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地进出车辆自动清洗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6370发布日期:2020-02-21 18:56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地进出车辆自动清洗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地进出车辆自动清洗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工地进出车辆频繁往来会通过车轮、车体带出大量泥土、沙石,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规定要求建筑工地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对外出车辆进行冲洗。现有的方法大多是在出口处通过人工喷枪对车辆进行简单冲洗,或者建立简易的车辆冲洗池,冲洗后立即外出,车辆上的滴水无论对路面还是车辆自身都会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工地出口处也会造成积水,浪费水资源的同时也使工地整洁度降低,清洁难度增大。同时一般都需要配备专门的清洗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也提高了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自动清洗并风干、水资源可循环利用的建筑工地进出车辆自动清洗干燥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建筑工地进出车辆自动清洗干燥系统,包括洗车平台、清洗装置、水循环系统,所述洗车平台包括镂空承重架、侧边支架、左护栏、右护栏,镂空承重架用于待清洗车辆的通行和支撑,其与地面平齐。所述侧边支架分别位于所述镂空承重架的左右两侧并与之相连,侧边支架支撑镂空承重架及待清洗车辆。所述左护栏和右护栏分别位于左右两边的所述侧边支架上,护栏可使车辆定位位于合适的位置,防止车辆碰撞清洗装置。

所述清洗装置有结构完全相同的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左护栏和右护栏的外侧,分别从两侧对车辆进行清洗。清洗装置包括清洗风干一体装置、车辆感应器、导轨;所述导轨位于左护栏或右护栏的外侧,所述车辆感应器设置于所述左护栏或右护栏的两端,用于感应车辆进入及车辆停泊到位后启动清洗动作,车辆完全驶离后启动复位操作。所述清洗风干一体装置包括支撑架、高压风机、高压喷头、高压水泵、滚轮、控制器、驱动电机,所述高压风机、高压喷头和驱动电机均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高压水泵与所述高压喷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分别与所述高压风机和滚轮电性连接,所述滚轮位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所述支撑架通过所述滚轮在所述导轨上往复移动,并带动高压风机和高压喷头往复移动以对车辆进行风干和清洗;所述车辆感应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高压水泵电性连接。

当洗车平台上四个车辆感应器感应到待清洗车辆完全进入洗车平台上后,控制器控制启动高压喷头对车辆两侧进行喷水清洗,并启动滚轮往复运动,同时间歇开启高压风机,以提高清洗效率;当清洗完毕后,关闭高压喷头,开启高压风机进行风干,到达预定程序关闭风机,复位。

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回水池、蓄水池、进水管、排水管;所述回水池位于所述镂空承重架的下方,用于收集车辆清洗后的废水,回水池底部倾斜设置,其下倾部的边缘与所述蓄水池相连,蓄水池底部低于回水池的底部,回水池与蓄水池连接处设置有隔泥装置,废水过滤掉污泥后流入蓄水池中;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分别设置于所述蓄水池的上方和底部,所述高压水泵通过管道与所述蓄水池相连。

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洗车平台上还设置有称重模块,其包括位于所述侧边支架底部的传感器、与所述传感器相连的显示器,以满足一些运输车辆的称重需求。

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高压风机位于所述支撑架的中央,所述高压喷头有若干个,均匀分布在所述支撑架上。

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高压喷头有四个,所述支撑架为立体四边形,四个高压喷头分别设置在支撑架的四个角上。高压喷头的喷水方向根据导轨的位置及长度可灵活调整。

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是,四个所述的高压喷头分两行分布,分别通过两条横向管道和连接所述横向管道的一纵向管道相连通,所述的纵向管道再通过软质输水管道与所述高压水泵相连,以使高压喷头可随着支撑架一起往复移动。

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隔泥装置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垂直相连的滤网,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回水池底部下倾的边缘处。

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蓄水池的底部倾斜设置,以进一步沉淀污泥,且所述排水管远离底部最低的一侧。

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蓄水池的上方设置有盖板,盖板上设置有下凹式提手。

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车辆感应器为红外感应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配备高压风机,实现对进出工地车辆的清洗并风干,避免洗车的残留污水被带出施工场地外,造成二次污染;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及导轨式往复移动的洗车模式,使洗车操作智能化、自动化,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工成本,同时清洗效率也大大提高;水循环系统使清洗后的水和泥可最大程度实现循环利用,也提高了建筑施工场地整体的整洁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洗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镂空承重架;2-侧边支架;3-车辆感应器;4-左护栏;5-导轨;6-支撑架;7-高压风机;8-高压喷头;9-管道;10-滚轮;11-回水池;12-蓄水池;13-隔泥装置;14-底板;15-滤网;16-排水管;17-进水管;18-高压水泵;19-盖板;20-称重传感器;21-横向管道;22-纵向管道;23-软质输水管道;24-下凹式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建筑工地进出车辆自动清洗干燥系统,包括洗车平台、清洗装置、水循环系统,所述洗车平台包括镂空承重架1、侧边支架2、左护栏4、右护栏,镂空承重架1用于待清洗车辆的通行和支撑,其与地面平齐。所述侧边支架2分别位于所述镂空承重架1的左右两侧并与之相连,侧边支架2支撑镂空承重架1及待清洗车辆。所述左护栏4和右护栏分别位于左右两边的所述侧边支架2上,护栏可使车辆定位位于合适的位置,防止车辆碰撞清洗装置。

所述清洗装置有结构完全相同的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左护栏4和右护栏的外侧,分别从两侧对车辆进行清洗。清洗装置包括清洗风干一体装置、车辆感应器3、导轨5;所述导轨5位于左护栏4或右护栏的外侧,所述车辆感应器3设置于所述左护栏4或右护栏的两端,用于感应车辆进入及车辆停泊到位后启动清洗动作,车辆完全驶离后启动复位操作。所述车辆感应器3为红外感应器。

所述清洗风干一体装置包括支撑架6、高压风机7、高压喷头8、高压水泵18、滚轮10、控制器、驱动电机。所述支撑架6为立体四边形,所述高压风机7位于所述支撑架6的中央,所述高压喷头8有四个,四个高压喷头8分别设置在支撑架6的四个角上。高压喷头8的喷水方向根据导轨5的位置及长度可灵活调整。如图3、图4所示,四个所述的高压喷头8分两行分布,分别通过两条横向管道21和连接所述横向管道21的一纵向管道22相连通,所述的纵向管道22再通过软质输水管道23与所述高压水泵18相连,以使高压喷头8可随着支撑架6一起往复移动。

如图3,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支撑架6上,所述驱动电机分别与所述高压风机7和滚轮10电性连接,所述滚轮10位于所述支撑架6的底部,所述支撑架6通过所述滚轮10在所述导轨5上往复移动,并带动高压风机7和高压喷头8往复移动以对车辆进行风干和清洗;所述车辆感应器3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高压水泵18电性连接。

当洗车平台上四个车辆感应器3感应到待清洗车辆完全进入洗车平台上后,控制器控制启动高压喷头8对车辆两侧进行喷水清洗,并启动滚轮10往复运动,同时间歇开启高压风机7,以提高清洗效率;当清洗完毕后,关闭高压喷头8,开启高压风机7进行风干,到达预定程序关闭风机,复位。

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回水池11、蓄水池12、进水管17、排水管16;所述回水池11位于所述镂空承重架1的下方,用于收集车辆清洗后的废水,回水池11底部倾斜设置,其下倾部的边缘与所述蓄水池12相连,蓄水池12底部低于回水池11的底部,回水池11与蓄水池12连接处设置有隔泥装置13,废水过滤掉污泥后流入蓄水池12中;所述进水管17和排水管16分别设置于所述蓄水池12的上方和底部,所述高压水泵18通过管道9与所述蓄水池12相连。

所述隔泥装置13包括底板14和与所述底板14垂直相连的滤网15,所述底板14设置于所述回水池11底部下倾的边缘处。

所述蓄水池12的底部倾斜设置,以进一步沉淀污泥,且所述排水管16远离底部最低的一侧。

所述蓄水池12的上方设置有盖板19,盖板19上设置有下凹式提手24。

所述洗车平台上还设置有称重模块,其包括位于所述侧边支架2底部的称重传感器20、与所述传感器相连的显示器。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