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4101发布日期:2019-08-09 21:03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充电堆。



背景技术:

目前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大多数都是采用充电桩,每个充电桩都均有一定的输出功率。在一个公众充电的场所往往会配置多个充电桩,一辆电动车在充电时只能利用到一个充电桩的功率,其他没有使用到的充电桩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若能将多个充电桩集中到箱柜中一起管理形成充电堆,并通过控制器对功率进行动态的调动,那么当有某一充电桩处于空载状态时,控制器就能有效将空闲充电桩的功率分配到正在充电的电动车上,能大大提升电动车的充电速度,又能充分利用充电桩,但是多个充电桩经常处在高负荷状态中,箱柜中也产生了大量的热量,目前的充电堆结构复杂,散热能力和稳定性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散热能力好、稳定性好的充电堆。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柜体、设置在所述柜体内的若干个充电单元、与若干个所述充电单元电性连接的控制器及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若干个充电端,所述柜体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扇百叶门,所述柜体的另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排气扇, 若干个所述充电单元的底部与所述柜体内侧的底面相贴合, 所述充电单元的顶部与所述柜体内侧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密封板,两个相邻的所述充电单元的顶部之间设置有连接板。

进一步,所述充电单元的顶部的两侧与所述柜体内侧的顶部之间设置有侧封板。

进一步,所述充电单元的数量为三,所述排气扇的数量为四,其中一个小功率的所述充电单元的顶部的两侧与所述柜体内侧的顶部之间设置有所述侧封板,两个所述侧封板之间设置有一台所述排气扇,另外两个大功率的所述充电单元共用三台排气扇。

进一步,所述柜体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四周对称设置有若干个装吊结构。

进一步,所述装吊结构为吊环或吊孔或吊台。

进一步,所述柜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柜体、设置在所述柜体内的若干个充电单元、与若干个所述充电单元电性连接的控制器及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若干个充电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扇百叶门,所述柜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排气扇, 若干个所述充电单元的底部与所述柜体内侧的底面相贴合, 所述充电单元的顶部与所述柜体内侧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密封板,两个相邻的所述充电单元的顶部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散热能力好、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包括柜体1、设置在所述柜体1内的若干个充电单元2、与若干个所述充电单元2电性连接的控制器3及与所述控制器3电性连接的若干个充电端4,所述柜体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扇百叶门5,所述柜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排气扇6, 若干个所述充电单元2的底部与所述柜体1内侧的底面相贴合, 所述充电单元2的顶部与所述柜体1内侧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密封板7,两个相邻的所述充电单元2的顶部之间设置有连接板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单元2的顶部的两侧与所述柜体1内侧的顶部之间设置有侧封板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单元2的数量为三,所述排气扇6的数量为四,其中一个小功率的所述充电单元2的顶部的两侧与所述柜体1内侧的顶部之间设置有所述侧封板9,两个所述侧封板9之间设置有一台所述排气扇6,另外两个大功率的所述充电单元2共用三台所述排气扇6。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能根据所述充电单元2的功率进行调配所述排气扇6的数量,即达到了散热的效果,又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柜体1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底座10,所述安装底座10的四周对称设置有若干个装吊结构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吊结构11为吊环或吊孔或吊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柜体1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3电性连接的报警器12。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充电堆的技术领域。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以实际方案来描述的,但是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含义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对其实施方案的修改及与其他方案的组合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