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物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5422发布日期:2019-07-27 10:06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储物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储物箱。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6-84001号公报公开了现有的储物箱。该储物箱安装于配置在车厢内的仪表板。储物箱具备箱主体、侧板、储物箱门、锁定机构以及操作部。

箱主体具有连通内部与车厢内的开口。箱主体固定于仪表板。侧板能够相对于仪表板装卸。由此,侧板形成仪表板的侧面。储物箱门安装于箱主体。储物箱门能够移位至关闭开口的关闭位置与向车厢内敞开开口的敞开位置。

锁定机构能够切换为将储物箱门在关闭位置保持于箱主体的锁定状态与不将储物箱门保持于箱主体的解锁状态。锁定机构具有被卡合部与卡合部件。被卡合部在箱主体的内部形成于侧板附近。卡合部件设置于储物箱门。若锁定机构切换为锁定状态,则卡合部件与被卡合部卡合。另一方面,若锁定机构切换至解锁状态,则卡合部件与被卡合部的卡合解除。操作部在将锁定机构从锁定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时被操作。

在该储物箱中,若在储物箱门处于关闭位置时将锁定机构切换为锁定状态,则储物箱门维持关闭位置,继续关闭箱主体的开口。另一方面,若车辆的乘员等在储物箱门处于关闭位置时操作操作部,则锁定机构被切换为解锁状态。于是,储物箱门不保持于箱主体,从关闭位置向敞开位置移位。由此,乘员能够从箱主体的内部取出小物件。

日本特开2016-84001号公报虽未公开,但这种储物箱一般具有上锁机构。上锁机构能够变更至使操作部相对于锁定机构的操作有效化的开锁位置与使操作部相对于锁定机构的操作无效化的上锁位置。因此,在设置了上锁机构的储物箱中,若储物箱门处于关闭位置,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且上锁机构处于上锁位置,则即便操作操作部,储物箱门也不向敞开位置移位。因此,箱主体的内部的小物件难以被盗取。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储物箱中,若从仪表板取下侧板,则能够使用螺丝刀等工具从仪表板的侧面操作卡合部件。而且,若卡合部件与被卡合部的卡合解除,则不借助操作部的操作就能够将锁定机构从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能够使储物箱门从关闭位置向敞开位置移位。在该情况下,即便操作部的操作被上锁机构无效化,也无法防止箱主体的内部的小物件被盗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发挥较高的被盗取防止效果的储物箱。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形态,提供一种设置在配置于车厢内的仪表板的储物箱。储物箱具备:箱主体,固定于上述仪表板,且具有将上述箱主体的内部与上述车厢内连通的开口;侧板,能够相对于上述仪表板以及上述箱主体的至少一者装卸,形成上述仪表板的侧面或上述箱主体的侧面;储物箱门,设置于上述箱主体,能够移位至关闭上述开口的关闭位置与向上述车厢内敞开上述开口的敞开位置;锁定机构,能够切换为将上述储物箱门在上述关闭位置保持于上述箱主体的锁定状态与不将上述储物箱门保持于上述箱主体的解锁状态;操作部,在将上述锁定机构从上述锁定状态向上述解锁状态切换时被操作;以及上锁机构,能够变更至使上述操作部相对于上述锁定机构的操作有效化的开锁位置与使上述操作部相对于上述锁定机构的操作无效化的上锁位置。上述锁定机构具有:被卡合部,在上述箱主体的内部形成于上述侧板附近;和卡合部件,设置于上述储物箱门,在上述锁定状态下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另一方面,在上述解锁状态下与上述被卡合部的卡合解除。在上述箱主体设置有操作防止件,该操作防止件防止从上述仪表板的侧面或上述箱主体的侧面操作上述卡合部件来解除上述卡合部件与上述被卡合部的卡合。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储物箱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2-2剖面的示意剖视图。

图3是储物箱门以及锁定机构的后视图。

图4是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的情况下的储物箱的示意剖视图。

图5是操作防止件等的立体图。

图6是取下了侧板的状态下的储物箱的示意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2的储物箱的操作防止件等的立体图。

图8是取下了侧板的状态下的储物箱的示意剖视图。

图9是比较例的储物箱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1、2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储物箱具备箱主体1、侧板3、储物箱门5、图2以及图3所示的锁定机构7、作为操作部的操作手柄9、以及作为上锁机构的锁芯11。储物箱安装于仪表板100。仪表板100配置于车厢cr内。在仪表板100的内部收纳有熔断器箱等设备(省略图示)。

图1所示的各箭头表示储物箱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即便图2以后,也与图1对应地规定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这些方向是一个例子。在本实施例中,将储物箱设置于仪表板100的右下,但也可以设置于仪表板100的左下。

箱主体1通过未图示的安装螺钉固定于仪表板100的右下。箱主体1为树脂制。箱主体1具有右侧壁1a、左侧壁1b以及上壁1c。右侧壁1a以及左侧壁1b分别沿箱主体1的上下方向延伸。上壁1c沿箱主体1的左右方向延伸。上壁1c的右端与右侧壁1a连接,上壁1c的左端与左侧壁1b连接。箱主体1由右侧壁1a、左侧壁1b以及上壁1c形成为大致矩形的箱状。另外,通过右侧壁1a、左侧壁1b以及上壁1c形成箱主体1的开口1d。如图2所示,在箱主体1的内部形成有能够收纳后述的兜袋53的收纳空间1e。开口1d形成于箱主体1的后表面。开口1d将车厢cr与箱主体1的收纳空间1e连通。

在右侧壁1a设置有作为被卡合部的卡合孔1f。虽未图示,但与卡合孔1f同样,在左侧壁1b也设置有卡合孔。在右侧壁1a形成有作为操作防止件的操作防止壁13。卡合孔1f以及操作防止壁13的详细情况后述。

如图1所示,侧板3配置于仪表板100以及箱主体1的右侧。侧板3通过未图示的卡合销安装于仪表板100。侧板3能够相对于仪表板100装卸。侧板3安装于仪表板100并形成仪表板100的右侧面。另外,侧板3安装于仪表板100并关闭箱主体1的右侧面,从而还作为箱主体1的右侧面发挥功能。侧板3可以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仪表板100以及箱主体1两者装卸,可以构成为仅能够相对于箱主体1装卸。侧板3的形状能够变更。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储物箱门5由第一门板5a与第二门板5b构成。第一门板5a呈大致板状,形成储物箱门5的表面。在第一门板5a设置有操作手柄9与锁芯11。锁芯11能够通过乘员等的操作变更至开锁位置与上锁位置。

第二门板5b组装于第一门板5a的前表面,从而在第二门板5b与第一门板5a之间形成收纳室50。在第二门板5b的右侧面形成有与收纳室50内连通的贯通孔51。虽然省略图示,但在第二门板5b的左侧面也形成有与贯通孔51同样的贯通孔。在第二门板5b一体地形成有兜袋53。兜袋53形成为能够收纳小物件。

储物箱门5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设置于箱主体1的下端。储物箱门5能够移位至实线所示的关闭位置与假想线所示的敞开位置。储物箱门5通过移位至关闭位置来关闭箱主体1的开口1d。由此,如图2所示,兜袋53收纳于收纳空间1e内。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储物箱门5通过移位至敞开位置来向车厢cr内敞开开口1d。由此,兜袋53也向车厢cr内敞开。

锁定机构7具有右侧壁1a的卡合孔1f、左侧壁1b的卡合孔(省略图示)、以及图3所示的工作单元70。如图2所示,卡合孔1f配置于比箱主体1的开口1d更靠里的位置,与收纳空间1e内连通。卡合孔1f配置于箱主体1的右侧,配置于侧板3附近。左侧壁1b的卡合孔也与卡合孔1f同样,配置于比箱主体1的开口1d更靠里的位置,与收纳空间1e内连通。

如图3所示,工作单元70设置于第一门板5a,配置于收纳室50内。工作单元70具有基板71、小齿轮72、第一卡合部件73、第二卡合部件74以及螺旋弹簧75。基板71安装于第一门板5a的背面。在基板71形成有限位器76与弹簧座77。在图3中,省略第二门板5b。

小齿轮72在基板71安装为能够绕摆动轴72a摆动。小齿轮72能够如图3的箭头所示地向d1方向与d2方向摆动。在小齿轮72设置有对小齿轮72向d1方向施力的未图示的施力部件。小齿轮72与限位器76抵接,由此向d1方向的摆动被限制。图3表示小齿轮72向d1方向摆动的状态。

在小齿轮72形成有第一齿轮部701与第二齿轮部702。小齿轮72与图1所示的操作手柄9连结为能够传递动力。若锁芯11处于开锁位置,则操作手柄9相对于工作单元70的操作被有效化,因而操作手柄9的操作传递至小齿轮72。另一方面,若锁芯11处于上锁位置,则操作手柄9相对于工作单元70的操作被无效化,因而操作手柄9的操作无法传递至小齿轮72。

第一卡合部件73具有第一轴部73a与第一前端部73b。第一轴部73a沿左右方向延伸。在第一轴部73a的左端形成有第三齿轮部703。第三齿轮部703与第一齿轮部701啮合。由此,第一卡合部件73与小齿轮72连结为能够传递动力。第一前端部73b一体地形成于第一轴部73a的右端。

第二卡合部件74具有第二轴部74a与第二前端部74b。第二轴部74a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轴部74a的长度小于第一轴部73a的长度。在第二轴部74a的右端形成有第四齿轮部704。第四齿轮部704与第二齿轮部702啮合。由此,第二卡合部件74也与小齿轮72连结为能够传递动力。第二前端部74b一体地形成于第二轴部74a的左端。

螺旋弹簧75配置于第一轴部73a的左端与弹簧座77之间。螺旋弹簧75对第一卡合部件73向右侧施力。

在第一门板5a形成有第一引导部55与第二引导部57。如图2所示,第一引导部55在收纳室50内朝向第二门板5b延伸。在第一引导部55形成有能够引导第一前端部73b的第一引导孔55a。与第一引导部55同样,在图3所示的第二引导部57也形成有能够引导第二前端部74b的第二引导孔57a。

在锁定机构7中,若工作单元70的小齿轮72向d1方向摆动,则第一卡合部件73边使第三齿轮部703与第一齿轮部701啮合边借助螺旋弹簧75的作用力在储物箱内向右侧移动。另外,第二卡合部件74边使第四齿轮部704与第二齿轮部702啮合边在储物箱内向左侧移动。于是,如图2所示,第一卡合部件73的第一前端部73b从第二门板5b的贯通孔51向储物箱门5的外部突出。另外,第一前端部73b进入右侧壁1a的卡合孔1f,与卡合孔1f卡合。虽然省略图示,但第二卡合部件74的第一前端部74b也与左侧壁1b的卡合孔卡合。这样,若锁定机构7被切换为锁定状态,则储物箱门5在关闭位置保持于箱主体1。

另一方面,若在图1所示的锁芯11位于开锁位置的状态系操作操作手柄9,则工作单元70的小齿轮72向d2方向摆动。由此,第一卡合部件73维持着使第三齿轮部703与第一齿轮部701啮合不变,边克服螺旋弹簧75的作用力边在储物箱内向左侧移动。同时,第二卡合部件74维持着使第四齿轮部704与第二齿轮部702啮合不变地在储物箱内向右侧移动。于是,如图4所示,第一卡合部件73的第一前端部73b被导入收纳室50内,第一前端部73b与卡合孔1f的卡合解除。第二卡合部件74也同样,第二前端部74b与卡合孔的卡合解除。这样,若锁定机构7被切换为解锁状态,则储物箱门5不再保持于箱主体1。因此,储物箱门5因自重而移位至图1的假想线所示的敞开位置。

另外,若储物箱门5位于关闭位置且锁芯11位于上锁位置,则操作手柄9的操作被无效化。因此,即便操作操作手柄9,图3所示的小齿轮72也不向d2方向摆动,因而锁定机构7维持为锁定状态。

如图5所示,操作防止壁13一体地形成于右侧壁1a。如上述那样,箱主体1为树脂制,因而操作防止壁13也为树脂制。操作防止壁13由第一壁13a、第二壁13b以及第三壁13c构成。第一壁13a形成操作防止壁13的上表面。第二壁13b形成操作防止壁13的下表面。第三壁13c与第一壁13a以及第二壁13b连接,形成操作防止壁13的右侧面。操作防止壁13形成于箱主体1的内部。另外,操作防止壁13配置于卡合孔1f的右侧,配置在与卡合孔1f的第一卡合部件73的第一前端部73b的右侧。操作防止壁13形成得比卡合孔1f以及第一前端部73b大。操作防止壁13从箱主体1的右侧面即侧板3附近覆盖卡合孔1f以及第一前端部73b。图5表示从仪表板100取下了箱主体1的状态。后述的图7也同样。

在上述储物箱中,能够通过从仪表板100取下侧板3来设置收纳于仪表板100内的熔断器箱等设备。另外,在取下了侧板3的状态下,难以不借助操作手柄9的操作地将锁定机构7从锁定状态向解锁状态切换。以下,基于与比较例的对比来对该作用进行说明。

除了未设置操作防止壁13这点之外,图9所示的比较例的储物箱是与实施例1的储物箱同样的结构。在比较例的储物箱中,若取下侧板3,则能够使用螺丝刀200等工具从仪表板100的侧面直接操作第一前端部73b。如图9所示,若能够使用螺丝刀200使第一前端部73b在储物箱内向左侧移动,则能够解除第一前端部73b与卡合孔1f的卡合。而且,若第一卡合部件73的第一前端部73b在储物箱内向左侧移动,则即便锁芯11位于上锁位置,小齿轮72也使图3所示的第一齿轮部701与第三齿轮部703啮合不变地向d2方向摆动。因此,第二卡合部件74也在储物箱内向右侧移动,第二前端部74与卡合孔的卡合解除。这样,锁定机构7从锁定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即,不借助操作手柄9的操作就能够将锁定机构7从锁定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能够使储物箱门5从关闭位置移位至敞开位置。因此,即便储物箱门5位于关闭位置且锁芯11位于上锁位置,也无法防止兜袋53内的小物件被盗取。

与此相对,在实施例1的储物箱中,如图6所示,借助操作防止壁13能够防止从仪表板100的侧面解除第一前端部73b与卡合孔1f的卡合。即,在实施例1的储物箱中,即便从取下了侧板3的仪表板100的侧面插入螺丝刀200,操作防止壁13也与螺丝刀200抵接。因此,难以使用螺丝刀200从仪表板100的侧面直接操作第一前端部73b。即,只要不破坏操作防止壁13,就难以从仪表板100的侧面操作第一前端部73b,难以解除第一前端部73b与卡合孔1f的卡合。其结果是,在实施例1的储物箱中,难以不借助操作手柄9的操作地将锁定机构7从锁定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即,若储物箱门5位于关闭位置且锁芯11位于上锁位置,则储物箱门5不从关闭位置向敞开位置移位。

因此,实施例1的储物箱发挥较高的被盗取防止效果。

在该储物箱中,操作防止壁13一体地形成于右侧壁1a。因此,储物箱的部件个数减少,储物箱的制造变容易。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实施例2的储物箱中,代替操作防止壁13而将作为操作防止件的操作防止壳体15设置于箱主体1的右侧壁1a。操作防止壳体15与箱主体1独立地形成。操作防止壳体15为金属制,呈矩形的箱状。另外,在操作防止壳体15形成有卡止爪15a。另一方面,在右侧壁1a中,在卡合孔1f的周围形成有固定部1g。操作防止壳体15的材质、形状能够变更。

操作防止壳体15通过使卡止爪15a卡止于固定部1g内而固定于形成有固定部1g的右侧壁1a。由此,如图8所示,操作防止壳体15在内部收纳第一前端部73b并覆盖卡合孔1f以及第一前端部73b整体。该储物箱中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的储物箱同样。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省略详细的说明。

该储物箱也能够借助操作防止壳体15防止从仪表板100的侧面解除第一前端部73b与卡合孔1f的卡合。另外,操作防止壳体15覆盖卡合孔1f以及第一前端部73b整体,因而基本无法从仪表板100的侧面直接操作第一前端部73b。另外,操作防止壳体15为金属制,操作防止壳体15的破坏也较难。

另外,操作防止壳体15与箱主体1独立,因而箱主体1、操作防止壳体15具有较高的设计自由度。该储物箱中的其他作用与实施例1的储物箱同样。

以上,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1、2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上述实施例1、2,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例如,可以以不在第二门板5b形成兜袋53而能够在收纳空间1e收纳小物件的方式构成储物箱。

对于上锁机构而言,可以代替锁芯11而使用电子锁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