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型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2399发布日期:2018-09-08 00:1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型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包括桩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5)的前表面底部设有散热孔(8),所述桩体(5)的左右两侧顶部分别连接有充电插头(4),所述充电插头(4)一侧的所述桩体(5)上设有收卷盘(9),所述收卷盘(9)一侧的所述桩体(5)上开设有凹口(11),所述凹口(11)的槽底开设有插孔(10),所述插孔(10)的外侧设有防脱机构(12),所述桩体(5)的左右两侧底部分别设置有调节机构(6),所述调节机构(6)包括旋转手把(24)、立板(27)、辅助板(30)和齿轮(31),所述桩体(5)的底部固定有万向行走轮(7),其顶部固定有防雨机构(1),所述防雨机构(1)包括挡水顶盖(2)和固定座(3),所述固定座(3)固定于所述桩体(5)的顶部,所述挡水顶盖(2)固定于所述固定座(3)的顶部,所述挡水顶盖(2)的内部两端分别设有透气网(18),所述固定座(3)的内部设有缓冲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型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顶盖(2)为锥形结构,且所述挡水顶盖(2)的顶部棱角位置为弧形,所述固定座(3)的底部表面开设有连接槽(15),所述桩体(5)嵌入到所述连接槽(15)的内部,所述缓冲机构包括顶板(17)和第一伸缩弹簧(19),所述顶板(17)可上下往复活动地嵌入所述连接槽(15)的内部,且所述顶板(17)水平,所述顶板(17)的端部以及所述连接槽(15)的外侧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限位凸块(40)和限位腔(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型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5)的底部表面开设有收纳腔(23),所述收纳腔(23)内可上下往复活动地设有底板(20),所述收纳腔(23)的侧表面以及所述底板(20)的外表面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定位凸块(21)和定位凹槽(22),所述万向行走轮(7)固定于所述底板(2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型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腔(23)的腔顶面开设有调节腔(28),所述齿轮(31)分布于所述调节腔(28)内,所述调节腔(28)的侧表面横向开设有通孔(25),所述旋转手把(24)的端部贯穿所述通孔(25)且与所述齿轮(31)固定连接,所述通孔(25)内位于所述旋转手把(24)的外表面设有轴承(26),所述底板(20)的顶部固定有立板(27),且所述立板(27)与所述辅助板(30)分别位于所述齿轮(31)的两侧,并且与齿轮(31)啮合连接,所述调节腔(28)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限位凹槽(29)和第二限位凹槽(32),所述辅助板(30)可上下往复活动地嵌入所述第一限位凹槽(29)内,所述立板(27)的顶部可上下往复活动地嵌入所述第二限位凹槽(3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型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机构(12)包括对称分布的固定防脱部件(13)和活动夹紧部件(14),所述固定防脱部件(13)包括固定柱(33)和防脱环A(34),所述固定柱(3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凹口(11)的侧壁上,其另一端与所述防脱环A(34)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夹紧部件(14)包括防脱环B(35)和活动柱(36),所述凹口(11)的一侧壁开设有第三限位凹槽(38),所述活动柱(36)可上下往复活动地嵌入所述第三限位凹槽(38)内,所述防脱环B(35)固定于所述活动柱(36)的外侧端部,所述第三限位凹槽(38)内设有第二伸缩弹簧(37),且所述第二伸缩弹簧(37)分布于所述第三限位凹槽(38)的槽顶与所述活动柱(36)的顶部表面之间,所述活动柱(36)的外表面固定有推块(39),所述推块(39)的端部延伸到所述第三限位凹槽(38)外侧,所述防脱环A(34)与所述防脱环B(35)均为半圆环形结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