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9112发布日期:2020-05-22 22:10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香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香薰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清新空气功能的香薰装置广泛的应用于车辆等场合。

传统的香薰装置内部只能够放置一种香薰,因此,传统的香薰只能够释放出一种香味。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释放出两种香味的香薰装置。

一种香薰装置,包括下壳和上壳,所述下壳包括底板、侧壁和隔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壁围成容纳腔,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中部并且所述隔板将所述容纳腔分隔形成用于容纳第一香薰的第一容纳腔和用于容纳第二香薰的第二容纳腔;

所述侧壁的中部设有第一转动结构,所述上壳的中部设有第二转动结构,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和所述第二转动结构配合使得所述下壳和所述上壳转动连接;

所述下壳和所述上壳转动连接使得所述香薰装置具有第一打开状态和第二打开状态;所述香薰装置处于第一打开状态时,所述上壳的一端下压,所述上壳的另一端翘起,从而所述上壳的一端将所述第一容纳腔封闭,所述上壳的另一端和所述下壳之间形成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的散香通道;所述香薰装置处于第二打开状态时,所述上壳的另一端下压,所述上壳的一端翘起,从而所述上壳的另一端将所述第二容纳腔封闭,在所述上壳的一端和所述下壳之间形成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的散香通道。

这种香薰装置内部具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可以分别用于容纳两种不同气味的香薰,并且可以通过按压上壳的一端或另一端,实现第一容纳腔或第二容纳腔与外界的连通,从而可以释放出两种不同的香味。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香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香薰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如图1所示的香薰装置处于第一打开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如图1所示的香薰装置处于第二打开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如图1~图4所示的一实施方式的香薰装置,包括下壳10和上壳20,下壳10包括底板12、侧壁14和隔板16,底板12和侧壁14围成容纳腔,隔板16位于底板12的中部并且隔板16将容纳腔分隔形成用于容纳第一香薰(图中未显示)的第一容纳腔162和用于容纳第二香薰(图中未显示)的第二容纳腔164。

第一香薰和第二香薰优选为固体香薰,也可以为半固体的香膏或液体状的香水。

第一香薰和第二香薰的气味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侧壁14的中部设有第一转动结构142,上壳20的中部设有第二转动结构22,第一转动结构142和第二转动结构22配合使得下壳10和上壳20转动连接。

下壳10和上壳20转动连接使得香薰装置具有第一打开状态和第二打开状态。

香薰装置处于第一打开状态时,上壳20的一端下压,上壳20的另一端翘起,从而上壳20的一端将第一容纳腔162封闭,上壳20的另一端和下壳10之间形成连通第二容纳腔164的散香通道。

香薰装置处于第二打开状态时,上壳20的另一端下压,上壳20的一端翘起,从而上壳20的另一端将第二容纳腔164封闭,在上壳20的一端和下壳10之间形成连通第一容纳腔162的散香通道。

这种香薰装置内部具有第一容纳腔162和第二容纳腔164,可以分别用于容纳两种不同气味的香薰,并且可以通过按压上壳20的一端或另一端,实现第一容纳腔162或第二容纳腔164与外界的连通,当第一香薰和第二香薰的气味不相同时,可以分别释放出两种不同的香味。

结合附图,上壳20的一端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第一侧壁24,第一侧壁24上设有第一散香通孔242,香薰装置处于第二打开状态时,第一散香通孔242将第一容纳腔162和外界连通。

结合附图,上壳20的另一端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第二侧壁26,第二侧壁26上设有第二散香通孔262,香薰装置处于第一打开状态时,第二散香通孔262将第二容纳腔164和外界连通。

结合附图,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散香通孔242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条状通孔。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散香通孔242也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散香通孔242形成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第一散香区域。

结合附图,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散香通孔262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条状通孔。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散香通孔262也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散香通孔262形成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第二散香区域。

本实施方式中,上壳20的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一磁吸件222,下壳10对应的设有第二磁吸件122,上壳20的一端下压时,第一磁吸件222与第二磁吸件122磁吸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上壳20的另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三磁吸件224,下壳10对应的设有第四磁吸件124,上壳20的另一端下压时,第三磁吸件224与第四磁吸件124磁吸连接。

结合附图,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中,上壳20的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一承载台226以及连接第一承载台226和上壳20的第一连接件228,第一磁吸件222设置在第一承载台226上。上壳20的另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二承载台226'以及连接第二承载台226'和上壳20的第二连接件228',第二磁吸件122设置在第二承载台226'上。

本实施方式中,上壳20的下方的中部设有辅助隔板28,辅助隔板28与隔板16配合将第一容纳腔162和第二容纳腔164分隔开。

结合附图,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中,隔板16远离底板12的一端为凸曲面,辅助隔板28靠近底板12的一端形成与凸曲面配合的容纳槽。凸曲面和容纳槽的配合可以使得辅助隔板28与隔板16更好的将第一容纳腔162和第二容纳腔164分隔开。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隔板16远离底板12的一端可以为容纳槽,辅助隔板28靠近底板12的一端形成与容纳槽配合的凸曲面。

结合附图,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结构142为设置在侧壁14的内侧的凸起,第二转动结构22为设置在上壳20的外侧的凹槽。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结构142也可以为设置在侧壁14的内侧的凹槽,第二转动结构22为设置在上壳20的外侧的凸起。

本实施方式中,香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底板12远离侧壁14的一面的夹子30。

夹子30用于将香薰装置固定在其他结构上,例如,固定在车辆出风口上。

结合附图,本实施方式中,底板12上设有间隔设有第三散香通孔126和第四散香通孔128,第三散香通孔126与第一容纳腔162连通,第四散香通孔128与第二容纳腔164连通。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香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和上壳,所述下壳包括底板、侧壁和隔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壁围成容纳腔,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中部并且所述隔板将所述容纳腔分隔形成用于容纳第一香薰的第一容纳腔和用于容纳第二香薰的第二容纳腔;

所述侧壁的中部设有第一转动结构,所述上壳的中部设有第二转动结构,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和所述第二转动结构配合使得所述下壳和所述上壳转动连接;

所述下壳和所述上壳转动连接使得所述香薰装置具有第一打开状态和第二打开状态;所述香薰装置处于第一打开状态时,所述上壳的一端下压,所述上壳的另一端翘起,从而所述上壳的一端将所述第一容纳腔封闭,所述上壳的另一端和所述下壳之间形成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的散香通道;所述香薰装置处于第二打开状态时,所述上壳的另一端下压,所述上壳的一端翘起,从而所述上壳的另一端将所述第二容纳腔封闭,在所述上壳的一端和所述下壳之间形成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的散香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的一端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散香通孔,所述香薰装置处于第二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散香通孔将所述第一容纳腔和外界连通;

所述上壳的另一端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散香通孔,所述香薰装置处于第一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二散香通孔将所述第二容纳腔和外界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香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香通孔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条状通孔,或者所述第一散香通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散香通孔形成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第一散香区域;

所述第二散香通孔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条状通孔,或者所述第二散香通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散香通孔形成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第二散香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的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一磁吸件,所述下壳对应的设有第二磁吸件,所述上壳的一端下压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磁吸连接;

所述上壳的另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三磁吸件,所述下壳对应的设有第四磁吸件,所述上壳的另一端下压时,所述第三磁吸件与所述第四磁吸件磁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香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的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一承载台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承载台和所述上壳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磁吸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台上;

所述上壳的另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二承载台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承载台和所述上壳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磁吸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台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的下方的中部设有辅助隔板,所述辅助隔板与所述隔板配合将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分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香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为凸曲面,所述辅助隔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形成于所述凸曲面配合的容纳槽;

或者所述隔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为容纳槽,所述辅助隔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形成于所述容纳槽配合的凸曲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为设置在所述侧壁的内侧的凸起,所述第二转动结构为设置在所述上壳的外侧的凹槽;

或者,所述第一转动结构为设置在所述侧壁的内侧的凹槽,所述第二转动结构为设置在所述上壳的外侧的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香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侧壁的一面还设有夹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香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三散香通孔和第四散香通孔,所述第三散香通孔和所述第四散香通孔分别位于所述夹子的两侧;所述第三散香通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第四散香通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香薰装置,包括下壳和上壳,所述下壳包括底板、侧壁和隔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壁围成容纳腔,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中部并且所述隔板将所述容纳腔分隔形成用于容纳第一香薰的第一容纳腔和用于容纳第二香薰的第二容纳腔.这种香薰装置内部具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可以分别用于容纳两种不同气味的香薰,并且可以通过按压上壳的一端或另一端,实现第一容纳腔或第二容纳腔与外界的连通,从而可以释放出两种不同的香味。

技术研发人员:林源峰;余建顺;潘龙;林德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8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