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引擎盖顶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4118发布日期:2020-04-21 19:08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引擎盖顶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引擎盖顶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一定速度行驶的汽车与行人发生意外时,对行人安全的保护方面的研发越来越受到重视,新颁布的2018版的c-ncap流程,内容中明确指出“行人保护”会作为评定流程占到15%的权重;

目前国内汽车厂商对行人保护的措施,较为常见的做法是在发动机舱盖段面上采用缓冲结构,缓冲撞防护系统从技术成本上来看,价格相对低廉。但该技术属于被动的保护且对行人保护有限,甚至在引擎盖下硬点的情况下起不到对行人保护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引擎盖顶起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引擎盖下硬点对行人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引擎盖顶起装置,包括外管壳,外管壳为中空管;外管壳内顶部安装有活塞杆,活塞杆一端为顶出端,另一端为活塞端,外管壳内底部安装有微型气体发生器;活塞杆的活塞端与微型气体发生器之间布置有垫片;垫片带有通孔;外管壳的顶部套接有导套,导套上还连接有防护帽。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导套与外管壳的内径相配合,导套通过焊接方式安装在外管壳顶部,导套带有凸缘,导套与防护帽卡接。

活塞杆的活塞端端面开有凹槽;所述活塞杆的侧面开有环形凹槽,在环形凹槽与外管壳内侧壁之间设有密封圈i。

环形凹槽位于活塞杆活塞端与顶出端连接处。

凹槽为圆锥型或半圆型凹槽,凹槽直径与垫片通孔的孔径相同。

微型气体发生器底部与外管壳底部为紧口式连接。

微型气体发生器底部与外管壳底部为焊接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活塞杆和微型气体发生器之间设置圆环形垫片,有效防止活塞杆和微型气体发生器直接接触,避免了对微型气体发生器的损坏,保证了装置的可靠性;同时垫片的通孔对产生的气体有导向作用,配合活塞杆端部的聚能槽,有效提高装置的反应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引擎盖顶起装置焊接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引擎盖顶起装置焊接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引擎盖顶起装置紧口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引擎盖顶起装置紧口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管壳,2.导套,3.活塞杆,4.密封圈i,5.垫片,6.微型气体发生器,7.防护帽,8.密封圈ii,9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一种汽车引擎盖顶起装置,包括外管壳1,外管壳1为中空管;外管壳1内顶部安装有活塞杆3,活塞杆3一端为顶出端另一端为活塞端,既活塞杆3的顶出端与外管壳1顶部平齐,活塞杆3的活塞端靠近外管壳1底部,装置激发后活塞杆3沿外管壳1径向推出将汽车引擎盖顶起;外管壳1内底部安装有微型气体发生器6,为活塞杆3推出提供动力;活塞杆3的活塞端与微型气体发生器6之间布置有垫片5防止活塞杆3与微型气体发生器6产生直接接触,以保证微型气体发生器6的可靠性;垫片5带有通孔,对微型气体发生器6激发后产生的气体起到导向的作用;外管壳1的顶部套接有导套2,对活塞杆3的顶出端起到导向的作用,导套2上还连接有防护帽7。

所述微型气体发生器6与汽车ecu之间电连接。

导套2与外管壳1的内径相配合,导套2通过焊接方式安装在外管壳1顶部,导套2带有凸缘,防护帽7内带有与导套2凸缘配合的凹槽,实现与导套2的卡接,同时兼具密封防潮的功能。

本例中防护帽7采用塑料制成,当装置激发后,在活塞杆3的顶出端与汽车铰链与之间起到缓冲作用,减少对汽车铰链的损伤。

活塞杆3的活塞端端面开有凹槽9,凹槽9为圆锥型或半圆型凹槽,凹槽9直径与垫片5通孔的孔径相同,对微型气体发生器6激发后产生的气体起到收聚的作用,提高了装置的反应速度,可在发生危险的瞬间做出反应;活塞杆3的侧面开有环形凹槽,在环形凹槽与外管壳1内侧壁之间设有密封圈i4,保证了活塞杆3与外管壳1间的气密性。

本例中环形凹槽位于活塞杆3活塞端与顶出端连接处,活塞端的直径大于顶出端的直径,在装置激发时密封圈i4压缩在活塞端,对气体进行密封,装置激发后回落时,密封圈i4压缩在顶出端,使密封的气体排出装置。

微型气体发生器6底部与外管壳1底部为焊接式连接,既将外管壳1底端与微型气体发生器6底部的凸缘套接后,通过激光焊的方式进行连接,本例中在微型气体发生器6底部与外管壳1底部连接处未安装密封圈ii8,将微型气体发生器6与外管壳1焊接为一个整体,有效保证了装置的气密性,同时工艺简单便于操作,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行车遇到与行人相撞的危险时,ecu控制微型气体发生器6激发,瞬间产生大量气体,气体沿垫片5通孔运动至凹槽9,在密封圈i4有效密封的情况下,气体推动活塞杆3沿外管壳1径向移动,活塞杆3顶出端冲开防护帽7的密封,由于活塞杆3的速度较大,在惯性作用下带动防护帽7撞击汽车铰链,使汽车引擎盖被顶起,行人与汽车引擎盖间发生弹性碰撞,有效降低对行人的撞击伤害。

本装置的优点在于:

在活塞杆3和微型气体发生器6之间设置圆环形垫片5,有效防止活塞杆3和微型气体发生器6直接接触,避免了对微型气体发生器6的损坏,保证了装置的可靠性;同时垫片5的通孔对产生的气体有导向作用,配合活塞杆3端部的凹槽9,有效提高装置的反应速度。

实施例2,本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微型气体发生器6底部与外管壳1底部为紧口式连接,具体的:微型气体发生器6底部与外管壳1底部套接后,将需要密封装配的底部对准卡簧内牙槽,卡簧在外力的作用下收紧,外管壳1受力变形将微型气体发生器6包覆密封固定,该方式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在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ii8,密封圈ii8的设置有效保证了装置的整体气密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引擎盖顶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壳(1),所述外管壳(1)为中空管;外管壳(1)内顶部安装有活塞杆(3),活塞杆(3)一端为顶出端,另一端为活塞端,外管壳(1)内底部安装有微型气体发生器(6);所述活塞杆(3)的活塞端与微型气体发生器(6)之间布置有垫片(5);所述垫片(5)带有通孔;所述外管壳(1)的顶部套接有导套(2),所述导套(2)上还连接有防护帽(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引擎盖顶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套(2)与外管壳(1)的内径相配合,所述导套(2)通过焊接方式安装在外管壳(1)顶部,所述导套(2)带有凸缘,与防护帽(7)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引擎盖顶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3)的活塞端端面开有凹槽(9);所述活塞杆(3)的侧面开有环形凹槽,在环形凹槽与外管壳(1)内侧壁之间设有密封圈(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引擎盖顶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位于活塞杆(3)活塞端与顶出端连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引擎盖顶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9)为圆锥型或半圆型凹槽,凹槽(9)直径与垫片(5)通孔的孔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引擎盖顶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气体发生器(6)底部与外管壳(1)底部为紧口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引擎盖顶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气体发生器(6)底部与外管壳(1)底部为焊接式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引擎盖顶起装置,包括外管壳,外管壳为中空管;外管壳内顶部安装有活塞杆,活塞杆一端为顶出端,另一端为活塞端,外管壳内底部安装有微型气体发生器;活塞杆的活塞端与微型气体发生器之间布置有垫片;垫片带有通孔;外管壳的顶部套接有导套,导套上还连接有防护帽。在活塞杆和微型气体发生器之间设置圆环形垫片,有效防止活塞杆和微型气体发生器直接接触,避免了对微型气体发生器的损坏,保证了装置的可靠性;同时垫片的通孔对产生的气体有导向作用,配合活塞杆端部的凹槽,有效提高装置的反应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徐磊;贾金伟;周杰;宫万斌;孙卫升;赵文虎;白宏永;柳斌;曹吉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庆华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2
技术公布日:2020.0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