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雾化夜视车载摄像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4259发布日期:2019-08-13 20:55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雾化夜视车载摄像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安全驾驶辅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防雾化夜视车载摄像头。



背景技术:

车载摄像头是指具有能非常实时的呈现视频和音频的功能、为交通事故处理和定位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让我们的财产和人生安全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摄像头主要具有以下功能:(1)为交通事故的分析、判定提供可靠的凭证;(2)方便驾乘人员查看车内情况并为车内乘客纠纷、失物查找、防劫防盗等问题的发生提供处理依据;(3)提供车厢内外环境的监控,为车辆行驶提供安全保障。但是,当车辆突然驶入低温环境中时,摄像头机壳内的摄像口处会产生水雾,遮挡摄像头,使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朦胧模糊,若不将水雾除去,则很难拍摄到清晰的画面,也无法实现摄像头的功能,此外,水雾若渗入摄像头内会损坏摄像头的电路,导致摄像头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防雾化夜视车载摄像头。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雾化夜视车载摄像头,包括机体、摄像口及摄像头,机体内具有空腔,机体内设有摄像头,机体上设有摄像口,机体内壁上设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与驱动齿轮的输入轴连接,驱动齿轮一侧与齿轮盘啮合,驱动齿轮的另一侧与传动齿轮啮合,传动齿轮设在机体内壁上,传动齿轮与驱动杆的一端偏心铰接,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摇杆的一端铰接,摇杆的另一端与连杆A、连杆B铰接在一起,连杆A与除雾装置A铰接,连杆B与除雾装置B铰接,除雾装置A与除雾装置B均设在机体内壁上且除雾装置A与除雾装置B分别位于摄像口的两侧,所述的摇杆与机体内壁铰接,所述的齿轮盘上设有弧形滑块,弧形滑块上设有吹风机,弧形滑块与圆环形滑道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圆环形滑道设在机体内壁上。

所述的摄像口与圆环形滑道共圆心。

所述的弧形滑块的数量不少于两个,所有的弧形滑块均与同一个圆环形滑道连接。

所述的机体上设有照明口A及照明口B,照明口A与照明口B分别位于摄像口的两侧,照明口A、照明口B及摄像口三者位于机体的同一个侧壁上,所述的机体上设有照明灯A及照明灯B,所述的照明灯A位于照明口A的正后方,所述的照明灯B位于照明口B的正后方。

所述的照明口A靠近除雾装置A,所述的照明口B靠近除雾装置B。

所述的摄像口位于摄像头的正前方。

所述的除雾装置A包括移动槽A、齿轮、齿条A、齿条B、移动槽B、除雾杆、除雾海绵、导轨及导向块,所述的移动槽A设在机体内壁上,移动槽A与齿条A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齿条A与连杆A铰接,齿条A与设在机体内壁上的齿轮一侧啮合,齿轮的另一侧与齿条B啮合,齿条B与移动槽B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移动槽B设在机体内壁上,所述的齿条B与除雾杆的一端连接,除雾杆的另一端与导向块连接,导向块与导轨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导轨设在机体内壁上,所述的除雾杆上设有除雾海绵,除雾海绵位于照明口A的后方。

所述的除雾装置B包括移动槽A、齿轮、齿条A、齿条B、移动槽B、除雾杆、除雾海绵、导轨及导向块,所述的移动槽A设在机体内壁上,移动槽A与齿条A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齿条A与连杆B铰接,齿条A与设在机体内壁上的齿轮一侧啮合,齿轮的另一侧与齿条B啮合,齿条B与移动槽B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移动槽B设在机体内壁上,所述的齿条B与除雾杆的一端连接,除雾杆的另一端与导向块连接,导向块与导轨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导轨设在机体内壁上,所述的除雾杆上设有除雾海绵,除雾海绵位于照明口B的后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通过吹风机转动并吹风将摄像口处的水雾吹干,防止水雾在摄像口聚集成水滴,遮挡摄像头,避免摄像头拍摄的视频朦胧不清楚。此外,该装置可以通过除雾装置A和除雾装置B对机体内壁进行除水雾,避免水雾滴落在摄像口、照明口A及照明口B内,从而使照明和拍摄时存在盲区,同时通过除雾装置A、除雾装置B配合摄像头,可以实现对机体内进行除雾,避免水滴锈蚀摄像头、照明灯A和照明灯B的电路,提高了摄像头、照明灯A及照明灯B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各图,一种防雾化夜视车载摄像头,包括机体24、摄像口12及摄像头26,机体24内具有空腔,机体24内设有摄像头26,机体24上设有摄像口12,机体24内壁上设有电动机11,电动机11的输出轴与驱动齿轮10的输入轴连接,驱动齿轮10一侧与齿轮盘15啮合,驱动齿轮10的另一侧与传动齿轮8啮合,传动齿轮8设在机体24内壁上,传动齿轮8与驱动杆7的一端偏心铰接,驱动杆7的另一端与摇杆5的一端铰接,摇杆5的另一端与连杆A4、连杆B6铰接在一起,连杆A4与除雾装置A铰接,连杆B6与除雾装置B铰接,除雾装置A与除雾装置B均设在机体24内壁上且除雾装置A与除雾装置B分别位于摄像口12的两侧,所述的摇杆5与机体24内壁铰接,所述的齿轮盘15上设有弧形滑块14,弧形滑块14上设有吹风机13,弧形滑块14与圆环形滑道16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圆环形滑道16设在机体24内壁上。

所述的摄像口12与圆环形滑道16共圆心。

所述的弧形滑块14的数量不少于两个,所有的弧形滑块14均与同一个圆环形滑道16连接。

所述的机体24上设有照明口A9及照明口B20,照明口A9与照明口B20分别位于摄像口12的两侧,照明口A9、照明口B20及摄像口12三者位于机体24的同一个侧壁上,所述的机体24上设有照明灯A27及照明灯B25,所述的照明灯A27位于照明口A9的正后方,所述的照明灯B25位于照明口B20的正后方。

所述的照明口A9靠近除雾装置A,所述的照明口B20靠近除雾装置B。

所述的摄像口12位于摄像头26的正前方。

所述的除雾装置A包括移动槽A1、齿轮2、齿条A3、齿条B23、移动槽B22、除雾杆21、除雾海绵19、导轨17及导向块18,所述的移动槽A1设在机体24内壁上,移动槽A1与齿条A3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齿条A3与连杆A4铰接,齿条A3与设在机体24内壁上的齿轮2一侧啮合,齿轮2的另一侧与齿条B23啮合,齿条B23与移动槽B22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移动槽B22设在机体24内壁上,所述的齿条B23与除雾杆21的一端连接,除雾杆21的另一端与导向块18连接,导向块18与导轨17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导轨17设在机体24内壁上,所述的除雾杆21上设有除雾海绵19,除雾海绵19位于照明口A9的后方。

所述的除雾装置B包括移动槽A1、齿轮2、齿条A3、齿条B23、移动槽B22、除雾杆21、除雾海绵19、导轨17及导向块18,所述的移动槽A1设在机体24内壁上,移动槽A1与齿条A3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齿条A3与连杆B6铰接,齿条A3与设在机体24内壁上的齿轮2一侧啮合,齿轮2的另一侧与齿条B23啮合,齿条B23与移动槽B22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移动槽B22设在机体24内壁上,所述的齿条B23与除雾杆21的一端连接,除雾杆21的另一端与导向块18连接,导向块18与导轨17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导轨17设在机体24内壁上,所述的除雾杆21上设有除雾海绵19,除雾海绵19位于照明口B20的后方。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该装置在需要除雾时,首先启动电动机11,电动机11带动驱动齿轮10转动,驱动齿轮10带动齿轮盘15和传动齿轮8转动,齿轮盘15转动时带动弧形滑块14沿圆环形滑道16滑动并带动吹风机13随齿轮盘15转动,吹风机13在转动的过程中对摄像口12处的水雾进行吹干,防止水雾遮挡摄像头26或者水雾在摄像口12处凝聚成水滴遮挡摄像头26,保证了行车时摄像头26摄像的清晰度。传动齿轮8转动时带动驱动杆7摆动,驱动杆7带动摇杆5绕其与机体24的铰接点摆动,摇杆5摆动时带动连杆A4和连杆B6摆动,连杆A4摆动时带动除雾装置A移动并对照明口进行除雾,连杆B6摆动时带动除雾装置B摆动并对照明口B20进行除雾。连杆A4和连杆B6摆动时分别带动除雾装置A和除雾装置B中的齿条A3沿移动槽A1滑动,齿条A3滑动时带动齿轮2转动,齿轮2转动时带动齿条B23沿移动槽B22移动,齿条B23带动除雾杆21移动,除雾杆21带动其上的除雾海绵19与照明口A9或照明口B20接触并将其上的雾气吸附在除雾海绵19上,从而实现同时对照明口A9和照明口B20进行除雾,配合吹风机13对摄像口12进行除雾,可以实现同一个电动机11同时除雾装置A、除雾装置B及吹风机13进行除雾,除雾效率高,除雾彻底。

该装置通过吹风机13转动并吹风将摄像口12处的水雾吹干,防止水雾在摄像口12聚集成水滴,遮挡摄像头26,避免摄像头26拍摄的视频朦胧不清楚。此外,该装置可以通过除雾装置A和除雾装置B对机体24内壁进行除水雾,避免水雾滴落在摄像口12、照明口A9及照明口B20内,从而使照明和拍摄时存在盲区,同时通过除雾装置A、除雾装置B配合摄像头26,可以实现对机体24内进行除雾,避免水滴锈蚀摄像头26、照明灯A27和照明灯B25的电路,提高了摄像头26、照明灯A27及照明灯B25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