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防爆裂室外用汽车充电桩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8175发布日期:2020-05-26 18:36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防爆裂室外用汽车充电桩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充电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防爆裂室外用汽车充电桩壳体。



背景技术:

充电桩是一个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桩分为落地式充电桩、挂壁式充电桩,为用户提供计时、计电度、计金额充电等功能充电桩(栓)能实现计时、计电度、计金额充电,随着电动汽车的推广与普及,汽车充电用充电桩也越来越常见。

充电桩外部的壳体时保护充电桩内部电子器件的主要装置,需要兼具散热和防水等要求,现有充电桩壳体一般采用开设散热孔的散热方式,散热效率较低下,当充电桩内部散热不及时会积聚高热量,存在爆裂的风险,且散热孔处容易进水,可能影响充电桩的正常使用,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水防爆裂室外用汽车充电桩壳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防爆裂室外用汽车充电桩壳体,旨在提升充电桩壳体的防水性能和防爆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水防爆裂室外用汽车充电桩壳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表面水平方向开设有散热孔且散热孔为多个,所述内壳体外部竖直方向安装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表面水平方向开设有通风孔且通风孔为多个,所述内壳体顶部水平方向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内壳体内部顶部可拆卸连接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底部安装有机架,所述机架底部可拆卸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底部竖直方向可拆卸连接有轴承,所述电机动力输出端与轴承动力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机电流输入端与蓄电池电流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太阳能板电流输出端与蓄电池电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轴承远离电机一侧可拆卸连接有扇叶且扇叶为三个,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粘接有石棉板。

可选的,所述外壳体底部水平方向开设有排水孔且排水孔为多个,所述排水孔水平方向贯穿外壳体。

可选的,所述内壳体顶部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内壳体通过支撑板连接至太阳能板。

可选的,所述底座底部水平方向固定连接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顶部平行于底座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水防爆裂室外用汽车充电桩壳体,其采用内壳体与外壳体的双层结构设计,雨水从外壳体表面的通风孔进入时不会进入内壳体,避免雨水对充电桩造成影响,内壳体顶部的太阳能板吸收光能转换为电能为电机提供电能驱动扇叶转动,产生的风力为充电桩内部降温,安装在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的石棉板具有隔热作用,与扇叶的风力相互配合,最大化降低内壳体内部热量,避免因为温度过高出现爆裂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防水防爆裂室外用汽车充电桩壳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防水防爆裂室外用汽车充电桩壳体的内壳体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防水防爆裂室外用汽车充电桩壳体的内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内壳体;201、散热孔;3、外壳体;301、通风孔;302、排水孔;4、支撑板;5、太阳能板;501、蓄电池;6、机架;7、电机;701、轴承;702、扇叶;8、石棉板;9、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防水防爆裂室外用汽车充电桩壳体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水防爆裂室外用汽车充电桩壳体,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内壳体2,所述内壳体2表面水平方向开设有散热孔201且散热孔201为多个,所述内壳体2外部竖直方向安装有外壳体3,所述外壳体3表面水平方向开设有通风孔301且通风孔301为多个,所述内壳体2顶部水平方向安装有太阳能板5,所述内壳体2内部顶部可拆卸连接有蓄电池501,所述蓄电池501底部安装有机架6,所述机架6底部可拆卸连接有电机7,所述电机7底部竖直方向可拆卸连接有轴承701,所述电机7动力输出端与轴承701动力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机7电流输入端与蓄电池501电流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太阳能板5电流输出端与蓄电池501电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轴承701远离电机7一侧可拆卸连接有扇叶702且扇叶702为三个,所述内壳体2与外壳体3之间粘接有石棉板8。

示例的,其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内壳体2和外壳体3,通过采用内壳体2与外壳体3的双层结构设计,雨水从外壳体3表面的通风孔301进入时不会进入内壳体2,内壳体2可以防止雨水进入其内部,避免雨水对充电桩造成影响,内壳体2顶部的太阳能板5吸收光能并转换为电能,可以为电机7提供电能驱动轴承701和扇叶702的转动,产生的风力为内壳体2内部的电子元器件降温,安装在内壳体2和外壳体3之间的石棉板8具有隔热作用,可以防止外部环境过高对内壳体2内部器件的影响,与扇叶702的风力相互配合,最大化降低内部热量,避免因为温度过高出现壳体爆裂的情况,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

参考图1所示,所述外壳体3底部水平方向开设有排水孔302且排水孔302为多个,所述排水孔302水平方向贯穿外壳体3。

示例的,通过开设在外壳体3底部的排水孔302可以将雨天时外壳体3内部进入的雨水排出,避免雨水积聚。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内壳体2顶部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内壳体2通过支撑板4连接至太阳能板5。

示例的,内壳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并通过支撑板4支撑太阳能板5,可以保证太阳能板5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参考图1所示,所述底座1底部水平方向固定连接有配重块9,所述配重块9顶部平行于底座1底部。

示例的,通过安装在底座1底部的配重块9,安装壳体时配重块9埋于地表之下,可以提高充电桩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使用前,将底座1底部的配重块9埋于地表下,底座1位于地表之上,配重块9为实心高强度实心混凝土块,可以保证底座1及其顶部的充电桩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底座1的顶部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内壳体2和外壳体3,外壳体3的表面水平方向开设有通风孔301具有一定的通风散热的效果,充电桩的主要电气元件安装在内壳体2的内部,当室外阴雨天气时,雨水可能会从外壳体1的通风孔301进入,但由于采用了双壳体的结构设计代替了现有的单壳体结构设计,雨水进不到内壳体2的内部,不会对充电器件造成影响,提升了壳体的防水性,外壳体3内部进入的雨水可以从底部的排水孔302排出,不会积聚在外壳体3内部,内壳体2的顶部通过支撑板4连接有太阳能板5,支撑板4可以稳定支撑住太阳能板5,太阳能板5吸收太阳光能并将光能转换为电能传输至内壳体2内部蓄电池501中,蓄电池501可以储存电能,其底部通过机架6安装有电机7,依靠蓄电池501内部的电能可以为电机7提高所需要的电能,使电机7运转,带动轴承701的转动进而带动扇叶702的转动,在扇叶702的高速转动下,可以产生风力将内壳体2内部充电器件产生的热量从散热孔201吹出内壳体2的内部,代替了现有的散热孔201自然散热的方式,提升了散热的效果和质量,在内壳体2和外壳体3之间粘接有石棉板8,石棉板8具有很好的隔热效果,可以有效隔绝外部环境的热量,避免外部环境过热时对壳体内部结构的影响,与扇叶702产生的风力散热相互配合,最大化提高隔温散热的效果,降低内壳体2内部的温度,避免因为温度过高导致充电桩壳体发生爆裂的情况,提高了充电桩壳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水防爆裂室外用汽车充电桩壳体,其采用内壳体2与外壳体3的双层结构设计,雨水从外壳体3表面的通风孔301进入时不会进入内壳体2,避免雨水对充电桩造成影响,内壳体2顶部的太阳能板5吸收光能转换为电能为电机7提供电能驱动扇叶702转动,产生的风力为充电桩内部降温,安装在内壳体2和外壳体3之间的石棉板8具有隔热作用,与扇叶702的风力相互配合,最大化降低内壳体2内部热量,避免因为温度过高出现爆裂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防水防爆裂室外用汽车充电桩壳体,包括底座1、内壳体2、散热孔201、外壳体3、通风孔301、排水孔302、支撑板4、太阳能板5、蓄电池501、机架6、电机7、轴承701、扇叶702、石棉板8、配重块9,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