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区探测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6707发布日期:2019-01-08 21:3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盲区探测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盲区探测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日常出行也变得越加的方便。汽车作为日常生活中一种非常普遍的交通工具,在货物运输以及人们日常出行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安全问题无疑是贯彻始终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汽车的整体安全性能也是研究人员多年来的研究重点。对于一般的车辆而言,由于在车辆侧后视镜的可视范围之外存在诸多的视觉上的盲点。特别是当驾驶员集中注意力在驾驶车辆行进的过程中,驾驶员本身的视野范围也会缩小,使得驾驶员在进行换道操作行为的时候不能确定车辆是否安全。

现有技术中,驾驶员为了保证换道操作的安全,会短暂性地将注意力转移到车辆侧方的盲点区域,以观察是否有其它车辆的存在。这无疑导致了驾驶员无法集中精力注意车辆前方的状况,给汽车安全行驶埋下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驾驶员为了保证换道操作的安全,会短暂性地将注意力转移到车辆侧方的盲点区域而导致无法集中精力注意车辆前方的状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盲区探测装置,用于安装在汽车上以对盲区进行探测,所述盲区探测装置包括一中央控制器,其中,还包括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前侧探头组件、后角探头组件、指示灯组件以及扬声报警器,所述前侧探头组件包括用于设置在所述汽车的左前轮的轮眉位置的第一前侧探头以及设置在所述汽车的右前轮的轮眉位置的第二前侧探头,所述后角探头组件包括用于分别设置在所述汽车的后保险杠两端的第一后角探头以及第二后角探头,所述指示灯组件包括用于设置在所述汽车的左后视镜位置的第一指示灯以及设置在右后视镜位置的第二指示灯;

所述中央控制器用于当所述前侧探头组件以及所述后角探头组件,在盲区区域内探测到障碍物时,控制对应的所述第一指示灯以及所述第二指示灯进行闪烁提示,并控制所述扬声报警器进行报警。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盲区探测装置,包括前侧探头组件以及后角探头组件,其中该前侧探头组件包括设于汽车左前轮、右前轮的轮眉位置处的第一前侧探头以及第二前侧探头,后角探头组件包括设置在汽车后保险杠两端的第一后角探头以及第二后角探头,在实际驾驶过程中,上述的第一前侧探头、第二前侧探头、第一后角探头以及第二后角探头对盲区区域是否存在障碍物进行探测,当探测到盲区区域存在障碍物时,则中央控制器控制汽车对应一侧的指示灯进行闪烁提示报警,并控制扬声报警器进行报警,提示司机安全进行驾驶。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盲区探测装置,可对驾驶过程中的盲区实现全方位探测,有效消除了视觉死角,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所述盲区探测装置,其中,所述中央控制器至少包括中央控制单元、转向灯信号接收单元以及方向盘信号接收单元,所述转向灯信号接收单元与所述方向盘信号接收单元均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用于当判断到所述盲区区域内存在障碍物时,且所述转向灯信号接收单元以及所述方向盘信号接收单元均未接收到输入信号,则控制所述指示灯组件以第一预设报警级别进行报警作业。

所述盲区探测装置,其中,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还用于:

当判断到所述盲区区域内存在障碍物时,且所述转向灯信号接收单元以及所述方向盘信号接收单元至少有一个接收到输入信号,则控制所述指示灯组件以及所述扬声报警器以第二预设报警级别进行报警作业。

所述盲区探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前侧探头与所述第二前侧探头的布置高度为400~550mm,所述布置高度为前侧探头的轴线与汽车满载地面线之间的距离。

所述盲区探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前侧探头与所述第二前侧探头的上仰角的范围为0°~8°。

所述盲区探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后角探头与所述第二后角探头的布置高度为480~600mm。

所述盲区探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后角探头与所述第二后角探头的上仰角的范围为2°~8°,所述第一后角探头与所述第二后角探头的水平张角的范围为50°~55°。

所述盲区探测装置,其中,所述盲区区域的形状为方形,所述盲区区域的宽度至少为2.5m,所述盲区区域的长度至少大于所述汽车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汽车车身,其中,在所述汽车车身上安装有如上所述的盲区探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盲区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盲区探测装置中中央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汽车行驶过程中盲区区域的示意图;

图4为安装盲区探测装置后的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在汽车后保险杠上安装后角探测组件后的汽车示意图;

图6为在汽车前轮轮眉位置安装前侧探头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现有技术中,驾驶员为了保证换道操作的安全,会短暂性地将注意力转移到车辆侧方的盲点区域,以观察是否有其它车辆的存在。这无疑导致了驾驶员无法集中精力注意车辆前方的状况,给汽车安全行驶埋下隐患。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盲区探测装置,请参阅图1至图6,对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盲区探测装置,用于安装在汽车上以对盲区进行探测。

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盲区探测装置包括一中央控制器10,与该中央控制器10电性连接的前侧探头组件11、后角探头组件12、指示灯组件13以及扬声报警器14。

在本实施例中,前侧探头组件11包括第一前侧探头111以及第二前侧探头112。其中上述的第一前侧探头111用于安装在汽车的左前轮的轮眉位置,第二前侧探头112用于安装在汽车的右前轮的轮眉位置。请参阅图6,对于前侧探头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前侧探头111与第二前侧探头112的布置高度H为400mm至550mm。在此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的布置高度指的是前侧探头的轴线与汽车满载地面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与此同时,前侧探头在实际安装时通常会有一个上仰角,该上仰角是相对于水平方向而言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前侧探头111与第二前侧探头112的上仰角的范围为0°~8°。

对于第一后角探头121与第二后角探头122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后角探头121以及第二后角探头122分别安装在后保险杠相对的两端。其中,第一后角探头121与第二后角探头122的布置高度为480~600mm。请参阅图5,图5中展示了后角探头的上仰角以及水平张角的示意图。以第一后角探头121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第一后角探头121的上仰角β的范围为2°~8°,第一后角探头121的水平张角α的范围为50°~55°。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的第一前侧探头111与第二前侧探头112的安装参数范围值,以及第一后角探头121与第二后角探头122的安装参数范围值,均为经多次实验测试后所得出的较佳的实施方式,可实现更大面积的盲区区域的覆盖探测。此外,上述的第一前侧探头111、第二前侧探头112、第一后角探头121以及第二后角探头122均通过超声波进行探测。

请参阅图1与图4,对指示灯组件13而言,该指示灯组件13包括用于设置在汽车的左后视镜位置的第一指示灯131以及设置在右后视镜位置的第二指示灯132。上述的第一指示灯131以及第二指示灯132均与中央控制器10电性连接。当在盲区区域内探测到障碍物时,控制对应的第一指示灯131以及第二指示灯132进行闪烁提示,并控制扬声报警器14进行报警。可以理解的,将上述的第一指示灯131以及第二指示灯132设置在左右后视镜的位置,主要是为了便于驾驶员进行察看,以便在紧急状态下及时进行制动。

请参阅图3,图3中标号为“1”的为汽车,标号为“2”的为95%眼点中心,标号为“3”与“4”的为汽车两侧的盲区区域。其中,上述的盲区区域“3”与盲区区域“4”为方形。

具体的,虚线B平行于汽车后部边缘且距离其后3m,虚线C平行于汽车边缘且位于95%眼点中心,虚线D为前保杠的边缘向两边的延长线,虚线E平行于汽车主中心线且在汽车车身最左侧边缘(不包括外部镜子),虚线F平行于汽车主中心线且距主车车身最左侧边缘0.5m,虚线G平行于汽车主中心线且距汽车车身最左侧边缘3m,虚线H平行于汽车主中心线且距汽车车身最左侧边缘6m,虚线J平行于汽车主中心线且在汽车车身最右侧边缘(不包括外部镜子),虚线K平行于汽车主中心线且距汽车车身最右侧边缘0.5m,虚线L平行于汽车主中心线且距汽车车身最右侧边缘3m,虚线M平行于汽车主中心线且距汽车车身最右侧边缘6m,虚线N为汽车边缘向两边的延长线。

由以上描述可得知,上述的盲区区域“3”以及盲区区域“4”的宽度为2.5m,长度至少大于汽车的长度。

请参阅图2,对中央控制器10而言,该中央控制器10包括中央控制单元103、转向灯信号接收单元101以及方向盘信号接收单元102。其中,转向灯信号接收单元101与方向盘信号接收单元102均与中央控制单元103电性连接。

在实际驾驶过程中,当上述的前侧探头组件11以及后角探头组件12在盲区区域“3”或盲区区域“4”内探测到存在障碍物时,且中央控制器10中的转向灯信号接收单元101以及方向盘信号接收单元102均未接收到输入信号,说明此时驾驶员并没有进行变道操作的意图,中央控制器10对应控制指示灯组件13以及扬声报警器14以第一预设报警级别进行报警作业。在此还需要指出的是,假设仅在汽车的盲区区域“3”内探测到存在障碍物,则对应控制汽车左侧的指示灯进行闪烁提示;若仅在汽车的盲区区域“4”内探测到存在障碍物,则对应控制汽车右侧的指示灯进行闪烁提示;若在汽车的盲区区域“3”以及盲区区域“4”内均探测到存在障碍物,则同时控制左右两侧的第一指示灯131以及第二指示灯132进行闪烁提示。此外,在本第一预设报警级别中,仅设置指示灯进行闪烁提示,而扬声报警器14不进行蜂鸣报警。

当上述的前侧探头组件11以及后角探头组件12在盲区区域“3”或盲区区域“4”内探测到存在障碍物时,且转向灯信号接收单元101以及方向盘信号接收单元102至少有一个接收到输入信号,说明此时驾驶员有准备进行变道操作的意图。可以理解的,在周边有障碍物存在的情况下进行变道无疑是危险的,因此此时中央控制器10控制指示灯组件13以及扬声报警器14以第二预设报警级别进行报警作业。同样的,当在盲区区域“3”或盲区区域“4”内探测到存在障碍物时,则控制对应一侧的指示灯进行闪烁报警。与此同时,还控制扬声报警器14进行蜂鸣报警,其中对应的鸣叫频率为2HZ。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盲区探测装置,包括前侧探头组件以及后角探头组件,其中该前侧探头组件包括设于汽车左前轮、右前轮的轮眉位置处的第一前侧探头以及第二前侧探头,后角探头组件包括设置在汽车后保险杠两端的第一后角探头以及第二后角探头,在实际驾驶过程中,上述的第一前侧探头、第二前侧探头、第一后角探头以及第二后角探头对盲区区域是否存在障碍物进行探测,当探测到盲区区域存在障碍物时,则中央控制器控制汽车对应一侧的指示灯进行闪烁提示报警,并控制扬声报警器进行报警,提示司机安全进行驾驶。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盲区探测装置,可对驾驶过程中的盲区实现全方位探测,有效消除了视觉死角,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汽车车身,其中,在汽车车身上安装有如上所述的盲区探测装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