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保温水杯托架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28997发布日期:2019-11-27 17:23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车载保温水杯托架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保温水杯托架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载水杯托架是一种用于给驾驶员放置水杯、饮料等物品的装置。常见的车载水杯托架通常是在中央扶手上开设两个浅凹的圆坑槽,只有储藏功能。然而随着驾驶要求的提升,驾驶员对越来越多的车载设备提出新的要求。其中,车载水杯托架的保温功能越来越成为车载水杯托架必不可少的一个功能。

现有技术中的车载保温水杯托架装置通常利用风管将空调与车载水杯托架连接,在制冷模式下,将空调排出的冷风利用风管传输到车载水杯托架中,对水杯制冷;在制热模式下,将空调排出的暖风利用风管传输到车载水杯托架中,对水杯加热。

然而,现有的车载保温水杯托架装置保温效果差,保温时间短。同时,杯托制的冷热模式必须和空调的冷热模式保持一致,保温功能的限制比较大,无法满足日常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保温水杯托架装置及车辆,用于解决传统车载水杯托架装置水杯保温效果不好的状况。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车载保温水杯托架装置,包括:中央扶手(1),杯托(2),保温液管(3),控制部件(5),高温液管(6)和低温液管(7);所述中央扶手(1)固定在车身地板上,所述杯托(2)安装在中央扶手(1)内,用于放置水杯;所述保温液管(3)绕设在所述杯托(2)的外侧,通过控制部件(5)与高温液管(6)和低温液管(7)连接,所述控制部件(5)用于控制高温液管(6)向保温液管(3)提供高温液体,以及控制低温液管(7)向保温液管(3)提供低温液体;所述高温液管(6)的一端缠绕在发动机散热器周边,另一端与控制部件(5)连接;所述低温液管(7)的一端缠绕在空调蒸发器周边,另一端与控制部件(5)连接。

可选的,所述中央扶手(1)的底面向内凹陷形成用于容纳杯托(2)的容纳腔;

所述中央扶手(1)的上面板上设置有水杯过孔(11),水杯过孔(11)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所述中央扶手(1)的前端面设置有管路过孔(12),用于供保温液管(3)穿过。

可选的,所述上面板的内表面设置有凸出的装卡边(14);

所述杯托(2)朝向所述上面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与装卡边(14)匹配的装卡槽(22),以对杯托(2)进行定位。

可选的,所述上面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5);

所述杯托(2)朝向所述上面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5)同轴装配的第二安装孔(23),以对杯托(2)进行安装。

可选的,所述杯托(2)具体包括:杯托主体(21);

杯托主体(21)设置有用于卡置水杯的水杯通孔,所述水杯通孔的截面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杯托主体(21)的上端面向外延伸出第一翻边;杯托主体(21)的下端面向外延伸出第二翻边;

所述保温液管(3)绕设在杯托主体(21)的外侧。

可选的,所述杯托(2)具体包括:杯托主体(21)和底板;

杯托主体(21)设置有用于放置水杯的杯槽,杯托主体(21)固定在底板上;杯托主体(21)的上端面向外延伸出翻边;

可选的,所述控制部件(5)为六通阀;

所述六通阀的第一接通孔(51)与保温液管(3)连接;

所述六通阀的第二接通孔(52)与高温液管(6)连接;

所述六通阀的第三接通孔(53)与低温液管(7)连接。

可选的,管路过孔(12)内设置有过孔胶圈(4);

所述过孔胶圈(4)设置有供保温液管(3)穿过的通孔(41)。

可选的,所述过孔胶圈(4)的前端面向外延伸出第三翻边(42),所述过孔胶圈(4)的后端面向外延伸出第四翻边(43),用于将所述管路过孔(12)定位在所述第三翻边(42)和所述第四翻边(43)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可选方案涉及的车载保温水杯托架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保温水杯托架装置及车辆,利用发动机散热器的制热效果加热高温水管中的液体,利用空调蒸发器的制冷效果对冷水管中的液体进制冷,通过控制部件控制保温液管和高低温液管的通断,通过保温液管中高温液体和低温液体改变环境温度,从而实现了车载保温水杯托架装置自由地切换冷暖两种保温模式的功能,同时采用液体对杯托中物体进行加热和冷却,取得的保温效果更好,保温的时间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车载保温水杯托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车载保温水杯托架装置的零件爆炸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中央扶手俯视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中央扶手结构仰视立体图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车载保温水杯托架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车载保温水杯托架装置的杯托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车载保温水杯托架装置的过孔胶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车载保温水杯托架装置的六通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车载保温水杯托架装置的保温液管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本申请中的各实施方式既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在不冲突的前提下结合实施。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车载水杯保温装置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水杯保温装置,实现车上水杯的保温功能,具体的,该装置包括:

中央扶手1,杯托2,保温液管3,控制部件5,高温液管6和低温液管7;

中央扶手1固定在车身地板上,杯托2安装在中央扶手1内,用于放置水杯;

保温液管3绕设在杯托2的外侧,通过控制部件5与高温液管6和低温液管7连接,控制部件5用于控制高温液管6向保温液管3提供高温液体,以及控制低温液管7向保温液管3提供低温液体;

高温液管6的一端缠绕在发动机散热器周边,另一端与控制部件5连接;

低温液管7的一端缠绕在空调蒸发器周边,另一端与控制部件5连接。

其中,保温的温度可以由用户设定,相应的,为了将温度维持在设定的保温状态,可以通过对水杯进行加热或降温来实现。其中本方案中通过绕设在杯托2外侧的保温液管3调节杯托2的表面温度,进而调节放置在杯托2内的水杯的温度。

故优选的,为了提高温度调节的效率,并且减小功耗,保温液管3可具有由高导热系数材料制成的管壁。

另外,高温液管6和低温液管7分别用于向保温液管3传输高温液体和低温液体。故优选的,为了降低液体传输过程中高温液体的热量损耗或者低温液体的温度升高,高温液管6和低温液管7可具有由低导热系数材料制成的管壁,从而提高温度调节的效率。

在本实例中水杯保温通过保温管道3实现,保温管道3绕设在杯托2上,保温管道3中流淌过高温或者低温的液体对杯托2以及周围的环境进行升温或者降温,从而实现对放置在杯托2中水杯的保温效果。

结合实际来说,保温液管3是该车载保温水杯托架装置的主体,保温液管3的外壁使用高导热系数材料制成,能够快速地将保温管道3内部液体的热量传导给杯托2,减少水杯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从而实现水杯保温的功能。控制部件5用来控制保温管道3和高温液管6、低温液管7之间的通断,以根据需要进行加热或者降温。

可选的,通断可以通过机械部件实现,例如,六通阀等,或者再可选的,通断也可以通过可控电子部件来实现,在此不加限制。

结合实际场景举例来说,当驾驶员需要对水杯保温时,旋转保温旋钮,选择保温模式,例如,高温模式或者低温模式;在选择高温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件5将保温液管3和高温液管6接通,高温液管6中经由发动机散热器加热后的液体流入保温液管3,其中,高温液管6由低导热系数材料制成,在流入保温液管3前,减缓高温液体温度的下降;保温液管3密集绕设在杯托2外侧,且由高导热系数材料制成,高温液体流经保温液管3时迅速散热,升高杯托2附近温度,对杯托2中的水杯起到保温作用;在液体流出保温液管3后,重新经高温液管6流回发动机散热器周围,重新吸收热量升温,循环往复。在选择低温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件5将保温液管3和低温液管7接通,低温液管7中经由空调蒸发器降温后的液体流入保温液管3,其中,低温液管7由低导热系数材料制成,在流入保温液管3前,减缓低温液体温度的升高;保温液管3密集绕设在杯托2外侧,且由高导热系数材料制成,低温液体流经保温液管3时迅速吸收热量,降低杯托2附近温度,对杯托中的水杯起到保温作用;在液体流出保温液管3后,重新经低温液管7流回空调蒸发器周围,重新降温,循环往复。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车载水杯保温装置的爆炸图,图3a和图3b分别为中央扶手的俯视立体图和仰视立体图。如图2所示,在其它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中央扶手1的底面向内凹陷形成用于容纳杯托2的容纳腔。相应的,为了便于放置水杯,中央扶手1的上面板上设置有水杯过孔11,水杯过孔11与容纳腔连通。

可选的,为了便于实现杯托2周围保温液管3与控制部件5的连接,中央扶手1的前端面设置有管路过孔12,用于供保温液管3穿过。

此外,为了进一步便于将水杯放进杯托2,需要对水杯过孔11和杯托2进行对准安装。优选的,可以在中央扶手1的上面板的内表面设置有凸出的装卡边14;相应的,如图5示,杯托2朝向中央扶手1的上面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与装卡边14匹配的装卡槽22,以对杯托2进行定位。通过装卡边14和装卡槽22能够实现杯托的准确安装定位。

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多种安装方式实现将杯托2安装在中央扶手1内。优选的,中央扶手1的上面板上可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5;杯托2朝向中央扶手1的上面板11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安装孔15同轴装配的第二安装孔23,以对杯托2进行安装。该实施方式利用安装孔进行同轴装配,实现将杯托2可拆卸地安装在中央扶手1内,提高零部件使用和替换的灵活性。

进一步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局部示意图,如图4所示,杯托2具体包括:杯托主体21。

其中,杯托主体21用于放置水杯,其结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杯托主体21设置有用于卡置水杯的水杯通孔,水杯通孔的截面由上至下逐渐减小。即水杯通孔的截面呈倒梯形。该实施方式可以在实现放置水杯的同时,避免因水杯相对中央扶手1过高导致容易被碰倒的问题,提高水杯放置的稳固性。

具体的,保温液管3绕设在杯托主体21的外侧。为了提高调节温度的效率,保温液管3可以密集缠绕在杯托主体21的外侧。此外,为了保证保温液管3的位置稳定,杯托主体21的上端面向外延伸出第一翻边;杯托主体21的下端面向外延伸出第二翻边。保温液管3可以绕设在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之间的杯托主体21的外侧,并且可以避免保温液管3上下移动。

作为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如图5所示,图5为杯托2的结构示意图,杯托2具体包括:杯托主体21和底板;杯托主体21设置有用于放置水杯的杯槽,杯托主体21固定在底板上;保温液管3绕设在杯托主体21的外侧。

结合实际场景举例来说,杯托2的主体是杯托主体21,杯托主体21通过装卡槽22和第二安装孔23与中央扶手1牢固连接;杯托主体21内的水杯通孔呈倒圆台型,截面不断缩小,能很好的卡住水杯;杯托2外侧密集缠绕着保温液管3,保温液管3和杯托2的外壁紧密贴合。杯托2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能够更好的传递保温液管3散发的热量,加强保温效果。

具体的,杯托2水杯通孔的最大直径必须大于一般水杯的直径,使不同型号的水杯都能卡入杯托2中固定。进一步的,可以在杯托2的最外围加设四个保温挡板,保温挡板由保温材料制成,起到隔绝温度的作用,使车载保温水杯托架装置的保温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同样为了保证保温液管3的位置稳定,杯托主体21的上端面向外延伸出翻边,底板的表面可以大于杯托主体21的截面。保温液管3可以绕设在翻边和底板之间的杯托主体21的外侧,并且避免保温液管3上下移动。

优选的,为了对保温液管3进行保护并保证位置稳固,如图6所示,图6为过孔胶圈结构示意图,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在其他任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管路过孔12内设置有过孔胶圈4;

过孔胶圈4设置有供保温液管3穿过的通孔41。

其中,过孔胶圈4的前端面向外延伸出第三翻边42,过孔胶圈4的后端面向外延伸出第四翻边43,用于将管路过孔12定位在第三翻边42和第四翻边43之间。

结合实际场景举例来说,过孔胶圈4的两侧分别延伸出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用于将过孔胶圈4固定在中央扶手1上,保证保温液管3不随意移动;过孔胶圈4上开设有两个直径和保温液管3一致的通孔,供保温液管3通过,起到保护保温液管3的作用;过孔胶圈4可以采用橡胶制成,在车辆发生震动时,橡胶材料能很好减少震动,保护保温液管3。

结合实际场景举例来说,中央扶手1被安装在汽车前部驾驶位右侧,通过四个第三安装孔13用螺丝与车身牢固连接中央扶手1的上面板设有一个与杯托2的杯槽直径一致的水杯过孔11,水杯过孔11连通容纳腔并且和杯托2中的杯托主体21对准;中央扶手1上面板还设有四个第一安装孔15,每个第一安装孔15与杯托2上的第二安装孔23对准,杯托2和中央扶手1通过第一安装孔15和第二安装孔23用螺丝牢固连接;中央扶手1上面板的内表面设有凸出的装卡边14,与杯托2内凹的装卡槽22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还可以在中央扶手1的水杯过孔11上设置盖板,盖板藏在中央扶手1和杯托2之间的夹层处,最外中心点设有两厘米的翻边,在无需保温的情况下拉出盖板,挡住水杯过孔11,保持车载保温水杯托架装置的清洁和美观,在需要使用车载保温水杯托架装置的时候,将盖板拉入夹层中,露出水杯过孔11。更进一步的,可以在中央扶手1上开设第二水杯过孔并配置与之配套的第二杯托,当需要放置两个水杯,并且其中一个无需加热时,可将其放入第二水杯托。具体的,为了使中央扶手1更轻巧,同时减少车身重量,降低制造成本,中央扶手1可以均采用塑料制作。

优选的,控制部件5具体用来控制低温液管7和高温液管6与保温液管3的通断,控制部件5可以是某种机械部件,也可以是某种电子部件,具体的,控制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六通阀。在控制部件5是六通阀时,图7为六通阀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包括:第一接通孔51、第二接通孔52和第三接通孔53;

六通阀的第一接通孔51与保温液管3连接;

六通阀的第二接通孔52与高温液管6连接;

六通阀的第三接通孔53与低温液管7连接。

结合实际场景举例来说,在车辆上设置一个保温旋钮,通过齿轮将水杯保温旋钮与六通阀手柄相连接,控制六通阀各个连接孔的通断。当车上人员需要对水杯中热水保温时,将保温旋钮旋转至热保温模式,六通阀的第一接通孔51与保温液管3接通,六通阀的第二接通孔52与高温液管6接通;当车上人员需要对水杯中冷水进行保温时,将保温旋钮旋转至冷保温模式,六通阀的第一接通孔51与保温液管3接通,六通阀的第三接通孔53与低温液管7接通;当车上人员无需对水杯保温时,将保温旋钮旋转至关闭模式,六通阀的第一接通孔51与保温液管3连接,六通阀的第二接通孔52与高温液管6连接;六通阀的第三接通孔53与低温液管7连接。其中,六通阀上设有四个第四安装孔54,将六通阀与车身底板牢固连接。

优选的,图8为保温液管3的结构示意图,保温液管3螺旋地平行绕设,其材质可为高热传导材料,例如:金属,从而能够快速地传导热量,提高保温效果。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知道本方案提供的保温水杯托架装置拥有更好的保温效果,能够同时实现水杯的保暖和保冷,制冷和制暖不受车内其他设备的影响,能够随时进行。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保温水杯托架装置,利用发动机散热器的制热效果加热高温水管中的液体,利用空调蒸发器的制冷效果对冷水管中的液体进制冷,通过控制部件控制保温液管和高、低温液管的通断,通过保温液管中高温液体和低温液体改变环境温度,从而实现了车载保温水杯托架装置自由地切换冷暖两种保温模式,同时采用液体对杯托中物体进行加热和冷却,取得的保温效果更好,保温的时间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图1-图4所述的车载保温水杯托架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所使用的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顶端”、“底端”、“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者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