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发光警示装置的汽车侧踏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4071发布日期:2019-02-01 20:31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带发光警示装置的汽车侧踏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踏板。



背景技术:

侧踏板常见于SUV等车型,由于SUV车身较高,安装踩板后会方便乘客上下车。其次,安装侧踏板后能够减轻来自侧面的剐蹭和撞击。此外,安装踩板后会让车身看上去更宽,让整车看上去更加美观。因此具有诸多功能的侧踏板越来越受到广大车主的欢迎。侧踏板一般通过安装在车门下方的侧踏板支架固定于汽车上,因此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下,不容易看清侧踏板的位置,造成乘客踩空而滑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发光警示装置的汽车侧踏板,解决以上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带发光警示装置的汽车侧踏板,包括侧踏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踏板本体的上表面沿着长度方向设有一条状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上方设有一钢化玻璃制成的盖板,所述凹陷部内嵌有一发光警示装置;

所述发光警示装置包括一作为阴极的金属基板,所述金属基板上覆有电致发光粉层,所述电致发光粉层上盖有作为阳极的透明电极层;

所述金属基板和所述透明电极层分别引出一接线端子;

还包括一固定在所述凹陷部内的电致发光电源驱动模块,所述电致发光电源驱动模块分别连接所述金属基板的接线端子和所述透明电极层的接线端子。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金属基板和透明电极层之间施加电压,激发电致发光粉层发光,所发出的光线柔和,使得乘客能够在夜间清楚地看到侧踏板的位置从而起到警示作用。同时,发光警示装置采用电致发光原理,结构简单,抗震能力强,因此安装在侧踏板上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采用钢化玻璃作为盖板保护下方的发光警示装置,既保证了透光,又保证了足够的强度。

所述侧踏板本体通过侧踏板支架连接车身;

所述电致发光电源驱动模块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汽车发电机的电源输出端;

所述侧踏板本体的侧面设有通孔,所述导线穿出所述通孔并埋设在所述侧踏板支架内。

当汽车发动机启动后,带动汽车发电机运转从而对发光警示装置供电。

可选的,所述金属基板的下方设有绝缘背板,所述绝缘背板的材质为玻璃、树脂或硅胶。通过设置绝缘背板避免金属基板在通电情况下与侧踏板之间发生短路。

可选的,所述凹陷部的表面覆有绝缘涂料。进一步防止发生短路

可选的,所述通孔内嵌有第一防水橡胶圈。

可选的,所述盖板与所述凹陷部的连接处嵌有第二防水橡胶圈。以避免下雨导致凹陷部和通孔内进水,或是马路上的扬尘进入凹陷部和通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光警示装置的一种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踏板支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图3,带发光警示装置的汽车侧踏板,包括侧踏本本体1,侧踏本本体1的上表面沿着长度方向设有一条状的凹陷部11,凹陷部11的上方设有钢化玻璃制成的盖板2,凹陷部11内嵌有发光警示装置3;发光警示装置3包括作为阴极的金属基板31,金属基板31上覆有电致发光粉层32,电致发光粉层32上盖有作为阳极的透明电极层33;金属基板31和透明电极层33分别引出接线端子34;还包括固定在凹陷部11内的电致发光电源驱动模块7,电致发光电源驱动模块7分别连接金属基板31的接线端子34和透明电极层33的接线端子3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金属基板31和透明电极层33之间施加电压,激发电致发光粉层32发光,所发出的光线柔和,使得乘客能够在夜间清楚地看到侧踏板的位置从而起到警示作用。同时,发光警示装置3采用电致发光原理,结构简单,抗震能力强,因此安装在侧踏板上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采用钢化玻璃作为盖板2保护下方的发光警示装置3,既保证了透光,又保证了足够的强度。

侧踏本本体1通过侧踏板支架8连接车身;电致发光电源驱动模块7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汽车发电机的电源输出端;侧踏本本体1的侧面设有通孔6,导线穿出通孔6并埋设在侧踏板支架8内。当汽车发动机启动后,带动汽车发电机运转从而对发光警示装置3供电。

可选的,金属基板31的下方设有绝缘背板5,绝缘背板5的材质为玻璃、树脂或硅胶。通过设置绝缘背板5避免金属基板31在通电情况下与侧踏板之间发生短路。

可选的,凹陷部11的表面覆有绝缘涂料。进一步防止发生短路

可选的,通孔6内嵌有第一防水橡胶圈4。

可选的,盖板2与凹陷部11的连接处嵌有第二防水橡胶圈。以避免下雨导致凹陷部11和通孔6内进水,或是马路上的扬尘进入凹陷部11和通孔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