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风口拨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9071发布日期:2020-05-22 22:1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出风口拨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控制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风口拨轮结构。



背景技术:

出风口拨轮是用于调节汽车出风口扇叶方向及风口大小的控制结构,常常是将扇叶固定在转轴上,在转轴的两端设拨轮,通过转动拨轮来带动转轴转动,从而起到调节扇叶方向的作用,这种结构的转轴轴心必须与拨轮的轴线重合,这使得拨轮的位置只能设在转轴的两侧,造成出风口设计结构的单一,操作上的死板,不灵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出风口拨轮结构,将拨轮轴线的位置与转轴轴线位置垂直,使拨轮与转轴的错开,增强调节出风口扇叶的灵活性,操作体验感更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出风口拨轮结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拨轮;第一连杆的一端与转轴的一端固定,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球铰连接;第三连杆的中部与出风口壳体铰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设有条状的滑槽孔;拨轮的中部与出风口壳体铰接,拨轮的一端设有垂直于端面的滑杆,滑杆能在滑槽孔内来回滑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三连杆和拨轮所在的平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第三连杆为v形,第三连杆与出风口壳体交接处位于第三连杆拐角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为注塑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的铰接孔朝向端头方向设有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拨轮的盘面上设有两段弧形的母扣槽孔;出风口壳体设有两个公扣凸起,公扣凸起能相对在母扣槽孔内来回转动,公扣凸起和母扣槽孔相扣合限定拨轮只能绕铰拨轮与出风口壳体铰接轴线方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出风孔拨轮结构,其拨轮的轴线与转轴的轴线垂直,使得拨轮的操作方位不受限制,增强用户的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杆连接结构局部放大示图;

图4是本实用性新型结构示图三;

其中,出风口壳体1,扇叶2,转轴3,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第三连杆6,滑槽孔61,拨轮7,母扣槽孔71,公扣凸起72,开口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出风口壳体1、扇叶2和转轴3,转轴3转动带动扇叶2摆动。

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第三连杆6和拨轮7。第一连杆4的一端与转轴3的一端固定,第一连杆4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5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5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6的一端采用球铰连接,第三连杆6的一端应当是贯穿第二连杆5的另一端,即第三连杆6应当垂直于第二连杆5的盘面。第三连杆6的中部与出风口壳体1铰接,第三连杆6的另一端设有条状的滑槽孔61,为保障使用的效果及简化设计的计算量,滑槽孔61采用腰圆状,滑槽孔61的中心线延长线经过第三连杆6与出风口壳体1的铰接点。拨轮7的中部与出风口壳体1铰接,拨轮7的一端设有垂直于端面的滑杆(未在图中标示),滑杆能在滑槽孔61内来回滑动。第一连杆4与第二连杆5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三连杆6和拨轮7所在的平面。

转动拨轮7使滑杆在滑槽孔61内来回滑动,从而使第三连杆6绕与壳体铰接轴线来回摆动,进而带动第二连杆5上下浮动,第二连杆5上下浮动又会带动第一连杆4绕转轴3转动,使得扇叶2来回摆动。

本实施例中的拨轮7的盘面方向与转轴3轴线方向是平行的,打破传统出风口结构的限制,一方面是用户有了更新的转动操作体验,另一方面使得出风口操作拨轮7的设置位置可以更加灵活,即使得出风口的安装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性。

优选的,第三连杆6为v形,第三连杆6与出风口壳体1交接处位于第三连杆6拐角处。第三连杆6的v形设计能使得操作体验感更加良好。

优选的,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为注塑件,其中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均为pom材质,第三也可以选用pom材质,拨轮7采用pc和abs材质制成。

优选的,如图3所示,第一连杆4及第二连杆5的铰接孔朝向端头方向设有开口8,开口8的设计使得该处拥有更好的弹性,一方面便于铰接安装,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加工的精度要求,避免因加工精度问题造成转动的卡壳或者卡顿。

优选的,如图4所示,拨轮7的盘面上设有两段弧形的母扣槽孔71。出风口壳体1设有两个公扣凸起72,公扣凸起72能相对在母扣槽孔71内来回转动,公扣凸起72和母扣槽孔71相扣合限定拨轮7只能绕铰拨轮7与出风口壳体1铰接轴线方向转动。这种设计便于拨轮7的拆卸更换,同时母扣槽孔71还能起到对拨轮7来回转动限位的功能,适当的,还可将母扣槽孔71一端的槽宽做的更宽些,运用公扣凸起72的弹性复原作用起到极限限位的作用,即拨轮7转到极限位置时,公扣凸起72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卡在母扣槽孔71槽宽更宽处,避免拨轮7在晃动等情况下随意摆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出风口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拨轮;第一连杆的一端与转轴的一端固定,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采用球铰连接;第三连杆的中部与出风口壳体铰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设有条状的滑槽孔;拨轮的中部与出风口壳体铰接,拨轮的一端设有垂直于端面的滑杆,滑杆能在滑槽孔内来回滑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三连杆和拨轮所在的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出风口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三连杆为v形,第三连杆与出风口壳体交接处位于第三连杆拐角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出风口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为注塑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出风口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的铰接孔朝向端头方向设有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出风口拨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拨轮的盘面上设有两段弧形的母扣槽孔;出风口壳体设有两个公扣凸起,公扣凸起能相对在母扣槽孔内来回转动,公扣凸起和母扣槽孔相扣合限定拨轮只能绕铰拨轮与出风口壳体铰接接轴线方向转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控制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风口拨轮结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拨轮;第一连杆的一端与转轴的一端固定,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球铰连接;第三连杆的中部与出风口壳体铰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设有条状的滑槽孔;拨轮的中部与出风口壳体铰接,拨轮的一端设有垂直于端面的滑杆,滑杆能在滑槽孔内来回滑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三连杆和拨轮所在的平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出风孔拨轮结构,其拨轮的轴线与转轴的轴线垂直,使得拨轮的操作方位不受限制,增强用户的体验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贺宗贵;刘忠奎;肖振华;刘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舜宇模具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9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