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反射面积的流媒体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7860发布日期:2019-01-02 22:20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反射面积的流媒体自动防眩内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后视镜,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反射面积的流媒体自动防眩内后视镜。



背景技术:

随着流媒体技术和自动防眩技术的发展,具有流媒体及自动防眩功能的内后视镜运用频率越来越高。流媒体内后视镜可以通过置于车后的摄像头输入视频观看车后面的路况,也可以通过内后视镜自身的反射镜面观看车后面路况。因显示摄像头输入的视频信号,故必须在内后视镜设有一个视频显示模组。因自动防眩功能的需要,内后视镜须设有一个朝车后面感应眩光的光敏器件及一个朝车前面感应环境光的光敏器件。

目前市场上的流媒体自动防眩后视镜多是感应眩光的光敏元器件置于后视镜片外围,在产品外形尺寸确定后只能减少镜片反射面积,减少了司机支架通过反射镜片观看车后方的视野。

中国专利CN102862520A公开一种自动防眩目后视镜,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前侧的反光镜片以及安装于壳体上的连接部件,所述反光镜片为多层结构,包括从后至前依次贴合的反光金属镀层、第一玻璃层、第一透明导电膜层、电感应变色染料层、第二透明导电膜层和第二玻璃层;所述后视镜还包括第一光敏传感器、第二光敏传感器、中央处理单元以及供电电路,该第一光敏传感器安装于壳体的前侧用于检测机动车后方的光线强度,该第二光敏传感器安装于壳体上用于检测环境光线强度;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分别与第一光敏传感器、第二光敏传感器连接和供电电路连接。该后视镜可根据照射到后视镜上的光线与环境光线之间的强度差异,自动、快速改变镜片颜色,以适应当前光强的防眩目要求。

中国专利CN103869570A公开一种光电领域的自动防眩电致变色后视镜,主要由可见光减反射功能层,电致变色功能材料、高反射层及自动感光控制电路等组成,其制作工艺和方法主要包括:将作为阴极和阳极的基板切割、清洗;在阴极导电面或者阳极导电面或分别在阴极和阳极导电面涂布混有微珠的粘接剂,形成不闭合的“C”型;将阴极和阳极导电面相对,预封装,预留灌装口;然后在真空系统中将电致变色材料灌装进预封装的后视镜中、封口;制作或加装可见光减反射功能层,同时制作与控制电路结合使用的感光孔位;制作高反射层和保护层;加装电极连接件;将反光镜的感光孔位和控制电路的感光元件进行对准、绑定;加装保护壳体,形成具有更优秀防眩功能的电致变色后视镜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流媒体视频显示功能、自动防眩目功能,在既定外形尺寸下,眩光感应光敏器件、视频显示显示模组都放置于反射镜片后面,最大程度地将反射镜片暴露于司机眼前,最大程度给司机提供反射后视镜面视野,从而提高用户体验的一种大反射面积的流媒体自动防眩内后视镜。

本实用新型从前至后依次设有镜片、双面胶片、过渡板、视频显示模组、内部支架、PCB板、眩光感应光敏器件、信号传输线束、壳体、环境光感应光敏器件和安装支架组件;所述眩光感应光敏器件和视频显示模组均置于镜片后面,眩光感应光敏器件设在PCB板的顶部中间,环境光感应光敏器件设在PCB板的背后一侧;所述安装支架组件由球头底座、球头支架和底座固定弹片组成,所述球头底座固定在壳体上,球头支架穿过壳体并固定在球头底座上,底座固定弹片固定在球头底座上;所述信号传输线束接PCB板。

所述镜片可采用自动防眩镜片,镜片上可设有护套,护套固定于镜片周圈。所述护套可采用非金属护套,所述自动防眩镜片的反射面积可最大程度地暴露给驾驶员。

所述PCB板可与电源传输线束连接。

所述球头底座上可设有弹簧圈,所述球头底座可由螺丝固定在壳体上。

所述底座固定弹片可通过内六角螺丝固定在球头底座上。

所述壳体上可设有按键、导光扣件和开关,所述按键和导光扣件固定在壳体上,所述开关可设在PCB板的背后一侧。所述开关可采用轻触开关。

通常,朝车后面的光敏器件是感应后车大灯的眩光强度,称眩光感应光敏器件;朝车前面的光敏器件是感应道路光强度,称环境光感应光敏器件。本实用新型的镜片、视频显示模组、眩光感应光敏器件固定于壳体上,并朝向司机。所述PCB板容置于壳体中,处理信号传输线束的视频信号显示于视频显示模组。所述壳体与安装支架组件固定连接,并通过安装支架组件固定于车身。眩光感应光敏器件容置于壳体中,并朝向于前挡风玻璃。自动防眩镜片周圈设有一非金属护套。

所述镜片通过双面胶片与过渡板粘合紧固;所述过渡板、视频显示模组、PCB板通过紧固件紧固于内部支架,过渡板与后壳扣合。所述护套套在自动防眩镜片周圈。

本实用新型通过非金属护套用于保护车辆内后视镜体周圈等面向车辆人员部位,实现车辆内后视镜的安全可靠性,有效防护镜体及产品安全,防止车辆人员头部直接碰撞内后视镜,适用于各类车辆内后视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从前至后依次设有镜片2、双面胶片3、过渡板4、视频显示模组5、内部支架6、PCB板7、眩光感应光敏器件8、信号传输线束9、壳体12、环境光感应光敏器件21和安装支架组件;所述眩光感应光敏器件8和视频显示模组5均置于镜片2后面,眩光感应光敏器件8设在PCB板7的顶部中间,环境光感应光敏器件21设在PCB板7的背后一侧;所述安装支架组件由球头底座10、球头支架14和底座固定弹片15组成,所述球头底座10固定在壳体12上,球头支架14穿过壳体12并固定在球头底座10上,底座固定弹片15固定在球头底座10上;所述信号传输线束9接PCB板7。

所述镜片2采用自动防眩镜片,镜片2上设有护套1,护套1固定于镜片2周圈。所述护套1采用非金属护套,所述自动防眩镜片的反射面积最大程度地暴露给驾驶员。

所述PCB板7与电源传输线束13连接。

所述球头底座10上设有弹簧圈11,所述球头底座10由螺丝19固定在壳体12上。

所述底座固定弹片15通过内六角螺丝16固定在球头底座10上。

所述壳体12上设有按键17、导光扣件18和轻触开关22,所述按键17和导光扣件18固定在壳体12上,所述轻触开关22设在PCB板7的背后一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