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急锁止卷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9325发布日期:2020-09-23 00:49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紧急锁止卷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紧急锁止卷收器。



背景技术:

为避免或减轻人员在车祸中受到伤害而采取的安全设计称为被动安全设计,如安全带,安全气囊,车身的前后吸能区,车门防撞钢梁都属被动安全设计。它们都是在车祸发生后才起作用的。传统安全带在车祸发生后不能自动的调节紧收力度,容易对人员造成二次伤害,造成勒伤。即便是更加高级的紧急锁止卷收器能够实现其功能,其高昂的价格也令很多车主望而却步。如何能使安全带在车辆受到撞击时自动的调节紧收力度的大小,有效的防止紧收力度过大对人员造成的伤害,提高驾驶的舒适性与安全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申请号为cn201721708154.1的专利文献给出了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但是该文献没有谈到如何解决下述中的问题:当车辆受到撞击时,织带3迅速的被拉伸,织带3拉伸的过程中通过绕轴2带动棘轮6转动,棘轮6转动带动制动齿轮5转动,制动齿轮5的快速转动导致其切割非牛顿流体的剪切速度骤增,装有非牛顿流体的液罐7内的非牛顿流体的粘性系数会骤增,粘度系数的骤增带来的是非牛顿流体的强度的骤增,非牛顿流体像固体一样与切割非牛顿流体的齿轮粘结在一起,相对静止的转动,这样的情况下,该专利文献公布的实用新型不能锁止织带3。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有效、低成本的紧急锁止卷收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紧急锁止卷收器,包括壳体、间隔板将壳体分隔为密封的非牛顿流体室和织带绕卷室,固定轴通过间隔板固定的轴承伸入密封的非牛顿流体室和织带绕卷室,伸入密封的非牛顿流体室的固定轴上固定叶轮,伸入织带绕卷室的固定轴上固定织带,间隔板与固定轴之间设置使织带复位的发条,密封的非牛顿流体室充满非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所在的壳体内表面设置凸条。

所述的非牛顿流体所在的壳体内表面设置凸条,指非牛顿流体所在的壳体内部表面均匀分布肋条。

所述叶轮的叶片为直板状,叶片与切割非牛顿流体的运动方向垂直,叶片上分布漏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简单,成本低,更加安全有效。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是固定轴;2是缠绕器;21是轴承;3是织带;4是发条;5是壳体;51是肋条;52是间隔板;6是叶轮;61是叶片,62是防漏胶片;63是漏孔;7是绕卷室。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紧急锁止卷收器,包括壳体5、间隔板52将壳体5分隔为密封的非牛顿流体室和织带绕卷室7,固定轴1通过间隔板52固定的轴承21伸入密封的非牛顿流体室和织带绕卷室7,伸入密封的非牛顿流体室的固定轴1上固定叶轮6,伸入织带绕卷室7的固定轴1上固定织带3,间隔板52与固定轴1之间设置使织带3复位的发条4,密封的非牛顿流体室充满非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所在的壳体5内表面设置凸条。织带3一端固定在固定轴1上,织带3的一部分卷绕在固定轴1上,织带3的另一端头部通过卷收器壳体5上的孔连接安全带插头。所述的织带3一端固定在固定轴1上,指织带3一端通过缠绕器2固定在固定轴1上。缠绕器2与固定轴1轴孔配合;优选的为过盈配合,在固定轴1与缠绕器2配合段设置键槽,通过键相互连接传动。这只是其中一种传动方案,也可以在固定轴1与缠绕器2配合段将固定轴1设置为齿轮状,通过这种形状配合。这里只是将缠绕器2和固定轴1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的一种进行详细描述,轴孔之间的连接方式多种多样,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固定轴1带动缠绕器2转动,或者织带3抽出带动缠绕器2转动进而带动固定轴1转动,两者转动角速度相同。随着织带3的拉伸长度增加,缠绕器2上的织带3厚度逐渐降低,则在织带3拉伸速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织带3拉伸长度的增加,缠绕器2转动的角速度增加,固定轴1的角速度也会增加,进而叶轮6的转动速度也会增加,叶轮6与非牛顿流体之间的阻力也会增加。也就是说,织带3的拉伸长度能够影响接下来拉伸所需要的克服的阻力。非牛顿流体所在的壳体5内部的凹凸结构增大了非牛顿流体与壳体5内表面的摩擦力,能够防止非牛顿流体自身相对静止,像固体一样整体在壳体5内运动。这就使得当车辆受到撞击时,织带3迅速的被拉伸,织带3拉伸的过程中通过固定轴1带动叶轮6转动,叶轮6快速转动导致其切割非牛顿流体的剪切速度骤增,装有非牛顿流体的壳体5内的非牛顿流体的粘性系数会骤增,粘度系数的骤增带来的是非牛顿流体的强度的骤增,由于非牛顿流体所在的壳体5内部的凹凸结构增大了非牛顿流体与壳体5内表面的摩擦力,能够防止非牛顿流体自身相对静止,像固体一样整体在壳体5内运动,叶轮6必须要克服非牛顿流体之间的粘力强度才能转动,其强度可以提供制动织带3所需的阻力,达到锁止织带3的目的,同时在织带3拉伸的过程中,发条4在固定轴1的带动下迅速收紧。当危险过后,织带3不再被拉伸,发条4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逐渐恢复原状,在此过程中,带动固定轴1反转,固定轴1带动叶轮6反转,其反转速度相对较慢,非牛顿流体之间的粘度系数降低,叶轮6克服较小的阻力就能反转,固定轴1反转将拉伸出去的织带3重新绕回到固定轴1上。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为:非牛顿流体的粘性系数随剪切速度的增加而升高称为切力增稠现象,例如膨胀流体,它的粘性系数随剪切变形速率的增加而增加。所述的非牛顿流体指膨胀性流体,随剪切速率增大,黏度增加的非牛顿流体。所述的间隔板52将紧急锁止卷收器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被外壳密封的叶轮6和非牛顿流体,一部分为安置固定轴1、织带3、发条4的绕卷室7。在间隔板52中间有轴承21与固定轴1配合,轴承21用来支撑、固定固定轴1。在轴承21一端、间隔板52分开的非牛顿流体所在部分还有防漏装置,防止非牛顿流体泄漏。所述的防漏装置为防漏胶片62。所述的间隔板52与固定轴1之间设置使织3带复位的发条4,指发条4一端固定在缠绕器2上,随缠绕器2转动而拉伸,发条4的另一端固定在壳体5上不动作为固定端。之所以设置缠绕器2,而不是将织带3之间缠绕在固定轴1上是因为固定轴1转动需要润滑,润滑油会因此浸染到织带3上。

如图1所示,所述的非牛顿流体所在的壳体5内表面设置凸条,指非牛顿流体所在的壳体5内部表面均匀分布肋条51。均匀分布的肋条51能够使织带3快速拉伸时,非牛顿流体在壳体5内部受力均匀,增大壳体5内部与非牛顿流体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非牛顿流体与壳体5内部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打滑现象出现。增加肋条51比增大壳体5内部表面粗糙度更有效果,肋条51不能挡着叶轮6转动,在这种情况下增加肋条51高度和数量能够增大当车辆受到撞击、织带3快速拉伸时非牛顿流体与壳体5内部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肋条51的宽度应当能够使肋条51承受的住当车辆受到撞击、织带3快速拉伸时非牛顿流体所带来的应力。

所述叶轮6的叶片61为直板状,叶片61与切割非牛顿流体的运动方向垂直,叶片61上分布漏孔63。叶片61与叶轮6的连接处是叶片61的受力支撑点,而叶片61的另一端由于其线速度大,故叶片61的另一端需要克服的阻力也相对较大。叶轮6快速旋转时,叶片61与切割非牛顿流体的运动方向垂直的直板状叶片61在最小的叶片61面积上能受最大的力,因为叶片61在受非牛顿流体阻力的方向上的投影也就是此时的叶片61面积。所述的叶片61上分布漏孔63,指在叶片61上分布多个小的漏孔63。图1中的漏孔63看上去比较大是为了直观体现漏孔63的存在,并不暗示漏孔63的大小。叶片61上分布漏孔63能够在织带3缓慢收缩时,减小叶片61与非牛顿流体的接触面积,减小叶片61与非牛顿流体之间的阻力;而当织带3快速收缩时,由于叶轮6的快速转动非牛顿流体与壳体5内部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叶片61上的漏孔63对叶片61与非牛顿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影响很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当织带3拉伸速度增大时,通过固定轴1带动叶轮6的高速转动,叶轮6切割流体,使其剪切速度骤增,随机该流体的粘性系数会骤增,粘性系数的增强带来的是非牛顿流体的强度的增强,其强度可提供制动所需阻力。具体实施时,当车辆受到撞击时,织带3迅速的被拉伸,织带3拉伸的过程中通过固定轴1带动叶轮6转动,叶轮6的快速转动导致其切割非牛顿流体的剪切速度骤增,装有非牛顿流体的壳体5内的非牛顿流体的粘性系数会骤增,粘度系数的骤增带来的是非牛顿流体的强度的骤增,其强度可以提供制动所需的阻力,达到锁止织带3的目的,同时在织带3拉伸的过程中,发条4在固定轴1的带动下迅速收紧。当危险过后,织带3不在被拉伸,发条4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逐渐恢复原状,在此过程中,带动固定轴1反转,固定轴1反转将拉伸出去的织带3重新绕回到固定轴1上。本实用新型能够在车辆受到撞击后自动的调节织带3的收紧力度,防止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造成勒伤。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