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镜双锥面配合的高阻尼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3835发布日期:2019-08-20 23:59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汽车镜双锥面配合的高阻尼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后视镜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汽车镜双锥面配合的高阻尼折叠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汽车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并已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今,汽车越来越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对其经济性、环保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后视镜作为汽车外饰件来说,自然是要从以上要求进行探索、进行思考。

在现有技术中,汽车镜的支座和支架结构之间的连接,由于配合折叠力小,易磨损且易倾斜等缺点,使得后视镜易抖动,使用寿命低且装车跨距难以保证。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的进行改进,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高汽车镜折叠结构的使用寿命和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汽车镜双锥面配合的高阻尼折叠结构,实现的目的之一是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折叠力,装配精度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汽车镜双锥面配合的高阻尼折叠结构,包括互相呈铰链连接的支座和支架。

其中,在所述支座和所述支架上,位于所述铰链连接的旋转轴周边,互相接触、且相对旋转的两个旋转面上设有双锥面配合的高阻尼结构。

所述高阻尼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座上,与所述支架接触,且相对旋转的支座外锥面和支座内锥面;

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与所述支座接触,且相对旋转的支架外锥面和支架内锥面。

所述支座外锥面和所述支架外锥面之间,以及所述支座内锥面和所述支架内锥面之间呈相配呈过渡结构。

所述支架外锥面的外圆周上和所述支架内锥面的内圆周上均设有若干内凹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支座和所述支架之间籍由螺栓作为旋转轴,并以螺母约束所述螺栓形成所述铰链连接。

更优选的,所述螺栓连接所述螺母的一端设有碟形垫片,所述碟形垫片将所述支座和所述支架压紧。

更优选的,所述支架上设有支架盖,所述支架盖籍由螺钉、卡扣以可拆卸方式固定与所述支架,遮蔽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所述螺栓或所述螺母。

优选的,所述支座和所述支架均采用高分子材料和/或过铝合金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支架外锥面的外圆周上均布有3个内凹的凹槽;所述支架内锥面的内圆周上均布有3个外凸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使汽车镜折叠结构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折叠力,装配精度高。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支座部分双锥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支架部分双锥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汽车镜双锥面配合的高阻尼折叠结构,包括互相呈铰链连接的支座1和支架5。

其中,在支座1和支架5上,位于铰链连接的旋转轴周边,互相接触、且相对旋转的两个旋转面上设有双锥面配合的高阻尼结构。

高阻尼结构包括设置在支座1上,与支架5接触,且相对旋转的支座外锥面11和支座内锥面12;

以及设置在支架5上,与支座1接触,且相对旋转的支架外锥面51和支架内锥面52。

支座外锥面11和支架外锥面51之间,以及支座内锥面12和支架内锥面52之间呈相配呈过渡结构。

支架外锥面51的外圆周上和支架内锥面52的内圆周上均设有若干内凹的凹槽,且设置在支架外锥面51的外圆周上的凹槽与设置在支架内锥面52的内圆周上的凹槽,互相交替。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于,支座外锥面11和支座内锥面12均是两个完整的锥面,支架外锥面51和支架内锥面52则将锥面分成若干段,且互相交替。

装配后支架外锥面51和支座外锥面11接触,支架内锥面52和支座内锥面12接触。

多段式的外摩擦面不仅有效的支撑,而且还尽可能大的增加了摩擦面,因为整张面接触会由于生产精度的问题而无法太多的点接触。

而内摩擦面的交替支撑,又提高了安装的准确度,同时辅助外圈支撑,减少了因单项力而引起的变形。

在某些实施例中,支座1和支架5之间籍由螺栓2作为旋转轴,并以螺母3约束螺栓2形成铰链连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螺栓2连接螺母的一端设有碟形垫片4,碟形垫片4将支座1和支架5压紧。

利用蝶形垫片4提供的弹性力,使高阻尼结构即便发生磨损,仍然会被蝶形垫片紧密压合,折叠力损失小且缓慢。

在某些实施例中,支架5上设有支架盖6,支架盖6籍由螺钉、卡扣以可拆卸方式固定与支架5,遮蔽设置于支架5上的螺栓2或螺母3。

在某些实施例中,支座1和支架5均采用高分子材料和/或过铝合金材料制成。

在某些实施例中,支架外锥面51的外圆周上均布有3个内凹的凹槽;支架内锥面52的内圆周上均布有3个外凸的凹槽。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