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被反锁车内的警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5708发布日期:2019-06-19 00:26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被反锁车内的警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汽车警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被反锁车内的警报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汽车成为很多家庭的主要出行工具。车辆上的童锁功能开启之后,对应车门(通常为驾驶员后侧车门)无法从内部打开,当车辆熄火落锁后,各个车门无法从内部打开,随之社会上儿童被遗忘并反锁车内的危险惨剧发生,尤其是夏日若不能及时发现儿童被反锁车内,极有可能导致儿童出现严重反应(例如,中暑)或者无法挽回的后果。而目前婴幼儿童被反锁汽车的警报系统,场景考虑不够全面、警报不够明显、危险情况下不能够有效的保障被困人身安全或者财产的安全性(如自动开窗、破窗等等营救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儿童被反锁车内的警报系统,能够在锁车时及以后的时间内进行多次风险提示及警报,通过多种传感器检测协调工作、多次检测判断危险警报级别,通过危险级别的判定来采取不同的警报组合或者操作组合来有效减少被锁儿童发生危险的概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具有如下构成:

一种儿童被反锁车内的警报系统,所述警报系统包括:安装在车内,用来检测车辆熄火及落锁后车内是否有人的红外传感器,其与控制中心连接;用于检测车门是否关闭的车门锁传感器,其与控制中心连接;与控制中心连接的警报器;以及与控制中心连接的记时模块;其中,所述警报器与终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中心检测到车辆是否熄火并落锁的信号,若熄火并落锁,则控制中心发出指令使所述红外传感器打开,控制中心同时接收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的车内是否有人信号,若有人,则控制中心控制所述警报器发出警报;若T1时间外出,则通过所述终端关闭警报器。

所述警报系统还包括车内氧气检测仪、车内温度传感器以及通信模块,所述车内氧气检测仪、车内温度传感器以及通信模块均与控制中心连接;当检测到车内温度小于T0且氧气含量大于C0时,该检测结果被发送至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会打开警报器和通讯模块,每隔T2时间会完成一次检测并向预设手机号码发送一条提醒短信,同时发送车内氧气含量及车内温度等信息。

当检测到车内温度大于T0或者氧气含量低于C0时,所述控制中心打开警报器和通讯模块,同时也会拨打预设手机号码,并进行语音提示;如果电话有接通时,可以根据电话提示关闭警报器,每隔T3时间会再检测一次并打电话进行语音提醒;如果第一次手机无法拨通时,会每隔T4时间再拨打一次电话,如果两次都无法接通或者无网络,危险级别会升级到下一级。

所述警报系统还包括与控制中心连接的GPS接收器,当检测到车内温度大于T0或者氧气含量低于C0时,所述控制中心打开警报器、通讯模块以及 GPS接收器,同时也会拨打预设手机号码,并进行语音提示;如果两次都无法接或者无网络时,与汽车电源开关连接的所述控制中心打开车内的通风系统或者冷空调模式并拨打110报警电话,语音提示车内小孩遇到危险需要警察帮助,并提供车辆信息和位置信息。

所述通讯模块配置有SIM卡。

所述T0为33℃,所述C0为19.5%。

所述终端包括车钥匙、手机或平板。

所述T1小于等于5分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能够在锁车时及以后的时间内进行多次风险提示及警报,通过多种传感器检测协调工作、多次检测判断危险警报级别,通过危险级别的判定来采取不同的警报组合或者操作组合来有效减少被锁儿童发生危险的概率;

本申请能够在保证在儿童所处环境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短时间的安全看护;

本申请能够在儿童被锁车内时实现自动报警并提供位置坐标信息的功能,进一步减少儿童的生命威胁。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本申请儿童被反锁车内的警报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本申请儿童被反锁车内的警报系统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申请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如图1所述,本实施例儿童被反锁车内的警报系统,所述警报系统包括:红外传感器、车门锁传感器、警报器以及记时模块,其中,所述红外传感器安装在车内并与控制中心连接,其用来检测车辆熄火及落锁后车内是否有人;所述车门锁传感器与控制中心连接,其用于检测车门是否关闭;所述警报器与控制中心连接;所述记时模块用于记录警报器的报警时间并将该报警时间反馈给控制中心;其中,所述警报器与终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中心检测到车辆是否熄火并落锁的信号,若熄火并落锁,则控制中心发出指令使所述红外传感器打开,控制中心同时接收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的车内是否有人信号,若有人,则控制中心控制所述警报器发出警报;若T1时间(短时间内,如5分钟以内)外出,则通过所述终端关闭警报器。进一步地,5分钟后会检测车门是否打开,如果车门没有被打开,为了安全起见所述控制中心会再次发起命令自动检测车内氧气含量和温度。本实施例对短时间的外出会快速检测车内环境安全并警报提醒,进行看护。

锁车门时本实施例中的红外传感器可以将检测是否有人在车内,并及时警报以供车主发现,以避免因忘记等而导致的小孩被锁车内等情况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中心包括CPU、存储器以及电源管理芯片。其中,所述控制中心由汽车电瓶提供电源。所述终端包括车钥匙、手机或平板等,其中,所述终端通过红外、WIFI、蓝牙、3G/4G/5G信号等与警报器通信连接。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警报系统还包括车内氧气检测仪、车内温度传感器以及通信模块,其中,所述通信模块配置有SIM卡,其可以通过预设手机号码以供紧急情况下在控制中心的控制作用下被拨号或发送短信;所述车内氧气检测仪、车内温度传感器以及通信模块均与控制中心连接;其中,所述车内氧气检测仪用于检测车内氧气含量的车内氧气检测仪,所述车内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车内的温度。当检测到车内温度小于33℃且氧气含量大于 19.5%时,该检测结果被发送至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会打开警报器和通讯模块,每隔9分钟会完成一次检测并向预设手机号码发送一条提醒短信,同时发送车内氧气含量及车内温度等信息。其中,所述警报器可以通过汽车车钥匙上的锁车键、短信、语音等形式进行关闭。本实施例通过检测车内的氧气含量及温度来保证人身安全。

当检测到车内温度大于33℃或者氧气含量低于19.5%时,所述控制中心打开警报器和通讯模块,同时也会拨打预设手机号码,并进行语音提示;如果电话有接通时,可以根据电话提示关闭警报器,每隔9分钟会再检测一次并打电话进行语音提醒;如果第一次手机无法拨通时,会每隔5分钟时间再拨打一次电话,如果两次都无法接通或者无网络,危险级别会升级到下一级。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警报系统还包括与控制中心连接的GPS接收器,当检测到车内温度大于33℃或者氧气含量低于19.5%时,所述控制中心打开警报器、通讯模块以及GPS接收器,同时也会拨打预设手机号码,并进行语音提示;如果两次都无法接或者无网络时,与汽车电源开关连接的所述控制中心打开车内的通风系统或者冷空调模式并拨打110报警电话,语音提示车内小孩遇到危险需要警察帮助,并提供车辆信息和位置信息。

上述车内温度、氧气含量以及时间设定可以根据季节等因素进行适当地调整,上述车内温度、氧气含量以及时间的具体设定并不对本申请保护范围造成限定。

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工作具体流程如下所示:

车主在锁车门的同时,车门锁传感器在控制中心的控制作用下会发出指令并打开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对车内进行检测,如果检测车内没有人,系统便会便会自动关闭车门锁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已达到节电的目的;但在关门时,如果红外传感器检测有人或者动物在车内时,则控制中心控制警报器发出警报,引起车主的注意力,如果是短时间外出(短时间的下车办事、购物等,时间在5分钟以内),可按车钥匙上的锁车键来关闭警报;5分钟后会检测车门是否打开,如果车门没有被打开,为了安全起见,控制中心控制车内氧气检测仪和车内温度传感器分别自动检测车内氧气含量和温度,当车内温度小于33°且氧气含量大于19.5%时,此检测结果都在安全范围内,该检测结果反馈给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则发送指令打开警报器和通讯模块,每隔9分钟会完成一次检测并向预设手机号码发送一条提醒短信,同时发送车内氧气含量及车内温度等信息;其中,警报器可以通过锁车键、短信、语音等方式进行关闭。

当温度大于33°或者氧气含量低于19.5%时,控制中心打开警报器、通讯模块和GPS接收器,同时也会拨打预设手机号码,并进行语音提示,如果电话有接通时,可以根据电话提示关闭警报器,每隔9分钟会再检测一次并打电话进行语音提醒;如果第一次手机无法拨通时,会每隔5分钟发达再拨打一次电话,如果两次都无法接通或者无网络时,危险级别会升级到下一级,即下文所述的最高警报级别。

如为最高警报级别时,控制中心发送指令打开警报器、通讯模块、GPS 接收器以及汽车电源开关,并根据检测的结果优先打开通风系统或者冷空调模式,并拨打110报警电话,语音提示车内小孩遇到危险需要警察帮助,并提供车辆信息和位置信息。

本申请能够在锁车时及以后的时间内进行多次风险提示及警报,通过多种传感器检测协调工作、多次检测判断危险警报级别,通过危险级别的判定来采取不同的警报组合或者操作组合来有效减少被锁儿童发生危险的概率;本申请能够在保证在儿童所处环境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短时间的安全看护;本申请能够通过系统实现自动报警并提供位置坐标信息的功能,进一步减少儿童的生命威胁。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