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的开放式车顶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1866发布日期:2019-05-07 21:0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车辆的开放式车顶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开放式车顶构造,所述车辆具有限定于车辆的车顶部分中的车顶开口,所述开放式车顶构造包括至少面板,其能在其中它将所述车顶开口关闭的关闭位置与其中它将所述车顶开口打开并且至少部分地设置于邻接的车顶部分或邻接的后面板之上的打开位置之间运动,以及机构装置,其包含用于使所述面板的前边缘沿竖直方向运动的第一杆,以及用于使所述面板的后边缘沿竖直方向运动的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各具有至机构支架的上部枢转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相对于所述车辆在大致纵向地竖直地定向的平面中旋转,并且所述机构支架具有沿大致纵向方向延伸的相对的凸缘,所述凸缘在所述第一杆以及第二杆的上部枢转连接部之间在所述机构支架的中心部分中与彼此互相连接,并且所述凸缘由材料片形成,以使得它们平行且邻近于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的沿纵向方向观察向内的侧以及向外的侧延伸,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的、至所述机构支架的上部枢转连接部由枢转构件形成,所述枢转构件安装于所述机构支架的两个相对的凸缘中的对准的孔中以及相应的第一杆和第二杆中的孔中,以使得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在其中所述凸缘未与彼此互相连接的位置中枢转地安装于所述机构支架的所述相对的凸缘之间。



背景技术:

从EP 3034343获知这样的车顶系统,其中公开一种机构装置,其具有枢转地连接至机构支架的第一杆和第二杆。在现有技术的机构支架中,通过以下方式形成所述机构支架中的、在使所述第一和第二杆枢转所需的孔附近的强度:仅仅使所述机构支架的凸缘在相应的孔的一个横向侧(亦即沿纵向方向观察,后侧或前侧)上互相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顶系统,关于机构装置的机械稳定性以及可制造性改进所述车顶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机构支架的相对的凸缘在所述机构支架的相对的端部处通过桥接段与彼此互相连接,所述桥接段邻近于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的枢转连接部中的每一个沿纵向方向观察的前部分以及后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这为所述机构支架提供更好的机械稳定性,特别是在用横向力加载所述第一和第二杆的情况下,所述横向力未被平行于其中所述杆将枢转地运行的表面施加,当所述面板处于打开位置中时,更是如此。另一个改进为,由于在邻近于所述枢转孔沿纵向方向观察的前、后区域处的均等的支撑,可更精确地进行对所述机构支架的相对的凸缘中的孔的实际制造,因为可在形成所述机构支架的相对的凸缘之后在一个操作步骤中构成所述相对的凸缘中的每一个中的孔,确保所述相对的凸缘中的每一个中的孔对准。

根据另一个方面,所述机构支架的所述凸缘之间的桥接段可由所述机构支架自身的材料片形成,特别是在通过使所述材料片弯曲而形成所述机构支架时,或者所述凸缘之间的桥接段可由连接构件形成,所述连接构件为附接于所述机构支架的相对的凸缘之间的单独的部件。在当所述机构支架的几何细节为复杂的以使得制造具有单独的互相连接的部件(其在单独的操作中附接至所述机构支架)的机构支架为更方便的或更便宜的时的情况下,第一个选择为更便宜的选择。

所述机构支架在所述桥接段的位置处优选地具有倒置的U型横截面,并且所述相对的凸缘在所述枢转连接部的位置处比在所述桥接段处更靠近于彼此。这形成所述机构支架的以及所述枢转连接部的非常刚硬的结构。

所述桥接段的长度小于所述机构支架的、其中所述凸缘未连接至彼此的相邻段的长度。

对于所述枢转连接部的位置处的机械强度,仅仅需要较短的长度的桥接段,只要所述凸缘在所述凸缘的未连接的段的相对的端部处互相连接。

根据另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和/或所述第二杆具有将所述杆连接至引导件的下部枢转轴,所述引导件沿大致纵向方向在所述面板之下延伸并且设置于所述车顶开口的纵向边缘的每一侧之下。所述第一和/或第二杆可连接至所述引导件,以沿纵向方向或者竖直方向将所述机构装置以及于是所述面板锁定至所述引导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和或所述第二杆具有将相应的杆连接至引导滑动件的中间引导连接件,所述引导滑动件能够在所述引导件中滑动。杆与引导滑动件之间的这样的连接可用于使所述面板沿竖直方向(在所述面板的后部处或前部处)运动或者使所述面板沿水平方向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机构支架可拆卸地附接至所述面板,这通常通过面板螺钉进行。这样,所述机构支架形成所述机构装置的上部部分。

附图说明

以下将在参考附图时阐明本实用新型的方面,其中:

图1为具有在打开位置中的车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一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分解图,其中示出所述开放式车顶系统的部件。

图3为所述机构装置的、根据图1中的视野III的真实视图,其中示出所述第一和第二杆而未示出设置于所述杆前面的部件。

图4为所述机构装置的、根据图1中的视野III的真实视图,仅仅现在以在所述操作杆的前面所示出的引导部件进行观察。

图5为所述机构装置的前部分的立体图,其中示出所述机构支架以及所述第一杆的部分。

图6为沿图5中的线VI-VI所剖开的纵向剖视图,其中示出所述机构支架以及所述第一杆的部分以及所述上部枢转连接部。

图7为沿图2中的线VII-VII所剖开的剖视图,其中示出所述机构装置、所述引导件以及所述面板之间的连接。

图8为沿图5中的线VIII-VIII所剖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车辆的一部分,所述车辆包括限定于固定的车顶部分2中的车顶开口1。关闭件(在这里呈面板3的形式)能在它将车顶开口1关闭的关闭位置(未示出)与它将车顶开口1打开以及它至少部分地设置于第二面板3’之上的打开位置(图1)之间运动。后面板3’在前面板3处于关闭位置中时在后面邻接前面板3并且可为固定的或可活动的面板。

如本身已知的,这样的开放式车顶系统(被称为顶部滑动式车顶)可包括如在图2中所看到的另外的元件。紧邻前面所提到的面板3、3’,开放式车顶系统包括设置且附接于面板3的每一横向侧之下的一对机构装置4。每一机构装置4被可滑动地引导于引导件18中,所述引导件18设置于面板3、3’的横向侧之下以及车顶开口1的纵向边缘之下。通过电动机经由柔性推/拉缆绳驱动每一机构装置4。机构装置4包括通过机构螺钉21可拆卸地附接至面板3的机构支架8。在本实施例中,机构支架由一片材料片(例如金属,比如钢)弯曲而成。进一步地,机构装置4包括通过上部枢转连接部7、7’枢转地连接至机构支架8的第一和第二杆5、6。上部枢转连接部7、7’包括机构支架8的相对的凸缘9、9’中的对准的孔12、12’,以及第一和第二杆5、6中的孔13、13’,以及接合通过孔12、12’;13、13’的枢转构件11。

机构装置4进一步包括引导滑动件20,其在引导件18,18’中滑动并且其由电动机经由柔性推/拉缆绳驱动。引导滑动件20沿它的纵向主体包括凸轮轨道并且第一和第二杆5、6中的每一个具有至少一个中间引导连接件19,19’,中间引导连接件通过凸轮与引导滑动件20中的凸轮轨道接合。此外,所述第一杆5包括另一个凸轮,其直接地与引导件18可滑动地接合。在通过由电动机所驱动的推拉缆绳进行运动时,引导滑动件20在引导件中的通道中运动。由于第一和第二杆5、6的凸轮连接于引导滑动件20中以及引导件18中,因此第一和第二杆5、6开始围绕它们的相应的上部枢转连接部7、7’旋转并且由于这一点面板3的后端沿向上方向从最初的关闭位置运动,在这之后逐步地面板3在前部沿竖直的向上方向运动并且同时面板3沿水平的纵向方向运动。当杆都已经在面板3的后端以及面板3的前端处将面板3提升时,面板3已经沿向后方向运动一点儿,并且面板3从该位置朝向它的全打开位置进一步向后运动。

图3和4示出在面板处于部分地打开位置中时机构装置4的位置。图3为机构装置4的、根据图1中的箭头III的侧视图并且示出第一和第二杆5、6的清晰视图,而未示出引导件18位于杆的前面的部分。图3示出具有两个平行的相对的凸缘9、9’的机构支架8以及第一和第二杆5、6的上部枢转连接部7、7’以及此外中间引导连接件19,19’,其中凸轮在引导滑动件20的凸轮轨道中。图4示出根据图1中的箭头III的、与图3相似的侧视图,其中示出在杆的前面的引导件18并且示出下部枢转轴17,下部枢转轴为第一杆5上的、可滑动地接合引导件18中的通道的凸轮。

图5示出机构支架8的前部分14以及用于第一杆5的上部枢转连接部7。第二杆6的上部枢转连接部7’看起来相似,然而为上部枢转连接部7相对于竖直的横向平面的镜像。枢转构件11在上部枢转连接部7、7’的中心,该枢转构件11可为铆钉、弯头螺栓(clinch bolt)或者螺栓以及螺母。枢转构件11接合机构支架8的相对的凸缘9,9’中的对准的孔12、12’,以及第一杆5中的孔13。第一杆5以及第二杆6能够围绕上部枢转连接部7、7’旋转。

在现有技术中,机构支架与凸缘沿纵向方向从机构的中心部分延伸直至机构支架的、其中设置有对准的孔的部分。机构支架的现有技术中的凸缘超过对准的孔仅进一步延伸一点点,但在该区域中未与彼此互相连接。这致使现有技术的机构支架的、具有对准的孔的部分不太稳定,这对于现有技术的机构支架的可制造性为不利的。对于从面板施加至机构装置的力(当面板处于打开位置中时可能是这种情况),该现有技术的构造也可能是不太稳定的。

在图5以及图6中,示出的是,桥接段16使机构支架8的两个相对的凸缘9、9’互相连接。桥接段16在第一杆5的上部枢转连接部7的前面设置于机构支架8的前部分14上,并且使第二杆6的上部枢转连接部7’稳固的相似的桥接段16’设置于机构支架8的后部分15处。从图5和图6清楚地看到的是,在对准的孔12、12’的、在孔12、12’正上方的区域中,机构支架8并不具有使凸缘互相连接的互相连接的部分。这样做的原因是,对准的孔12、12’以及于是第一杆5相对高地设置于结构支架8中,以减小机构装置的竖直封装高度。结果,第一杆5需要空间以在它的上部端部处旋转,并且因此在对准的孔12、12’的区域中不存在互相连接的部分以容许第一和第二杆的空间。然而,凸缘9、9’在枢转连接部7、7’的位置处朝向彼此弯曲,以使得由于凸缘9、9’中的弯曲以及由于短的枢转构件11,枢转连接部7、7’为稳定的。桥接段16的长度仅仅需要为小的,亦即小于其中机构支架8不具有互相连接的部分并且因此凸缘9、9’由此并不互相连接的段的长度。

图7示出沿图2中的线VII-VII所剖开的剖视图。示出第一杆5与它的、接合于引导滑动件20中的中间引导连接件19,19’,并且其中所述引导滑动件20与引导件18接合。示出面板3并且机构支架8通过面板螺钉21固定地连接至面板3。在图8中,示出根据图5中的线VIII-VIII所剖开的剖视图。其中,示出枢转构件11,第一杆5与孔13以及机构支架8的相对的凸缘9、9’与对准的孔12、12’。在图8中还示出第一杆5的向内的侧10以及第一杆5的向外的侧10’。这样的向内的以及向外的侧10,10’也出现在第二杆6上,但是未示出。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在附图中所示出的以及在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且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以不同的方式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