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挡玻璃下卡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93014发布日期:2020-10-23 12:14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挡玻璃下卡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卡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前挡玻璃下卡条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轿车外型的发展与玻璃工艺的发展息息相关。早在40多年前,轿车前挡风玻璃已经采用单件式弯曲挡风玻璃,并逐渐抛弃了平面型的挡风玻璃。

今天的轿车挡风玻璃一般都做成整体一幅式的大曲面型,上下左右都有一定的弧度,这种曲面玻璃不论从加工过程还是从装嵌的配合来看,都是一种技术要求十分高的产品,因为它涉及到车型、强度、隔热、装配等诸多问题。

在进行挡风玻璃的安装时,需要先将下卡条安装好,然后再将挡风玻璃的盖板卡接到下卡条内部,但是现有的下卡条结构比较平缓,干涉量不足,导致挡风玻璃在进行装配时容易滑脱,不利于安装,或因干涉量过大导致安装困难,需要进行优化改进,为此提出一种前挡玻璃下卡条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挡玻璃下卡条结构,减少卡入干涉量,同时具备增加卡接后干涉量,提高与盖板的匹配度,安装容易,且更加稳固,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前挡玻璃下卡条结构,包括硬质主体,所述硬质主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加固铝条,且硬质主体的表面包裹有一层pp软质层,所述硬质主体上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胶带,且硬质主体上表面的中部设有干涉凸勾,所述干涉凸勾上固定附着有tpe软质层,所述硬质主体的另一端为辅助凸勾,所述干涉凸勾头部设置为便于通风盖板卡入的v形结构,所述干涉凸勾与辅助凸勾底部都设为勾状且开口向下的下v形结构。

精选的,所述干涉凸勾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凸勾,所述第一凸勾形状为向下倾斜的锥形,且第一凸勾与辅助凸勾上下成双v型,所述第一凸勾与辅助凸勾之间的水平距离值可根据通风盖板数据满足插拔力测试标准进行确定。

精选的,所述干涉凸勾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凸勾,所述第二凸勾的形状为鹰嘴形,且第二凸勾顶端向下倾斜,所述第二凸勾与辅助凸勾上下成双v型,所述第二凸勾与辅助凸勾之间的水平距离值可根据通风盖板数据满足插拔力测试标准进行确定。

精选的,所述干涉凸勾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三凸勾,所述第三凸勾的形状也为鹰嘴形,且第三凸勾的下表面与胶带的下表面水平,所述第三凸勾与辅助凸勾上下成双v型,所述第三凸勾与辅助凸勾之间的水平距离值可根据通风盖板数据满足插拔力测试标准进行确定。

精选的,所述加固铝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加固铝条另一个固定安装在干涉凸勾内。

精选的,所述pp软质层包裹在硬质主体的外表面,且pp软质层的最薄处厚度值大于0.3mm。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干涉凸勾设置为倒勾形,增加干涉凸勾与通风盖板干涉量,提高卡接的稳固性,使得在装配前挡玻璃的通风盖板时,盖板易卡入,且安装在下卡条内不易滑脱,从而提高装配使得安全性,同时在干涉凸勾的相对位置设置一个辅助凸勾进行辅助安装,减小插入力,使得安装更加简单的同时加固卡接稳固性,加固卡接稳固性,提高装置与通风盖板匹配性和稳固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结构进行三次不同方向的优化,使得结构的适用性更广,基本涵盖市面上所有的安装形式,提高了结构的可靠性,并且每种型号的结构上都设置有tpe软质层,使得结构在使用时更加的舒适贴合前挡玻璃的盖板,提高了结构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实施例1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实施例2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实施例3示意图。

图中:1、硬质主体;2、加固铝条;3、pp软质层;4、胶带;5、干涉凸勾;501、第一凸勾;502、第二凸勾;503、第三凸勾;6、tpe软质层;7、辅助凸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前挡玻璃下卡条结构,包括硬质主体1,硬质主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加固铝条2,且硬质主体1的表面包裹有一层pp软质层3,硬质主体1上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胶带4,且硬质主体1上表面的中部设有干涉凸勾5,干涉凸勾5上固定附着有tpe软质层6,硬质主体1的另一端为辅助凸勾7,干涉凸勾5头部设置为便于通风盖板卡入的v形结构,干涉凸勾5与辅助凸勾7底部都设为勾状且开口向下的下v形结构。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干涉凸勾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凸勾501,第一凸勾501形状为向下倾斜的锥形,且第一凸勾501与辅助凸勾7上下成双v型,第一凸勾501与辅助凸勾7之间的水平距离值根据通风盖板数据满足插拔力测试标准进行确定。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干涉凸勾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凸勾502,第二凸勾502的形状为鹰嘴形,且第二凸勾502顶端向下倾斜,第二凸勾502与辅助凸勾7上下成双v型,第二凸勾502与辅助凸勾7之间的水平距离值可根据通风盖板数据满足插拔力测试标准进行确定。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干涉凸勾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三凸勾503,第三凸勾503的形状也为鹰嘴形,且第三凸勾503的下表面与胶带4的下表面水平,第三凸勾503与辅助凸勾7上下成双v型,第三凸勾503与辅助凸勾7之间的水平距离值可根据通风盖板数据满足插拔力测试标准进行确定。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整体结构安装到预定位置,然后将前挡玻璃的盖板对准硬质主体1上的干涉凸勾5与辅助凸勾7形成的内凹口,即上部成v型,受外力作用及盖板自重,容易卡入进去;鹰嘴形干涉凸勾5与辅助凸勾7向下倾斜,即底部也成v型,可增强与盖板卡接后的干涉量和匹配性,从而将前挡风玻璃的盖板固定牢固,最后,在安装完毕后进行其他安装步骤,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中,填充图案只是为了区别图层,不做其他任何限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前挡玻璃下卡条结构,包括硬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主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加固铝条(2),且硬质主体(1)的表面包裹有一层pp软质层(3),所述硬质主体(1)上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胶带(4),且硬质主体(1)上表面的中部设有干涉凸勾(5),所述干涉凸勾(5)上固定附着有tpe软质层(6),所述硬质主体(1)的另一端为辅助凸勾(7),所述干涉凸勾(5)头部设置为便于通风盖板卡入的v形结构,所述干涉凸勾(5)与辅助凸勾(7)底部都设为勾状且开口向下的下v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挡玻璃下卡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凸勾(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凸勾(501),所述第一凸勾(501)形状为向下倾斜的锥形,且第一凸勾(501)与辅助凸勾(7)上下成双v型,所述第一凸勾(501)与辅助凸勾(7)之间的水平距离值根据通风盖板数据满足插拔力测试标准进行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挡玻璃下卡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凸勾(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凸勾(502),所述第二凸勾(502)的形状为鹰嘴形,且第二凸勾(502)顶端向下倾斜,所述第二凸勾(502)与辅助凸勾(7)上下成双v型,所述第二凸勾(502)与辅助凸勾(7)之间的水平距离值根据通风盖板数据满足插拔力测试标准进行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挡玻璃下卡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凸勾(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三凸勾(503),所述第三凸勾(503)的形状也为鹰嘴形,且第三凸勾(503)的下表面与胶带(4)的下表面水平,所述第三凸勾(503)与辅助凸勾(7)上下成双v型,所述第三凸勾(503)与辅助凸勾(7)之间的水平距离值根据通风盖板数据满足插拔力测试标准进行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挡玻璃下卡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铝条(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加固铝条(2)另一个固定安装在干涉凸勾(5)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挡玻璃下卡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p软质层(3)包裹在硬质主体(1)的外表面,且pp软质层(3)的最薄处厚度值大于0.3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卡条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前挡玻璃下卡条结构,包括硬质主体,所述硬质主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加固铝条,且硬质主体的表面包裹有一层PP软质层,所述硬质主体上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胶带,且硬质主体上表面的中部设有干涉凸勾,所述干涉凸勾上固定附着有TPE软质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干涉凸勾设置为倒勾形,增加干涉凸勾与通风盖板干涉量,提高卡接的稳固性,使得在装配前挡玻璃的通风盖板时,盖板易卡入,且安装在下卡条内不易滑脱,从而提高装配使得安全性,同时在干涉凸勾的相对位置设置一个辅助凸勾进行辅助安装,减小插入力,使得安装更加简单的同时加固卡接稳固性,加固卡接稳固性,提高装置与通风盖板匹配性和稳固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太一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9
技术公布日:2020.10.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