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碰撞工况减小乘员前移量的车辆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83976发布日期:2019-12-21 03:3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碰撞工况减小乘员前移量的车辆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碰撞工况减小乘员前移量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是保护乘员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座椅安全带则是重要的被动安全件,起着约束位移和缓冲作用。在车辆高速行驶下,若发生正面碰撞,乘员受惯性力的作用会将安全带从卷收器中迅速拉出,此时卷收器内部的锁止机构会及时收紧安全带,从而将乘员“按”在座椅上,以尽可能约束乘员的前移量,减少乘员受到的伤害。事故发生时,乘客受惯性力作用产生的前移量直接关系到生命安全。目前针对座椅安全带的研究,大多基于卷收器内部结构的研究,例如在卷收器内部加设预紧装置,从而使得安全带在发生事故时及时被锁止,进而及时约束乘客的前移量。但是由于高速碰撞情况下,乘员受到的惯性力很大,施加给安全带的强拉伸负荷冲击也很大,在极限负荷状态下,安全带各部件存在受损的安全隐患。

为此我们从座椅安全带的受力点入手研究,提供一种在正面碰撞工况下,能够最大限度减小乘员前移量,以保障乘员安全的车辆座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碰撞工况减小乘员前移量的车辆座椅,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碰撞工况减小乘员前移量的车辆座椅,包括安全带以及可转动连接的靠背和坐垫,上述安全带包括织带、卷收器和连接件,上述靠背的背面排列设置有复数个用于固定织带的导向环;上述坐垫在靠背的下方设置有所述卷收器;上述织带的一端连接于卷收器,另一端穿过复数个上述导向环后斜跨于靠背的前面,并通过连接件连接于坐垫侧壁。

进一步,复数个上述导向环呈折线排布。

进一步,复数个上述导向环呈l形排布

进一步,上述导向环包括第一导向环、第二导向环和第三导向环,并且上述第一导向环固设于靠背背面的左下方,上述第二导向环固设于靠背背面的左上方,上述第三导向环固设于靠背背面的右上方。

进一步,上述第一导向环为匚形钩环;上述第二导向环为倾斜设置于靠背背面的三角形导向板,且该三角形导向板设有供织带穿行的第二导向槽;上述第三导向环为l形导向板,其一阳角面固设于靠背背面,另一阳角面设有用织带穿行的第三导向槽。

进一步,上述坐垫的前端呈倾斜设置。

进一步,上述坐垫的前端设有一与乘员臀部相抵触的限位块。

更进一步,上述限位块呈楔形台阶状。

进一步,上述连接件包括固定端片、插扣和锁舌,上述织带的另一端通过固定端片设置于坐垫右侧;上述插扣固设于坐垫的左侧,并且织带设有与上述插扣相扣合的上述锁舌。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对安全带与乘员在碰撞时产生的作用力进行分析,在靠背的不同位置上布设导向环,从而改变织带的传力路径,同时将织带的作用力进行有效分解,从而减小正面碰撞时织带的拉出量,进而有效减小乘员的前移量,确保乘员的生命安全。

2、本发明在坐垫的前端设有一与乘员臀部相抵触的限位块,使得坐垫前端呈一定角度向前倾斜,在发生正面碰撞时,限位块的反作用力可有效地约束和限制乘员的前移量,提高座椅防下潜的效果,有效防止乘员撞伤。

3、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合理的布设导向环,并设置限位块,二者的有机结合可最大限度地减小正面碰撞工况下乘员的前移量,为乘员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和舒适的乘坐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发明,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发明。

参照图1和图2,一种用于碰撞工况减小乘员前移量的车辆座椅,包括安全带1以及可转动连接的靠背2和坐垫3,安全带1包括织带11、卷收器(图中未体现)和连接件;靠背2的背面排列设置有复数个用于固定织带11的导向环;坐垫3在靠背1的下方设置有卷收器;织带11的一端连接于卷收器,另一端穿过复数个导向环后斜跨于靠背2的前面,并通过连接件连接于坐垫3侧壁。通过对安全带1与乘员在碰撞时产生的作用力进行分析,在靠背2的不同位置上布设导向环,从而改变织带11的传力路径,同时将织带11的作用力进行有效分解,从而减小正面碰撞时织带11的拉出量,进而有效减小乘员的前移量,确保乘员的生命安全。

参照图1和图2,该座椅安全带为三点式固定结构,连接件包括固定端片(图中未体现)、插扣121和锁舌122,织带11的另一端通过固定端片设置于坐垫3右侧;插扣121固设于坐垫3的左侧,并且织带11设有与插扣121相扣合的锁舌122。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采用三点式固定结构可同时保护乘员的肩膀和腰部,有效提高座椅的安全系数。其中,安全带2的卷收器、插扣121、锁舌122以及固定端片均属于常规安全带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照现有汽车安全带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来理解,故在此不加赘述。

参照图1和图2,复数个导向环呈折线排布,由此可使得织带11形成多个拐点,从而将碰撞工况下织带11所受到的力进行有效地分解,进而减少织带11的拉出量,有效减小乘员的前移量。

参照图1和图2,作为优选方案:复数个导向环呈l形排布。具体地,导向环包括第一导向环21、第二导向环22和第三导向环23,第一导向环21固设于靠背2背面的左下方,第二导向环22固设于靠背2背面的左上方,第三导向环23固设于靠背2背面的右上方。经过多次模拟仿真实验得知,采用该方案来布设导向环,可对织带11进行合理的受力分解,从而在保证正常工况时织带11可顺畅拉出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较少正面碰撞工况时织带11受冲击的拉出量。

参照图1和图2,更具体地,第一导向环21为匚形钩环;第二导向环22为倾斜设置于靠背2背面的三角形导向板,且该三角形导向板设有供织带11穿行的第二导向槽221;第三导向环23为l形导向板,其一阳角面固设于靠背2背面的右上方,另一阳角面设有供织带11穿行的第三导向槽231。但第一导向环21、第二导向环22和第三导向环23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也可根据需要调换三个导向环的安装位置或者选用现有其他结构的导向环。

参照图1和图2,坐垫3的前端设有一与乘员臀部相抵触的限位块31,使得坐垫3前端呈一定角度向前倾斜。由此使得坐垫3形成前端高,后端稍低的结构,在发生正面碰撞的情况下,坐垫3的前倾角会限制乘客髋部向前移动,以提高座椅对乘员的约束力,从而提高座椅防下潜的效果,有效防止乘员撞伤。经过试验可知,坐垫前倾角越大,阻碍效果越明显,故本实施例在保证乘坐舒适性的前提下,将坐垫3的前倾角设置为12°。

参照图1和图2,作为优选方案:限位块31呈楔形台阶状,且限位块31为abs材质制成。在发生正面碰撞时,乘员受到惯性力的作用会发生前移,而限位块31的台阶位置正好处于乘员臀部的受力区间内,由此可充分吸能,并通过限位块31的反作用力来约束和限制乘员的前移量,从而保证乘员的生命安全。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