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松动刹车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4903发布日期:2019-12-24 20:40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松动刹车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松动刹车泵。



背景技术:

刹车泵是制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零件,它主要的作用是顶动刹车片,使得刹车片摩擦车鼓,从而使得车速降低或静止,而刹车泵是制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直接关系着车辆的安全行驶。

但是,车辆在长时间行驶过程中,均会产生震动,从而就使得刹车泵均在震动环境下进行工作,长久以往,容易造成刹车泵的松动。

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大量的防松动刹车泵,且现有的防松动刹车泵,不能通过第二螺纹杆末端的正四边形螺头对第一螺纹杆末端的正六边形螺头进行限位,防止传统的单个螺栓安装,容易受振动脱落的可能,保证了卡环通过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对刹车泵进行双重卡紧固定,也不能通过摩擦半圆块与半圆卡槽的卡紧固定以及多层结构的作用下,使得刹车泵保持稳定,更不能在限位板、限位槽的作用下,更加防止刹车泵长久使用产生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松动刹车泵,它通过第二螺纹杆末端的正四边形螺头对第一螺纹杆末端的正六边形螺头进行限位,防止传统的单个螺栓安装,容易受振动脱落的可能,并保证了卡环通过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对刹车泵进行双重卡紧固定,通过摩擦半圆块与半圆卡槽的卡紧固定以及多层结构的作用下,使得刹车泵保持稳定,且在限位板、限位槽的作用下,更加防止刹车泵长久使用产生松动。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松动刹车泵,包括底板、刹车泵和卡环,所述底板的表面设有半圆槽,所述半圆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橡胶垫层,所述第一橡胶垫层的表面安装有耐磨树脂层,且第一橡胶垫层和耐磨树脂层的厚度为2cm,所述耐磨树脂层的表面等距设有半圆卡槽,所述刹车泵的表面对称安装有限位板,所述底板的表面对称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底板的表面对称设有第二螺纹孔,且第二螺纹孔位于第一螺纹孔的两侧,所述卡环的表面对称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卡环的表面对称设有第四螺纹孔,且第四螺纹孔位于第三螺纹孔的两侧,它通过第二螺纹杆末端的正四边形螺头对第一螺纹杆末端的正六边形螺头进行限位,防止传统的单个螺栓安装,容易受振动脱落的可能,并保证了卡环通过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对刹车泵进行双重卡紧固定,通过摩擦半圆块与半圆卡槽的卡紧固定以及多层结构的作用下,使得刹车泵保持稳定,且在限位板、限位槽的作用下,更加防止刹车泵长久使用产生松动。

进一步的,所述刹车泵的表面等距安装有摩擦半圆块,所述摩擦半圆块与半圆卡槽之间滑动连接,便于通过摩擦半圆块增加刹车泵表面的摩擦力,在半圆卡槽的作用下,使得刹车泵保持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纹孔与第三螺纹孔之间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末端安装有正六边形螺头,便于通过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孔、第三螺纹孔对卡环进行安装,从而对刹车泵进行卡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纹孔与第四螺纹孔之间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末端安装有正四边形螺头,所述正四边形螺头下端面与正六边形螺头上端面之间滑动连接,便于在正四边形螺头的作用下,对正六边形螺头限位,使得第一螺纹杆保持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卡环的内壁对称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限位板之间滑动连接,便于通过限位槽对限位板进行限位卡紧,使得刹车泵保持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卡环的内壁安装有第二橡胶垫层,所述第二橡胶垫层的表面安装有摩擦凸起层,所述第二橡胶垫层、摩擦凸起层的厚度为2cm,便于通过摩擦凸起层提高卡环内壁的摩擦力,从而对刹车泵卡紧固定。

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通过第二螺纹杆末端的正四边形螺头对第一螺纹杆末端的正六边形螺头进行限位,防止传统的单个螺栓安装,容易受振动脱落的可能,并保证了卡环通过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对刹车泵进行双重卡紧固定,通过摩擦半圆块与半圆卡槽的卡紧固定以及多层结构的作用下,使得刹车泵保持稳定,且在限位板、限位槽的作用下,更加防止刹车泵长久使用产生松动。

(2)刹车泵的表面等距安装有摩擦半圆块,摩擦半圆块与半圆卡槽之间滑动连接,便于通过摩擦半圆块增加刹车泵表面的摩擦力,在半圆卡槽的作用下,使得刹车泵保持稳定。

(3)第一螺纹孔与第三螺纹孔之间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的末端安装有正六边形螺头,便于通过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孔、第三螺纹孔对卡环进行安装,从而对刹车泵进行卡紧。

(4)第二螺纹孔与第四螺纹孔之间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的末端安装有正四边形螺头,正四边形螺头下端面与正六边形螺头上端面之间滑动连接,便于在正四边形螺头的作用下,对正六边形螺头限位,使得第一螺纹杆保持稳定。

(5)卡环的内壁对称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与限位板之间滑动连接,便于通过限位槽对限位板进行限位卡紧,使得刹车泵保持稳定。

(6)卡环的内壁安装有第二橡胶垫层,第二橡胶垫层的表面安装有摩擦凸起层,第二橡胶垫层、摩擦凸起层的厚度为2cm,便于通过摩擦凸起层提高卡环内壁的摩擦力,从而对刹车泵卡紧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处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部分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卡环的内壁侧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底板、2刹车泵、3卡环、4半圆槽、5第一橡胶垫层、6耐磨树脂层、7半圆卡槽、8限位板、9第一螺纹孔、10第二螺纹孔、11第三螺纹孔、12第四螺纹孔、13摩擦半圆块、14第一螺纹杆、15正六边形螺头、16第二螺纹杆、17正四边形螺头、18限位槽、19第二橡胶垫层、20摩擦凸起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一种防松动刹车泵,包括底板1、刹车泵2和卡环3,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底板1的表面设有半圆槽4,半圆槽4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橡胶垫层5,第一橡胶垫层5的表面安装有耐磨树脂层6,且第一橡胶垫层5和耐磨树脂层6的厚度为2cm,耐磨树脂层6的表面等距设有半圆卡槽7,刹车泵2的表面对称安装有限位板8,刹车泵2的表面等距安装有摩擦半圆块13,摩擦半圆块13与半圆卡槽7之间滑动连接,便于通过摩擦半圆块13增加刹车泵2表面的摩擦力,在半圆卡槽7的作用下,使得刹车泵2保持稳定,底板1的表面对称设有第一螺纹孔9,底板1的表面对称设有第二螺纹孔10,且第二螺纹孔10位于第一螺纹孔9的两侧,第一螺纹孔9与第三螺纹孔11之间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4,第一螺纹杆14的末端安装有正六边形螺头15,便于通过第一螺纹杆14、第一螺纹孔9、第三螺纹孔11对卡环3进行安装,从而对刹车泵2进行卡紧,卡环3的表面对称设有第三螺纹孔11,卡环3的表面对称设有第四螺纹孔12,且第四螺纹孔12位于第三螺纹孔11的两侧,第二螺纹孔10与第四螺纹孔12之间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6,第二螺纹杆16的末端安装有正四边形螺头17,正四边形螺头17下端面与正六边形螺头15上端面之间滑动连接,便于在正四边形螺头17的作用下,对正六边形螺头15限位,使得第一螺纹杆14保持稳定,卡环3的内壁对称设有限位槽18,限位槽18与限位板8之间滑动连接,便于通过限位槽18对限位板8进行限位卡紧,使得刹车泵2保持稳定,卡环3的内壁安装有第二橡胶垫层19,第二橡胶垫层19的表面安装有摩擦凸起层20,第二橡胶垫层19、摩擦凸起层20的厚度为2cm,便于通过摩擦凸起层20提高卡环3内壁的摩擦力,从而对刹车泵2卡紧固定。

可先将底板1焊接于车架内,将刹车泵2放入半圆槽4内,并使得刹车泵2表面等距安装的摩擦半圆块13进入半圆卡槽7内,使得刹车泵2保持稳定,先通过第一螺纹孔9、第三螺纹孔11安装第一螺纹杆14,并使得第一螺纹杆14末端的正六边形螺头15与卡环3表面接触,对卡环3进行安装,通过卡环3内壁的摩擦凸起层20,提高卡环3内壁的摩擦力,且刹车泵2表面安装的限位板8进入限位槽18内,便于对刹车泵2进行卡紧,再通过第二螺纹孔10、第四螺纹杆12安装第二螺纹杆16,并使得第二螺纹杆16末端的正四边形螺头17下端面与正六边形螺头15上端面接触,对正六边形螺头15进行限位,使得第一螺纹杆14保持稳定,杜绝刹车泵2受振动影响,导致第一螺纹杆14的脱落,防止刹车泵2松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