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型一体化集成式雷达运输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25130发布日期:2021-02-03 17:26阅读:45来源:国知局
Z型一体化集成式雷达运输平台的制作方法
z型一体化集成式雷达运输平台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车载雷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z型一体化集成式雷达运输平台。


背景技术:

[0002]
多功能雷达为实现雷达多方位扫描,均需安装天线座,通过车载的方式实现多功能雷达的运输。
[0003]
如图1所示,天线阵面参考尺寸均为11米
×
3米
×
0.65米(长
×

×
高),传统的天线座与载车平台通过法兰及螺钉固连,属于分离式双u内嵌型结构,由于天线座高度较高,旋转时,天线座底部必须高于载车鹅颈上表面以实现天线阵面的整体旋转,故多功能雷达大多高度大于4米,同时,当天线座装载设备较多时,受运输限制,传统的天线座与载车平台无法满足大型雷达设备的安装空间要求和承载刚度要求。
[0004]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z型一体化集成式雷达运输平台,包括载车、车桥,天线座连接在所述载车上,天线阵面设置在所述天线座上,所述天线座与牵引车连接,所述车桥连接在所述载车远离所述牵引车的一侧,且所述车桥设置在所述载车的下方。
[0006]
较佳的,所述载车上设置有第一自动定位销、第二自动定位销、第一防摆动定位矩形杆、第二防摆动定位矩形杆,所述第一自动定位销、所述第二自动定位销设置在所述载车靠近所述牵引车的一侧,且所述第一自动定位销和所述第二自动定位销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防摆动定位矩形杆和所述第二防摆动定位矩形杆设置在所述载车远离所述牵引车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防摆动定位矩形杆和所述第二防摆动定位矩形杆对称设置。
[0007]
较佳的,所述载车上还设置有第一旋锁、第二旋锁、第三旋锁、第四旋锁、第五旋锁、第六旋锁,所述第一旋锁、所述第二旋锁、所述第三旋锁、所述第四旋锁、所述第五旋锁、所述第六旋锁一一对应成对设置,且成对的两旋锁对称设置在所述载车上。
[0008]
较佳的,所述载车上还设置有第一手动牛腿、第二手动牛腿,所述第一手动牛腿、所述第二手动牛腿设置在所述载车靠近所述牵引车的一侧,与所述车桥形成对所述载车的支撑,所述第一手动牛腿和所述第二手动牛腿对称设置。
[0009]
较佳的,所述载车上还设置有第一可调连杆、第二可调连杆、第一固定连杆、第二固定连杆,所述第一可调连杆和所述第二可调连杆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固定连杆和所述第二固定连杆对称设置,所述可调连杆、所述可调连杆的上支耳与所述天线座相连,下支耳与所述载车相连;所述固定连杆和所述固定连杆的上支耳与所述天线座相连,下支耳与所述载车相连。
[0010]
较佳的,所述第一旋锁、所述第二旋锁、所述第三旋锁、所述第四旋锁、所述第五旋锁、所述第六旋锁均包括旋锁螺栓、上旋体、螺母套、第一螺母、第二螺母、丝杠、轴承,所述
丝杠空心设置,且所述丝杠外部设置有螺纹;所述螺母套套设在所述丝杠上,且所述螺母套和所述丝杠螺纹连接;所述螺母套固定设置在所述载车上,所述丝杠套设在所述旋锁螺栓上,且所述旋锁螺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块和所述第二螺母,所述旋锁螺栓和所述第二螺母螺纹连接;所述丝杠靠近所述固定块的端部设置有所述上旋体,所述上旋体通过所述轴承和所述丝杠连接,且所述上旋体在所述丝杠的端部位置固定,所述上旋体通过所述轴承可自由转动,所述丝杠靠近所述第二螺母的端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丝杠螺纹连接,所述螺母套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上旋体之间,所述固定块与所述上旋体卡接。
[0011]
较佳的,所述上旋体靠近所述固定块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定位垫块,所述定位垫块设置为对称的两块状件,两所述块状件之间形成定位槽,所述固定块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内形成卡接。
[0012]
较佳的,所述定位槽的宽度和所述固定块的宽度相同,所述固定块的长度大于所述定位槽的宽度。
[0013]
较佳的,所述旋锁螺栓设置所述第二螺母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垫片,且所述垫片的横截面大于所述旋锁螺栓的横截面。
[0014]
较佳的,所述定位垫块和所述固定块上分别设置有卡接槽和卡接筋,所述卡接筋设置在所述卡接槽内形成卡接。
[0015]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自身结构设定达到高机动架设需求和运输界限,同时所述旋锁在长度方向的布局策略消除了运输过程中天线座与载车的上下窜动,保护了天线座内部机构的稳定性;自动定位销与防摆动定位矩形杆首尾相应的布局策略消除了运输转向过程中的左右抖动,保证了大承载下的安全性;可调连杆与固定连杆在首、中两个位置的布局策略减弱了前段抖动对尾部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分离式双u内嵌型结构雷达运输平台的结构视图;
[0017]
图2为所述z型一体化集成式雷达运输平台的结构视图;
[0018]
图3为所述载车的结构视图;
[0019]
图4为所述第一旋锁的结构视图。
[0020]
图中数字表示:
[0021]
1-第一旋锁;2-第二旋锁;3-第三旋锁;4-第四旋锁;5-第五旋锁;6-第六旋锁;7-第一自动定位销;8-第二自动定位销;9-第一防摆动定位矩形杆;10-第二防摆动定位矩形杆;11-第一可调连杆;12-第二可调连杆;13-第一固定连杆;14-第二固定连杆;15-载车;16-车桥;17-牵引车;18-天线座;19-天线阵面;20-第一手动牛腿;21-第二手动牛腿;31-旋锁螺栓;32-上旋体;33-壳体;34-螺母套;35-第一螺母;36-第二螺母;37-垫片;38-螺钉;39-丝杠;40-行程开关;41-轴承;42-定位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0023]
实施例一
[0024]
如图2所示,图2为所述z型一体化集成式雷达运输平台的结构视图;本发明所述z型一体化集成式雷达运输平台包括载车15、车桥16,天线座18连接在所述载车15上,天线阵面19设置在所述天线座18上,所述天线座18与牵引车17连接,所述车桥16连接在所述载车15远离所述牵引车17的一侧,且所述车桥16设置在所述载车15的下方。通过所述z型一体化集成式雷达运输平台的结构设定达到高机动架设需求和运输界限。
[0025]
如图3所示,图3为所述载车的结构视图;所述载车15上设置有第一自动定位销7、第二自动定位销8、第一防摆动定位矩形杆9、第二防摆动定位矩形杆10,所述第一自动定位销7、所述第二自动定位销8设置在所述载车15靠近所述牵引车17的一侧,且所述第一自动定位销7和所述第二自动定位销8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防摆动定位矩形杆9和所述第二防摆动定位矩形杆10设置在所述载车15远离所述牵引车17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防摆动定位矩形杆9和所述第二防摆动定位矩形杆10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自动定位销7、所述第二自动定位销8、所述第一防摆动定位矩形杆9和所述第二防摆动定位矩形杆10用于所述载车15和所述天线座18的初步位置限定。
[0026]
所述载车15上还设置有第一旋锁1、第二旋锁2、第三旋锁3、第四旋锁4、第五旋锁5、第六旋锁6,所述第一旋锁1、所述第二旋锁2、所述第三旋锁3、所述第四旋锁4、所述第五旋锁5、所述第六旋锁6一一对应成对设置,且成对的两旋锁对称设置在所述载车15上,所述第一旋锁1、所述第二旋锁2、所述第三旋锁3、所述第四旋锁4、所述第五旋锁5、所述第六旋锁6在所述载车15和所述天线座18的初步位置限定后实现所述载车15和所述天线座18之间的位置锁定,避免所述天线座18和所述载车15上下窜动。
[0027]
所述载车15上还设置有第一手动牛腿20、第二手动牛腿21,所述第一手动牛腿20、所述第二手动牛腿21设置在所述载车15靠近所述牵引车17的一侧,与所述车桥16形成对所述载车15的支撑,所述第一手动牛腿20和所述第二手动牛腿21对称设置。
[0028]
所述载车15上还设置有第一可调连杆11、第二可调连杆12、第一固定连杆13、第二固定连杆14,所述第一可调连杆11和所述第二可调连杆12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固定连杆13和所述第二固定连杆14对称设置,所述可调连杆11、所述可调连杆12的上支耳通过销钉与所述天线座18相连,下支耳通过销钉与所述载车15相连;所述固定连杆13和所述固定连杆14的上支耳通过销钉与所述天线座18相连,下支耳通过销钉与所述载车15相连。
[0029]
一般的,所述第一可调连杆11和所述第二可调连杆12为伸缩杆式结构,并设置在所述载车15靠近所述牵引车17的端部,由于所述载车15与所述天线座18的间距可能会有微小变化,通过所述第一可调连杆11和所述第二可调连杆12可实现间距补偿。所述车载15中部一般设置有旋转部,用于实现对所述天线座的旋转调节,所述第一固定连杆13、所述第二固定连杆14对称设置在所述旋转部两侧,由于所述车载15一般在所述旋转部位置直接与所述天线座18相连,在该位置所述载车15与所述天线座18的间距变化最小,故可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连杆13、所述第二固定连杆14直接连接所述载车15与所述天线座18。
[0030]
本发明的实际工作过程是:
[0031]
雷达撤收时,所述第一手动牛腿20、所述第二手动牛腿21支撑在地面上与所述车桥16共同支撑所述载车15,所述第一自动定位销7、所述第二自动定位销8先自动插入所述天线座上的对应定位孔上,然后将所述第一防摆动定位矩形杆9、所述第二防摆动定位矩形杆10手动锁定。
[0032]
将所述第一旋锁1、所述第二旋锁2、所述第三旋锁3、所述第四旋锁4、所述第五旋锁5、所述第六旋锁6分别旋入所述天线座18内,保证所述天线座18相对所述载车15不会上下窜动。
[0033]
再用所述第一可调连杆11、所述第二可调连杆12与所述天线座18相连,该处使用可调连杆是考虑到在重载荷下,所述载车15前端距所述天线座18的中心较远,所述载车15与所述天线座18的间距可能会有微小变化,所述第一可调连杆11、所述第二可调连杆12可以在锁定中进行补偿,然后再将所述第一固定连杆13、所述第二固定连杆14与所述天线座18的中心两侧相连,起动加固减振作用;最后将所述牵引车17通过牵引销与所述天线座18相连,然后手动将所述第一手动牛腿20、所述第二手动牛腿21收起,即可进行运输。
[0034]
雷达准备架设时,以上过程反之。
[0035]
本发明所述z型一体化集成式雷达运输平台上所述旋锁在长度方向的布局策略消除了运输过程中天线座与载车的上下窜动,保护了天线座内部机构的稳定性;自动定位销与防摆动定位矩形杆首尾相应的布局策略消除了运输转向过程中的左右抖动,保证了大承载下的安全性;可调连杆与固定连杆在首、中两个位置的布局策略减弱了前段抖动对尾部的影响。
[0036]
实施例二
[0037]
如图4所示,图4为所述第一旋锁的结构视图;所述第一旋锁1、所述第二旋锁2、所述第三旋锁3、所述第四旋锁4、所述第五旋锁5、所述第六旋锁6均包括旋锁螺栓31、上旋体32、螺母套34、第一螺母35、第二螺母36、丝杠39、轴承41。通过所述旋锁实现所述天线座18和所述载车15之间的锁定。
[0038]
所述丝杠39空心设置,且所述丝杠39外部设置有螺纹;所述螺母套34套设在所述丝杠39上,且所述螺母套34和所述丝杠39螺纹连接;一般的,所述螺母套34固定设置,即所述螺母套34通过壳体33固定设置在载车上。所述丝杠39套设在所述旋锁螺栓31上,且所述旋锁螺栓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块和所述第二螺母36,所述旋锁螺栓31和所述第二螺母36螺纹连接,从而限定所述旋锁螺栓31和所述丝杠39的相对位置;所述丝杠39靠近所述固定块的端部设置有所述上旋体32,所述上旋体32通过所述轴承41和所述丝杠39连接,且所述上旋体32在所述丝杠39的端部位置固定,所述上旋体32通过所述轴承41可自由转动,所述丝杠39靠近所述第二螺母36的端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螺母35,所述第一螺母35和所述丝杠39螺纹连接,所述螺母套34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母35和所述上旋体32之间,所述固定块可与所述上旋体32卡接固定。
[0039]
所述上旋体32靠近所述固定块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定位垫块42,所述定位垫块42设置为对称的两块状件,两所述块状件之间形成定位槽,通过转动所述旋锁螺栓31可将所述固定块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内形成卡接,一般的,所述定位槽的宽度和所述固定块的宽度相同,所述固定块的长度大于所述定位槽的宽度。
[0040]
所述旋锁螺栓31设置所述第二螺母36的端部设置有垫片37,所述垫片37通过所述螺钉38固定在所述旋锁螺栓31的端部上,且所述垫片37的横截面大于所述旋锁螺栓31的横截面,从而避免所述第二螺母36从所述旋锁螺栓31上脱出。
[0041]
所述螺母套34对应所述丝杠39设置有行程开关40,一般的,所述行程开关40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33上,通过所述行程开关40可监控所述丝杠39和所述螺母套34的相对行
程,以实现行程管控,从而便于监管多个锁紧位置的行程以调节所述天线座的整体平衡。
[0042]
较佳的,所述定位垫块42和所述固定块上分别设置有卡接槽和卡接筋,一般的,所述卡接槽和所述卡接筋分别设置在所述定位垫块42的上端面以及所述固定块的下端面,所述卡接筋可设置在所述卡接槽内,从而实现所述定位垫块42和所述固定块之间的卡接。
[0043]
一般的,所述第一螺母35、所述第二螺母36、所述丝杠39均设置有插孔,可通过杆状件插入所述插孔内,从而便于实现所述第一螺母35、所述第二螺母36、所述丝杠39的旋转。较佳的,所述插孔环形设置;所述丝杠39的所述插孔设置在所述丝杠39靠近所述第二螺母36的端部。
[0044]
较佳的,所述第一螺母35设置为八角螺母,所述插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母35的环形平面上。在可采用所述插孔插入杆状件进行转动的同时,也可通过扳手等工具进行八角螺母的安装旋拧。所述第一螺母35与所述丝杠39直接螺旋配合,主要是顶紧后与所述丝杠39的自锁特性构成双重锁定。
[0045]
所述第二螺母36设置为四边星型螺母,即所述第二螺母设置有四边星部和多边形部两个部分,所述插孔设置在所述多边形的环形平面上。使用者可通过卡接所述四边星部实现所述第二螺母36的手动旋拧,也可通过插杆或扳手等形式进行旋拧。同时由于所述四边星部横截面尺寸较大,从而可避免所述第一螺母35从所述丝杠39上脱离后掉落。
[0046]
具体的,通过所述第一螺母35和所述上旋体32限定所述螺母套34和所述丝杠39的相对位置,通过所述螺母套34和所述第二螺母36限定所述第一螺母35位置,通过所述丝杠39和所述垫片37限定所述第二螺母36位置,通过所述固定块和所述第二螺母36限定所述丝杠39和所述旋锁螺栓31的相对位置,从而可避免零部件的意外脱离,同时保证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稳定。
[0047]
一般的,所述天线座18在底部设置有锁定孔或锁定槽,用于放置所述定位垫块42和固定块,所述锁定孔或所述锁定槽尺寸一般小于所述上旋体32尺寸,从而便于所述上旋体32对天线座下端面的顶紧贴合。较佳的,所述定位垫块42和所述固定块的边缘可设置为圆弧状,从而避免实现在圆形锁定孔内的放置,通过所述定位垫块42在所述锁定孔或所述锁定槽内放置,可实现对天线座的定位效果。
[0048]
具体的,当所述丝杠39通过端部的所述插孔进行旋转时,所述丝杠39带动所述第一螺母35与所述上旋体32一起上升运动,在移动过中,所述卡接筋设置在所述卡接槽内,所述定位垫块42和所述固定块之间形成较为稳定的卡接,由于此时所述旋锁螺栓31处于自由状态,通过所述定位垫块42和所述固定块的卡接,可避免在所述上旋体32转动过程中所述旋锁螺栓31的晃动。
[0049]
当所述上旋体32移动至与天线座底面接触时,一般的,所述定位垫块42已设置在所述锁定孔或所述锁定槽内,由于所述上旋体32和天线座底面之间的摩擦阻力作用,所述上旋体32在内部所述轴承41的作用下绕所述丝杠39轴线转动,所述丝杠39继续上移进行直线运动。
[0050]
当所述丝杠39继续带动所述上旋体32上移至所述上旋体32上端面和天线座底面顶压紧贴时,通过旋转所述第一螺母35对所述丝杠39的位置进行锁定;然后通过调节所述旋锁螺栓31,使所述固定块卡接在所述定位槽内,并通过所述第二螺母36对所述旋锁螺栓31的位置进行锁定,锁紧所述上旋体32避免其继续旋转。
[0051]
同样的,可也通过所述行程开关40控制所述丝杠39的具体上移行程,通过对所述天线座18各位置处上上各旋锁内所述丝杠39上移行程的控制,保证所述天线座18平衡。
[005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