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10860发布日期:2020-07-07 14:46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充气轮胎,其通过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空开间隔地设置的4条主沟而形成有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5列肋(陆地部)。在肋上形成有:呈四边形地凹陷的凹部以及用于提高边缘效应的多个刀槽花纹(细沟)。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1384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专利文献1的充气轮胎中,由于刀槽花纹从凹部贯通至肋的侧面,因此,肋的刚性以及由该刚性带来的操纵稳定性就会有所降低。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能够确保边缘效应,并且,还能够提高陆地部的刚性以及由该刚性带来的操纵稳定性。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通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至少1条主沟、和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且在轮胎周向上空开间隔地设置的一对横沟而形成的花纹块,所述花纹块具有:凹部,其自所述花纹块的顶面开始起呈三棱锥状地凹陷;以及第一细沟、第二细沟及第三细沟,它们设置成自所述凹部开始起呈放射状地延伸,且沟宽比所述主沟以及所述横沟的沟宽还要窄,所述第一细沟从所述凹部贯通到分隔出所述主沟或所述横沟的所述花纹块的侧面,所述第二细沟和所述第三细沟被设置在与所述凹部空开间隔的位置,且是不连续的。

根据该方案,由于在花纹块形成有三棱锥状的凹部,所以,与将凹部形成为三棱柱状的情形相比,能够提高花纹块的散热性,并且,还能够抑制花纹块的刚性降低。由于具备自凹部开始呈放射状地延伸的3条细沟,所以,能够确保针对顶面的所有方向(轮胎周向和轮胎宽度方向)而言的边缘效应。由于3条细沟中的第一细沟是从凹部贯穿至花纹块的侧面,所以,能够将凹部内的水向所连通的主沟或横沟排出。由于3条细沟中的第二细沟和第三细沟是与凹部不连续的,所以,与第二细沟和第三细沟与凹部连续的情形相比,能够提高花纹块的刚性、以及由该刚性带来的操纵稳定性。

以所述凹部为中心且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细沟间的角度为60度以上180度以下。根据该方案,由于3条细沟以凹部为中心而朝向不同的3个方向延伸,所以,能够有效地获得边缘效应。

所述花纹块具有:从所述凹部朝向与轮胎径向交叉的方向呈放射状地突出的第一突出部、第二突出部、以及第三突出部,所述第一细沟是沿着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突出方向而形成的,所述第二细沟是沿着所述第二突出部的突出方向而形成的,所述第三细沟是沿着所述第三突出部的突出方向而形成的。根据该方案,通过在花纹块的突出部形成出细沟,能够将各细沟的全长设定得较长,因此,能够更有效地获得边缘效应。

在所述凹部的3个角部中,第一角部与所述第一细沟连续,第二角部与所述第二细沟的端部相邻,第三角部与所述第三细沟的端部相邻。另外,所述凹部具备:位于所述顶面上的第一边、第二边、以及第三边,所述第一细沟沿着所述第一边延伸,所述第二细沟沿着所述第二边延伸,所述第三细沟沿着所述第三边延伸。根据该方案,通过凹部的边、和沿着该边延伸的细沟这两者,能够更有效地获得边缘效应。

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二细沟的端部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三细沟的端部之间的间隔为2mm以上10mm以下。如果间隔过小,细沟有可能因为行驶时的负载而开裂,导致与凹部连续。反之,如果间隔过大,细沟的全长就会变短,因此,用于获得边缘效应的贡献度也会降低。根据该方案,能够防止由负载所导致的凹部与细沟的连续,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边缘效应。

所述第一细沟的全长比所述第二细沟的全长、以及所述第三细沟的全长还要短。根据该方案,能够将凹部内的水可靠地向主沟或横沟排出。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能够确保边缘效应,并且,还提高花纹块的刚性以及由该刚性带来的操纵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局部展开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2的花纹块的立体图。

图4是沿着第一细沟切断的截面图。

图5是沿着第二细沟切断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充气轮胎、2…胎面部、11…第一主沟、11a…第一倾斜部、11b…第二倾斜部、12…第二主沟、12a…第一沟部、12b…第二沟部、12c…第三沟部、13…第三主沟、16…第一横沟、17…第二横沟、18…第三横沟、19…第四横沟、21…外侧胎肩部、22…外侧胎肩花纹块、22a…第一外侧胎肩花纹块、22b…第二外侧胎肩花纹块、24…外侧中心部、25…外侧中心花纹块、25a…顶面、25b…侧面、27…内侧中心部、28…内侧中心花纹块、28a…第一内侧中心花纹块、28b…第二内侧中心花纹块、30…内侧胎肩部、31…内侧胎肩花纹块、35…基部、36…突出部(第一突出部)、36a…侧面(第一侧面)、36b…倾斜面(第一倾斜面)、37…突出部(第二突出部)、37a…侧面(第二侧面)、37b…倾斜面(第二倾斜面)、38…突出部(第三突出部)、38a…侧面(第三侧面)、38b…倾斜面(第三倾斜面)、40…凹部、41a…边(第一边)、41b…边(第二边)、41c…边(第三边)、42a…角部(第一角部)、42b…角部(第二角部)、42c…角部(第三角部)、43…顶部、44a~44c…倾斜边、45a~45c…倾斜面、47…细沟(第一细沟)、47a…内端、47b…外端、48…细沟(第二细沟)、48a…内端、48b…外端、49…细沟(第三细沟)、49a…内端、49b…外端、51…隆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以下称为“轮胎”。)1。该轮胎1具备:胎面部2,其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一对胎侧部(未图示),它们从胎面部2的两端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以及一对胎圈部(未图示),它们分别设置于一对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在胎面部2,通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多个主沟和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横沟而形成有多个花纹块。

具体而言,轮胎1构成为:在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下,从外侧(图1中为右侧)朝向内侧(图1中为左侧),依次具备:第一主沟11、第二主沟12、及第三主沟13。这些主沟向轮胎径向内侧凹陷。

第一主沟11设置于外侧,在轮胎周向上呈锯齿状地延伸。具体而言,第一主沟11具备:朝向轮胎周向(图1中为下侧)而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进行倾斜的第一倾斜部11a、以及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进行倾斜的第二倾斜部11b。

第二主沟12配置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在轮胎周向上以蛇行的方式延伸。第二主沟12具备:第一沟部12a、与第一沟部12a连续的第二沟部12b、以及与第二沟部12b连续的第三沟部12c,且第一沟部12a接续于第三沟部12c。第一沟部12a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cl的附近,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第二沟部12b以从第一沟部12a的端部朝向轮胎周向而向轮胎径向外侧进行倾斜的方式延伸。第三沟部12c以从第二沟部12b的端部朝向轮胎周向而向轮胎径向内侧进行倾斜的方式延伸。

第三主沟13设置于内侧,沿着轮胎周向而在同一圆周上延伸(图1中呈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笔直的沟。)。

通过第一主沟11而被划分出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外侧的区域为外侧胎肩部21。通过第一主沟11和第二主沟12而被划分出的区域为外侧中心部24。通过第二主沟12和第三主沟13而被划分出的区域为内侧中心部27。通过第三主沟13而被划分出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内侧的区域为内侧胎肩部30。亦即,图1中,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cl的右侧,形成有:外侧胎肩部21以及外侧中心部24,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cl的左侧,形成有:内侧中心部27以及内侧胎肩部30。

轮胎1具备:第一横沟16,其形成于外侧胎肩部21;第二横沟17,其形成于外侧中心部24;第三横沟18,其形成于内侧中心部27;以及第四横沟19,其形成于内侧胎肩部30。

第一横沟16、第二横沟17、第三横沟18及第四横沟19均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凹陷。另外,这些横沟都是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而向同一轮胎周向(图1中为上侧)进行倾斜。与第一横沟16相比,第四横沟19相对于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直线而成的倾斜角度较大。按第四横沟19、第三横沟18、第二横沟17的顺序,相对于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直线而成的倾斜角度增大。

第一横沟16的一端与第一主沟11连通,第一横沟16的另一端敞开。第二横沟17的一端与第一主沟11连通,第二横沟17的另一端与第二主沟12连通。第三横沟18的一端与第二主沟12连通,第三横沟18的另一端与第三主沟13连通。第四横沟19的一端与第三主沟13连通,第四横沟19的另一端敞开。

通过上述主沟11~13和横沟16~19,以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为4列且在轮胎周向上排列的方式形成有多个花纹块22、25、28、31。具体而言,在外侧胎肩部21,通过第一横沟16以及第一主沟11而以朝向轮胎周向交替的方式设置有:第一外侧胎肩花纹块22a和第二外侧胎肩花纹块22b。在外侧中心部24,通过第二横沟17、第一主沟11、以及第二主沟12而以在轮胎周向上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外侧中心花纹块25。在内侧中心部27,通过第三横沟18、第二主沟12、以及第三主沟13而以朝向轮胎周向交替的方式设置有:第一内侧中心花纹块28a和第二内侧中心花纹块28b。在内侧胎肩部30,通过第四横沟19、以及第三主沟13而以在轮胎周向上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内侧胎肩花纹块31。

外侧中心花纹块25、内侧中心花纹块28、以及内侧胎肩花纹块31的数量的比率为1:2:3。据此,随着趋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花纹块数增多,各花纹块的轮胎周向上的尺寸变小。此外,外侧中心花纹块25与外侧胎肩花纹块22的数量的比率为1:2。

多种花纹块22、25、28、31中,外侧中心花纹块25的尺寸最大。从轮胎径向外侧观察时,该外侧中心花纹块(以下简称为“花纹块”。)25呈兼具功能性和设计性的形状。另外,在花纹块25设置有:用于提高散热性的凹部40和用于提高边缘性能的3条细沟47~49。

如图2及图3所示,花纹块25具备:基部35、以及自基部35开始呈放射状地突出的3个突出部36~38。突出部(第一突出部)36自基部35开始起大致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突出,发挥出提高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刚性的作用。突出部(第二突出部)37和突出部(第三突出部)38自基部35开始起相对于轮胎周向而向相反的倾斜方向上突出,发挥出提高倾斜方向上的刚性的作用。

具体而言,基部35是通过第一主沟11、第二主沟12、以及一对第二横沟17而被划分出的花纹块25整体的中央部分。突出部36是通过第二主沟12的第一沟部12a、第二沟部12b的与第一沟部12a汇合侧的一部分、以及第三沟部12c而被划分出的。突出部37是通过第一主沟11的第一倾斜部11a、第二倾斜部11b、以及1条第二横沟17而被划分出的。突出部38是通过1条第二横沟17、第一主沟11的第一倾斜部11a与第二倾斜部11b汇合侧的一部分、以及第二主沟12的第二沟部12b而被划分出的。

自基部35起算的突出尺寸按突出部36、突出部38、以及突出部37的顺序而增大。由这些突出部构成的花纹块25呈大致y字形状,设计性优异。并且,在转弯时,通过向不同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36~38,使得针对作用于花纹块25的力而言的耐久力得以增加,因此,能够提高转弯性能(功能性)。

凹部40形成于基部35,从花纹块25的顶面25a朝向轮胎径向内侧而呈三棱锥状地凹陷。不过,凹部40不局限于几何学上严格意义的三棱锥状,其边以及面可以弯曲。

具体而言,凹部40具备:形成在顶面25a上的3个边41a~41c。在凹部40,通过边(第一边)41a和边(第三边)41c而形成出角部(第一角部)42a,通过边41a和边(第二边)41b而形成出角部(第二角部)42b,通过边41b和边41c而形成出角部(第三角部)42c。角部42a朝向突出部36,角部42b朝向突出部37,角部42c朝向突出部38。

凹部40具备:倾斜边44a,其从角部42a朝向底的顶部43而延伸;倾斜边44b,其从角部42b朝向顶部43而延伸;以及倾斜边44c,其从角部42c朝向顶部43而延伸。从轮胎径向外侧观察时,顶部43位于由边41a~41c包围的三角形的内部。通过这些边而在凹部40形成出:从边41a向轮胎径向内侧倾斜地延伸的三角形的倾斜面45a、从边41b向轮胎径向内侧倾斜地延伸的三角形的倾斜面45b、以及从边41c向轮胎径向内侧倾斜地延伸的三角形的倾斜面45c。倾斜面45a~45c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平坦面。

凹部40的深度、亦即从顶面25a至顶部43的轮胎径向上的尺寸设定为3mm以上8mm以下(主沟11、12以及第二横沟17的深度的30%以上80%以下)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5mm。另外,凹部40的投影面积(开口面积)、与顶面25a的投影面积的比例设定为5%以上20%以下。据此,能够防止花纹块25的散热效果不足、以及花纹块25的刚性降低。

细沟47~49设置成:自凹部40(基部35)开始起呈放射状地延伸。细沟(第一细沟)47从凹部40朝向突出部36的前端、亦即侧面36a的中央延伸。细沟(第二细沟)48从凹部40朝向突出部37的前端、亦即侧面37a的中央延伸。细沟(第三细沟)49从凹部40朝向突出部38的前端、亦即侧面38a的中央延伸。

细沟47~49从顶面25a向轮胎径向内侧凹陷。其中,细沟47是为了提高凹部40内的水的排出、以及行驶时的边缘性能的提高而设置的。细沟48、49是为了提高行驶时的边缘性能的提高而设置的。与各细沟47~49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亦即沟宽比主沟11~13以及第二横沟16~19的沟宽还要窄。另外,作为排水沟而发挥作用的细沟47的沟宽比细沟(刀槽花纹)48、49的沟宽还要宽。例如,主沟11~13以及第二横沟16~19的沟宽为13mm以上20mm以下,细沟47的沟宽为4mm以上8mm以下,细沟48、49的沟宽为0.6mm以上1.0mm以下。另外,细沟47的全长比细沟48、49的全长还要短。

细沟47~49配置成:以凹部40为中心而在周向上空开规定的间隔。具体而言,相邻的细沟47~49间的角度设定为60度以上180度以下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细沟47、48间设定为148度,将细沟48、49间设定为134度,将细沟49、47间设定为78度。如果设定在上述范围以外,细沟47~49延伸的方向就会产生偏离,因此,无法使边缘在顶面25a的所有方向上都有效。为了使边缘在顶面25a的所有方向上都均匀地有效,相邻的细沟47~49间的角度优选设定为上述规定的范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沿着突出部36~38的突出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有细沟47~49,因此,形成细沟47~49的上述角度范围相当于:突出设置突出部36~38的方向上的角度范围。

细沟47以将突出部36大致均等地分为2份的方式沿着凹部40的边41a而延伸。细沟47从凹部40起设置到:分隔出第二主沟12的突出部36的侧面36a,以使得凹部40和第二主沟12连通。细沟47的内端47a以面向凹部40内的方式与角部42a连续(在倾斜面45c呈开口),细沟47的外端47b以面向第二主沟12内的方式在侧面36a呈开口。细沟47的轮胎径向上的深度设定为:比凹部40的深度还要深、且与从顶面25a至后述的隆起部51为止的深度d2相同的尺寸。据此,细沟47的内端47a从角部42a至顶部43而呈狭缝状地延伸。

细沟48以将突出部37大致均等地分为2份的方式沿着凹部40的边41b而延伸。细沟48从凹部40的附近起设置到:分隔出第一主沟11的突出部37的侧面37a。细沟48的内端48a设置成与角部42b相邻,细沟48的外端48b以面向第一主沟11内的方式在侧面37a呈开口。细沟48的轮胎径向上的深度设定为:比凹部40的深度还要深、且比从顶面25a至隆起部51为止的深度还要浅的尺寸。

细沟49以将突出部38大致均等地分为2份的方式沿着凹部40的边41c而延伸。细沟49从凹部40的附近起设置到:分隔出第二横沟17的突出部38的侧面38a。细沟49的内端49a设置成与角部42c相邻,细沟49的外端49b以面向第二横沟17内的方式在侧面38a呈开口。细沟49的轮胎径向上的深度设定为:比凹部40的深度还要深、且比从顶面25a至隆起部51为止的深度还要浅的尺寸。

如上所述,细沟48、49设置成:与凹部40不连续,且位于与凹部40(角部42b、42c)空开间隔的位置。该间隔、亦即从细沟48、49的内端48a、49a至凹部40为止的最短距离设定为2mm以上10mm以下的范围,优选设定为3mm以上6mm以下。如果该间隔过小,细沟48、49的内端48a、49a就有可能因为行驶时的负载而开裂,从而与凹部40连续,导致花纹块25的刚性降低。如果间隔过大,细沟48、49的全长就会变短,因此,用于获得边缘效应的贡献度就会降低。为了防止上述不良情况,细沟48、49与凹部40之间的间隔优选设定为上述规定的范围。

如图3至图5所示,在形成有细沟47~49的突出部36~38,形成有:用于提高花纹块25的刚性的倾斜面36b~38b。倾斜面(第一倾斜面)36b被设置于顶面25a与侧面36a之间的角部,以从顶面25a朝向侧面36a而接近于第二主沟12的沟底的方式向轮胎径向内侧进行倾斜。倾斜面(第二倾斜面)37b被设置于顶面25a与侧面37a之间的角部,以从顶面25a朝向侧面37a而接近于第一主沟11的沟底的方式向轮胎径向内侧进行倾斜。倾斜面(第三倾斜面)38b设置于顶面25a与侧面38a之间的角部,以从顶面25a朝向侧面38a而接近于第二横沟17的沟底的方式向轮胎径向内侧进行倾斜。倾斜面36b~38b设置于包含有细沟47~49的外端47b~49b在内的范围。

侧面36a和倾斜面36b所成的角θ1、以及侧面37a、38a和倾斜面37b、38b所成的角θ2设定为:120度以上160度以下的范围。如果所成的角θ1、θ2过小,顶面25a的面积就会减少,因此,制动性也就降低。如果所成的角θ1、θ2过大,侧面36b~38b与顶面25a之间的角部就会容易变形,因此,刚性提高的贡献度也就降低。为了防止上述不良情况,所成的角θ1、θ2优选设定为上述确定的范围。

另外,细沟47作为排水沟而发挥作用,形成有细沟47的突出部36所成的角θ1比形成有细沟(刀槽花纹)48、49的突出部37、38所成的角θ2还要小。亦即,随着细沟47~49的沟宽变宽,使得倾斜面36b~38b的倾斜角变大。根据该构成,能够有效地抑制花纹块25变形,刚性和操纵稳定性得以提高。此外,突出部37的侧面37a和倾斜面37b所成的角、与突出部38的侧面38a和倾斜面38b所成的角可以不同。

在划分出花纹块25的沟11、12、17,且是在与突出部36~38的侧面36a~38a相邻的部分,形成有:向径向外侧隆起的隆起部51。具体而言,在与突出部36的侧面36a相邻的第二主沟12的第一沟部12a、与突出部37的侧面37a相邻的第一主沟11的第一倾斜部11a、以及与突出部38的侧面38a相邻的第二横沟17,均设置有隆起部51。

在沟11、12、17中,且是在与未形成有细沟47、48、49的花纹块25的侧面25b相邻的部分,没有设置隆起部51。如图4及图5所示,没有设置隆起部51的部分的沟11、12、17的深度d1比设置有隆起部51的部分的沟的深度d2还要深。深度d1为:从顶面25a至沟底为止的轮胎径向上的尺寸,深度d2为:从顶面25a至隆起部51为止的轮胎径向上的尺寸。例如,深度d1为:6.0mm以上14.0mm以下,深度d2为:5.0mm以上12.0mm以下。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的特征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由于在花纹块25形成有三棱锥状的凹部40,所以,与将凹部40形成为三棱柱状的情形相比,能够提高花纹块25的散热性,并且,还能够抑制花纹块25的刚性降低。另外,由于花纹块25具备:自凹部40开始起呈放射状地延伸的3条细沟47~49,所以,能够确保针对顶面25a的所有方向(轮胎周向和轮胎宽度方向)而言的边缘效应。

如上所述,由于细沟47是从凹部40贯穿至花纹块25的第一侧面25b,所以,能够将凹部40内的水向所连通的第二主沟12排出。由于细沟48、49是与凹部40不连续的,所以,与细沟48和细沟49与凹部40连续的情形相比,能够提高花纹块25的刚性、以及由该刚性带来的操纵稳定性。

如上所述,以凹部40为中心且在周向上相邻的细沟47~49间的角度为60度以上180度以下。根据该构成,由于3条细沟47~49是以凹部40为中心而向不同的3个方向延伸的,所以,能够有效地获得边缘效应。

如上所述,沿着花纹块25所具备的突出部36~38的突出方向,而形成有细沟47~49。根据该构成,能够将各细沟47~49的全长设定得较长,因此,能够更有效地获得边缘效应。

如上所述,细沟47与凹部40的角部42a连续,细沟48的内端48a与凹部40的角部42b相邻,细沟49的内端49a与凹部40的角部42c相邻。另外,细沟47沿着凹部40的边41a延伸,细沟48沿着凹部40的边41b延伸,细沟49沿着凹部40的边41c延伸。根据该构成,通过凹部40的边41a~41c和细沟47~49这两者,能够更有效地获得边缘效应。

如上所述,凹部40与细沟48、49的内端48a、49a之间的间隔为2mm以上10mm以下。根据该构成,能够防止:细沟48、49因为行驶时的负载而开裂从而与凹部40连续的问题,并且,能够确保细沟47~49的全长,因此,还能够可靠地提高边缘效应。

此外,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的构成,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用于形成凹部40及细沟47~49的花纹块不局限于外侧中心花纹块25,可以为:第一外侧胎肩花纹块22a、内侧中心花纹块28、或内侧胎肩花纹块31。

与凹部40不连续的细沟48、49可以不贯通到主沟或横沟。亦即,细沟48、49的外端48b、49b可以设置成:相对于侧面37a、37b而空开间隔。

花纹块25为:具有向与细沟47~49相同的朝向突出的突出部36~38的形状,也可以为:不存在突出部36~38的形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