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散热的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9861发布日期:2019-03-22 19:33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尘散热的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尘散热的充电桩。



背景技术:

目前节能环保、低碳生活是一个热门的主题,国家为了实现减排目标,大力推广电动车。电动车本身不排放二氧化碳,没有尾气污染,对于治理环境污染和减少尾气排放是非常有利的,而且电力是可以通过多种能源获得的,如火电、水电、核电、风能电和太阳能电等。

如何给电动车充电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充电桩可以有效解决充电难的问题。充电桩能够快速地对汽车充电。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 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

而充电桩的各个电器部件安装在盒体中,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下,随着充电速度的加快,电流和电压会增高,导致热量快速且大量产生,现有的电动车充电桩通常通过设置相对的散热孔实现空气对流实现散热,但该种散热效果较差,充电桩上端的零部件不能进行有效散热,而且环境中灰尘从散热孔进入充电桩内部,造成灰尘堆积,影响充电桩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尘散热的充电桩,散热效率高,具有一定的防尘作用,提高充电桩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尘散热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底部设有底座,顶部设有与充电桩本体连通的密封罩,密封罩包括顶盖和设置在顶盖底部的下沿,下沿与充电桩本体的侧壁上侧紧密接触,充电桩本体内壁设有支撑座,支撑座和顶盖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充电桩本体下端侧壁设有将外界空气导入充电桩本体内的排风扇。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下沿底部和充电桩本体的侧壁上侧均设有橡胶垫。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支撑座上侧设有向上开口的导向筒,顶盖底部设有导向杆,导向杆下端套装在导向筒内,第一弹簧套装在导向杆上,第一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盖和导向筒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充电桩本体外侧相对排风扇的位置设有进气管,进气管的进气端设有过滤网。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进气管包括水平设置的横管和纵管以及竖直设置的竖管,横管的一端与充电桩本体连通,另一端连接竖管,竖管远离横管的一端连接纵管,横管、纵管和竖管之间相互垂直。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顶盖上侧设有锥形的防水罩,防水罩将雨水导流至密封罩以及充电桩本体外侧。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充电桩本体下端四周设有防撞板,防撞板和充电桩本体之间设有第二弹簧,防撞板底部滑动安装在底座上侧的滑轨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尘散热的充电桩,通过排风扇向充电桩内输送空气,风压将密封罩顶起,充电桩内的空气从密封罩和充电桩本体之间的缝隙中流出,形成从下至上的空气流通通道,其风道路径的纵向长度接近充电桩本体高度,从而能够对充电桩本体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全面散热,基本不存在散热死角,提高散热效率。当排风扇停止运转时,密封罩在自身重力以及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下运动,空气流通通道关闭,防止空气中的灰尘进行充电桩本体内,具有一定的防尘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优选的进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充电桩本体1,底座2,密封罩3,支撑座4,第一弹簧5,排风扇6,导向筒7,导向杆8,进气管9,过滤网10,防水罩11,防撞板12,第二弹簧13,滑轨201,顶盖301,下沿302,横管901,纵管902,竖管90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防尘散热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充电桩本体1为盒装结构,上端开口,所述充电桩本体1底部设有底座2,充电桩本体1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2上,充电桩本体1顶部设有与充电桩本体1上端连通的密封罩3,密封罩3包括顶盖301和设置在顶盖301底部的下沿302,下沿302与充电桩本体1的侧壁上侧紧密接触,充电桩本体1内壁设有支撑座4,支撑座4的数量为四个,分别设置在充电桩本体1的四个侧壁,支撑座4和顶盖301之间设有第一弹簧5,充电桩本体1下端侧壁设有将外界空气导入充电桩本体1内的排风扇6。

具体使用时,当充电桩本体1开始开启充电时,排风扇6同步开启,排风扇6使外部空气进入充电桩本体1内部,空气流通至充电桩本体1上端,在风压的作用下,将密封罩3顶起,下沿302和充电桩本体1侧壁分离,充电桩本体1中的热空气从下沿302和充电桩本体1之间的缝隙中流出,形成空气流通通道。因空气从充电桩本体1下端进入,从上端排出,其风道路径的纵向长度接近充电桩本体高度,从而能够对充电桩本体1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全面散热,基本不存在散热死角,提高散热效率。而当不进行散热排风时,即排风扇6停止运转时,密封罩3在自身重力以及第一弹簧5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下沿302与充电桩本体1侧壁紧密接触,空气流通通道关闭,防止空气中的灰尘进行充电桩本体1内,具有一定的防尘效果。

所述下沿302底部和充电桩本体1的侧壁上侧均设有橡胶垫。一方面提高下沿302与充电桩本体1之间的密封性,另一方面防止密封罩3向下运动时碰撞充电桩本体1,降低噪音。

作为本实施例的替代方案,所述支撑座4上侧设有向上开口的导向筒7,顶盖301底部设有导向杆8,导向杆8下端套装在导向筒7内,第一弹簧5套装在导向杆8上,第一弹簧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盖301和导向筒7连接。导向杆8沿导向筒7上下移动,设置的导向杆8和导向筒7对密封罩3的上下移动起到导向作用,防止密封罩3倾斜而发生密封罩3与充电桩1本体之间密封不严。

所述充电桩本体1外侧相对排风扇6的位置设有进气管9,进气管9的进气端设有过滤网10。设置的过滤网10对进入充电桩本体1的空气进行过滤,减少进入充电桩本体1中的灰尘含量,提高防尘效果。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进气管9包括水平设置的横管901和纵管902以及竖直设置的竖管903,横管901和纵管902处于不同的水平平面内,竖管903设置在竖直的平面内,横管901的一端与充电桩本体1连通,另一端连接竖管903,竖管903远离横管901的一端连接纵管902,横管901、纵管902和竖管903之间相互垂直。纵管902的进气口设置过滤网10。

进气管9采用多段管进行连接组成多次弯折的管道结构,防止雨水从进气管9进入充电桩本体1内,提高防水性能。

所述顶盖301上侧设有锥形的防水罩11,防水罩11将雨水导流至密封罩3以及充电桩本体1外侧。

防水罩11起到防水的效果,从而使该充电桩适用于户外露天使用。

所述充电桩本体1下端四周设有防撞板12,防撞板12和充电桩本体1之间设有第二弹簧13,防撞板12底部滑动安装在底座2上侧的滑轨201内。

设置的防撞板12对充电桩起到保护作用,当汽车加气意外碰撞充电桩时,车身首先与防撞板12接触,第二弹簧13减缓撞击力,防止充电桩本体1发生破坏。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