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的配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06324发布日期:2020-06-05 23:09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电线的配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向车辆的座椅配线电线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向汽车等车辆用的座椅配线电线的结构,已知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在座椅安装有加热器、侧气囊等电气装置。供给用于使这些电气装置工作的电力的电线从车辆的地板导出,配线于座椅与地板之间的空间内。而且,在座椅的内部也配线有电线。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9874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最近,关于座椅,正实现将倾斜机构、滑动机构配置于座椅的通过电动机进行等各种高功能化。因此,安装于座椅的电气设备的个数、种类处于增加倾向。与这些电气装置连接的电线的根数、种类也增加,因此存在有在座椅的内部难以充分确保电线的配线空间这样的问题。此外,伴随着电线的根数、种类的增加,电线的配线路径变得复杂,因此存在电线的组装工时增大这样的问题。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基于上述那样的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保电线的配线空间并削减电线的组装工时的电线的配线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电线的配线结构,其中,具有:缓冲部,安装于车辆用的座椅;及电线,固定于所述缓冲部。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将固定有电线的缓冲部向车辆用座椅安装而能够将电线配线于车辆用座椅,因此能够削减将电线向车辆用座椅安装的工时。

另外,由于将电线固定于缓冲部,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座椅中的配置缓冲部的空间,由此能够确保配线电线的空间。

作为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而优选以下的方式。

优选的是,所述电线利用线状构件而缝合于所述缓冲部。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利用线状构件将电线缝合于缓冲部,因此与使用金属构件那样具有比较强的强度的构件将电线固定于缓冲部的情况相比,能够不损害缓冲部的柔软性地配线电线。

优选的是,所述电线利用线状构件而缝合于片状构件,所述片状构件固定于所述缓冲部。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将电线缝合于片状构件,因此能够提高电线的缝制作业的效率。

优选的是,所述片状构件利用枪针而固定于所述缓冲部。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提高将片状构件固定于在缓冲部形成的槽部的底部的作业的效率。

优选的是,所述缓冲部具有槽部,所述电线以配置于槽部内的状态固定于所述缓冲部。

根据上述的结构,电线配置于在缓冲部形成的槽部内,因此能抑制电线向缓冲部的外部的露出。由此,能够抑制电线的配线空间的大型化。

优选的是,所述缓冲部具有槽部,在所述槽部内配置所述电线,所述槽部的开口部以关闭的状态接合。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在槽部内配置电线并将该槽部的开口部接合关闭这样简便的方法,能够将电线固定于缓冲部。

优选的是,所述座椅具有对所述缓冲部进行支承的框架,所述槽部向远离所述缓冲部的方向凹陷地形成于所述缓冲部中的与所述框架接触的面。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电线固定于向远离框架的方向凹陷地形成的槽部的底部,因此即使乘员就座于座椅而乘员的体重向缓冲部施加且该体重由框架承受,也能抑制电线从缓冲部直接承受力的情况。由此,能抑制与向电线施加力的情况相伴的不良情况。

优选的是,所述座椅具有就座部和设置成能够以设置于所述就座部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的靠背部,所述缓冲部具有配置于所述就座部的第一缓冲部和配置于所述靠背部的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与所述第二缓冲部利用具有挠性的片状构件连结,所述电线利用线状构件而缝合于所述片状构件,所述片状构件具有允许所述靠背部的转动的余长部。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电线被缝合于具有挠性的片状构件且片状构件具有余长部,因此即使在靠背部以设置于就座部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的情况下,也能够追随靠背部的转动。由此,能抑制与向电线施加力的情况相伴的不良情况。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能够确保电线的配线空间,并削减电线的组装工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的座椅的图7的i-i线剖视图。

图2是表示电线的配线结构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3是表示电线的配线结构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图3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表示座椅的仰视图。

图7是表示座椅的后视图。

图8是表示座椅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座椅的靠背部利用倾斜机构而转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座椅的靠背部利用倾斜机构而转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电线的向第一缓冲部组装的组装工序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电线的配线结构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电线的配线结构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14是表示电线的配线结构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线的配线结构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16是表示电线的配线结构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17是图16的xvii-xvii线剖视图。

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在缝合有电线的片状构件安装有枪针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在缝合有电线的片状构件安装有枪针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线的配线结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1是表示电线的向第一缓冲部组装的组装工序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关于将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的电线17的配线结构23适用于车辆用的座椅10的实施方式1,参照图1~图14进行说明。搭载在未图示的车辆上的车辆用的座椅10具有就座部11和靠背部12。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以z方向为上方,以y方向为前方,以x方向为左方进行说明。而且,关于多个相同的构件,仅对于一部分的构件标注标号,有时省略其他的构件的标号。

如图1所示,在就座部11的后部经由详情未图示的倾斜机构设有靠背部12。靠背部12以设置于倾斜机构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24为中心转动。在靠背部12的上部设有对乘员的头部及颈部进行保护的头枕13。

就座部11具有框架14,在该框架14安装有第一缓冲部15。第一缓冲部15例如由聚氨酯发泡体构成,在乘员就座于就座部11时承受乘员的体重。

如图2及图3所示,框架14配置在第一缓冲部15的下方,从下方支承第一缓冲部15的下表面。框架14通过将金属棒材弯曲加工成规定的形状而形成。框架14蜿蜒前进并沿前后方向延伸。

如图3~图5所示,在第一缓冲部15的下表面凹陷地形成有槽部16。槽部16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槽部16a和从主槽部16a向右方延伸的副槽部16b。在主槽部16a及副槽部16b的内部配线有多个电线17。配线在主槽部16a内而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电线17的一部分向右方折弯而配线在副槽部16b内。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区分主槽部16a与副槽部16b而进行说明的情况下,记载为槽部16。

主槽部16a未设置在第一缓冲部15中的配置有框架14的区域。副槽部16b与第一缓冲部15中的配置有框架14的区域重叠设置。如图5所示,副槽部16b向远离框架14的方向凹陷地形成。副槽部16b的底壁18从框架14分离。

如图11所示,通过粘结、热粘接等公知的方法在第一缓冲部15的表面(下表面)粘贴有片状构件19。片状构件19通过由合成树脂制的纤维形成的织布或无纺布构成。作为无纺布的形态,也可以是纤维片、网状物(仅由纤维构成的薄膜状的片)、或厚板(毛毯状的纤维)。片状构件19也粘贴于主槽部16a及副槽部16b的内侧。

靠背部12具有未图示的框架,在该框架安装有第二缓冲部20。第二缓冲部20例如由聚氨酯发泡体构成。

如图6~图8所示,在第二缓冲部20的表面粘贴有从第一缓冲部15的后端部延伸出的片状构件19。换言之,第一缓冲部15与第二缓冲部20由片状构件19连结。

如图9~图10所示,片状构件19中的将配置于就座部11的第一缓冲部15与配置于靠背部12的第二缓冲部20连结的部分设为,在靠背部12利用倾斜机构而转动的情况下允许靠背部12的转动的余长部21。通过该余长部21的挠曲变形,与靠背部12的转动相伴的第一缓冲部15与第二缓冲部20之间的间隔的伸长被片状构件19吸收,能抑制向配置于片状构件19的电线17施加力的情况。

虽然详情未图示,但电线17呈通过绝缘包覆(未图示)将芯线(未图示)的外周包围的形状。芯线也可以是将金属细线绞合而成的绞合线,而且,也可以是由棒状的金属构成的单芯线。

如图12~图14所示,在第一缓冲部15的槽部16的底壁18沿槽部16延伸的方向并列配置有多个电线17。多个电线17利用线状构件22而缝合于片状构件19和第一缓冲部15这双方。构成线状构件22的材料可以是木棉、麻、丝绸等天然纤维、或聚酯、尼龙等合成纤维,而且,也可以包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这双方。构成线状构件22的材料优选具有绝缘性。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而省略线状构件22。

如图13及图14所示,线状构件22在第一缓冲部15的外部卷缠于1根电线17的外周,并贯通片状构件19而进入第一缓冲部15的内部,穿过第一缓冲部15的内部再次贯通片状构件19而在第一缓冲部15的外部卷缠于电线17的外周,上述的结构在电线17延伸的方向上反复进行。由此,在槽部16的底壁18固定电线17。

如上所述,在第一缓冲部15的槽部16内,利用线状构件22将电线17缝合于在槽部16内粘贴的片状构件19和第一缓冲部15这双方。而且,虽然详情未图示,但在第二缓冲部20也形成有槽部(未图示),利用线状构件22将电线17与片状构件19一起缝合在该槽部内。而且,电线17利用线状构件22也缝合在位于第一缓冲部15与第二缓冲部20之间的余长部21。

虽然详情未图示,但在余长部21,也是如下形态沿电线17的延伸的方向反复:在配置于片状构件19的一面侧的电线17的外周卷缠线状构件22,并使线状构件22贯通片状构件19而通向片状构件19的另一面侧,并再次贯通片状构件19而在片状构件19的一面侧卷缠于电线17的外周的形态。

接下来,说明向第一缓冲部15缝合电线17的缝合工序的一例。通过粘结、热粘接等公知的方法在第一缓冲部15的表面粘贴片状构件19。

如图11所示,将多个电线17并列配置在槽部16的底部。接下来,利用线状构件22将电线17与片状构件19一起缝合于第一缓冲部15。该缝制作业可以用手缝,而且,也可以使用缝纫机(未图示)。通过上述的作业,将电线17固定于第一缓冲部15(参照图12)。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本实施方式的电线17的配线结构23具有在车辆用的座椅10上安装的发泡体制的第一缓冲部15和在第一缓冲部15上固定的电线17。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将固定有电线17的第一缓冲部15向车辆用的座椅10安装而能够将电线17配线于车辆用的座椅10,因此能够削减将电线17安装于车辆用的座椅10的工时。

另外,由于在第一缓冲部15固定电线17,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座椅10中的配置第一缓冲部15的空间。由此,能够确保配线电线17的空间。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电线17利用线状构件22缝合于第一缓冲部15。由此,与使用金属构件那样具有比较强的强度的构件将电线17固定于第一缓冲部15的情况相比,能够不损害第一缓冲部15的柔软性地配线电线17。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电线17利用线状构件22缝合于片状构件19,片状构件19固定于第一缓冲部15。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将电线17缝合于片状构件19,因此能够提高电线17的缝制作业的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缓冲部15具有槽部16,电线17以配置于槽部16内的状态固定于第一缓冲部15。根据上述的结构,电线17配置于在第一缓冲部15形成的槽部16内,因此能抑制电线17向第一缓冲部15的外部的露出。由此,能够抑制电线17的配线空间的大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缓冲部15与第二缓冲部20由具有挠性的片状构件19连结,电线17利用线状构件22缝合于片状构件19。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电线17缝合于具有挠性的片状构件19,且片状构件19具有余长部21,因此即使在靠背部12以设置于就座部11的转动轴24为中心转动的情况下(参照图9~图10),与靠背部12的转动相伴的第一缓冲部15与第二缓冲部20之间的间隔的伸长也会被片状构件19吸收,能够追随靠背部12的转动。由此,能抑制与向电线17施加力的情况相伴的不良情况。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座椅10具有支承第一缓冲部15的框架14,槽部16向远离第一缓冲部15的方向凹陷地形成于第一缓冲部15中的与框架14接触的面。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电线17固定于向远离框架14的方向凹陷地形成的槽部16的底部,因此即使乘员就座于座椅10而乘员的体重向第一缓冲部15施加且该体重由框架14承受,也能抑制电线17从第一缓冲部15直接受力的情况。由此,能抑制与向电线17施加力的情况相伴的不良情况。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参照图15~图19,说明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2。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17利用线状构件22缝合于与在第一缓冲部15的表面粘贴的片状构件19不同的片状构件30。该片状构件30利用所谓枪针31而固定于第一缓冲部15。作为枪针31,例如可以使用与在向服装等商品安装标签时等使用的枪针同样的形状的结构。

如图18所示,枪针31在轴部32的两端部设有与轴部32正交地延伸的防脱部33。如图17所示,枪针31的一方的端部埋设于第一缓冲部15的内部,另一方的端部贯通片状构件19及片状构件30。由此,利用在枪针31的另一方的端部形成的防脱部33,限制片状构件30从第一缓冲部15的脱离。

关于上述以外的结构,由于与实施方式1大致同样,因此关于同一构件标注同一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线17的向第一缓冲部15组装的组装工序的一例。在片状构件30排列有多个电线17。接下来,利用线状构件22将电线17缝合于片状构件30。该缝合作业可以通过手工作业进行,而且,可以使用缝纫机(未图示)。

接下来,将缝合有电线17的片状构件30载置于在第一缓冲部15形成的槽部16的底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片状构件30将固定有电线17的面的相反侧的面朝向第一缓冲部15侧地配置。需要说明的是,片状构件30也可以设为将固定有电线17的面朝向第一缓冲部15侧地配置的结构。

将载置于槽部16的底部的片状构件30使用公知的标签枪(未图示)利用枪针31固定于第一缓冲部15。

根据本实施方式,电线17利用线状构件22缝合于片状构件30,片状构件30固定于第一缓冲部15。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将电线17缝合于片状构件30,因此能够提高电线17的缝制作业的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片状构件30利用枪针31固定于第一缓冲部15。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提高将片状构件30固定于在第一缓冲部15形成的槽部16的底部上的作业的效率。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参照图20~图21,说明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缓冲部40形成有多个槽部41。槽部41的截面形状呈大致v字形状,为所谓v字槽。在1个槽部41配置有1根电线17。

如图20所示,槽部41以关闭了开口部42的状态相互接合。由此,避免电线17向第一缓冲部40的外部露出。作为将槽部41的开口部42接合的方法,可以采用基于粘结剂的粘结、基于加热的熔敷、基于线状构件的缝制等根据需要的任意的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槽部41的开口部42利用粘结剂来粘结。

关于上述以外的结构,由于与实施方式1大致同样,因此对于同一构件,标注同一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线17的向第一缓冲部40组装的组装工序的一例。在第一缓冲部40形成有多个槽部41。槽部41可以利用切削形成,而且,也可以利用加热使第一缓冲部40的一部分熔融来形成。

如图21所示,向1个槽部41内插入1个电线17。槽部41的截面形状呈v字形状,因此当将电线17压入至槽部41的内壁之间的尺寸与电线17的外径尺寸相同或比电线17的外径尺寸稍窄的部分时,通过由发泡材料构成的第一缓冲部40的弹力而将电线17夹持于槽部41的内壁之间。

接下来,如图20所示,将槽部41的开口部42关闭。在该状态下,利用粘结剂将槽部41的开口部42粘结。由此,电线17被固定在槽部41内。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缓冲部40具有槽部41,在槽部41内配置电线17,槽部41的开口部42以关闭的状态接合。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在槽部41内配置电线17并将该槽部41的开口部42接合关闭这样简便的方法,能够将电线17固定于缓冲部。

<其他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没有限定为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进行了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那样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技术范围。

(1)在实施方式1~2中,片状构件以电线位于与缓冲部相反的一侧的方式固定于缓冲部,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片状构件以电线朝向缓冲部侧的姿势固定于缓冲部。

(2)电线可以直接利用线状构件缝合于缓冲部的表面,也可以利用热熔敷来接合,还可以粘结。

(3)电线17和第二缓冲部20可以通过与电线17和第一缓冲部15同样的方法进行固定。

(4)在实施方式1~3中,电线17设为固定于第一缓冲部15的下表面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电线17也可以设为固定于第一缓冲部15的上表面或侧面的结构。而且,电线17也可以设为固定于第二缓冲部20的上表面、下表面或侧面的结构。

(5)实施方式3的槽部41设为截面形状呈v字形状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槽部41的截面形状可以设为u字状、c字状等任意的形状。

标号说明

10:座椅

11:就座部

12:靠背部

14:框架

15:第一缓冲部

16、41:槽部

17:电线

19、30:片状构件

20:第二缓冲部

21:余长部

22:线状构件

23:电线的配线结构

24:转动轴

31:枪针

42:开口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