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通道散热换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09812发布日期:2020-06-16 22:11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通道散热换电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电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通道散热换电柜。



背景技术:

电动车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代步工具,然而由于电容量有限,电动车每隔几天就需要充电,通常情况下,充电需要耗费四五个小时,而且需要到指定的充电区充电,十分麻烦,因此,现有市场出现共享换电柜。换电柜在工作时,电源及电池都会发热,良好的散热功能是降低换电柜发生事故的基础。然而,现有换电柜还都处于发展与试验阶段,其散热结构尚不成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通道散热换电柜,该换电柜的各个电池仓独立散热,具有独立的气流流通通道,能够很好的保证换电柜前后气流的流通,可以及时排出热气以及可燃气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通道散热换电柜,包括柜体、设置在柜体上的配电仓和电池仓,配电仓和电池仓分别配设仓门,且仓门和仓口之间预留缝隙,其中电池仓为独立设置的格子。在配电仓的后壁上设置排风扇,电池仓后部与柜体后壁间隔设置,形成汇流通道,配电仓的后部与汇流通道之间通过预留通道连通;所述电池仓的底部设置指向前后方向的导向条,电池放入电池仓后,电池仓的底壁与电池侧壁及导向条共同围成贴壁气道;在电池仓的后壁设置背孔,背孔直接连通汇流通道;配电仓的气流通道为仓门与配电仓仓口的缝隙、配电仓内部部件之间的缝隙、排风扇,电池仓的气流通道为仓门与电池仓仓口的缝隙、电池仓内的贴壁气道、背孔、汇流通道、排风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配电仓后部设置的排风扇提供整个换电柜内部气流流动的主动力,排风扇转动时,配电仓和汇流通道内气压降低,气流从配电仓仓门与仓口的缝隙流入,经过配电仓时带走仓内的热气流,实现配电仓的通风散热;对于电池仓,气流从电池仓仓门与仓口之间的缝隙进入电池仓内,并顺着贴壁气道向后流动,然后经过背孔进入汇流通道,最终由排风扇排出,且每个电池仓的气流独立流通,不会相互影响并出现对流或涡流,因此可以保证每个电池仓都能顺利散热。

优选地,在电池仓的上部设置隔口板,隔口板将电池仓的空间分成上空间和下空间,在隔口板上设置隔板通风孔,两部分空间通过隔板通风孔连通,所述背孔位于上空间的后壁上;电池仓的气流经隔板通风孔进入上空间,然后通过背孔进入汇流通道。电池仓通常配设辅助设备,隔口板用于集成安装这些设备,上置的隔口板不仅不影响电池仓的内部空间,而且对电池仓的空间进行划分,电池仓内的热气流上浮并经过隔板通风孔,这有利于电池仓内气流的汇聚。

优选地,所述电池仓内部的左右侧壁上设置导向条,装入电池后,在电池两侧形成贴壁气道,左右侧的导向条可以对电池两侧的空间进行分割,形成更小的多个贴壁气道,从而有利于增加仓内气压,加快气流流速。

优选地,在排风扇的外侧设置遮罩,该遮罩上设置向下的通孔。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前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局部剖切状态下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中,柜体1、配电仓2、电池仓3、遮罩4、背孔5、隔板通风孔6、排风扇7、预留通道8、汇流通道9、隔口板10、导向条11、电池1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施例:一种多通道散热换电柜,包括柜体1、设置在柜体1上的配电仓2和电池仓3,配电仓2和电池仓3分别配设仓门,且仓门和仓口之间预留缝隙,其中电池仓3为独立设置的格子。在配电仓2的后壁上设置排风扇7,柜体1后壁设置与排风扇7对应的遮罩4,该遮罩4下部开放。电池仓3后部与柜体1后壁间隔设置,形成汇流通道9,配电仓2的后部与汇流通道9之间通过预留通道8连通。

所述电池仓3的左右侧壁和底部设置指向前后方向的导向条11,电池12放入电池仓3后,电池仓3的内壁与电池12的表面及导向条11共同围成多个贴壁气道,这可以对电池周围的空间进行分割,缩小仓内气道空间,形成更小的多个贴壁气道,从而有利于增加仓内气压,加快气流流速。在电池仓2的后壁设置背孔5,背孔5直接连通汇流通道9;配电仓2的气流通道为仓门与配电仓2仓口的缝隙、配电仓2内部部件之间的缝隙、排风扇7,电池仓3的气流通道为仓门与电池仓3仓口的缝隙、电池仓3内的贴壁气道、背孔5、汇流通道9、排风扇7。

在该实施例中,配电仓2后部设置的排风扇7提供整个换电柜内部气流流动的主动力,排风扇7转动时,配电仓2和汇流通道9内气压降低,气流从配电仓仓门与仓口的缝隙流入,经过配电仓2时带走仓内的热气流,实现配电仓的通风散热;对于电池仓3,气流从电池仓仓门与仓口之间的缝隙进入电池仓内,并顺着贴壁气道向后流动,然后经过背孔5进入汇流通道9,最终由排风扇7排出,且每个电池仓的气流独立流通,不会相互影响并出现对流或涡流,因此可以保证每个电池仓都能顺利散热。

在电池仓3的上部设置隔口板10,隔口板10将电池仓3的空间分成上空间和下空间,在隔口板10上设置隔板通风孔6,两部分空间通过隔板通风孔6连通,所述背孔5位于上空间的后壁上;电池仓3的气流经隔板通风孔6进入上空间,然后通过背孔5进入汇流通道9。电池仓通常配设辅助设备,隔口板10用于集成安装这些设备,上置的隔口板10不仅不影响电池仓的内部空间,而且对电池仓的空间进行划分,电池仓内的热气流上浮并经过隔板通风孔6,这有利于电池仓内气流的汇聚。

排风扇7工作时,换电柜前方的空气经过仓门与仓口的缝隙分别进入配电仓2和电池仓3,进入配电仓2的空气经过排风扇,然后排出柜体1;进入电池仓的空气首先分别进入各个贴壁气道,然后在贴壁气道后部汇聚并穿过隔板通风孔6,接着从背孔5进入汇流通道9,此时,气流经过预留通道8,然后被排风扇抽到柜体外部。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