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88801发布日期:2020-03-27 19:2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轮胎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轮胎。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沟的沟壁设置起伏部(pointheight)的轮胎,该起伏部由第1倾斜壁与第2倾斜壁构成,第1倾斜壁与第2倾斜壁的连接部分呈く字状弯曲。该起伏部的弯曲部分在胎面花纹的1个间距设有3~5个。由此,能够兼得轮胎噪声的减少与雪地性能的提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3099号公报

然而,近年来,例如,因全球变暖的影响在潮湿路面行驶的机会增加。因此,不但期望提高轮胎的噪声性能,还期望提高排水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衡地提高噪声性能与排水性能的轮胎。

本发明为一种轮胎,具有在车辆安装时分别位于车辆的外侧的外侧胎面端和位于车辆的内侧的内侧胎面端,在胎面部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主沟,上述多个主沟包含配置于最靠上述外侧胎面端侧的外侧主沟、配置于最靠上述内侧胎面端侧的内侧主沟、以及配置于上述外侧主沟与上述内侧主沟之间的中间主沟,上述多个主沟分别具有配置于轮胎轴向的两侧且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一对沟缘,上述一对沟缘中的至少一方包含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部和相对于轮胎周向以比上述周向部大的角度倾斜的多个轴向部,在将上述主沟所包含的上述多个轴向部的轮胎轴向长度的合计设为轴向部总长度时,上述外侧主沟的轴向部总长度l1、上述中间主沟的轴向部总长度l2、上述内侧主沟的轴向部总长度l3满足下述式(1)和(2),即:

l1>l3…(1)

l1≥l2≥l3…(2)。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上述外侧主沟具有上述外侧胎面端侧的外侧第1沟缘,上述外侧第1沟缘包含上述多个周向部,上述外侧第1沟缘的上述多个周向部包含配置于上述中间主沟侧的第1周向部和配置于比上述第1周向部靠上述外侧胎面端侧的第2周向部。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上述胎面部沿轮胎周向设置有多个将上述外侧主沟与上述外侧胎面端连接起来的外侧胎肩横沟,由此形成有由上述外侧主沟、上述外侧胎面端、以及上述外侧胎肩横沟划分的多个外侧胎肩花纹块,在上述外侧胎肩花纹块的上述中间主沟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花纹块边缘形成有上述第1周向部,上述第1周向部的轮胎周向长度为上述外侧胎肩花纹块的轮胎周向长度的35%~55%。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上述外侧第1沟缘包含上述多个轴向部,上述多个轴向部各自的上述轮胎轴向长度为上述外侧胎肩花纹块的轮胎轴向宽度的10%以下。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上述外侧主沟具有上述中间主沟侧的外侧第2沟缘,上述外侧第2沟缘包含上述多个周向部和上述多个轴向部,上述外侧第2沟缘的上述多个周向部分别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上述外侧第2沟缘的上述多个周向部的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为5~15度。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上述外侧第2沟缘的上述多个轴向部沿轮胎周向交替设置有第1轴向部和轮胎轴向的长度比上述第1轴向部的轮胎轴向的长度大的第2轴向部。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上述胎面部在上述外侧主沟与上述中间主沟之间形成有外侧中间陆地部,上述第1轴向部与上述第2轴向部的轮胎轴向长度的合计为上述外侧中间陆地部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10%~25%。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上述外侧主沟的上述轴向部总长度l1为上述内侧主沟的上述轴向总长度l3的150%~250%。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上述内侧主沟具有上述内侧胎面端侧的内侧第1沟缘和上述中间主沟侧的内侧第2沟缘,上述内侧第1沟缘和上述内侧第2沟缘分别具有上述多个周向部和上述多个轴向部。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上述内侧第1沟缘的上述多个周向部和上述内侧第2沟缘的上述多个周向部分别沿轮胎周向交替地设置有内侧第1周向部和内侧第2周向部,该内侧第2周向部配置于比上述内侧第1周向部靠上述内侧主沟的沟中心线侧,上述内侧第1沟缘的上述多个轴向部和上述内侧第2沟缘的上述多个轴向部分别包含从上述内侧第2周向部的两端延伸的内侧第1轴向部和内侧第2轴向部。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上述胎面部在上述内侧主沟与上述内侧胎面端之间形成有内侧胎肩陆地部,上述内侧第1沟缘的上述内侧第1轴向部和上述内侧第2轴向部、与上述内侧第2沟缘的上述内侧第1轴向部和上述内侧第2轴向部的轮胎轴向的长度的合计为上述内侧胎肩陆地部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5%~15%。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上述外侧主沟包含上述外侧胎面端侧的外侧第1沟缘和上述中间主沟侧的外侧第2沟缘,上述外侧主沟具有在上述外侧第1沟缘的上述中间主沟侧的内端与上述外侧第2沟缘的上述外侧胎面端侧的外端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呈直线状延伸的外侧直线部,上述内侧主沟具有在上述内侧第1沟缘的上述中间主沟侧的内端与上述内侧第2沟缘的上述内侧胎面端侧的外端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呈直线状延伸的内侧直线部,上述外侧直线部的轮胎轴向宽度小于上述内侧直线部的轮胎轴向宽度。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上述外侧直线部的轮胎轴向宽度为上述内侧直线部的轮胎轴向宽度的70%~90%。

本发明的轮胎包含配置于外侧胎面端侧的外侧主沟、配置于内侧胎面端侧的内侧主沟、以及配置于外侧主沟与内侧主沟之间的中间主沟。在各上述主沟包含有相对于轮胎周向以较大的角度倾斜的多个轴向部。而且,在将上述主沟所含有的多个轴向部的轮胎轴向长度的合计设为轴向总长度时,外侧主沟的轴向部总长度l1、中间主沟的轴向部总长度l2、内侧主沟的轴向部总长度l3满足下述式(1)和(2),

l1>l3…(1)

l1≥l2≥l3…(2)。

与车辆内侧相比,在车辆外侧由主沟产生的噪声的影响较大。因此,通过满足式(1),由此搅乱上述外侧主沟内的空气的流动,从而抑制气柱共鸣的生成。由此,噪声性能提高。另外,通过满足式(1),由此上述内侧主沟使上述轴向部的排水阻力减小,从而能够提高排水性能。特别是,在将轮胎以负外倾角安装的情况下,在上述内侧主沟侧作用有较大的接地压力,因此排水性能进一步提高。

上述中间主沟配置于比上述外侧主沟靠车辆内侧的位置,因此与上述外侧主沟相比对噪声性能的影响较小。另外,上述中间主沟配置于比上述内侧主沟靠车辆外侧的位置,因此,例如在将轮胎以负外倾角安装的情况下,排水性能的影响在比内侧主沟侧靠中间主沟侧变小。由此,通过满足上述式(2),能够较高地维持上述中间主沟的排水性能和噪声性能的提高效果。

因此,本发明的轮胎均衡地提高排水性能与噪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2是图1的外侧主沟的放大图。

图3是图1的内侧主沟的放大图。

图4是图1的中间主沟的放大图。

图5是图1的外侧胎肩陆地部和外侧中间陆地部的放大图。

图6是图1的内侧胎肩陆地部和内侧中间陆地部的放大图。

图7是图1的胎冠陆地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轮胎;2…胎面部;3…主沟;3a…外侧主沟;3b…内侧主沟;3c…中间主沟;5…沟缘;6…周向部;7…轴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的方式,示出了四轮驱动车用的全季节用充气轮胎。其中,本发明不言而喻包含轻型卡车用以及载重用的充气轮胎,且也能够应用于其他的类别的轮胎1。

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具备向车辆安装的方向被指定的左右非对称花纹。向车辆安装的方向例如利用文字、标记显示于侧壁部(省略图示)等。在图1中,在将轮胎1安装于车辆的情况下,左侧与车辆的外侧对应,右侧与车辆的内侧对应。

胎面部2具有在车辆安装时位于车辆的外侧的外侧胎面端t1和在车辆安装时位于车辆的内侧的内侧胎面端t2。

各胎面端t1、t2是对组装于正规轮辋(未图示)并且填充有正规内压的无负荷的正规状态的轮胎1加载正规负载并以0°外倾角接地于平面时的轮胎轴向最外侧的接地位置。两胎面端t1、t2之间的轮胎轴向的宽度被定义为胎面宽度tw。在本说明书中,在不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轮胎各部的尺寸等以在该正规状态下测定出的值进行表示。

“正规轮辋”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为“designrim”,若为etrto则为“measuringrim”。

“正规内压”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各规格的气压,若为jatma则为“最高气压”,若为tra则为表“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为“inflationpressure”。

“正规负载”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各规格的负载,若为jatma则为“最大负荷能力”,若为tra则为表“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为“loadcapacity”。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主沟3。本实施方式的主沟3包含配置于最靠外侧胎面端t1侧的外侧主沟3a、配置于最靠内侧胎面端t2侧的内侧主沟3b、以及配置于外侧主沟3a与内侧主沟3b之间的中间主沟3c。在图1中,为了方便,而着色表示沟、刀槽花纹。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主沟3c具有配置于外侧胎面端t1侧的第1中间主沟3d和配置于比第1中间主沟3d靠内侧胎面端t2侧的第2中间主沟3e。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中间主沟3d和第2中间主沟3e隔着轮胎赤道c而分离配置在两侧。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主沟3a和第1中间主沟3d配置于比轮胎赤道c靠外侧胎面端t1侧,内侧主沟3b和第2中间主沟3e配置于比轮胎赤道c靠内侧胎面端t2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中间主沟3d和第2中间主沟3e的构成要件实际相同,因此,只要不特别地言及,则说明为中间主沟3c。另外,中间主沟3c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

通过这样的主沟3,在胎面部2设置有多个陆地部4。在本实施方式中,陆地部4包括外侧胎肩陆地部4a、内侧胎肩陆地部4b、外侧中间陆地部4c以及内侧中间陆地部4d。本实施方式的外侧胎肩陆地部4a形成于外侧主沟3a与外侧胎面端t1之间。本实施方式的内侧胎肩陆地部4b形成于内侧主沟3b与内侧胎面端t2之间。本实施方式的外侧中间陆地部4c形成于外侧主沟3a与第1中间主沟3d之间。本实施方式的内侧中间陆地部4d形成于内侧主沟3b与第2中间主沟3e之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的第1中间主沟3d与第2中间主沟3e之间形成有胎冠陆地部4e。

主沟3分别具有配置于轮胎轴向的两侧且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一对沟缘5、5。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主沟3a具有外侧胎面端t1侧的外侧第1沟缘5a、中间主沟3c侧的外侧第2沟缘5b。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主沟3b具有内侧胎面端t2侧的内侧第1沟缘5c、中间主沟3c侧的内侧第2沟缘5d。中间主沟3c具有外侧胎面端t1侧的中间第1沟缘5e、内侧胎面端t2侧的中间第2沟缘5f。

各主沟3各自的一对沟缘5、5中的至少一方包含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部6和相对于轮胎周向以比周向部6大的角度倾斜的多个轴向部7。这样的轴向部7具有沿着轮胎轴向的轴向成分,搅乱沟内的空气的振动,从而抑制气柱共鸣的生成。另外,轴向部7例如相对于泥泞地发挥较大的剪断力,因此发挥优越的越野性能。

在将主沟3所含有的多个轴向部7的轮胎轴向长度w的合计σw设为轴向部总长度时,外侧主沟3a的轴向部总长度l1、中间主沟3c的轴向部总长度l2、内侧主沟3b的轴向部总长度l3满足下述式(1)和(2)。此外,图1作为代表示出了外侧第2沟缘5b的轴向部7的轮胎轴向长度w。

l1>l3…(1)

l1≥l2≥l3…(2)

与车辆内侧相比,在车辆外侧由主沟3产生的噪声的影响较大。因此,通过满足式(1),由此搅乱外侧主沟3a内的空气的流动,抑制气柱共鸣的生成。由此,噪声性能提高。另外,通过满足式(1),由此内侧主沟3b使轴向部7的排水阻力减小,从而能够提高排水性能。特别是,在将轮胎1以负外倾角安装的情况下,对内侧主沟3b侧作用有较大的接地压力,因此排水性能进一步提高。

中间主沟3c配置于比外侧主沟3a靠车辆内侧,因此与外侧主沟3a相比,对噪声性能的影响较小。另外,中间主沟3c配置于比内侧主沟3b靠车辆外侧,因此,例如,在将轮胎以负外倾角安装的情况下,排水性能的影响在比内侧主沟3b侧靠中间主沟3c侧变小。由此,通过满足式(2),能够较高地维持中间主沟3c的排水性能和噪声性能的提高效果。因此,轮胎1均衡地具有优越的排水性能与噪声性能。

为了有效地发挥上述的作用,外侧主沟3a的轴向部总长度l1优选为内侧主沟3b的轴向部总长度l3的150%~250%。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主沟3在两侧的沟缘5、5包含周向部6和轴向部7。由此,进一步发挥上述的作用。图2是外侧主沟3a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外侧第1沟缘5a包含多个周向部6a和多个轴向部7a。本实施方式的外侧第2沟缘5b包含多个周向部6b和多个轴向部7b。图3是内侧主沟3b的放大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侧第1沟缘5c包含多个周向部6c与多个轴向部7c。本实施方式的内侧第2沟缘5d包含多个周向部6d与多个轴向部7d。图4是中间主沟3c的放大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中间第1沟缘5e包含多个周向部6e与多个轴向部7e。本实施方式的中间第2沟缘5f包含多个周向部6f与多个轴向部7f。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周向部6和各轴向部7呈直线状延伸。此外,各沟缘5的方式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

如图1所示,在胎面部2设置有多个横沟8。在本实施方式中,横沟8包含外侧胎肩横沟8a、内侧胎肩横沟8b、外侧中间横沟8c、内侧中间横沟8d、以及胎冠横沟8e。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胎肩横沟8a、内侧胎肩横沟8b、外侧中间横沟8c、内侧中间横沟8d以及胎冠横沟8e分别沿轮胎周向排列有多条。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胎肩横沟8a连接外侧主沟3a与外侧胎面端t1。由此,外侧胎肩陆地部4a具有被外侧主沟3a、外侧胎面端t1、外侧胎肩横沟8a划分的多个外侧胎肩花纹块9a。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胎肩横沟8b从内侧胎面端t2向内侧主沟3b侧延伸并在内侧胎肩陆地部4b内终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中间横沟8c连接外侧主沟3a与第1中间主沟3d。由此,外侧中间陆地部4c具有被外侧主沟3a、第1中间主沟3d、外侧中间横沟8c划分的多个外侧中间花纹块9c。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中间横沟8d连接内侧主沟3b与第2中间主沟3e。由此,内侧中间陆地部4d具有被内侧主沟3b、第2中间主沟3e、内侧中间横沟8d划分的多个内侧中间花纹块9d。

胎冠横沟8e包含第1胎冠横沟8e1与第2胎冠横沟8e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胎冠横沟8e1从第1中间主沟3d朝向第2中间主沟3e侧延伸并在胎冠陆地部4e内终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胎冠横沟8e2从第2中间主沟3e朝向第1中间主沟3d侧延伸并在胎冠陆地部4e内终止。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第1沟缘5a的周向部6a包含配置于中间主沟3c侧的第1周向部11和配置于比第1周向部11靠外侧胎面端t1侧的第2周向部12。第1周向部11与第2周向部12例如沿轮胎周向交替排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周向部11和第2周向部12沿着轮胎周向延伸。这样的第1周向部11和第2周向部12减少排水阻力而较高地维持排水性能。在本说明书中,“沿着轮胎周向”当然包含相对于轮胎周向以0度的角度θ延伸的方式,还包含相对于轮胎周向以不足5度的角度θ延伸的方式。

图5是外侧胎肩陆地部4a和外侧中间陆地部4c的放大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外侧胎肩花纹块9a具有在中间主沟3c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花纹块边缘10。该花纹块边缘10与外侧主沟3a的外侧第1沟缘5a重叠。

第1周向部11形成于外侧胎肩花纹块9a的花纹块边缘10。第1周向部11的轮胎周向长度la优选为外侧胎肩花纹块9a的轮胎周向长度ls的35%~55%。由此,较高地确保包含配置于中间主沟3c侧的第1周向部11的花纹块部分9a1的刚性,维持相对于泥泞地等的越野路面的剪断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胎肩花纹块9a的花纹块边缘10分别设置有一个第1周向部11和一个第2周向部12。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第1沟缘5a的轴向部7a优选其轮胎轴向长度w1为外侧胎肩花纹块9a的轮胎轴向宽度(最大宽度)wa的10%以下。这样的轴向部7a较高地维持排水性能。此外,为了发挥牵引性而提高越野性能,轴向部7a的轮胎轴向长度w1优选为外侧胎肩花纹块9a的轮胎轴向宽度wa的5%以上。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第1沟缘5a的轴向部7a从第1周向部11的两端11e、11e朝向外侧胎面端t1侧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部7a包含与外侧胎肩横沟8a相连的第1轴向部13、与后述的外侧胎肩浅沟39相连的第2轴向部14。这样的轴向部7a具有将在外侧主沟3a内流动的水向外侧胎肩横沟8a、外侧胎肩浅沟39引导的功能,因此提高排水性能。

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轴向部7与横沟、浅沟或者后述的刀槽花纹相连,在该轴向部7的轮胎轴向长度w不明确的情况下,如以下那样定义轮胎轴向长度w。轴向部7的轮胎轴向长度w是使与该轴向部7在轮胎周向邻接的周向部6平滑地延长的假想周向部6k和轴向部7交叉的交叉位置k、与轴向部7的一端7t之间的轮胎轴向的长度。

外侧第2沟缘5b的周向部6b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这样的周向部6b具有轮胎轴向成分,因此提高越野行驶中的牵引性。

为了有效地发挥上述的作用,外侧第2沟缘5b的周向部6b优选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1为5~15度。在周向部6b的角度θ1超过15度的情况下,排水阻力增大,从而存在排水性能降低的担忧。在周向部6b的角度θ1不足5度的情况下,轮胎轴向成分减小,从而存在越野性能降低的担忧。另外,外侧第2沟缘5b与外侧第1沟缘5a相比,外侧第2沟缘5b的配设位置为靠轮胎赤道c侧,从而在转弯行驶时作用的横向力相对较小。因此,使外侧第2沟缘5b的周向部6b以角度θ1倾斜,从而外侧中间陆地部4c的外侧主沟3a侧的陆地部刚性相对变小,但能够使外侧主沟3a的轮胎轴向的沟宽wg1变化。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外侧主沟3a的沟内的空气的流动的搅乱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第2沟缘5b的周向部6b相对于轮胎周向朝一侧倾斜。周向部6b例如包含第1周向部16和配置于比第1周向部16靠外侧胎面端t1侧的第2周向部1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周向部16与第2周向部17在轮胎周向交替排列。这样的外侧第2沟缘5b有助于增大轴向部7b的轮胎轴向长度,从而有效地搅乱外侧主沟3a内的空气的振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周向部16与第2周向部17构成外侧中间花纹块9c的花纹块边缘18(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花纹块边缘18构成为包含1条第1周向部16与1条第2周向部17。

本实施方式的外侧第2沟缘5b的轴向部7b包含第1轴向部19和轮胎轴向长度大于第1轴向部19的轮胎轴向长度的第2轴向部2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轴向部19与第2轴向部20在轮胎周向交替配置。这样的外侧第2沟缘5b确保隔着第1轴向部19配置于轮胎周向的两侧的第1周向部16与第2周向部17内的水顺畅的流动。另外,第2轴向部20具有较大的轮胎轴向长度w,因此对气柱共鸣的生成的抑制效果较高,提高噪声性能。由此,均衡地提高排水性能与噪声性能。

外侧第2沟缘5b的第1轴向部19与第2轴向部20的轮胎轴向长度w2的合计l4优选为外侧中间陆地部4c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c(图5所示)的10%~25%。在轮胎轴向长度的合计l4小于轮胎轴向的宽度wc的10%的情况下,存在噪声性能降低的担忧。在轮胎轴向长度的合计l4超过轮胎轴向的宽度wc的25%的情况下,存在排水性能降低的担忧。

外侧主沟3a具有在外侧第1沟缘5a的中间主沟3c侧的内端i1与外侧第2沟缘5b的外侧胎面端t1侧的外端e1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以直线延伸的外侧直线部21。这样的外侧直线部21能够进行顺畅的排水而较高地维持排水性能。

如图3所示,内侧主沟3b的内侧第1沟缘5c的周向部6c和内侧第2沟缘5d的周向部6d分别包含内侧第1周向部23和内侧第2周向部24,内侧第2周向部24配置于比内侧第1周向部23靠内侧主沟3b的沟中心线3k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第1周向部23和内侧第2周向部24分别沿轮胎周向交替配置。沟中心线3k是在内侧第1沟缘5c的中间主沟3c侧的内端i2与内侧第2沟缘5d的内侧胎面端t2侧的外端e2之间的轮胎轴向的中间位置以与轮胎周向平行的直线延伸的线段。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第1周向部23和内侧第2周向部24沿着轮胎周向延伸。这样的内侧第1周向部23和内侧第2周向部24使内侧主沟3b内的排水阻力减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第1沟缘5c的内侧第1周向部23a与内侧第2沟缘5d的内侧第2周向部24b配置于在轮胎周向上重叠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第1沟缘5c的内侧第2周向部24a与内侧第2沟缘5d的内侧第1周向部23b配置于在轮胎周向上重叠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内侧主沟3b的轮胎轴向的沟宽wg2遍布轮胎周向以实际相同的大小形成。这样的内侧主沟3b具有较高的排水性能。

内侧第1沟缘5c的轴向部7c和内侧第2沟缘5d的轴向部7d分别包含从内侧第2周向部24的两端24e、24e延伸的内侧第1轴向部25和内侧第2轴向部26。在本实施方式的内侧第1沟缘5c和内侧第2沟缘5d中,内侧第1轴向部25和内侧第2轴向部26例如在轮胎周向上交替排列。

内侧第1沟缘5c与内侧第2沟缘5d的轮胎轴向长度w3的合计l5优选为是内侧胎肩陆地部4b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b(图6所示)的5%~15%。上述合计l5是1个内侧第1沟缘5c的内侧第1轴向部25a和1个内侧第2轴向部26a的轮胎轴向长度w3与1个内侧第2沟缘5d的内侧第1轴向部25b和1个内侧第2轴向部26b的轮胎轴向长度w3的合计。由此,在内侧主沟3b中,较小地维持排水阻力,因此特别地在以负外倾角安装时,能够发挥优越的排水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第1沟缘5c的内侧第1轴向部25a与内侧第2轴向部26a的轮胎轴向长度w相同。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第2沟缘5d的内侧第1轴向部25b与内侧第2轴向部26b的轮胎轴向长度w相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第1沟缘5c的内侧第1轴向部25a与内侧第2轴向部26a相对于轮胎周向反向倾斜。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第2沟缘5d的内侧第1轴向部25b与内侧第2轴向部26b相对于轮胎周向反向倾斜。

内侧主沟3b具有在内侧第1沟缘5c的中间主沟3c侧的内端i2与内侧第2沟缘5d的内侧胎面端t2侧的外端e2之间沿轮胎周向呈直线连续地延伸的内侧直线部28。这样的内侧直线部28能够进行顺畅的排水而较高地维持排水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直线部21的轮胎轴向宽度w1(图2所示)形成为小于内侧直线部28的轮胎轴向宽度w2。由此,在由主沟3产生的噪声的影响较大的车辆外侧,能够有效地抑制外侧主沟3a导致的气柱共鸣的生成。另外,由此,能够进行内侧主沟3b内的顺畅的排水,因此发挥优越的排水性能。特别是,在将轮胎1以负外倾角安装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发挥上述的作用。

外侧直线部21的轮胎轴向宽度w1优选为是内侧直线部28的轮胎轴向宽度w2的70%~90%。另外,内侧直线部28的轮胎轴向宽度w2优选为胎面宽度tw的2%~7%。由此,均衡地提高排水性能与噪声性能。

如图4所示,中间主沟3c的中间第1沟缘5e的周向部6e和中间第2沟缘5f的周向部6f分别设置有中间第1周向部30与中间第2周向部31。本实施方式的中间第2周向部31配置于比中间第1周向部30靠中间主沟3c的沟中心线3h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第1周向部30和中间第2周向部31分别在轮胎周向上交替排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第1周向部30和中间第2周向部31沿着轮胎周向延伸。这样的中间第1周向部30和中间第2周向部31能够减小中间主沟3c的排水阻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第1沟缘5e的中间第1周向部30a与中间第2沟缘5f的中间第2周向部31b配置于在轮胎周向上重叠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第1沟缘5e的中间第2周向部31a与中间第2沟缘5f的中间第1周向部30b配置于在轮胎周向上重叠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中间主沟3c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g3遍布轮胎周向以实际相同的大小形成。这样的中间主沟3c具有较高的排水性能。

中间第1沟缘5e的轴向部7e和中间第2沟缘5f的轴向部7f分别包含从中间第2周向部31的两端31e、31e延伸的中间第1轴向部33与中间第2轴向部34。在中间第1沟缘5e和中间第2沟缘5f中,中间第1轴向部33和中间第2轴向部34例如在轮胎周向上交替排列。

如图5所示,在第1中间主沟3d中,各1个中间第1轴向部33a、33b的轮胎轴向长度w4与各1个中间第2轴向部34a、34b的轮胎轴向长度w4的合计l6优选大于内侧主沟3b的上述合计l5。由此,在相对作用有较大的横向力的车辆外侧的第1中间主沟3d,能够产生较大的牵引力,从而越野性能提高。另外,在将轮胎1以负外倾角安装的情况下,能够较高地维持排水性能。为了有效地发挥这样的作用,第1中间主沟3d的轮胎轴向长度w4的合计l6优选为外侧中间陆地部4c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c的15%~35%。

如图6所示,在第2中间主沟3e中,各1个中间第1轴向部33a、33b的轮胎轴向长度w5与各1个中间第2轴向部34a、34b的轮胎轴向长度w5的合计l7例如优选大于内侧主沟3b的上述合计l5。由此,能够有效地发挥上述作用。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第1沟缘5e的中间第1轴向部33a与中间第2轴向部34a的轮胎轴向长度w4相同。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第2沟缘5f的中间第1轴向部33b与中间第2轴向部34b的轮胎轴向长度w4相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第1沟缘5e的中间第1轴向部33a与中间第2轴向部34a相对于轮胎周向反向倾斜。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第2沟缘5f的中间第1轴向部33b与中间第2轴向部34b相对于轮胎周向反向倾斜。

如图4所示,中间主沟3c具有在中间第1沟缘5e的内侧胎面端t2侧的内端i3与中间第2沟缘5f的外侧胎面端t1侧的外端e3之间沿轮胎周向呈直线连续延伸的中间直线部36。这样的中间直线部36能够进行顺畅的排水,从而较高地维持排水性能。

中间直线部36的轮胎轴向宽度w3优选大于外侧直线部21的轮胎轴向宽度w1。由此,在作用有较大的接地压力的中间直线部36,能够顺畅地排出沟内的水,因此发挥优越的排水性能。中间直线部36的轮胎轴向宽度w3优选为外侧直线部21的轮胎轴向宽度w1的120%~140%左右。另外,中间直线部36的轮胎轴向宽度w3优选大于内侧直线部28的轮胎轴向宽度w2。

如图5所示,外侧胎肩横沟8a的轮胎周向的宽度w5从外侧主沟3a侧朝向外侧胎面端t1侧增大。这样的外侧胎肩横沟8a将外侧主沟3a内的水顺畅地向外侧胎面端t1的外侧排出。另外,在越野行驶时,外侧胎肩横沟8a内的泥、土被向外侧胎面端t1顺畅地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胎肩横沟8a的任一方的沟缘8k与第1轴向部13平滑地连接。由此,外侧主沟3a内的水被顺畅地向外侧胎肩横沟8a内引导,因此排水性能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的外侧胎肩花纹块9a设置有连接外侧主沟3a与外侧胎面端t1的外侧胎肩浅沟39。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外侧胎肩横沟8a相比,外侧胎肩浅沟39的沟深和沟宽较小,因此抑制外侧胎肩花纹块9a的刚性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胎肩浅沟39和外侧胎肩横沟8a相对于轮胎轴向朝相同的方向倾斜。由此,抑制外侧胎肩花纹块9a的陆地部刚性的大幅降低,从而能够生成较高的牵引力。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胎肩横沟8b的沟宽w6朝向内侧胎面端t2侧渐增。这样的内侧胎肩横沟8b将其沟内的水或者泥、土向内侧胎面端t2侧顺畅地排出,因此提高排水性能及越野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的内侧胎肩陆地部4b设置有内侧胎肩浅沟40和内侧胎肩刀槽花纹42。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胎肩浅沟40连接内侧主沟3b与内侧胎面端t2。这样的内侧胎肩浅沟40提高排水性能与越野性能。与内侧胎肩横沟8b相比,内侧胎肩浅沟40的沟宽、沟深(省略图示)较小。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刀槽花纹”是指其宽度小于1.5mm的切槽,由此与宽度为1.5mm以上的沟区别。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胎肩刀槽花纹42连接内侧主沟3b与内侧胎肩横沟8b。这样的内侧胎肩刀槽花纹42促进内侧胎肩横沟8b的变形,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基于内侧胎肩横沟8b的泥、土的排出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胎肩横沟8b、内侧胎肩浅沟40以及内侧胎肩刀槽花纹42相对于轮胎轴向以相同的方向倾斜。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中间横沟8c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并且其沟宽w8朝向外侧胎面端t1侧渐增。这样的外侧中间横沟8c使在轮胎周向上分离的一对沟缘8n、8n的接地的时机错开,从而减小间距音。

本实施方式的外侧中间花纹块9c包含外侧横切刀槽花纹44、外侧第1中断刀槽花纹46、外侧第2中断刀槽花纹48。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横切刀槽花纹44连接外侧主沟3a与第1中间主沟3d。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第1中断刀槽花纹46从外侧主沟3a向第1中间主沟3d侧延伸并在外侧中间花纹块9c内终止。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第2中断刀槽花纹48从第1中间主沟3d向外侧主沟3a侧延伸并在外侧中间花纹块9c内终止。

外侧横切刀槽花纹44、与外侧第1中断刀槽花纹46以及外侧第2中断刀槽花纹48相对于轮胎轴向反向倾斜。由此,促进外侧中间横沟8c的变形,将沟内的泥、土顺畅地排出。

外侧第1中断刀槽花纹46与外侧第2中断刀槽花纹48不在轮胎周向上重叠,它们的内端46i、48i彼此在轮胎轴向上分离。由此,能够抑制外侧中间花纹块9c的刚性的过度的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中间横沟8c的任一方的沟缘8n与第2轴向部20平滑地相连。由此,由该沟缘8n与第2轴向部20形成一条平滑的边缘,能够获得较大的牵引力。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中间横沟8d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并且其沟宽w9朝向内侧胎面端t2侧渐增。这样的内侧中间横沟8d使在轮胎周向上分离的一对沟缘8o、8o的接地的时机错开,从而减小间距音。

本实施方式的内侧中间花纹块9d包含内侧横切刀槽花纹50、内侧第1中断刀槽花纹52、内侧第2中断刀槽花纹54。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横切刀槽花纹50连接内侧主沟3b与第2中间主沟3e。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第1中断刀槽花纹52从内侧主沟3b向第2中间主沟3e侧延伸并在内侧中间花纹块9d内终止。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第2中断刀槽花纹54从第2中间主沟3e向内侧主沟3b侧延伸并在内侧中间花纹块9d内终止。

本实施方式的内侧横切刀槽花纹50、与内侧第1中断刀槽花纹52以及内侧第2中断刀槽花纹54相对于轮胎轴向反向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第1中断刀槽花纹52与内侧第2中断刀槽花纹54不在轮胎周向上重叠,它们的内端52i、54i彼此在轮胎轴向上分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中间横沟8d的任一方的沟缘8o与轴向部7d(内侧第2轴向部26)平滑地相连。由此,由该沟缘8o与轴向部7d形成一条平滑的边缘,从而能够获得较大的牵引力。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胎冠横沟8e1从第1中间主沟3d朝向第2中间主沟3e侧延伸且不到达轮胎赤道c而终止。本实施方式的第2胎冠横沟8e2从第2中间主沟3e朝向第1中间主沟3d侧延伸且不到达轮胎赤道c而终止。这样的胎冠横沟8e较高地维持胎冠陆地部4e的轮胎赤道c附近的陆地部刚性,发挥优越的越野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胎冠横沟8e1与第2胎冠横沟8e2在轮胎周向上交替排列。第1胎冠横沟8e1与第2胎冠横沟8e2例如不在轮胎轴向上重叠,而是分离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胎冠横沟8e1与第2胎冠横沟8e2相对于轮胎轴向以相同的方向倾斜。由此,胎冠陆地部4e较高地维持陆地部刚性。

在胎冠陆地部4e设置有将第1中间主沟3d与第2中间主沟3e连接起来的胎冠横切刀槽花纹56。本实施方式的胎冠横切刀槽花纹56与第1胎冠横沟8e1反向倾斜。胎冠横切刀槽花纹56例如连接第1中间主沟3d的中间第2周向部31b与第2中间主沟3e的中间第2周向部31a。另外,胎冠横切刀槽花纹56配置为不与第1胎冠横沟8e1和第2胎冠横沟8e2在轮胎周向上重叠。这样的胎冠横切刀槽花纹56抑制胎冠陆地部4e的陆地部刚性的大幅的降低,并且促进胎冠横沟8e的变形,使沟内的泥、土的排出变得容易。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例示的实施方式,不言而喻能够变形成各种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

基于表1的规格制造具有图1的基本花纹的充气轮胎(尺寸:265/55r20),测试了各轮胎的排水性能、噪声性能以及越野性能。各轮胎的主要的共用规格和测试方法如下。此外,在全部的实施例和全部的比较例中,l3是相同的长度。

轮辋:20×8.5j

轮胎内压:230kpa

测试车辆:排气量4600cc的四轮驱动车

轮胎:负外倾角安装(全轮)

<排水性能>

利用将轮胎安装于全轮的测试车辆,在潮湿路面的测试路线上行驶,通过测试驾驶员的感官评价了与此时的抓地力、稳定性有关的排水性能(打滑性能)。结果以比较例1为100的评分表示。数值越大越良好。

<噪声性能>

利用将轮胎安装于全轮的测试车辆,在干燥的铺装路的测试路线上行驶,通过测试驾驶员的感官评价了此时的噪声性能。结果以比较例1为100的评分表示。数值越大越良好。

<越野性能>

利用将轮胎安装于全轮的测试车辆,在由泥、土构成的软的泥泞路面的测试路线上行驶,通过测试驾驶员的感官评价了与此时的牵引性、稳定性有关的越野性能。结果以比较例1为100的评分表示。数值越大越良好。测试的结果等示于表1。

【表1】

根据测试的结果,能够确认:与比较例的轮胎相比,实施例的轮胎能够均衡地提高排水性能和噪声性能。另外,能够确认:实施例的轮胎较高地维持了越野性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