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体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97505发布日期:2020-08-18 18:34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杯体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杯体安放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杯体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汽车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伴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汽车内饰的精细要求不断增加,因此提高整车内饰舒适性、精细化已经成为汽车内饰的发展趋势。随着汽车内饰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强调空间的合理利用,以及乘客置物的便利性。

水杯托是车内必不可少的设置,其可方便司乘人员放置水杯。现有的水杯托大多不能随杯体直径变化而调整,一般布置在副仪表板上或后排座椅扶手上,少数可调整直径的杯托结构一般布置在扶手箱上,结构相对复杂,以上结构不仅影响座舱内饰的造型美观性,还影响水杯托周边功能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杯体夹紧装置,可适用于多种不同直径的杯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杯体夹紧装置,用于构成对杯体的夹紧,所述杯体夹紧装置包括:

第一夹持部,固设于外部载体上;

卷收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一侧,所述卷收机构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夹持部转动设置的收卷件,以及连接于所述收卷件和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的蓄能件;

第二夹持部,由柔性材质制成,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固连,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收卷件固连;且承接于外部驱动力的驱使,所述第二夹持部可带动所述收卷件转动,以使所述蓄能件蓄能,并随所述外部驱动力的卸去,所述蓄能件可释能,而使所述杯体被夹置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

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两端分别配置有安装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经由所述安装部固定于外部载体上。

进一步的,于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部经由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中的连接件与所述外部载体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部呈“c”形,所述外部载体为车辆的车门内板,并于所述车门内板上成型有随形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凹陷部,且所述凹陷部为向所述车门内板的外侧凹陷。

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上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卷收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同一侧,并于两个所述安装部上分别开设有过孔,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端穿经其一所述过孔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另一端穿经另一所述过孔与所述收卷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部固设于所述车门内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端穿经所述车门内板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另一端穿经所述车门内板与所述收卷件连接,所述杯体夹置于所述第二夹持部和所述车门内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为成型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上的挂置件,所述第二夹持部上成型有卡孔,且由所述卡孔与所述挂置件间的勾挂,而构成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持部经由穿经该第二夹持部自身的连接件与所述收卷件连接。

进一步的,于所述车门内板的外侧固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经由分设于自身两端的安装件固设于所述车门内板上,所述收卷件转动设于所述转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蓄能件为套设于所转轴上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固连,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收卷件固连。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杯体夹紧装置是一种全新的杯体安放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卷收机构,杯体安放过程中需先拉紧第二夹持部再松开第二夹持部,杯体被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夹紧,可适用于多种不同直径的杯体,并且便于布置。

(2)在第一夹持部上设置安装部,有利于第一夹持部固定于外部载体上。

(3)在安装部上设置安装孔,加工简便。

(4)第一夹持部呈“c”形,车门内板上设置适配于第一夹持部形状的凹陷部,占用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之间的空间,不占用车内空间;第一夹持部可在不改变现有车门厚度的基础上,对凹陷部起到加强作用。

(5)连接部和卷收机构位于第一夹持部的同一侧,并在两个安装部上设置过孔,有利于装配和整体布置。

(6)第一夹持部设于车门内板的外侧,可在车门内板上仅开设供第二夹持部穿过的通孔,提高汽车内饰的美观性。

(7)连接部设为第一夹持部上的挂置件,以及第二夹持部上的卡孔,装配方便。

(8)第二夹持部由连接件与收卷件连接,可提高两者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9)转轴经由安装件固设于车门内板上,而收卷件转动设于转轴上,整体布置方便。

(10)蓄能件设为套置于转轴上的扭簧,为较常用的零件,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杯体夹紧装置应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门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杯体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第二夹持部施加外部驱动力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杯体夹紧装置夹紧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夹持部、安装部和安装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收卷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杯体,2-第一夹持部,3-收卷件,4-蓄能件,5-第二夹持部,6-车门内板,7-转轴,8-安装件;

201-安装部,2011-安装孔,202-挂置件;

301-减重孔,302-收卷件连接孔,303-收卷件轴孔;

501-卡孔,502-夹持部连接孔;

601-凹陷部,602-通孔;

801-安装件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杯体夹紧装置,用于夹紧杯体,其主要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卷收机构。其中,第一夹持部固设于外部载体上,卷收机构主要包括转动设于第一夹持部上的收卷件,以及连接于收卷件和第一夹持部之间的蓄能件。承接于外部驱动力的驱使,第二夹持部带动收卷件转动,以使蓄能件蓄能,并随外部驱动力的取消,蓄能件可释能,而使杯体夹置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

基于以上的整体结构描述,本实施例的杯体夹紧装置应用状态下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所示,图1中所示的车门内板6可参照现有的结构,与现有车门内板6不同的是,于车门内板6上成型有与第一夹持部2形状适配的凹陷部601,且凹陷部601为向车门内板6的外侧凹陷,如此不占用车内空间。本实施例中,车门内板6即为安装本杯体夹紧装置的外部载体,当然,外部载体除了可为车门内板6,还可为其他的便于安装杯体夹紧装置的其他结构。

由图1结合图2所示,凹陷部601的横截面呈“c”形,其随形于下述的第一夹持部2设置,如此便于固定本实施例的杯体1。于凹陷部60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通孔602,以便于安装下述的第二夹持部5。由图2可以看出,凹陷部601相对于车门内板6的底边倾斜布置,图2中所示的车门内板6是车辆前门的车门内板6,如此可对仪表板让位,使得取放杯体1的过程不受仪表板的影响,凹陷部601的实际倾斜角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

第一夹持部2的结构可参照图3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2为薄壁件,并呈“c”形,于第一夹持部2上设有连接部。具体来讲,连接部为成型于第一夹持部2上的挂置件202,两个挂置件202具体为间距布置的两个挂钩,以便于下述的第二夹持部5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部除了可为挂置件202,还可为便于与第二夹持部5连接的其他结构。

此外,于第一夹持部2的两端分别配置有安装部201,本实施例中,安装部201和第一夹持部2一体成型,使得第一夹持部2可经由安装部201固定于车门内板6上。于各安装部201上分别开设有安装孔2011,安装部201经由穿设于安装孔2011中的螺栓与成型于车门内板6外侧的凸柱螺接相连。该结构的设置,使得第一夹持部2与车门内板6装拆方便,除此之外,两者还可采用其他方式固连于一起,比如铆接、粘接和焊接,而连接件也可换为其他结构,如其可为铆钉,只是如此在车门内板6的凸柱上设置匹配的铆钉孔即可。

以上结构中,第一夹持部2固设于车门内板6的外侧,如此可提高车辆内饰的美观性,并且第一夹持部2可对凹陷部601起到加强作用。为了便于布置下述的第二夹持部5,于两个安装部201分别开设有过孔,且两个过孔与前述的车门内板6上的通孔602对应布置。

卷收机构的结构仍参照图3至图5所示,其与前述的连接部位于第一夹持部2的同一侧,并主要包括相对于第一夹持部2转动设置的收卷件3,以及连接于收卷件3和第一夹持部2之间的蓄能件4。

具体来讲,于车门内板6的外侧固设有转轴7,且转轴7经由配置于自身两端的安装件8固设于车门内板6上。本实施例中,安装件8包括弯折呈l形的两个折板,于其一的折板上开设有安装件连接孔801,于另一的折板上开设有图中未示出的安装件轴孔,两个安装件8的安装件轴孔同轴布置,转轴7则穿设于两个安装件轴孔中,收卷件3转动设于转轴7上。

在次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2、安装部201和安装件8优选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如此安装方便。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可实现夹持杯体1的结构,比如可将安装件8单独制造,或者将第一夹持部2不设置安装部201而直接设置于外部载体上,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收卷件3的具体结构可参照图8所示,其呈柱状且其横截面呈扇形,于收卷件3的内部形成有通透的减重孔301,且减重孔301的长度方向沿收卷件3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于收卷件3上成型有两个收卷件连接孔302,两个收卷件连接孔302沿收卷件3的长度方向间距布置,并优选为螺纹孔,如此便于和下述的第二夹持部5连接,并且连接比较可靠。

为了便于安装,于收卷件3的两端分别成型有连接耳,且于各连接耳上分别开设有收卷件轴孔303,收卷件3经由转轴7穿设于收卷件轴孔303,从而使收卷件3转动设于第一夹持部2上。

前述的蓄能件优选4为套设于所转轴7上的扭簧,扭簧的一端与第一夹持部2固连,扭簧的另一端与收卷件3固连。该结构中,蓄能件4除了可为扭簧,还可为其他可蓄能并释能的结构,如其可为弹簧。

第二夹持部5的结构由图3至图6并结合图9所示,其由柔性材质制成,如其可为本实施例的带状件,带状件可由现有的制作安全带的材料制成,当然还可由其他材料制成,比如棉绳、尼龙绳等。

具体连接方式上,第二夹持部5的一端与第一夹持部2固连,第二夹持部5的另一端与收卷件3固连,如本实施例中,第二夹持部5的一端穿经对应的通孔6与过孔,而后与连接部连接,第二夹持部5的另一端穿经另一组对应的通孔6和过孔,而后与收卷件3连接。

更具体地来讲,于第二夹持部5靠近自身一端的区域成型有两个卡孔501,两个卡孔501与前述的挂置件20对应布置,因挂置件202与卡孔501间的勾挂,而可构成第二夹持部5与第一夹持部2之间的连接。第二夹持部5的另一端经由穿经该第二夹持部5自身的连接件与收卷件3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件可为螺栓或铆钉等零件,其螺接或铆接于前述的收卷件连接孔302处。该结构中,第二夹持部5与第一夹持部2或收卷件3的连接方式还可采用现有其他的连接方式,以实现连接的目的。

以上结构的设置,使得第二夹持部5可承接于外部驱动力的驱使而带动收卷件3转动,外部驱动力具体为认为对第二夹持部5施加的拉力,在对第二夹持部5施加拉力的过程中,拉伸第二夹持部5前的状态可参照图4所示,拉伸第二夹持部5后的状态可参照图5所示,拉伸过程中蓄能件4蓄能。当取消因外部驱动力后,蓄能件4释能,可使杯体1被夹置于车门内板6的凹陷部601和第二夹持6之间。

最后还需说明的是,以上结构中,第一夹持部2被配置于车门内板6的外侧,相当于将第一夹持部2的夹紧功能转设于车门内板6上,而如此车门内板6上可仅预留两个方便第二夹持部5通过的通孔。如果车门内板6上没有设置前述的凹陷部601和通孔602,而是在该部位设置开孔,开孔让开第一夹持部2的放置区域,第一夹持部2仍由安装部201固设于车门内板6上,此时可使第二夹持部5的一端穿经其一过孔与连接部连接,第二夹持部5的另一端穿经另一过孔与收卷件3连接,该结构的设置,会使杯体1被夹置于第一夹持部2和第二夹持部5之间,为了提高对本体1固定的可靠性,可在车门内板6上设置可相对于车门内板6弯折设置的折板,以对杯体1构成支撑,只是如此会影响汽车内饰的美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