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自锁锁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29139发布日期:2020-07-04 01:01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安全带自锁锁舌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汽车安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安全带自锁锁舌。



背景技术:

目前在车辆中广泛使用三点式安全带,三点式安全带的织带上设有可滑动的锁舌。乘客在佩戴安全带时将锁舌插入插锁,即可约束在车辆座椅上。锁舌将织带分为用于限制乘客上身前移的肩带段、以及用于限制乘客腰部前移的腰带段。

普通的安全带锁舌不具备锁定织带的能力,因此肩带段和腰带段的长度可随乘客身体的移动发生变化。在车辆正常情况下,织带可以从卷收器中自由地拉出和卷收进去,以将乘客固定在规定的位置上。在车辆发生碰撞等紧急情况时,卷收器由于惯性机构锁住织带的总长度,并且乘客的腰部会发生较大位移,织带的腰带段被拉长,从而导致肩带段缩短。肩带段的缩短会压迫乘客的胸部,从而对乘客的胸部造成伤害。

目前已经开发出带有锁止功能的安全带锁舌,其通过在织带上施加锁止力来限制腰带段和肩带段之间的相互移动,从而降低对乘客胸部的伤害。该锁舌设有由转轴支撑的回转体,回转体可以从初始位置转动到锁定位置以锁定织带,并且可以通过复位件从锁定位置复位到初始位置。现有的安全带锁舌从回转体的正面将复位件装入回转体中并利用侧盖进行遮挡,或者将复位件嵌入锁舌主体的包塑部分中。

然而,利用转轴作为回转体的支撑或导向,这增加了锁舌的装配难度和结构复杂性。将复位件正面装入回转体需要额外的侧盖,并且当施加在织带上的负载过大时侧盖容易从回转体松脱;而将复位件嵌在包塑部分中增加了工艺难度,降低了零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至少一个缺陷的安全带自锁锁舌。

根据下面描述的各方面说明了本公开的主题技术。为方便起见,将主题技术的各方面的各种示例描述为标号的条款(1、2、3等)。这些条款是作为示例提供的,而非限制本公开的主题技术。

1.一种安全带自锁锁舌,其中,所述安全带自锁锁舌包括:

锁舌主体,所述锁舌主体具有安全带织带穿过其中的水平开口;

回转体,所述回转体被支撑在锁舌主体的水平开口附近、并且能够在初始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转动,所述回转体具有位于其内部的通孔,所述通孔只从回转体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开口;和

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设置在回转体的通孔内并且构造成将回转体偏压至初始位置。

2.根据条款1所述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其中,锁舌主体在水平开口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支撑部和右支撑部,并且所述左支撑部和右支撑部被构造成支撑回转体。

3.根据条款1或2所述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其中,复位件设置成穿过左支撑部的通孔、回转体的通孔和右支撑部的通孔。

4.根据条款2所述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其中,复位件呈大致线状,并且中心部分具有一个或多个波状部。

5.根据条款4所述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其中,波状部的高度大于回转体的通孔的高度,并且波状部以预压缩的方式装配在回转体的通孔内。

6.根据条款4所述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其中,复位件的其中一个端部具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构造成与左支撑部和右支撑部中的一个支撑部上的限位槽配合。

7.根据条款6所述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其中,限位部呈大致钩状。

8.根据条款6所述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其中,限位槽设置在所述一个支撑部的通孔的水平方向外侧。

9.根据条款6所述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其中,复位件的波状部和限位部成一个角度,并且所述一个支撑部的限位槽和所述一个支撑部的通孔成相同的角度。

10.根据条款6所述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其中,所述一个支撑部的通孔和回转体的通孔的形状一致。

11.根据条款2所述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其中,回转体呈大致c形,并且包括上曲面、下曲面、前表面、后表面、以及连接上曲面、下曲面、前表面和后表面的所述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

12.根据条款11所述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其中,回转体的通孔位于回转体的后侧部分,并且大致呈腰形。

13.根据条款12所述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其中,在沿前后方向的横截面中,回转体的通孔的外轮廓的曲率与回转体的上曲面的曲率保持大致相同。

14.根据条款11所述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其中,回转体的通孔位于回转体的前侧部分,并且大致呈端部具有分支部的腰形。

15.根据条款14所述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其中,在沿前后方向的横截面中,回转体的通孔的分支部的外轮廓的曲率与回转体的上曲面大致相同。

16.根据条款11所述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其中,所述左支撑部和右支撑部设有沿水平方向向内伸出的弧形凸起,并且回转体被支撑在弧形凸起上并且能绕弧形凸起转动。

17.根据条款16所述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其中,回转体的下曲面和弧形凸起的上表面贴合,从而回转体的下曲面能够绕弧形凸起的上表面在初始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转动。

18.根据条款16所述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其中,回转体的上曲面和水平开口的上表面相贴合,从而当回转体绕弧形凸起在初始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转动时,回转体的上曲面能够沿着水平开口的上表面滑动。

19.根据条款18所述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其中,水平开口的上表面呈外凸的弧形。

20.根据条款16所述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其中,回转体被构造成在水平开口的上表面和弧形凸起的上表面形成的通道内转动。

21.根据条款11所述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其中,回转体的后表面抵靠在安全带织带上,从而安全带织带的运动能够带动回转体从初始位置转动到锁定位置。

22.根据条款11所述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其中,回转体的前表面和水平开口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供安全带织带穿过的织带通道,其中,在回转体处于初始位置时,回转体的前表面和水平开口的下表面间隔开一段距离,并且在回转体处于锁定位置时,回转体的前表面和水平开口的下表面一起夹持安全带织带。

23.根据条款22所述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其中,回转体的前表面和/或水平开口的下表面设有一个或多个齿。

24.根据条款1或2所述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其中,锁舌主体、复位件和回转体由金属制成。

本公开的主题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所述描述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公开的主题技术来学习。通过在书面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将实现和获得本公开的主题技术的优点。

应当理解,前述一般性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对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主题技术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在结合附图阅读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后,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多个方面,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安全带自锁锁舌的组装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安全带自锁锁舌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示出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处于初始位置的剖视图;

图4是图1示出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处于锁定位置的剖视图;

图5是图1示出的安全带自锁锁舌的限位槽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1示出的安全带自锁锁舌的装配操作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处于初始位置的剖视图;和

图8是图7示出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处于锁定位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其中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不局限于下文描述的实施例;事实上,下文描述的实施例旨在使本公开的公开更为完整,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说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各种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提供更多额外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在附图中,为清楚起见,某些特征的尺寸可以进行变形。

应当理解的是,说明书中的用辞仅用于描述特定的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定本公开。说明书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除非另外定义,均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为简明和/或清楚起见,公知的功能或结构可以不再详细说明。

说明书使用的单数形式“一”、“所述”和“该”除非清楚指明,均包含复数形式。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包括”、“包含”和“含有”表示存在所声称的特征,但并不排斥存在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和/或”包括相关列出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和全部组合。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在x和y之间”和“在大约x和y之间”应当解释为包括x和y。本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在大约x和y之间”的意思是“在大约x和大约y之间”,并且本说明书使用的用辞“从大约x至y”的意思是“从大约x至大约y”。

在说明书中,称一个元件位于另一元件“上”、“附接”至另一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耦合”至另一元件、或“接触”另一元件等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附接至另一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联接至另一元件或接触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对照的是,称一个元件“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直接附接”至另一元件、“直接连接”至另一元件、“直接耦合”至另一元件或、或“直接接触”另一元件时,将不存在中间元件。在说明书中,一个特征布置成与另一特征“相邻”,可以指一个特征具有与相邻特征重叠的部分或者位于相邻特征上方或下方的部分。

在说明书中,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高”、“低”等的空间关系用辞可以说明一个特征与另一特征在附图中的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关系用辞除了包含附图所示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在附图中的装置倒转时,原先描述为在其它特征“下方”的特征,此时可以描述为在其它特征的“上方”。装置还可以以其它方式定向(旋转90度或在其它方位),此时将相应地解释相对空间关系。

图1和2分别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安全带自锁锁舌1的组装立体图和分解立体图。如图所示,安全带自锁锁舌1包括锁舌主体2、以及设置在锁舌主体2上的回转体3和复位件4。锁舌主体2以可滑动的方式连接至安全带织带5,并且能够可移除地插入安全带插锁(未示出)中。回转体3可转动地支撑在锁舌主体2上,并且能够从初始位置转动到锁定位置以与锁舌主体2一起夹持和锁定安全带织带5。复位件4设置在回转体3内,并且用于将回转体3从锁定位置复位到初始位置。

锁舌主体2包括下方的插锁部22和上方的织带部21。插锁部22连接至织带部21,并且两者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插锁部22从织带部21向下伸出,并且呈伸长状。插锁部22可以插入安全带插锁中,从而安全带织带5能够将乘客约束在车辆座椅上。

织带部21呈大致矩形的板状,并且矩形的四个角部可以具有倒圆。织带部21沿竖直方向可以具有一定的弯曲弧度。本文将织带部21的外凸侧称为前侧,内凹侧称为后侧。织带部21的基板211上设有水平开口212,供安全带织带5穿过。水平开口212可以呈伸长形,并且大致位于基板211的中心。如图3和4所示,水平开口212包括上表面212t、下表面212b、以及连接上表面212t和下表面212b的两个侧表面。上表面212t呈外凸的弧形,用于接触回转体3并且引导回转体3在其上滑动。下表面212b大致平坦,并且和回转体3彼此相对,从而在其间形成供安全带织带5穿过的织带通道212c。当回转体3处于初始位置(参见图3)时,下表面212b和回转体3间隔开一段距离,织带通道212c打开,安全带织带5可以穿过其中自由运动。当回转体3从初始位置转动到锁定位置(参见图4)时,织带通道212c关闭,回转体3和下表面212b夹持住安全带织带5,从而将安全带织带5锁定就位。

返回图2,织带部21在水平开口212的左右两侧设有左右支撑部213,以将回转体3可转动地支撑在锁舌主体2上。每个支撑部213包括垂直于基板211向后伸出的支撑部主体214。支撑部主体214的外侧表面可以设置成与基板211的侧表面齐平,或者向内与基板211的侧表面间隔开。支撑部主体214的内侧表面设有沿水平方向向内伸出的弧形凸起215。回转体3可以支撑在弧形凸起215上并且绕弧形凸起215转动。支撑部主体214的内侧表面可以防止回转体3沿水平方向发生移位。每个支撑部213还设有供复位件4穿过的水平通孔216。另外,参见图5,左支撑部213的水平通孔216的外侧部分设有限位槽217,以控制复位件4的装配角度和防止复位件4过装配而完全伸入右支撑部213的水平通孔216中。

回转体3与锁舌主体2配合,用于在车辆发生紧急情况时夹持和锁定安全带织带5。如图2所示,回转体3呈大致c形,并且包括上曲面3t、下曲面3b、前表面3f、后表面3r、以及连接上述四个表面的两个侧表面3s。下曲面3b搁置在左右支撑部213的弧形凸起215上。下曲面3b和弧形凸起215的上表面贴合,从而下曲面3b能够绕弧形凸起215在初始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转动。上曲面3t和锁舌主体2的水平开口212的上表面212t相贴合、或者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从而当下曲面3b绕弧形凸起215在初始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转动时,上曲面3t能够沿着水平开口212的上表面212t滑动。也就是说,回转体3在锁舌主体2的水平开口212的上表面212t和弧形凸起215的上表面形成的通道内转动,从而回转体3可以省略掉起支撑作用的转轴,减轻了零件重量。

后表面3r抵靠在安全带织带5上,从而在车辆发生紧急情况时安全带织带5的运动能够带动回转体3从初始位置转动到锁定位置。在回转体3处于锁定位置时,前表面3f能够与锁舌主体2的水平开口212的下表面212b一起夹持和锁定安全带织带5,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回转体3的前表面3f和/或水平开口212的下表面212b具有一个或多个齿,起到增大摩擦力的作用,从而在夹持和锁定安全带织带5时不发生滑移。

回转体3还包括贯穿其两个侧表面3s的通孔31,用于容纳复位件4。通孔31仅在两个侧表面3s上开口,并且不在回转体3的其他表面上开口露出。在沿前后方向的横截面中,通孔31的外轮廓的曲率与回转体3的上曲面3t大致相同,从而复位件4和回转体3的运动轨迹保持一致,有利于复位件4顺利回到初始位置。通孔31可以位于回转体3的后侧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31大致呈腰形。

复位件4用于将回转体3保持在锁舌主体2上并偏压至初始位置,并且在回转体3处于锁定位置时将回转体3从锁定位置复位到初始位置。如图2所示,复位件4呈大致线状。复位件4在其中心处具有一个或多个波状部41,所述波状部41的高度大于回转体3的通孔31的高度,从而复位件4能够以预压缩的方式装配在通孔31内。复位件4的右端部呈直线形,用于插入右支撑部213的水平通孔216内。复位件4的左端部插入左支撑部213的水平通孔216内,并且末端具有呈大致钩状的限位部42,用于与左支撑部213的限位槽217配合,以控制复位件4的装配角度和防止复位件4过装配而完全伸入右支撑部213的水平通孔216中。

限位部42和波状部41成一定的角度,并且左支撑部213中的限位槽217与水平通孔216成相同的角度。左支撑部213的水平通孔216与回转体3的通孔31形状一致,从而便于复位件4的波状部41顺利装入穿过两个通孔,进而控制复位件4装入后的角度。限位槽217与复位件4的限位部42的终止面相接触,以防止复位件4过装配而完全伸入右支撑部213的水平通孔216中。

如图6所示,复位件4依次穿过锁舌主体2的左支撑部213的水平通孔216、回转体3的通孔31、和锁舌主体2的右支撑部213的水平通孔216,从而将回转体3装配在锁舌主体2上并保持在初始位置。右支撑部213的水平通孔216不仅可以支撑复位件4,并且便于拆卸工具插入其内以拆卸复位件4。

下面接合图3和4说明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安全带自锁锁舌1的工作原理。当车辆发生碰撞等紧急情况时,安全带织带5上承受的负载超过规定负载,安全带织带5有从其肩带段52穿过织带通道212c朝向腰带段51移动的倾向。安全带织带5的腰带段51与回转体3的后表面3r紧密贴合并产生滑动摩擦,从而推动回转体3抵抗复位件4的复位力,绕锁舌主体2的弧形凸起215从初始位置逆时针(参见箭头a)转动到锁定位置。

在锁定位置,织带通道212c关闭,并且回转体3的前表面3f将安全带织带5挤压到水平开口212的下表面212b上直至变形,从而夹持和锁定安全带织带5。由此,安全带织带5的腰带段51和肩带段52无法相互移动,从而减小乘客腰部位移,降低对乘客胸部造成伤害。此时,复位件4处于弹性变形状态。

当施加在安全带织带5上的负载解除时,安全带织带5的腰带段51与回转体3的后表面3r松开接触,并且复位件4的回复力使回转体3从锁定位置回到初始位置。由此回转体3的前表面3f移动远离水平开口212的下表面212b,并且织带通道212c打开。安全带织带5可以穿过织带通道212c自由移动。

下面将参照图7和8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安全带自锁锁舌1001。安全带自锁锁舌1001将以安全带自锁锁舌1中的附图标记加1000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结构。

如图7和8所示,安全带自锁锁舌1001包括锁舌主体1002、以及设置在锁舌主体1002上的回转体1003和复位件1004。锁舌主体1002的织带部1021以可滑动的方式连接至安全带织带5,并且插锁部1022能够可移除地插入安全带插锁(未示出)中。回转体1003的下表面1003b可转动地支撑在锁舌主体1002的弧形凸起1215上,并且上表面1003t能够沿着织带部1021的水平开口1212的上表面1212t滑动,以从初始位置转动到锁定位置,从而与水平开口1212的下表面1212b一起夹持和锁定安全带织带5。复位件1004设置在回转体1003的通孔1031内,并且用于将回转体1003从锁定位置复位到初始位置。

安全带自锁锁舌1001与安全带自锁锁舌1的区别在于:回转体1003的通孔1031的位置和形状。通孔1031位于锁舌主体1002的前侧部分,而非后侧部分。通孔1031的形状不是规则的腰形,与安全带自锁锁舌1的通孔31相比在腰形的端部多了一条与主腰形成一定角度(例如15度)的相对较短的分支部1031a,分支部1031a外轮廓的曲率与回转体1003的上曲面1003t大致相同,从而确保回转体从初始位置转到锁定位置的过程中,复位件1004有足够的空间压缩,保证复位件1004的运动轨迹与回转体1003的运动轨迹一致,防止在运动过程中卡滞。

在实施例中,锁舌主体、复位件和回转体可以由金属制成。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锁止功能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其能实现对安全带织带的锁止功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安全带自锁锁舌利用弧形凸起代替转轴来支撑回转体,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装配。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安全带自锁锁舌从侧面将复位件装入回转体中,省掉了侧盖,从而减少了零件数量,减轻了产品重量,便于加工和装配,使产品在同类产品中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虽然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示范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质上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本公开的示范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和改变。因此,所有变化和改变均包含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本公开由附加的权利要求限定,并且这些权利要求的等同物也包含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