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接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3950发布日期:2019-07-13 08:45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接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接支架。



背景技术:

发动机支架是用于固定发动机的部件,发动机支架的一端与发动机固定连 接,另一端与固定于车身上的发动机悬置连接,从而将发动机固定于车身上。传统的发动机支架结构老式陈旧,不够完善,较为占用车内装配空间,需要加大整车装配空间设计投入,或是需要其他零部件进行让步,即尚不能对装配空间进行合理利用、分配,如何使发动机支架维持结构强度及连接稳定性的基础上,优化设计而使得整车装配更为合理,成本投入更低,是现今本领域内值得深究的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接支架,克服传统发动机支架的前述既有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接支架,包括发动机连接部、车身连接部和位于所述发动机连接部与所述车身连接部之间的主体支撑部,所述发动机连接部、所述车身连接部与所述主体支撑部三者一体成型;

所述主体支撑部包括左右两块第一侧板段和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段之间的第一中间板段,所述第一侧板段与所述第一中间板段形成第一内侧支撑槽区和外侧支撑槽区;

所述发动机连接部包括左右两块第二侧板段和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段之间的第二中间板段,所述第二侧板段与所述第二中间板段形成第二内侧支撑槽区,所述第二侧板段与所述第一侧板段连成整体,所述第二中间板段与所述第一中间板段连成整体,所述第二内侧支撑槽区与所述第一内侧支撑槽区形成整体支撑槽区;

所述车身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中间板段连成整体且朝向所述主体支撑部左侧或右侧弯折的弯折板段和与所述弯折板段连成整体的平直端块。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中间板段上设有竖直连接孔。

作为优选,所述竖直连接孔设有1个。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中间板段与所述第一中间板段的衔接处形成夹角且该夹角范围为120~150度。

作为优选,所述平直端块上设有外侧平整连接面和贯穿所述平整连接面的水平连接孔。

作为优选,所述外侧平整连接面上设有第一槽坑。

作为优选,所述弯折板段的内侧与其中一块所述第一侧板段的形成夹角的夹接处设有第二槽坑。

作为优选,所述水平连接孔设有2个。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中间板段呈曲形板段。

作为优选,所述弯折板段的弯折角度为90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点在于所述用于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接支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身设计上进行了简化,以配合并合理利用装配时的安装空间,匹配如发动机等其他部件,提供给其他部件足够的安装空间,成本投入降低,自身结构强度仍然较高,连接稳定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编号对应的各部分名称分别为:1-发动机连接部,11-第二侧板段,12-第二中间板段,13-竖直连接孔,2-车身连接部,21-弯折板段,22-平直端块,23-水平连接孔,24-第一槽坑,25-第二槽坑,3-主体支撑部,31-第一侧板段,32-第一中间板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图2,一种用于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接支架,包括发动机连接部1、车身连接部2和位于发动机连接部1与车身连接部2之间的主体支撑部3,发动机连接部1、车身连接部2与主体支撑部3三者一体成型,整体结构旨在简化设计,且保证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主体支撑部3包括左右两块第一侧板段31和连接于第一侧板段31之间的第一中间板段32,第一侧板段31与第一中间板段32形成第一内侧支撑槽区和外侧支撑槽区,第一中间板段32呈曲形板段,这些槽区设置在节省用料的基础上,在装配时契合其他部件,达到很好的配合固定效果,多面分担应力,使得连接稳定牢固,也省去了一些螺钉等连接件。

发动机连接部1包括左右两块第二侧板段11和连接于第二侧板段11之间的第二中间板段12,第二侧板段11与第二中间板段12形成第二内侧支撑槽区,第二侧板段11与第一侧板段31连成整体,第二中间板段12与第一中间板段32连成整体,第二内侧支撑槽区与第一内侧支撑槽区形成整体支撑槽区,这些槽区同样有前述的效果,是对主体支撑部3的槽区的扩展,同时此处通过后面的竖直连接孔33与发动机进行必要的固接;第二中间板段32上设有竖直连接孔33,竖直连接孔33设有1个。第二中间板段12与第一中间板段32的衔接处形成夹角且该夹角为120度,第二中间板段12在实际设置中是第一中间板段32的一端向前(而非相对的向左或向右弯曲)的延伸,同时也有向下的延伸,故形成该夹角,角度可以根据实际不同的连接情况而定。

车身连接部2包括与第一中间板段32连成整体且朝向主体支撑部3左侧或右侧弯折的弯折板段21和与弯折板段21连成整体的平直端块22。平直端块22上设有外侧平整连接面和贯穿平整连接面的水平连接孔23,水平连接孔23设有2个,外侧平整连接面上设有第一槽坑24,第一槽坑24的设计作为补正措施,使得外侧平整连接面可以更好更充分地贴合到所连接到的如车身等部位表面,防止外侧平整连接面可能过大的面积,反而造成无法贴合其他连接面的情况,同时多个第一槽坑24也相应地有分散受力的作用。弯折板段21的内侧与其中一块第一侧板段31的形成夹角的夹接处设有第二槽坑25,第二槽坑25使得该内侧弯折处在装配完的使用过程中起到缓冲受力的作用。槽坑的设计同样也有节省用料的优点。弯折板段21的弯折角度为90度,实际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连接情况而做些微调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