部充电器充电,且需长时间充电,电池固定无法移动。电池扩充性小,造成续航力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动力电池组弹性选择单独依序供电系统,能够实现两动力电池组弹性选择单独依序供电或并联供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动力电池组弹性选择单独依序供电系统,包括第一动力电池组、第二动力电池组、用于控制第一动力电池组供电与否的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第二动力电池组供电与否的第二控制模块、控制器,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组、第二动力电池组分别通过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为控制器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受控开关组、连动开关组,所述受控开关组包括第一受控开关,所述连动开关组包括主控开关、连动开关,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开关;第一控制单元的一端与第一控制开关的一端相连接至第一动力电池组的正极,第一控制单元的另一端经主控开关与第一动力电池组的负极相连接至控制器负极输入端,第一控制开关的另一端与控制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二控制单元的一端与第二控制开关的一端相连接至第二动力电池组的正极,第二控制单元的另一端经连动开关与第二动力电池组的负极相连接至控制器负极输入端,第二控制开关的另一端与控制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单元的另一端还经第一受控开关与第二控制单元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控制单元的控制输出端与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第一受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且第一控制开关导通/截止时,第一受控开关截止/导通,第二控制单元的控制输出端与第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组与第二动力电池组为容量相同、化学性质相同的动力电池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组与第二动力电池组为容量相同、化学性质不同的动力电池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两动力电池组弹性选择单独依序供电或并联供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供电系统一实例的两动力电池组弹性选择单独依序供电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动力电池组弹性选择单独依序供电系统,包括第一动力电池组、第二动力电池组、用于控制第一动力电池组供电与否的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第二动力电池组供电与否的第二控制模块、控制器,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组、第二动力电池组分别通过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为控制器供电。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组与第二动力电池组为容量相同/不同、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的动力电池组。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受控开关组、连动开关组,所述受控开关组包括第一受控开关,所述连动开关组包括主控开关、连动开关,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开关;第一控制单元的一端与第一控制开关的一端相连接至第一动力电池组的正极,第一控制单元的另一端经主控开关与第一动力电池组的负极相连接至控制器负极输入端,第一控制开关的另一端与控制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二控制单元的一端与第二控制开关的一端相连接至第二动力电池组的正极,第二控制单元的另一端经连动开关与第二动力电池组的负极相连接至控制器负极输入端,第二控制开关的另一端与控制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单元的另一端还经第一受控开关与第二控制单元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控制单元的控制输出端与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第一受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且第一控制开关导通/截止时,第一受控开关截止/导通,第二控制单元的控制输出端与第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供电系统一实例的两动力电池组弹性选择单独依序供电的电路原理图。

如图所示,该实例中,第一动力电池组(至少为一个动力电池)的正极连接至BT-VCC1,第二动力电池组(至少为一个动力电池)的正极连接至BT-VCC2,第一动力电池组、第二动力电池组的负极均连接至BT-GND,并经SD2(两个并联连接的二极管,本实例中采用SB30100LCT)连接至GND,第一控制模块由电阻R1、R2、R3、R4,二极管D1,变阻VR1,电容AC1,第一固态继电器SSR-LEG1(本实例中采用KF0602D),第一继电器(HHC67E-T90),第三继电器(HHC67E-T73)组成,第二控制模块由电阻R5、R6、R7、R8,二极管D3,变阻VR2,电容AC2,第二固态继电器SSR-LEG2(本实例中采用KF0602D),第二继电器(HHC67E-T90)组成,其中, R1、R2、R3、R4,AC1,VR1用于控制第一电池组的截止电压,R5、R6、R7、R8,AC2,VR2用于控制第二电池组的截止电压,R1、R2、R3、R4、AC1、VR1、第一继电器的控制线圈LEG1 X1-M、第三继电器的控制线圈LEG3 X3-M、第一固态继电器组成第一控制单元,R5、R6、R7、R8,AC2,VR2、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线圈LEG2 X2-M组成第二控制单元,第一继电器的开关(LEG1)、第二继电器的开关(LEG2)、第三继电器的开关(LEG3)分别相当于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第一受控开关,连接关系如图所示,本实例中,由于仅考虑两动力电池组弹性选择单独依序供电,即连动开关组的主控开关、连动开关均处于闭合状态,故而相当于第一固态继电器的vin-、out-与第二固态继电器的vin-、out-直接相连接至GND。

上述实例电路的工作原理为:设置好需要的第一、第二电池组的截止电压,即调整VR1、VR2的阻值后,若BT-VCC1输入的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大于截止电压,则SSR-LEG1输出端导通,LEG1 X1-M、LEG3 X3-M得电,使得LEG1(常开状态)闭合、LEG3(常闭状态)断开,此时第二控制单元由于LEG3(常闭状态)断开,无法由BT-VCC2得电,即由BT-VCC1输入的第一动力电池组通过LEG1、LEG2单独供电,若BT-VCC1输入的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小于截止电压,则SSR-LEG1输出端断开,LEG1 X1-M、LEG3 X3-M失电,使得LEG1恢复常开状态、LEG3(恢复常闭状态,此时,若BT-VCC2输入的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大于截止电压,则SSR-LEG2输出端导通,LEG2 X2-M得电,使得LEG2向常开端闭合,即由BT-VCC2输入的第二动力电池组通过LEG2单独供电;若BT-VCC2输入的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小于截止电压,则SSR-LEG2输出端断开,LEG2 X2-M失电,使得LEG2恢复常态,使得BT-VCC2输入的第二动力电池组无法供电,且由于LEG2处于常开状态,使得BT-VCC1输入的第一动力电池组无法供电。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